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21)
2023(4725)
2022(3949)
2021(3624)
2020(3017)
2019(6819)
2018(6761)
2017(12207)
2016(6911)
2015(7770)
2014(7470)
2013(7635)
2012(7223)
2011(6866)
2010(6836)
2009(6249)
2008(6260)
2007(5524)
2006(5106)
2005(4615)
作者
(24527)
(20629)
(20465)
(19447)
(13137)
(10241)
(9219)
(8151)
(7899)
(7265)
(7231)
(7186)
(6917)
(6825)
(6784)
(6383)
(6251)
(6215)
(6059)
(6053)
(5338)
(5222)
(5187)
(4812)
(4665)
(4650)
(4542)
(4427)
(4333)
(4245)
学科
(27865)
经济(27833)
管理(17094)
(14143)
(10253)
企业(10253)
方法(10157)
(10139)
地方(8925)
数学(8874)
数学方法(8719)
(8062)
中国(7625)
资源(6308)
农业(5925)
环境(5525)
(5471)
(5433)
业经(5344)
地方经济(4979)
(4754)
(4746)
(4553)
税收(4473)
(4434)
理论(3775)
(3760)
贸易(3757)
生态(3707)
人事(3567)
机构
大学(103666)
学院(101520)
研究(45145)
(36591)
经济(35704)
科学(33390)
管理(33378)
中国(33139)
理学(28369)
理学院(27853)
管理学(26965)
管理学院(26804)
(26341)
(25893)
(24509)
研究所(24126)
农业(21289)
中心(19966)
业大(19610)
(16812)
(16531)
(16459)
(16123)
(15699)
北京(15646)
师范(15423)
科学院(15118)
(14819)
实验(13419)
(13242)
基金
项目(74973)
科学(57607)
基金(54548)
(52561)
国家(52221)
研究(46882)
科学基金(41817)
自然(30666)
自然科(29768)
自然科学(29754)
自然科学基金(29232)
基金项目(29033)
(28352)
社会(28117)
社会科(26534)
社会科学(26523)
(26126)
资助(22630)
教育(20525)
重点(18571)
编号(17446)
(17380)
计划(17159)
(15864)
科技(15845)
科研(15279)
(14535)
成果(14291)
创新(13775)
专项(13264)
期刊
(41311)
经济(41311)
研究(28540)
学报(26109)
中国(24401)
(22816)
科学(22528)
大学(17432)
学学(16451)
农业(15664)
管理(12027)
(11070)
资源(10070)
教育(9525)
(9312)
业大(7141)
(6947)
金融(6947)
图书(6734)
技术(6583)
经济研究(6380)
林业(6157)
财经(5943)
(5871)
农业大学(5630)
业经(5585)
科技(5408)
问题(5398)
自然(5288)
(5161)
共检索到158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顾卫  史培军  刘杨  谢锋  蔡雪鹏  
论文以日平均气温≤-4℃的累积值和日数作为与海冰有关的气候指标,统计了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及其邻近地区52个气象站≤-4℃积温和日数的逐年资料,并根据52个气象站的气候指标值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的相关关系,建立空间分布方程,推算无资料海区中214个网格点的≤-4℃积温和日数,绘制渤海和黄海北部地区≤-4℃积温和日数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4℃积温的空间分布呈现南北差异大、东西变化小的特征,-100℃等值线与渤海和黄海北部常年冰情分布范围大致相当;冰情较重的偏重低温年、严重低温年的≤-4℃积温保证率在黄海北部和辽东湾不超过40%,在渤海湾和莱州湾只有20%以下。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生  凌建忠  程家骅  
根据2006~2009年秋季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对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和温盐度的同步监测数据,对秋季沙海蜇的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和底层温盐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秋季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沙海蜇的高生物分布区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海域:(1)南黄海西侧浅水海域;(2)南黄海中央深水区(32°30'N~34°00'N、123°00'E~124°30'E);(3)大沙和长江口外海水域。前2个高生物量分布区某些年份会连成一片,第二个高生物量区基本上每年都会出现,第三个高生物量区某些年份可能不会出现。结合底层温盐度的分布特征,可以看出:沙海蜇高生物量区主要出现在黄海冷水团的前缘或冷...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崔培东  卞晓东  张雨轩  单秀娟  金显仕  王惠宾  
为掌握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Engraulis japonicus)产卵场的分布特征及其关键环境因子,基于2021年4—12月开展的产卵场综合调查获取的鳀样品及其鱼卵密度数据,运用Garrison重心分布法阐释鳀产卵洄游分布特征及其主产卵期;通过基于Tweedie分布的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的构建,分析主产卵期内鳀卵密度与同步获取的海水表层温度(SST)、海水表层盐度(SSS)、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Chla)、浮游动物丰度(F_(d))、浮游植物丰度(F_(z))和深度(Depth)等6个环境因子,以及时间(月份,Month)和空间(经纬度、Lon和Lat)因子之间关系,并识别主控因子。结果显示,海域内鳀产卵期较长,由4月持续至11月,5—8月为主产卵期,其中,5—6月为产卵盛期。鳀产卵场规模和位置时空变化明显,时空因子与鳀卵密度分布呈密切非线性相关(累积偏差解释率为48.1%),(SST, SSS) (18.7%)和Depth (5%)次之。鳀产卵期适温范围较广,产卵场分布表现出高温高盐(低温低盐)增效作用和高温低盐限制作用。产卵初期(4月),鳀产卵场规模和鱼卵密度均较低,产卵重心位于海洋岛东南侧深水区;盛期(5月底—6月初)在SST主导下,鳀产卵场规模和鱼卵密度均至年内最高值,核心产卵场位于石城岛–庄河河口一带海域;此后,随着辽南沿岸水系盐度的下降,高温低盐的抑制作用使SSS因素主导产卵鱼群避开沿岸海域,鳀产卵场迁移至外海深水区,7月后位于30~50 m等深线之间;9—10月鳀繁殖活动基本结束,10月鳀卵仅零星分布于调查海域,直至12月未有鳀卵采获。研究可为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产卵场研究及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小利  辛吉武  
利用甘肃省66个气象观测站1966年至2005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计算了各站的冬季负积温,分析了其地理分布特征,并建立了空间分布模型。利用EOF、REOF、小波分析方法等,分析了甘肃省负积温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肃省冬季负积温在空间尺度上可分为五个气候区;近40年来,负积温总体呈下降趋势,1985年是负积温变化的转折点;1990年代负积温平均值是各个年代中最小的,不同气候区在不同阶段负积温变化特征及变化周期有所不同;为进一步了解负积温的未来变化趋势,采用均生函数方法建立了甘肃省不同气候区冬季负积温的预测模型,根据各气候区的预报模型可得到负积温预测值,用负积温拟合1966年~2000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勇  程家骅  
为研究和认识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和海洋生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实验依据2000年4个季度大面积定点底拖网的调查数据,利用海洋生态学研究常用的多样性指数,采用聚类的分析方法和空间投射的图示方法,对东海中、北部及黄海南部海域底层渔业生物多样性季节间的分布变化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归纳,探讨了生物数量和重量季节变化不统一的可能原因,并分析了多样性与生物重量和数量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各季站点均可分成多样性水平高、中、低3个类群,各类群呈点、线和块状分布,且呈现中心、夹层和外层分别由高、中、低多样性类群构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建生  林龙山  程家骅  
根据2003-2006年每年秋季(9月下旬)在东海北部的渔业资源和温盐度同步调查资料,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底层温盐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它们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东海北部秋季小黄鱼主要分布在大沙、长江口和江外水域。小黄鱼索饵群体主要出现在暖水控制区及其边缘水域:暖水区底层水温22~25℃,底层盐度31.5~33.0;暖水边缘区底层水温14~21℃,底层盐度33.0~34.0。长江口水域是当年生索饵群的主要出现水域,呈高温低盐特征;江外、舟外、沙外水域是隔年生索饵群体的主要出现水域,为低温高盐特征;混合索饵群主要出现在水温和盐度均偏低的南黄海和大沙...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茜  夏斌  孙耀  陈聚法  张艳  曲克明  赵俊  崔正国  
本研究分析了2013年5月(春季)、7月(夏季)、11月(秋季)、12月(冬季)渤海中部海域表、中、底层海水中汞(Hg)、砷(As)两种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Hg的含量范围为0.0029–0.3926μg/L,平均含量为0.0676μg/L。从垂直分布来看,水体中Hg的含量呈现底层>中层>表层的变化特点;从四季的变化特点看,水体中Hg的含量呈现春季>冬季>秋季>夏季的变化规律,其中,仅有夏季表层水体达到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其余水体中Hg的含量均有超标现象发生。As的含量范围为0.65–10.83μg/L,平均含量为1.50μg/L,除夏季表层水体中的As含量较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晏然  范江涛  陈作志  蔡研聪  张魁  许友伟  徐姗楠  
竹荚鱼(Trachurusjaponicus)是中国南海北部近海主要渔获物之一,其空间分布具有非均匀性。根据2014—2017年南海北部近海两个周期(2014—2015年为第1周期, 2016—2017年为第2周期)的底拖网调查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catchperuniteffort,CPUE)表征资源密度,采用柯尔莫可洛夫-斯米洛夫检验(Kolmogorov-Smirnov,K-S test)探索了11种概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竹荚鱼不具明显的概率分布特征,而北部湾海域竹荚鱼资源密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型且第二周期较第一周期更为显著。同时,采用基于对数正态理论模型法(对数正态模型与Delta模型)与调查设计法(均值法)对该海域进行资源密度估值比较,发现基于对数正态理论模型更切合竹荚鱼资源密度结构分布特征,而在对数正态理论模型中Delta模型法更适用于该物种资源密度估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映军  顾卫  袁帅  林叶彬  史培军  黄树青  
海冰资源品质评定是实际工程性开采选址的有效依据,海冰理化特征分析是海冰资源品质评定的基础和内容。本文主要选择海冰全盐量、氯度、硬度、pH值、硫酸根、油类含量、悬浮物含量等7项理化特征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平整冰的全盐量、氯度、硬度、硫酸根以及油类含量要高于堆积冰,但低于母体海水;冰样的硫酸根和油类含量高于母体海水。海冰全盐量、氯度、硬度、硫酸根空间分布特征为:海上>辽东湾>渤海湾;近海区总体上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加大的趋势。海冰pH值总体呈碱性:海上>辽东湾>渤海湾;近海区总体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减小的趋势。海冰悬浮物含量:渤海湾>辽东湾>海上,迎风岸>背风岸;近海区总体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呈...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高阳  张翼  张辉  刘尊雷  李圣法  程家骅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我国近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经济种类,幼鱼补充群体的资源丰度和空间分布很大程度会影响小黄鱼总体种群动态,而幼鱼分布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呈现一定的空间格局。为了解小黄鱼幼鱼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2019年8月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30°30′N~35°00′N、120°00′E~127°00′E)小黄鱼幼鱼与环境调查数据,运用3种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Tweedie-GAM、Delta Gamma-GAM和Delta Lognormal-GAM探究资源丰度与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3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看,Delta Gamma-GAM最优(均方根误差RMSE值为12 014.43,Pearson相关系数r值为0.461,Spearman秩相关系数ρ值为0.699)。小黄鱼的分布在空间上具有高度的集群性,集中分布范围在32°N~34°N、122°E~124°E的海域,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呈递减扩散分布。各环境因子中,小黄鱼幼鱼分布只与水深有显著性关联,表现为负相关的线性关系,反映了小黄鱼幼体偏好近岸的分布格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媛媛  张勃  
本文基于陇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1971年-2010年的逐日气温和地温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气候倾向率、MK突变检验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各站逐年的初、终霜日、无霜期及≥0℃、≥10℃和<0℃积温与持续日数等进行定量化分析,并阐述其时空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陇东地区初霜日和无霜期分别与纬度和海拔呈负相关,与经度呈正相关,终霜日则与纬度和海拔呈正相关,与经度呈负相关;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霜日偏早,终霜日偏晚,无霜期较短,自90年代以来呈反向变化;大部分地区初霜日后推,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主要集中在中南部的镇原、崇信等地;初霜日和无霜期的突变年分别在1986年、1987年和...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艳  李秋芬  赵俊  崔正国  周明莹  朱建新  丁东生  过锋  刘传霞  曲克明  
以2013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对渤海中部海区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调查海域表、中、底层水体的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时空分布、来源及其对富营养化的贡献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Cod平均含量以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垂直分布差异表现为春季表层最高,中层最低;夏季表层最高,底层最低;秋季和冬季均为中层最高,底层最低。各站位Cod平均浓度水平分布在春季无明显的高值出现,含量分布较均匀,夏季Cod从西向东呈降低趋势,高值主要分布于西部海域;秋季和冬季Cod从北向南呈递减趋势,高值分布于调查海域北部。调查海域各站位营养指数e值变化范围为0.08...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夏斌  马绍赛  崔毅  陈碧鹃  陈聚法  宋云利  毛玉泽  蒋增杰  
根据2008年7月9~14日对黄海绿潮暴发区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数据,重点研究了调查海域温盐、溶解氧和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绿潮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溶解氧的平均值为9.22mg/L,整体处于过饱和状态,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趋势。溶解无机氮的平均值为9.07μmol/L,呈现出南高北低,苏北沿岸向离岸方向逐渐降低的趋势;活性磷酸盐的平均值为0.19μmol/L,呈现出东高西低,自外海向海洲湾方向递减的趋势。在调查海域的东部出现营养盐高值区。通过分析温度、盐度、溶解氧、营养盐与绿潮发生的关系发现,温度、盐度和溶解氧均处于浒苔藻体生长和孢子释放的适应范围内。大面积浒苔聚集区的表层海水DIN和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志梅  张雷  郑丙辉  郭康权  秦延文  王义  
 对2003-07在渤海湾采集的柱状沉积物中氮、磷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柱状沉积物中氮、磷空间分布特征是近岸高,远岸低;近岸P含量达0.410mg/g,远岸含量为0.233mg/g。其中磷主要以无机磷形式存在,无机磷约占总磷的50%以上;渤海湾沉积物中氮含量较高,平均达5.96mg/g。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茜  夏斌  杨庶  孙耀  周明莹  朱建新  过锋  刘传霞  曲克明  赵俊  崔正国  
以2013年5月从渤海采集到的表层沉积物及水样为研究对象,对渤海中部海域汞(Hg)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Hg的含量为(1.058–9.256)×10~(-3)mg/kg,平均值为4.781×10~(-3)mg/kg;水体中,Hg的含量为0.005–0.240μg/L,平均值为0.090μg/L。由于沉积物的粒度组成是影响重金属元素沉积中最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故本研究采用归一化法对Hg的"粒度效应"进行校正,并以水体中的Hg作为参照与校正结果进行对比,来分析沉积物中的Hg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将校正后沉积物与水体中的Hg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相关性显著(R=0.634,P<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