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77)
2023(12042)
2022(10675)
2021(10099)
2020(8477)
2019(19669)
2018(19684)
2017(37316)
2016(20698)
2015(23361)
2014(23299)
2013(23111)
2012(21382)
2011(19345)
2010(19210)
2009(17629)
2008(17162)
2007(15014)
2006(13219)
2005(11620)
作者
(62786)
(51842)
(51653)
(49022)
(33264)
(25167)
(23338)
(20550)
(19895)
(18519)
(18013)
(17632)
(16654)
(16646)
(16156)
(16042)
(15790)
(15610)
(14926)
(14809)
(13111)
(12733)
(12600)
(11812)
(11595)
(11573)
(11551)
(11415)
(10629)
(10358)
学科
(79460)
经济(79368)
管理(61937)
(54388)
(45945)
企业(45945)
方法(37294)
数学(31531)
数学方法(31152)
(22109)
(20993)
中国(19849)
环境(19749)
(19001)
业经(17716)
地方(17084)
(15859)
(14698)
贸易(14689)
理论(14492)
(14459)
(14285)
农业(14146)
(13136)
技术(12441)
(12003)
资源(11977)
财务(11940)
财务管理(11917)
企业财务(11311)
机构
大学(297236)
学院(293997)
管理(116621)
(110294)
经济(107721)
研究(102365)
理学(101371)
理学院(100184)
管理学(98308)
管理学院(97822)
中国(73889)
科学(68736)
(65123)
(53419)
(53207)
研究所(49155)
业大(48664)
(48506)
中心(45350)
(42634)
农业(42349)
北京(41389)
(39677)
财经(39357)
师范(39211)
(37812)
(35816)
(35021)
技术(31842)
师范大学(31796)
基金
项目(209304)
科学(162319)
基金(150402)
研究(148221)
(133810)
国家(132730)
科学基金(112006)
社会(90543)
社会科(85605)
社会科学(85576)
(82152)
基金项目(80451)
自然(75887)
自然科(73899)
自然科学(73877)
自然科学基金(72527)
(70023)
教育(66594)
资助(62401)
编号(59953)
成果(48042)
重点(47286)
(45115)
(44743)
(42844)
课题(41235)
科研(40582)
创新(39922)
计划(39769)
大学(37754)
期刊
(120385)
经济(120385)
研究(82037)
中国(55339)
学报(54363)
科学(48152)
(47195)
管理(41850)
大学(39198)
学学(36747)
(34889)
农业(33375)
教育(31970)
技术(23739)
(20313)
金融(20313)
业经(19657)
图书(18740)
财经(18190)
经济研究(17947)
(17908)
资源(16704)
科技(15701)
问题(15580)
(15400)
(14340)
理论(14311)
业大(14062)
技术经济(13649)
林业(13483)
共检索到424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映宇  张平  刘容子  周磊  
为了定量研究渤海主要海湾海洋资源和生态承载状态,有效利用渤海海洋资源,本文建立了海湾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评价模型对渤海内三个海湾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5-2008年三湾均处于超载状态,其中,莱州湾承载压力最大,承载力值偏低,渤海湾和辽东湾承载力值略好。通过分析,渤海内三湾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将面临较大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制约,因此,必须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大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力度,逐步恢复污染海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和环境纳污功能,才能有效提高渤海生态环境整体承载水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俞会新  李玉欣  
本文基于P-S-R模型构建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并选择熵值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平均模型测算2014年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值和各子系统值。为具体分析京津冀之间生态环境质量差异的根源,对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最好,河北省最差,天津市位于京冀之间。基于以上研究,减轻承载压力、改善承载能力、强化治理环境有利于提高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俞会新  李玉欣  
本文基于P-S-R模型构建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并选择熵值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平均模型测算2014年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值和各子系统值。为具体分析京津冀之间生态环境质量差异的根源,对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最好,河北省最差,天津市位于京冀之间。基于以上研究,减轻承载压力、改善承载能力、强化治理环境有利于提高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江天  甘碧群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估是实现对生态旅游景区合理规划、有效管理,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文运用生态学研究中生态足迹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分析生态旅游区的生态足迹的供给与需求,建立了基于生态足迹的环境承载力评估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娜  王伯铎  崔晨  张秋菊  
榆林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的富集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市的生态系统(包括资源、环境)能否承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带来的压力,以榆林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论证,得出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固废排放等的问题最为突出,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树强  徐娜  
本文选取全国、河北省和高阳县环境承载力水平作为研究对照组,采用相对指数法对雄安新区大气、水和综合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低于全国和河北省平均水平,高于高阳县水平;水环境承载力分项指标显示,雄安新区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和高阳县水平,说明雄安新区的水环境承载力具有相对优势;大气环境承载力分项指标显示,雄安新区指数与高阳县水平相当,但明显低于全国和河北省平均水平。提高雄安新区综合环境承载力需要以"减气增水"为目标,将产业升级、治理区域协同和治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树强  徐娜  
本文选取全国、河北省和高阳县环境承载力水平作为研究对照组,采用相对指数法对雄安新区大气、水和综合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低于全国和河北省平均水平,高于高阳县水平;水环境承载力分项指标显示,雄安新区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和高阳县水平,说明雄安新区的水环境承载力具有相对优势;大气环境承载力分项指标显示,雄安新区指数与高阳县水平相当,但明显低于全国和河北省平均水平。提高雄安新区综合环境承载力需要以"减气增水"为目标,将产业升级、治理区域协同和治理方式的市场化作为施政重点,多管齐下、综合整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娟娟  
作为甘肃省重要的生态高地之一,近年来,在人文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甘南的生态环境迅速劣变。为了给甘南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合理的科学依据,文章构建了包括压力、承载等状况的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因子和地区承载力两方面对甘南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枝茂  
[目的]通过选取相关的指标因子,针对耕地生态环境,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层面构建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并从数量、空间分布两方面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以增强评价结果的应用性与针对性。[方法]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选取14个指标因子,分析河南省不同区域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结果]从数量分布方面看,河南省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以一般区为主,占比达到41.54%,承载力良好区最少,占比11.93%。空间分布上,河南省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呈现出由周围地区向中部地区逐渐减弱的趋势。三门峡市、商丘市等处于耕地生态承载力的第I等级;郑州市、开封市等处于第Ⅳ等级。[结论]虽然文章针对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但结果可为河南省耕地生态环境的管理与监测提供依据,并服务于其资源利用与区域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薇  
生态承载力的时空特征明显,研究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变化,促进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典型城市北京的生态承载力研究,可以为全国其他大型城市系统的生态环境状况提供借鉴。本文采用生态足迹法和生态环境容量指数法对北京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研究发现:北京市生态环境承载力呈现出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为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生态承载力仍然比较低,且生态赤字比较大,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容忽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鹏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和比较几种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方法,从中总结出供需比较的理念,并在此理念基础上,利用指标体系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均值化法对西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雪莲  邓峰  王海灵  
本文探讨了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基本模式,笔者认为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是一个需要考虑时间尺度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区域资源承载力的大小受其上级系统的影响与制约,并且与人类设定的经济社会目标相关。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参照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思路,以研究区资源承载力系统的上级系统的整体协调度最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计算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新的思路,并以1995-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对新疆资源承载力做了实证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玉峰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对山东省长岛县2003年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生态系统是不安全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最后,分析了其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先贵  肖玲  兰叶霞  王书转  马彩虹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陕西省1978~2002 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未来陕西省的可持续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 年的0.5508 ha 逐年增加至2002 年的1.1059 ha,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9517 ha 逐年减少到0.8102 ha。可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趋势。陕西省1978 年的生态盈余为0.4009 ha,1992 年出现生态赤字,2002 年人均生态赤字增至0.2958 ha。预测陕西省2010 年和2015 年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1.2013ha 和1.25...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晶  
本文针对资源型城市徐州改进了生态足迹研究方法,并用2007年数据计算了江苏徐州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徐州作为资源型城市其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3.7倍,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针对这一状况本文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