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06)
- 2023(11643)
- 2022(10192)
- 2021(9872)
- 2020(8195)
- 2019(19234)
- 2018(19002)
- 2017(36293)
- 2016(19689)
- 2015(22383)
- 2014(22178)
- 2013(22129)
- 2012(20306)
- 2011(18493)
- 2010(18118)
- 2009(16512)
- 2008(15881)
- 2007(13349)
- 2006(11562)
- 2005(10131)
- 学科
- 济(80019)
- 经济(79935)
- 管理(54194)
- 业(49162)
- 企(39894)
- 企业(39894)
- 方法(37983)
- 数学(33409)
- 数学方法(33092)
- 中国(22805)
- 农(20821)
- 学(19066)
- 财(17390)
- 业经(16463)
- 贸(16406)
- 环境(16402)
- 贸易(16398)
- 易(16025)
- 地方(14980)
- 农业(13818)
- 和(13729)
- 制(12925)
- 划(12074)
- 理论(11904)
- 技术(11643)
- 银(11364)
- 银行(11320)
- 融(10974)
- 金融(10973)
- 行(10861)
- 机构
- 大学(281510)
- 学院(277442)
- 济(114644)
- 经济(112419)
- 管理(110950)
- 研究(99695)
- 理学(96939)
- 理学院(95811)
- 管理学(94283)
- 管理学院(93799)
- 中国(73937)
- 科学(62924)
- 京(61267)
- 所(50416)
- 财(48282)
- 研究所(46795)
- 农(44348)
- 中心(43311)
- 业大(41842)
- 财经(39946)
- 北京(39410)
- 范(37205)
- 江(36930)
- 师范(36840)
- 院(36721)
- 经(36665)
- 农业(34917)
- 经济学(34738)
- 经济学院(31401)
- 师范大学(30352)
- 基金
- 项目(198164)
- 科学(155850)
- 基金(145522)
- 研究(143721)
- 家(128144)
- 国家(127184)
- 科学基金(108204)
- 社会(90507)
- 社会科(85753)
- 社会科学(85730)
- 基金项目(77666)
- 省(73814)
- 自然(71000)
- 自然科(69286)
- 自然科学(69271)
- 自然科学基金(68006)
- 教育(64284)
- 划(64070)
- 资助(60359)
- 编号(57106)
- 成果(45715)
- 重点(44732)
- 部(44551)
- 发(42504)
- 创(40661)
- 课题(38970)
- 科研(38179)
- 创新(38018)
- 教育部(37793)
- 国家社会(37689)
- 期刊
- 济(119985)
- 经济(119985)
- 研究(81550)
- 中国(48706)
- 学报(45611)
- 科学(43110)
- 农(39063)
- 管理(39056)
- 大学(33701)
- 财(33415)
- 学学(31690)
- 农业(28241)
- 教育(28041)
- 技术(21767)
- 融(20424)
- 金融(20424)
- 经济研究(19708)
- 财经(18788)
- 业经(18131)
- 经(16027)
- 问题(15705)
- 业(15311)
- 资源(15126)
- 图书(14711)
- 科技(13897)
- 理论(13481)
- 贸(13176)
- 技术经济(13025)
- 世界(12802)
- 实践(12204)
共检索到394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林群 单秀娟 王俊 李忠义
基于1982年和2014~2015年渤海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采用Ecopath模型,分析了渤海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结构及功能参数,评估了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在渤海的生态容量变化。结果显示,渤海生态系统中底栖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功能群处于重要的营养位置,但中国对虾不是渤海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其生物量的增加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多毛类、底栖甲壳类有负影响,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虾虎鱼类等生物量的增加将对中国对虾产生负影响。渤海生态系统2个时期均处于发育的不稳定期,仍有较高的剩余生产量有待利用,2014~2015年渤海生态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较1982年有所降低,系统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中国对虾1982年和2014~2015年在渤海的生态容量为0.810和0.702 t/km~2;与当年依据调查数据评估的生物量相比较,中国对虾有较大的增殖潜力,当生物量增长至71.68倍和585倍时,仍不会超过生态容量。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忠义 王俊 赵振良 周军 吕振波 董婧 刘茂利 金显仕
根据2009年5~10月底的调查和统计资料,对在渤海增殖放流的中国对虾的分布、生长、资源量以及捕捞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6月中旬放流的中国对虾多集中在水深1~2m以内和河口附近的浅水区,到7月下旬,分布水深为5~18m,密集分布区在10~15m,之后一直生活在较深水域。6月中旬,中国对虾平均体重为2.5g;7月上、中旬,平均体重为7.0g;7月下旬,平均体重为20.0g;7月底、8月初,平均体重为27.0g;8月中旬,平均体重为36.0g;9月上旬,平均体重为41.0g。8月上、中旬渤海中国对虾的资源量为1 665t;10月下旬,生产捕捞后的资源量减少为137t。8月份中国对虾的...
关键词:
渤海 中国对虾 资源 增殖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肖广侠 宋文平 郭彪 高燕
对渤海湾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收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3 232尾中国对虾,对其体长、体重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渤海湾中对虾体长体重成幂指数关系:♂:W=6.8×10-6L3.076 2;♀:W=5.8×10-6L3.115 3;(2)同大多数其它对虾种类一样,中国明对虾也表现雌雄生长的差异。养殖前期,雌雄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差异不明显,雄虾略高于雌虾,在49.1 d之后,雌虾生长速度高于雄虾;雄虾生长拐点出现在120.0 d左右,雌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55.3 d左右;(3)采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
关键词:
渤海湾 中国明对虾 生长特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旭雄 周洪琪 王正侃 吴海强
以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虾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样本容量对中国明对虾群体免疫水平评估准确性的影响。以黄嘌呤氧化法(试剂盒)测定对虾腹肌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Hultmark等人的改进方法测定溶菌酶(LSZ)活性,以血球计数板法测定总血淋巴细胞密度(THCs)。结果表明,所采用的SOD、LSZ和THCs测定方法的测定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34%、±4.67%和±4.58%。当样本的测定值的预设置信区间在试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可以认为样本测定值能准确反映群体的水平。若以测定方法的平均变异系数为试验允许误差,当测定的置信水平取95%时,样本量分...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谢剑 戴习林 臧维玲 王家伟 丁福江
试验设计6个凡纳滨对虾幼虾养殖密度:10、20、30、40、50、60 ind/m2,通过比较60 d养殖周期内的水环境因子、幼虾生长状况与消化酶活性,分析研究凡纳滨对虾幼虾低盐度粗养水体的养殖容量。结果表明:各试验组水质均符合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要求,单位水体载虾量主要影响pH、非离子氨氮(NH3-Nm)、溶解氧(DO)等水化指标;不同试验组水体pH、NH3-Nm含量、DO含量、总氮(TN)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浊度、总磷(TP)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试验组对虾中肠腺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表现出单位水体载虾量越高,对虾体内蛋白消化酶活性和氮利用率越低的规律,...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左涛 黄经献 张传涛 王俊 孙坚强
为探究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增殖放流对水域内鱼类的影响及其表现形式,采用原位实验生态学方法,在对虾放流河道构建围隔,设置3种虾苗放流量(模拟莱州湾近岸放流5亿尾、7.5亿尾和10亿尾)和无放流处理,经过一个对虾生长季后,比较不同处理围隔中鱼类组成和生态位特征差异。结果表明,4种处理围隔中,回捕对虾数量随放流量增加而增加,但其生物量、平均个体大小和回捕率未随放流量增加而增加;回捕率在放流围隔间差异显著,以5亿尾模拟围隔的值最高;鱼的种类组成相似,可归于杂食性、浮游动物食性和鱼/虾食性。总鱼类和鱼/虾食性的鱼类产出量在围隔间差异不显著,杂食性鱼的产出量以放流围隔较高,浮游动物食性鱼的产出量随对虾放流量增加而减少。鱼种间高生态位重叠(>0.75)配对数随对虾生物量增多而减少。相似性分析显示,放流最多的和无放流围隔的鱼类生态位相异程度最高。综上认为,在实验水体中,放流对虾并不降低鱼类总量产出,但可能会影响不同食性鱼类的相对组成和生态位重叠度,且影响效应随放流量增加更为明显。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放流 鱼类 生态位特征 围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吉桥 李德尚 董双林 王克行 田相利
1996年 5~ 10月在 1.7hm2 池塘中设 6个 5.0m× 5.0m× 2 .0m陆基围隔 ,研究了鲈 (Lateolabraxjaponicus)、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和台湾红罗非鱼 (Oreochromismossambicus×O .niloticus)投饵混养的养殖模式。鲈和罗非鱼放养在围隔内的浮式网箱中 ,对虾散放在围隔中 ;鲈在围隔中设 3个放养密度 ,分别为 0 .76、1.52和 2 .2 8尾 /m2 ;对虾 ( 2 .2 8尾 /m2 )和罗非鱼 ( 0 .2 4尾 /m2 )均为单一密度 ,每个处理 2个重复。给鲈投喂冻杂鱼 ,对虾不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硕 董双林 王芳
我国广泛开展对虾养殖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由于发展和管理不当,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病害问题,使养虾产量大幅度下降[王清印1994]。虽然虾病的暴发性流行是对虾减产的直接原因,但环境条件的恶化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在中国对虾的池塘养殖中,其生长和代谢的能量...
关键词:
中国对虾,同化率,转换效率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孟宪红 孔杰 王清印 刘萍
采用微卫星DNA技术对黄、渤海海域7个不同地理群体的中国对虾进行了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研究。7个地理群体分别来自辽东湾(LD)、渤海湾(BH)、海州湾(HZ)、乳山湾(RS)、海洋岛(HYD)、朝鲜半岛西海岸(KW)以及朝鲜半岛南海岸(KS)。7对多态性良好的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到109个等位基因,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He)范围为0.810~0.864。49个群体位点中,只有15个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UPGMA聚类分析显示,各地理群体亲缘关系与地理位置关系密切。根据各地理群体间遗传距离及AMOVA遗传分化检验结果,可将中国对虾分为3个独立种群,分别为中国沿岸黄、渤海群体、朝鲜半岛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尚德 陈旭仁 吴以平
中国对虾养成期间虾池水体和底质中细菌含量的变化高尚德,陈旭仁,吴以平(青岛海洋大学,266003)(青岛教育学院,266001)关键词养虾池,细菌数量,变化VARIATIONOFTOTALBACTERIANUMBERINSHRIMPPONDWATER...
关键词:
养虾池,细菌数量,变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垠 孙建明 周遵春
叙述了中国对虾亲虾(海捕亲虾与池养亲虾)在生殖周期中肝胰腺、中肠的消化酶活性及卵巢、肝胰腺、血淋巴生化成分的研究结果。蛋白酶、脂肪酶在卵巢成熟的Ⅳ期前活性较高,临产卵时(Ⅴ期)活性明显下降,而且海捕亲虾与池养亲虾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中国对虾卵巢、肝胰腺和血淋巴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随性腺发育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其中总蛋白在这几种组织中均随性腺发育含量增加,至Ⅳ期(肝胰腺)和Ⅴ期(卵巢、血淋巴)达到高峰值;卵巢的总脂和甘油三酯从发育Ⅰ期—Ⅴ期随着性腺指数的增长而有规律的上升,但肝胰腺脂肪含量在卵巢发育初期(Ⅰ期-Ⅱ期)未见明显变化,Ⅱ期以后,肝胰腺脂肪含量逐渐下降,当卵巢脂肪含量达到最高值时,肝胰腺脂...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生殖周期 消化酶活性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罗坤 张天时 孔杰 王清印
2004年7月,采用可视嵌入性荧光标记(Visible i mplant elastomer,VIE)对平均体长为4.75cm的中国对虾幼虾进行第6腹节的两部位标记,以研究VIE标记对中国对虾幼虾的适用性。10个家系的幼虾各取30尾,对其中的15尾进行标记,另15尾作为对照,共标记幼虾150尾。本研究分析了标记对虾和对照组的即时死亡率、生长和标记保持率。结果显示,标记对虾和对照组的即时死亡率低,前者为0.6%,后者无死亡。x2检验显示,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30、60d后体长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体长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荧光标记对生长没有影响...
关键词:
中国对虾 荧光标记 标记保持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聚法 赵俊 过锋 曲克明 崔正国 孙雪梅 朱建新 丁东生 刘传霞
渤海封闭性强,水动力条件和自净能力较弱,其生态系统较为敏感和脆弱。2011年位于渤海中部的蓬莱19-3油田发生重大溢油事故,对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解和掌握该起溢油污染事故发生后渔业生态环境的变化状况,分别于2012-2014年在渤海中部海域进行了9个航次的生态环境跟踪调查。利用其中部分调查资料,作者对渤海中部活性磷酸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显示,(1)2012-2014年春季和夏季渤海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含量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秋、冬季部分海域已受到活性磷酸盐的污染。(2)不同季节渤海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的平面分布趋势各异,垂直分布也存在季节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