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07)
- 2023(2280)
- 2022(2023)
- 2021(1808)
- 2020(1626)
- 2019(3493)
- 2018(3476)
- 2017(6436)
- 2016(3657)
- 2015(4106)
- 2014(4071)
- 2013(4077)
- 2012(3635)
- 2011(3242)
- 2010(3284)
- 2009(2786)
- 2008(2906)
- 2007(2465)
- 2006(2072)
- 2005(1765)
- 学科
- 济(14230)
- 经济(14225)
- 管理(8286)
- 方法(8077)
- 业(7829)
- 数学(7504)
- 数学方法(7398)
- 企(5495)
- 企业(5495)
- 学(4363)
- 农(4241)
- 业经(3055)
- 农业(2953)
- 贸(2665)
- 贸易(2665)
- 中国(2647)
- 易(2569)
- 环境(2538)
- 财(2344)
- 法(2177)
- 地方(2058)
- 物(2040)
- 理论(1970)
- 技术(1944)
- 划(1849)
- 和(1713)
- 发(1665)
- 产业(1614)
- 教育(1595)
- 务(1543)
- 机构
- 大学(53917)
- 学院(53548)
- 济(18957)
- 管理(18773)
- 经济(18567)
- 研究(18528)
- 理学(16523)
- 理学院(16283)
- 管理学(15803)
- 管理学院(15711)
- 农(15270)
- 科学(14355)
- 业大(12737)
- 中国(12720)
- 农业(12176)
- 京(11447)
- 所(10226)
- 研究所(9609)
- 农业大学(8614)
- 中心(8278)
- 江(8123)
- 财(7177)
- 北京(6960)
- 范(6851)
- 技术(6790)
- 室(6754)
- 师范(6711)
- 院(6576)
- 省(6574)
- 实验(6268)
共检索到72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尽花 高海丽 吴宇雄 叶翠层 孙汉洲
研究了用渗滤法提取柚籽中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结果表明:丙酮为提取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适宜溶剂;脱脂柚籽和未脱脂柚籽中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1.51%和1.98%。对原料柚籽脱脂处理可以提高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提取率、降低浸提溶剂的使用量并提高浸取速率,但将造成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损失,使其得率降低。Lagergren准二级方程可以较好地模拟从脱脂或未脱脂柚籽中浸取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动力学行为。以丙酮为提取溶剂,当流出体积为25BV时,渗滤法从脱脂柚籽和未脱脂柚籽中提取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提取率分别为56.88%(流速4.5BV.h-1)和50.01%(流速3.3BV.h-1),相应柠檬苦素类化合物...
关键词:
柚籽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 渗滤法 提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晓凤
为了建立酶法提取老鹰茶中总黄酮的方法表是,将老鹰茶样品经一定量的纤维素酶于不同酶解温度、pH、酶解时间酶解,结合95%乙醇提取黄酮,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在酶浓度为0.40 mg/mL,酶解温度为50℃,pH 5.0,酶解时间为120 min的最佳酶解条件下,老鹰茶中黄酮的含量达到2.68%。表明,方法能满足茶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要求。
关键词:
酶法提取 黄酮 老鹰茶 纤维素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毕丽君
为确定香椿嫩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 ,用乙醇溶液浸提 ,结合超声波辅助方法 ,萃取香椿嫩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探讨了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 ,最后用正交法确定了较好的提取工艺 ,并用方差分析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 :在 1 0 0g样品中 ,加 50mL体积分数为 50 %的乙醇水溶液提取剂 ,浸泡 2 4h后 ,超声波辅助萃取 45min ,连续萃取 2次 ,总浸出率可达 96 47%。香椿嫩叶中的叶片黄酮提取率为 7 45% ,叶柄为 5 40 %。乙醇体积分数为显著因素 ,超声波辅助萃取时间对提取率有一定的影响 ,溶剂用量看不出有影响。图 3表 2参 7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邵立波 郑文德 何艳贞
本文对葛根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用乙醇提取黄酮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浸提获得粗提物的总黄酮含量为2.60%。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葛根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为异黄酮类。
关键词:
葛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辉
以提高金线吊葫芦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案探讨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等对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浓度的影响,应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案对影响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浓度的主要因素水平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因素水平组合为乙醇体积分数55%,提取温度74℃,提取时间50 min,黄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为0.106 g·L-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贝塔 赵巍 刘邻渭
花青素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水溶性色素,存在于大部分植物的花和果实中。因种类繁多、资源丰富、颜色鲜艳、安全无毒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花青素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明确花青素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和功能,对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技术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技术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花青素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花青素 结构鉴定 定量分析 分析方法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群利 崔琳琳 郭靖 关凤英 王恩思
海因类化合物是指含有各种取代基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其衍生物可作为合成医药产品、杀虫剂、杀菌消毒剂及感光材料的重要中间体,开发海因类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以3-溴苯乙酸为原料,7-溴-2-四氢萘酮为中间体,采用Ullman反应,Suzuki反应,Bucherer-Begs反应为关键步骤合成海因类化合物,关键中间体及目标分子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得到确认。将目标化合物灌胃给药后,采用氨水引咳法以超声雾化器喷雾氨水刺激小鼠呼吸道,记录致咳潜伏期和2 min内咳嗽次数,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能减少雾化氨水致小鼠咳嗽的次数,并延长咳嗽的潜伏期,对小鼠氨水引发的咳嗽有显著的镇咳作用,为海因类化合物的...
关键词:
海因 合成 生物活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勇平 李清禄 应顺秋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认猪仔笠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含量45%、料液比1∶3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 h.探讨光照、加热、p h和存放时间对猪仔笠黄酮类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猪仔笠黄酮类化合物在暗室和室内自然光照下较稳定,室外强光照下其含量明显下降;加热对黄酮类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p h对黄酮类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在p h为5-6时的稳定性最好;猪仔笠黄酮类化合物可存放一定时间,暗室内存放60 d,黄酮类化合物保存率为98.32%.
关键词:
猪仔笠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工艺 稳定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秀珍 徐英江 宫向红 邢红艳 张世娟 刘小静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建立了同时检测水产品中辛酚、壬酚、双酚A、己烯雌酚、雌酮、17β-雌二醇、17α-乙炔雌二醇和雌三醇8种雌激素的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HLB小柱净化,经七氟丁酸酐衍生后用电子轰击电离源在SIM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种激素化合物在DB-1MS柱上能得到良好的分离,色谱峰出峰尖锐,没有杂峰干扰。本方法检出限为0.3—1.0μg/kg。在空白样品中添加水平为1.0—5.0μg/kg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81%—1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7%—11.7%。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水产品 雌激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帆 刘宝贞 王壮 邓秀新 徐娟
将国庆1号和国庆3号温州蜜柑的成熟果实分别贮藏在4℃和常温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贮藏过程中果肉主要苦味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成熟果肉中检测不到诺米林,采后0d柚皮苷含量为柠檬苦素的10倍以上;在4℃和常温贮藏时,柠檬苦素和柚皮苷含量总体上均呈增加的趋势,有一定波动,但冷库贮藏时变化较剧烈;国庆1号受低温影响较大,使其在几个时期的2种苦味物质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4℃低温贮藏利于苦味物质的增加,柠檬苦素尤甚,而贮后0~20d是其敏感时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在留 李凤兰 郑永唐 邹坤 张兴杰 汪植
利用多种分离技术对文冠果种皮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得到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Ⅰ(臭矢菜素B)、Ⅱ(秦皮素)、Ⅲ(秦皮苷),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从无患子科中分离得到,Ⅱ、Ⅲ为首次从文冠果种皮中分离得到.通过对HIV-1IIIB诱导感染C8166细胞致细胞病变的抑制试验及对HIV-1IIIB感染MT4细胞的保护试验进行抗HIV-1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Ⅰ具有较强的体外抗HIV-1活性,CC50>200μg/mL,EC50为8.61~12.76μg/mL,选择指数(SI)>15.67~23.23;对HIV-1IIIB感染的MT4细胞具有一定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中一 孙文博 张雅林
【目的】研究25种斑蝥素类化合物对小菜蛾胃毒活性的构效关系,为开发高效、易得的斑蝥素类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以斑蝥素(Ⅰ)为原料合成了斑蝥酸(Ⅱ),以去甲斑蝥素(Ⅲ)为原料合成了去甲斑蝥酸(Ⅳ)、去甲斑蝥酰亚胺(Ⅴ)、10种N-取代去甲斑蝥酰亚胺类化合物(Ⅵ)和10种N-取代去甲斑蝥酰胺酸类化合物(Ⅶ),其结构通过1 H NMR(核磁共振氢谱)和HRMS(高分辨质谱)表征;分别测定上述化合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25种化合物中,Ⅰ、Ⅱ的杀虫活性最高,LC50分别为12.37和13.77mg/L;化合物Ⅲ、Ⅳ的LC50分别为140.47和129.35mg/L;Ⅴ在设定的最高质量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敏华 王庆林
利用HPLC-UV和HPLC-ESI-MSn技术,测定了苦荞麦麸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微波辅助常压和高压提取过程中化学组分的动态变化,观察提取压力和提取时间对其化学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提取压力超过400 kPa时芦丁开始失去1个芸香糖转化为槲皮素;随着微波照射时间的延长,芦丁、表儿茶素和槲皮素提取产率先增加,而后下降;提取压力越大,提取速率越快,分解的速度也越快,达到最高提取产率的时间越短。
关键词:
苦荞麦麸皮 微波辅助提取 黄酮类化合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廉应江 陈安良 冯俊涛 张兴
以4-氰基苯酚与α,ω-二溴烷烃为原料,合成了15个芳香二脒类化合物A2~A6,B2~B6和C2~C6,其结构均经1H-NMR和MS确定。初步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10mg/L时,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brassicae)和苹果干腐病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等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特别是对番茄灰霉病菌,在10mg/L质量浓度下有8个化合物对其抑制率超过90%。
关键词:
戊烷脒 芳香二脒 杀菌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