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35)
- 2023(7249)
- 2022(5995)
- 2021(5756)
- 2020(4583)
- 2019(10398)
- 2018(10449)
- 2017(18058)
- 2016(11132)
- 2015(12714)
- 2014(13064)
- 2013(11926)
- 2012(10961)
- 2011(9954)
- 2010(10328)
- 2009(9324)
- 2008(9342)
- 2007(8728)
- 2006(7753)
- 2005(7259)
- 学科
- 管理(31713)
- 济(29011)
- 经济(28944)
- 业(25560)
- 企(23657)
- 企业(23657)
- 教育(21009)
- 中国(16054)
- 财(12133)
- 制(12130)
- 理论(11146)
- 方法(10893)
- 业经(8933)
- 体(8516)
- 农(8184)
- 学(8164)
- 数学(7862)
- 教学(7734)
- 数学方法(7711)
- 体制(7248)
- 务(7100)
- 财务(7083)
- 财务管理(7062)
- 企业财务(6683)
- 技术(6605)
- 银(6428)
- 银行(6423)
- 行(6115)
- 和(6076)
- 发(5934)
- 机构
- 大学(149039)
- 学院(144439)
- 研究(50727)
- 济(49503)
- 经济(48072)
- 管理(47829)
- 理学(40365)
- 理学院(39777)
- 管理学(39032)
- 管理学院(38692)
- 京(32913)
- 中国(32249)
- 教育(32150)
- 范(30381)
- 师范(30240)
- 财(28327)
- 科学(27526)
- 师范大学(24844)
- 江(24665)
- 所(24151)
- 中心(22014)
- 北京(21455)
- 研究所(21407)
- 财经(21148)
- 技术(19297)
- 州(19149)
- 经(18965)
- 职业(18601)
- 院(18395)
- 农(16731)
- 基金
- 项目(90014)
- 研究(77146)
- 科学(72991)
- 基金(61216)
- 家(50771)
- 国家(50118)
- 社会(47341)
- 教育(44611)
- 社会科(44502)
- 社会科学(44493)
- 科学基金(43098)
- 省(37181)
- 编号(34811)
- 划(32948)
- 成果(32796)
- 基金项目(31232)
- 课题(27986)
- 自然(23985)
- 年(23886)
- 资助(23692)
- 制(23594)
- 自然科(23382)
- 自然科学(23377)
- 自然科学基金(22950)
- 部(22262)
- 重点(21952)
- 项目编号(21619)
- 规划(21510)
- 性(21345)
- 教育部(20416)
共检索到237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覃泽宇 薛珊
桂林渔鼓作为历史悠久的地域性文化资源,是以桂柳方言进行说唱的优秀民间艺术,也是中华民族曲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民族历史记忆,也蕴含着人与自然共生、人与社会共生、人与文化共生的深刻内涵。渔鼓文化作为桂林人民的文化图腾,其共生内涵贯穿于渔鼓制作、渔鼓表演和渔鼓鉴赏的始终。但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一方面,由于社会结构变迁,渔鼓文化逐渐失去传承的传统场域;另一方面,由于现代传媒的渗透和共生内涵的遮蔽,渔鼓文化日渐式微。因此,桂林渔鼓文化如果要获得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进一步彰显自身的共生文化内涵,而且需要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传承机制来加以实施,主要措施包括确立桂林渔鼓文化传承的共生教育理念、开发桂林渔鼓文化的共生校本课程、实施桂林渔鼓文化的共生教学。
关键词:
渔鼓文化 共生 学校教育 文化传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贺能坤 张学敏
西南少数民族创造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但传统的保护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只保存了非物质文化的"形",不能保存蕴藏在非物质文化之中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等"神"的内容,无法真正实现传承。根据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要求,应积极对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进行改革,并通过学校的辐射作用建立有利于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学习型社区,培养民族非物质文化"活的传人",从根本上建立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再生机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孙峰 周桂 柏大鹏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系统与文化传承系统作为文化生态系统中两个重要的子系统,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支持、相互优化的关系,二者的相互作用只有产生合力,才能促进其优质发展。从系统耦合理论的视角看,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文化传承的系统耦合现状存在内容与方法耦合度较低、时间与空间耦合水平不高、耦合协调度状况不佳等问题。原因表征为:结构比例失调,功能释放不完全;价值取向存在偏差,目标不切合当地实际;外在调控不得力,自主适应性不强。基于此,应积极构建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文化传承的系统耦合机制:增进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内容和方法耦合,提高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度;强化阶段性与整体性的时间和空间耦合,促进生命意义在民族生境和生计方式的耦合中不断生长;优化调控系统对系统耦合发展趋势的积极引导,增强民族文化传承的自主适应性和正确价值导向。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学校教育 文化传承 耦合机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卫英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与学校教育系统作为文化生态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存在着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关系,二者只有相互作用产生合力,才能产生增力效果。从系统耦合理论角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面临着文化主体耦合度不高的现状,学校教育体系之间存在非直接耦合现象、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教育的内容耦合适应性不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传承系统未产生耦合效应等问题。可通过构建"多主体"场力耦合、注重课程建设与评价改革的方法耦合、加强整体性与阶段性的时序耦合以及完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区域耦合等措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教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明宏 王德清
现代化是每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但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陷入现代性危机的境域,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存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功能缺失的事实。本研究构建了学校教育活动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联动共生机制,以链接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生态链出现的断裂,从而实现两者间和谐互动、持续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钟志勇
学校教育是传递文化知识的活动,它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同时对提升民族个体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知具有决定作用。然而,学校教育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文章在深入分析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及传承现状的基础上,强调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能系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民族传统文化 传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玉福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面临困境,如何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成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和难题。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学校不同程度开展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也面临不少问题。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人口较少民族干部群众要求将本民族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的呼声和愿望日趋强烈。学校教育作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平台,在人口较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大有可为,相关部门尤其是学校必须加强民族文化传承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骏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两会"上明确提出,传统文化教育要"覆盖教育的各个学段,从小学到大学",并把这项工作界定为"固本工程"。通过对所有学段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确保中华民族的根基永不动摇,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民族为人类文明留下了伟大贡献,但未能避免消失于人类历史进程之中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人口 双重职能 中国民族 学校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黄胜
教育是文化传承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水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尤其要注重教育的特殊作用,要努力构建水族文化传承的长效教育机制。为此,要积极贯彻落实有关民族文化教育政策;要加强水族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大力实施水汉双语教学;要大力开展水族文化进校园的教育活动;还应建立水族文化教育基地和研究基地。
关键词:
水族 民族文化 传承 民族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武宇林
"花儿"是中国西北地区流传至今的一种古老民歌。2006年以来,"花儿"相继被列入我国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应对"花儿"失传的危机,应将"花儿"引进大中小学的课堂,以学校教育的方式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的乡土文化。
关键词:
“花儿” 乡土文化 学校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沈沫
对2008年至2017年国内学术界有关教育视域下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状况进行反思性回顾,发现这一领域的研究范围在10年间明显扩展,研究成果有所增加,但仍存在理论针对性综合性不足、研究方法重思辨轻实证、数据支撑力偏弱、对决策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对此,未来要以民族地区学校的语言传承、知识传承、文艺传承为重点,统筹开展基础理论研究、问题诊断研究和公共政策研究,全面揭示学校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上的作用、功能及限度,并为改进学校文化传承活动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民族文化 传承 述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栗洪武 陈磊
学校教育的本质是文化育人,传承与创新文化是其基本功能,也是一条重要的教育规律。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在储才与育才的同时,日益凸显出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历史规律及其特征:学校储备人才与创新文化,形成传承中华文化的长效机制;学校培育人才与整理文献,使中华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播;学校开展经学教育,促成社会主流文化的形成与确立;学校教育具有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独特功能。认识并遵循学校教育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历史规律,继续发挥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开辟一条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中华优秀文化得到更好的保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学校教育 传承与创新 中华文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德 马圆圆
智能时代,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场域是以智能技术为基础,在师生之间形成的一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为目的的客观关系网络。其中,教育技术是基础,扩展教育空间并提升教育主体能力;教育主体是关键,通过技术和教育空间实践教育目标;教育空间是载体,通过教育技术的嵌入支持教育主体发展。然而,当前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场域重构面临学校教育空间去教育化现象、技术生态系统发展受限、教育主体技术素养与自觉传承意识薄弱等问题,需通过加强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培养师生自觉传承的责任意识、优化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等途径应对。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教育场域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井祥贵
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存在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疏离的问题。要从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理论构建、课程体系打造、多元文化教师培养、差异性评价的实施、完善保障体系等方面着力,构建"种子式"传承机制,促进二者的融合。
关键词:
民族文化传承 学校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胡丽婷
<正>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室内装饰设计中,传统文化可以通过细节和元素的运用来传承和体现。装饰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包括传统图案、传统手工艺品和传统家具等,这些元素赋予室内空间文化韵味和历史感。中式绘画装饰的设计手法运用于室内空间,在室内装饰设计中传承传统文化空间意蕴。如文化意蕴空间设计效果图所示,中式绘画装饰将传统文化的意蕴融入到室内空间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