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95)
- 2023(9139)
- 2022(8305)
- 2021(7908)
- 2020(6712)
- 2019(15600)
- 2018(15725)
- 2017(30209)
- 2016(16602)
- 2015(18851)
- 2014(18826)
- 2013(18642)
- 2012(16956)
- 2011(15175)
- 2010(14970)
- 2009(13464)
- 2008(12935)
- 2007(11028)
- 2006(9479)
- 2005(8003)
- 学科
- 济(62641)
- 经济(62572)
- 管理(46428)
- 业(43534)
- 企(37051)
- 企业(37051)
- 方法(32486)
- 数学(28085)
- 数学方法(27653)
- 学(16545)
- 农(15660)
- 财(14808)
- 中国(14570)
- 业经(13487)
- 地方(12439)
- 理论(11397)
- 和(10970)
- 农业(10510)
- 贸(10410)
- 贸易(10405)
- 技术(10277)
- 易(10087)
- 环境(10058)
- 务(9931)
- 财务(9869)
- 财务管理(9851)
- 制(9815)
- 企业财务(9323)
- 教育(9030)
- 划(8970)
- 机构
- 大学(234938)
- 学院(232361)
- 管理(95129)
- 济(84642)
- 理学(83602)
- 理学院(82661)
- 经济(82575)
- 管理学(80986)
- 管理学院(80593)
- 研究(76355)
- 中国(54109)
- 科学(51892)
- 京(50422)
- 农(40516)
- 所(39139)
- 业大(38920)
- 财(36896)
- 研究所(36250)
- 中心(34102)
- 农业(32186)
- 江(32142)
- 北京(31751)
- 财经(30612)
- 范(30367)
- 师范(30024)
- 院(27996)
- 经(27844)
- 州(26474)
- 技术(25876)
- 师范大学(24386)
- 基金
- 项目(168298)
- 科学(130830)
- 基金(121352)
- 研究(119250)
- 家(106887)
- 国家(106022)
- 科学基金(90591)
- 社会(71954)
- 社会科(68102)
- 社会科学(68082)
- 省(66207)
- 基金项目(65231)
- 自然(62016)
- 自然科(60568)
- 自然科学(60550)
- 自然科学基金(59427)
- 划(56174)
- 教育(54434)
- 资助(50806)
- 编号(48696)
- 成果(38904)
- 重点(37327)
- 部(36277)
- 发(34902)
- 创(34765)
- 课题(33255)
- 科研(32848)
- 创新(32394)
- 计划(31939)
- 大学(30955)
共检索到320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春娥 林洪 曹立民 江洁
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血清白蛋白(OVA)为免疫用载体蛋白,匙孔血蓝蛋白(KLH)为包被抗原用蛋白,采用不同的方法合成完全抗原,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并通过紫外光谱特征、抗血清检测等手段对完全抗原的合成效果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蛋白-恩诺沙星偶联物的紫外光谱特征可以较为准确、简便地提示完全抗原的合成效果,并能够与抗血清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结果吻合。用乙二胺(EDA)对载体蛋白进行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完全抗原的合成效果;而偶联方法对于不同载体蛋白的影响也存在差异,OVA采用活化酯法效果较好,而BSA采用碳二亚胺法得到的血清效价较高。
关键词:
恩诺沙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完全抗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钟艺煊 王彦红 杨成根 邹辉 顾建红 袁燕 卞建春 刘学忠
为获得纯度更高的吡虫啉人工半抗原,通过对常规半抗原合成的反应顺序、试剂等进行调整和优化,筛选出最适3-巯基丙酸反应比例,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法对合成的吡虫啉半抗原分子结构进行确证,进一步用合成的吡虫啉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得到吡虫啉完全抗原并免疫小鼠,于三免和五免7天后断尾采血,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抗体效价。结果表明:1)吡虫啉、反应体系、有机相和水相的比移值分别为0.55、0.23、0.50和0;2)质荷比为326的峰是吡虫啉半抗原的分子离子峰,且其余杂质离子峰的数量明显下降;3)核磁共振结果与吡虫啉半抗原相符,3-巯基丙酸氧化副产物峰下降;4)三免后,小鼠血清效价达到1∶12 800,五免后,小鼠血清效价可达1∶51 200。综上,此优化方法不仅保证3-巯基丙酸完全反应,还减少3-巯基丙酸氧化副产物和不必要杂质的产生,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同时可减少半抗原合成过程杂质产生的吡虫啉半抗原合成优化方法,为后续吡虫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便利。
关键词:
吡虫啉 半抗原 合成 优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席峰 颜立立 潘春霖 翟少伟
恩诺沙星(enrofloxacin, ENR)是一种吸收分布快、血药浓度高、药效持久和生物利用度高的抗菌素,在鱼类疾病防治中广泛应用。然而,近年来,鱼类与养殖环境ENR药残事件对人类与生态的安全影响,已成为公众日益关注的焦点。为控制鱼类与环境ENR药残污染,本文在归纳鱼类ENR消除研究基础上,从ENR自身结构与性质,ENR与鱼类种类、发育阶段、组织差异、生理与病理状况、给药剂量与给药方式,以及温度、盐度、光照等环境因子关系,对鱼类ENR药残成因进行追溯分析。首次发现底栖鱼类较其他水层鱼类易于形成ENR药残蓄积,其可能与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富,易于吸附ENR,底层黑暗环境无法光解ENR,底层鱼类从沉积环境吸收ENR, 并将其分配、富集至鱼体肝、肾等富含脂类组织,造成其组织损伤,抑制鱼类肝脏ENR代谢酶CYP3A与肾脏P-糖蛋白 (P-gp)转运体活性,阻碍ENR代谢与排泄有关。据此提出假说:鱼类ENR药残的主导因素可能是其所处水层ENR含量与鱼类体脂含量而非遗传或适温性等因素。建议对底层鱼类ENR休药期重新研究界定,对其ENR药残机制进行着重研究。首次提出基于选择突变窗理论的ENR大剂量给药模式,是引发当前鱼类与环境ENR药残主要根源。据此,提出基于ENR最小抑菌浓度的ENR减量给药方案,联合具有抗菌和促解毒功能的传统中草药,以达到ENR减量增效,降低ENR耐药性,促进ENR药残从养殖鱼体消除,缩短鱼类ENR休药期,降低养殖环境ENR药残的目的。同时,为减少鱼类ENR的环境来源,应结合进行环境ENR消除技术研究。本文可为养殖鱼类ENR科学用药与药残风险控制提供研究思路。
关键词:
鱼类 恩诺沙星 药残 消除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纪淑娟 曹维 杜阿楠
分别采用重氮法、戊二醛法及改良重氮法将米诺环素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免疫原,3种方法的偶联比分别为5∶1,10∶1和15∶1;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凝胶电泳对改良重氮法合成的人工抗原进行鉴定,成功合成了人工抗原;将改良重氮法合成的人工抗原MNC-BSA免疫BALB/C小鼠,用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及其特异性。结果表明: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均在1∶12800以上,为研究制备米诺环素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米诺环素 改良重氮法 人工抗原 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锁 李喜旺 王明安
本试验合成了4个模拟磺胺类药物母核结构的半抗原,使用1HNMR,FABMS和IR对半抗原结构进行了鉴定。产物结构中,4种间隔臂均位于对氨基本磺酞肤的N1端(-SO4NH-,突出了磺腔类药物的共同结构部分,为预期的半抗原。
关键词:
磺胺类药物 半抗原合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建平 刘湘新 何湘蓉 范玉辉
用试管法和杯碟法研究了复方恩诺沙星对禽巴氏杆菌的抑菌效果 .结果表明 ,恩诺沙星与阿普拉霉素组成的复方恩诺沙星制剂对禽巴氏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 2μg/ m L ,而单独使用恩诺沙星和阿普拉霉素对禽巴氏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 3 .2μg/ m L和 2 .2 5 u/ m L ,表明二者制成复方后 ,表现为协同作用 ,抗菌活性增强
关键词:
复方恩诺沙星 禽巴氏杆菌 抑菌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勤仁 曾振灵 杨桂香 陈杖榴 方炳虎
碳二亚胺法合成了2种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FX)人工抗原ENFX-BSA和ENFX-OVA,用紫外扫描和分析载体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等方法对人工抗原进行鉴定,ENFX与BSA的结合比约为48∶1。用ENFX-BSA免疫BALB/C小鼠,采用显微克隆技术最终筛选出2株特异性分泌细胞2C5和5D5并获取腹水,纯化后腹水效价分别为1∶3200和1∶6400。2C5和5D5均属IgG2a型抗体。单抗5D5间接竞争ELISA(Ci-ELISA)的工作浓度为1∶1000,ENFX的抑制曲线在0.13~10 000 ng·ml-1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 =-0.9782),检测限(LOD)为0....
关键词:
恩诺沙星 单克隆抗体 交叉反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喜保 温万东 祁志军 胡兆农 杨润亚
【目的】合成具有硫代磷酸酯类农药共性结构的系列半抗原,制备此类农药的通用人工抗原。【方法】以烷氧基硫代磷酸盐和卤代羧酸为原料合成半抗原,采用1 HNMR、13 CNMR及EIS-MS谱图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合成的半抗原分别通过活性酯法、混合酸酐法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人工抗原和包被人工抗原。用紫外扫描法定性分析人工抗原的偶联情况,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间接测定其偶联比。【结果】合成了H1~H6 6种具有硫代磷酸酯类农药共性结构的半抗原,其中H1、H2为包被半抗原,H3~H6为免疫半抗原。制备了H1-OVA、H2-OVA、H3-BSA、H4-...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通用人工抗原 酶联免疫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润亚 祁志军 吴文君
采用琥珀酸酐法合成了苦皮藤素 的衍生物苦皮藤素 -半琥珀酸酯(CA-SG),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混合酸酐法和碳化二亚胺法合成了苦皮藤素 的人工抗原(CA-BSA,CA-BSA2),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SDS-PAGE及PAGE电泳法对合成的人工抗原进行了定性鉴定,结果均表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根据半抗原、人工抗原及其载体在240nm处的紫外吸光值,计算出2种人工抗原中半抗原与载体的分子结合比率分别为11.6和10.7。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苦皮藤素 半抗原 人工抗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颖 马志卿 冯俊涛 张兴
【目的】合成并鉴定苦参碱人工抗原,以获取具有特异性和高亲和性的苦参碱多克隆抗体,为建立苦参碱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槐果碱不饱和双键进行亲核加成、叠氮化、催化氢化合成苦参碱半抗原13-氨基苦参碱(ST),并经MS、NMR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采用戊二醛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合成苦参碱的人工抗原(ST-BSA和ST-OVA),经紫外光谱扫描法、SDS-PAGE法、红外光谱扫描法对人工抗原进行鉴定;将制备的苦参碱人工抗原免疫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获得苦参碱的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非竞争ELISA方法测定其效价。【结果】成功合成了一种苦参碱半抗原13-氨基苦参碱(ST),与载体蛋白BSA、...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伟 胡鲲 姜有声 黄宣运 杨先乐
采用重氮化法和碳二亚胺(EDC)法合成了氯霉素人工抗原。经紫外光谱法、电泳鉴定表明偶联成功;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测得载体蛋白-εNH3+残基利用率分别为31.02%、22.27%,偶联物的结合比为18.9、13.6;制备的抗原分别免疫小白鼠获得多克隆抗体,血清效价可达10-6以上。经比较,碳二亚胺法更适于氯霉素人工抗原的制备。
关键词:
氯霉素 人工抗原 合成 鉴定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松红 逄若霖 李兴海 付丹妮
以除草剂莠去津原药、巯基丙酸等为起始原料,经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莠去津的半抗原:2-硫丙酸基-4-乙胺基-6-异丙胺基-1,3,5-三嗪,并用UV、IR以及NMR等手段证明合成成功,用活泼酯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成功的进行偶联,根据紫外吸收的加和性原理,比较测定半抗原、载体蛋白及偶联物的吸光值,并计算出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蛋白(OVA)的结合比为16:1和6:1。
关键词:
莠去津 半抗原 人工抗原 活泼酯法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国栋 刘永涛 艾晓辉 孙如玉 杜香璇
本实验研究了恩诺沙星乳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单剂量口灌恩诺沙星乳(10 mg/kg bw),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了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结果显示,恩诺沙星乳在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达峰浓度(C_(max))分别为4.66μg/mL和3.95μg/mL,相应的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6 h和8 h;消除半衰期(T_(1/2z))分别为20.05 h和22.06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分别为228.26μg·h/mL和189.55μg·h/mL。其主要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C_(max)分别为0.053μg/mL和0.043μg/mL,相应的T_(max)均为12 h;T_(1/2z)分别为45.79 h和31.66 h;AUC_(0-∞)分别为5.24μg·h/mL和3.40μg·h/mL。恩诺沙星乳在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生物转化率分别为2.07%和1.74%。单剂量的恩诺沙星乳(10 mg/kg bw)适用于恩诺沙星对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小于0.58μg/mL和0.49μg/mL的敏感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龚露旸 胡鲲 杨先乐
建立了离子交联法制备恩诺沙星壳聚糖纳米粒的方法,并优化了工艺条件,以低温超速离心法评价了恩诺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包封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恩诺沙星壳聚糖纳米粒的显微形态,以透析法测定其体外释放度。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呈球形,外观形态饱满,表面光滑,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131.1±10.2)nm,平均包封率51.2%±2.9%。相比恩诺沙星原料药,恩诺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在1 h内减少约60%药物的释放,24 h总释放度为79.9%。说明利用离子交联法制备恩诺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快速、简便、操作性强,恩诺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制剂缓释性能强,适于作为新剂型在水产药物中应用。
关键词:
恩诺沙星 壳聚糖 纳米粒 体外释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凯 沈建忠 孟辉 吴聪明 王战辉 张素霞
本研究以兽药恩诺沙星为对象,构建噬菌体抗体库,为低成本、快速制备目的抗体提供新的途径。以恩诺沙星-鸡卵清蛋白(ENR-OVA)为免疫原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取其脾细胞提取总RNA,并分别扩增全套抗体轻、重链基因,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以编码柔性多肽(Gly3Ser)4的基因为接头,将轻重链基因组装为完整的scFv基因,将之克隆入pCANTAB5E载体,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以辅助噬菌体M13KO7对其进行超感染,构建噬菌体抗体库并进行富集、筛选和鉴定;构建了库容量约为2.2×106的抗恩诺沙星噬菌体单链抗体库,并筛选出26株阳性克隆,为表达单链抗体、建立免疫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