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
- 2023(16)
- 2022(13)
- 2020(12)
- 2019(24)
- 2018(29)
- 2017(30)
- 2016(19)
- 2015(20)
- 2014(20)
- 2013(17)
- 2012(16)
- 2011(21)
- 2010(18)
- 2009(11)
- 2008(13)
- 2007(15)
- 2006(7)
- 2005(9)
- 2004(7)
- 学科
- 济(55)
- 经济(55)
- 地方(50)
- 学(33)
- 资源(24)
- 业(21)
- 水产(21)
- 水路(19)
- 水路运输(19)
- 运输(19)
- 中国(17)
- 地方经济(17)
- 治(17)
- 虫(16)
- 及其(15)
- 管理(15)
- 防(15)
- 防治(15)
- 产业(14)
- 企(13)
- 企业(13)
- 和(13)
- 害(13)
- 发(12)
- 开发(12)
- 树(11)
- 洋(11)
- 海洋(11)
- 渔业(11)
- 农(10)
- 机构
- 学院(258)
- 大学(217)
- 江(186)
- 浙(150)
- 浙江(150)
- 研究(112)
- 洋(94)
- 海洋(92)
- 科学(88)
- 省(79)
- 所(76)
- 研究所(73)
- 中国(70)
- 江海(70)
- 管理(64)
- 舟(64)
- 舟山(64)
- 农(62)
- 山(59)
- 技术(58)
- 海洋大学(58)
- 市(56)
- 理学(53)
- 理学院(53)
- 管理学(53)
- 管理学院(53)
- 农业(52)
- 业大(50)
- 室(50)
- 中心(49)
共检索到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蓓
本研究以"孟晚舟事件"为研究个案,综合运用内容分析、访谈、问卷调查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媒体报道和公众认知二者的议程网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语境下媒体和公众的议程网络具有相关性,媒体报道能够对公众的隐性和显性认知产生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使得网络议程设置,即第三级议程设置假设在中国的语境下得以验证,该理论的"联系"观点启发新闻报道实践转输出"意见"为输出"逻辑",以此培养公众理性客观的思考方式,实现新闻报道主体思想的有效传达。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吉姆·奥尼尔 郭子睿
2001年末,我率先使用"金砖国家"这个词语来描述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认为到2010年左右,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会大幅上升。2003年,我和高盛的一些同事,一起勾画了2050年世界经济的蓝图。我们认为,如果那时金砖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都发挥了它们的经济发展潜力,世界将会发生很大变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方纯如
围绕主线唱好主调安徽省土地管理局局长方纯如未来15年是我国和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对我省土地管理事业来说,未来十五年,特别是"九五"时期,必须保持"八五"良好发展势头,乘势而上,在发展中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在转变中发...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红霞
如何提高培训效果,是企业管理者渴望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以某旅行社一次失败的培训为例,深入剖析了培训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指出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不单纯在于培训师,而在于整个培训系统本身,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培训效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培训效果 培训师 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浩杰 吴志勇 鲁春富 李国平 徐天森
竹箩舟蛾是竹子的重要食叶害虫 ,分布于我国南方产竹各省 ,在浙江省 1a 3~ 4代 ,均以蛹于土表下越冬。成虫发生期分别为 4月上旬~ 5月上旬、6月上旬~ 7月上旬、7月下旬~ 8月下旬、9月下旬~ 10月中旬。幼虫危害期分别为 4月下旬~ 6月中旬、6月中旬~ 8月上旬、8月中旬~ 10月上旬 ,以第 3代蛹越冬者幼虫可延至 10月下旬 ,第 4代为 10月中旬、11月下旬。第 3代幼虫各龄食叶量分别为 1.57、7.73、16.36、57.0 2、579.78cm2 ,幼虫期共取食竹叶 662 .4 6cm2 。雌性幼虫期食叶量比雄性多 12 %~ 15% ,每头成虫产卵量为 161~...
关键词:
竹箩舟蛾 生物学特性 防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岸本美绪
在晚明时期,为了满足防卫蒙古的军事要求,从全国征收的大量税银被搬运到北边九镇,"白银北流,往而不返"成为当时人士慨叹银荒的习以为常的话语。本文从经济思想的角度,对晚明白银北流问题加以探讨。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讨论白银北流问题和当时政治抗争的关系。反对隆庆和议和北边款市的论者特别尖锐地批评白银流出作为款市的恶果,以媚外和贪污为由攻击内阁当权者。第二部分分析当时通过铸钱、开矿等方法来试图解决银荒的若干提议,并且探讨提出这些方案的论者之经济观。第三部分在中国经济思想史发展的长期视野中讨论这些议论的意义,指出晚明人士对待白银北流问题的思考方法为清初康熙年间和清代后期道光年间银荒时期的经世论者所继承。
关键词:
白银北流 隆庆和议 钱法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和平
自正德、嘉靖以后,到祟祯十七年(1640年)明王朝灭亡,其间一共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这段时间,人们习惯上把它称之为“晚明”。这是一段非同寻常的历史时期。一方面,明王朝的统治已经现出了一种无法挽回的“世纪末”的衰暮景象;另一方面,这些衰暮的景象经由自身的酵化、翻新,又为整个社会抹上了某种异样的色彩。这一色彩,概括地说,可以用三个字加以表述:其一是“动”,其二是“奇”,其三是“新”;所谓“动”,主要是指旧的社会秩序,正统思想开始有所动摇;所谓“奇”,是指社会上奇人奇事层出不穷;所谓“新”,则表现为社会风气、人情物貌的更新。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永刚
晚明东林党议之激烈与时间跨度之长,与历代党争相比,均不遑多让,尤以天启四年为界,党议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东林党与诸党士大夫之间的论争演变为东林党与阉党的政争。同年在文坛上,竟陵派旗手钟惺去世,性灵文学让位于社团文学,形成了晚明文坛主流文学前后迥然不同的两个时期。晚明文学对东林党议的反映不仅于此,还在于有异于前代的多种新变,诸如文人结社的党社一体化意识、时事文学的实录精神、演剧活动的政治动机、实学思潮的经世文风,形成了复杂多元的晚明文学生态。
关键词:
晚明文学 东林党议 文学生态 文学分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