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9)
- 2023(9898)
- 2022(8919)
- 2021(8605)
- 2020(7202)
- 2019(16741)
- 2018(16857)
- 2017(32350)
- 2016(17935)
- 2015(20397)
- 2014(20445)
- 2013(20056)
- 2012(18534)
- 2011(16437)
- 2010(16423)
- 2009(14995)
- 2008(14710)
- 2007(12816)
- 2006(11142)
- 2005(9615)
- 学科
- 济(67389)
- 经济(67309)
- 管理(51277)
- 业(47481)
- 企(40649)
- 企业(40649)
- 方法(33452)
- 数学(28580)
- 数学方法(28116)
- 农(17307)
- 学(17024)
- 中国(16910)
- 财(16486)
- 业经(14858)
- 地方(13392)
- 理论(13158)
- 贸(11912)
- 贸易(11905)
- 和(11758)
- 制(11556)
- 易(11535)
- 农业(11338)
- 务(11008)
- 财务(10938)
- 财务管理(10915)
- 技术(10870)
- 环境(10516)
- 企业财务(10277)
- 教育(10215)
- 划(9811)
- 机构
- 大学(252665)
- 学院(250434)
- 管理(101069)
- 济(90925)
- 经济(88642)
- 理学(87912)
- 理学院(86912)
- 管理学(85164)
- 管理学院(84728)
- 研究(82120)
- 中国(60156)
- 京(54952)
- 科学(54786)
- 所(42127)
- 农(41869)
- 财(40985)
- 业大(40022)
- 研究所(38650)
- 中心(37354)
- 江(35830)
- 北京(34812)
- 范(33687)
- 师范(33340)
- 财经(33280)
- 农业(33062)
- 经(30172)
- 院(30058)
- 州(29780)
- 技术(28112)
- 师范大学(26927)
- 基金
- 项目(174777)
- 科学(135359)
- 研究(126144)
- 基金(124751)
- 家(109227)
- 国家(108309)
- 科学基金(92346)
- 社会(75708)
- 社会科(71550)
- 社会科学(71529)
- 省(68834)
- 基金项目(66879)
- 自然(62201)
- 自然科(60747)
- 自然科学(60732)
- 自然科学基金(59598)
- 划(58055)
- 教育(57989)
- 资助(52387)
- 编号(52353)
- 成果(42630)
- 重点(38628)
- 部(37736)
- 发(36210)
- 创(35843)
- 课题(35745)
- 科研(33721)
- 创新(33359)
- 项目编号(32616)
- 大学(32537)
共检索到358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谢晶 曹杰
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可以品尝到各地鲜活鱼类的需求,鱼的保活运输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降低运输损伤、提高运输存活率,麻醉保活运输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四种常见渔用麻醉剂在鱼类麻醉保活运输中的应用,讨论影响麻醉保活运输存活率效果的主要因素,麻醉剂对鱼体生理生化的影响以及麻醉剂残留的检测技术,并概括了现阶段麻醉保活运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目前,针对渔用麻醉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不同水产品的麻醉效果以及对鱼体生理生化的影响,针对鱼肉风味方面影响的研究少。新型渔用麻醉剂和针对麻醉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将会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鱼 麻醉剂 保活运输 麻醉剂检测技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之发 边力 刘心田 常青 阮晓红 陈四清 李凤辉 葛建龙 刘长琳
本研究旨在探讨硫酸镁、乙醇、氯化镁、丁香酚、MS-222、氯化锰、利多卡因、盐酸普鲁卡因、乙二醇苯醚、薄荷醇、苯佐卡因和三氯叔丁醇对长蛸(Octopus minor)成体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硫酸镁、丁香酚、MS-222、氯化锰、利多卡因、盐酸普鲁卡因、乙二醇苯醚、薄荷醇、苯佐卡因和三氯叔丁醇对长蛸无麻醉作用。在0.2~0.6 mL/L乙二醇苯醚、0.05 g/L和0.06 g/L薄荷醇、0.5 g/L苯佐卡因、40μL/L丁香酚和50~500 mg/L MS-222浓度的溶液中,长蛸出现中毒现象。2 mL/L乙醇和2 g/L氯化镁溶液对长蛸无麻醉作用; 6~40 mL/L的乙醇和6~35 g/L的氯化镁溶液中长蛸出现麻醉现象。根据长蛸在4~40 mL/L乙醇和4~40 g/L氯化镁溶液中的麻醉和复苏过程将麻醉程度分为5个时期,复苏过程分为4个时期。长蛸在15~35 g/L氯化镁和10~40 mL/L乙醇中能够达到第4期麻醉,此时期适于观察和操作。在4~35 mL/L乙醇溶液中,随着浓度的增加麻醉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逐渐增加,在40 mL/L时长蛸产生应激反应麻醉时间变长。3~35 g/L氯化镁溶液中,随着浓度的增加麻醉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逐渐增加。10 mL/L乙醇和20 g/L氯化镁对长蛸的麻醉和复苏总时间最短,分别为26 min和40 min。实验证明,乙醇和氯化镁均可作为长蛸的麻醉剂,在麻醉效率方面乙醇好于氯化镁。
关键词:
长蛸 麻醉剂 麻醉效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权富生 赵晓娥 刘风军 李相臣 杨春花 张涌
在绵羊胚胎移植供、受体麻醉中,用速眠新麻醉剂以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2种方法给药,测定了麻 醉绵羊进入麻醉期的各项生理常数,观察了麻醉诱导期、麻醉期、苏醒期绵羊的表现及其所用时间,综合评定了麻 醉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麻醉方法均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保定效果。与肌肉注射麻醉相比,静脉注射麻醉的用药量 只有肌肉注射的1/5-1/7,麻醉绵羊进入麻醉期时间短(平均1.03-3.82 min),手术后苏醒早,有利于提高胚胎移 植手术的效率,而且安全性较高。研究还发现,不同品种绵羊对速眠新的反应有差异,体重、体况、气候等因素均影 响麻醉剂的用药量和麻醉效果。
关键词:
速眠新 麻醉剂 绵羊 胚胎移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权富生 杨博 塞务加甫 华松 蔡金霞 张涌
【目的】筛选适合于山羊胚胎移植的速眠新静脉注射麻醉剂量。【方法】以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速眠新Ⅱ注射液为麻醉剂,研究静脉注射麻醉时,不同剂量速眠新Ⅱ注射液对不同体重组(28~35,36~45和46~55kg)山羊的麻醉效果;同时比较了速眠新Ⅱ注射液2种麻醉方法(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对山羊生理指标,心电图,麻醉山羊的诱导期、麻醉期、苏醒期,麻醉苏醒后山羊的采食、反刍及精神状况的影响。【结果】(1)山羊胚胎移植受体静脉麻醉时,山羊体重为28~35,36~45及46~55 kg时,最适宜麻醉剂量分别为0.4,0.4和0.5 mL/只。(2)与麻醉前相比,麻醉后山羊的体温升高,呼吸次数和心率均降低。(...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冯月群
山东省烟台市科委1990年下达、长岛县水产研究所承担的“皱纹盘鲍新麻醉剂 FQ—420应用技术研究”课题,于1992年3月10日通过了烟台市科委组织的鉴定。该课题涉及到目前皱纹盘鲍育苗过程中稚鲍剥离的死亡率较高的突出问题。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汤保贵 杨思楷 郑素碧 倪芙镕 周星星 徐月容 谢伟莹
分别用3个浓度梯度的MS-222和苯唑卡因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6.050 0±1.710 3)g进行6 h浸泡式麻醉(水温30.7~32.3℃),然后抽取尾部静脉血,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重点分析了与生物携氧功能密切相关的6个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1)较高浓度(25 mg/L、40 mg/L)MS-222导致红细胞数目(Er)升高,而苯唑卡因导致该值大幅下降;(2)两种麻醉剂对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都无显著影响,且MS-222处理后,血液的血红蛋白浓度(Hb)也无明显变化,但经苯唑卡因麻醉处理后,Hb显著下降,且降幅随药物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汤保贵 杨思楷 郑素碧 倪芙镕 周星星 徐月容 谢伟莹
分别用3个浓度梯度的MS-222和苯唑卡因对尼罗罗非鱼(6.0500±1.7103g)进行6h浸泡式麻醉(水温30.7~32.3℃),然后抽取尾部静脉血,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重点分析了与生物携氧功能密切相关的6个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1)较高浓度(25mg/L、40mg/L)MS222导致红细胞数目(Er)升高,而苯唑卡因导致该值大幅下降;(2)两种麻醉剂对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都无显著影响,且MS222处理后,血液的血红蛋白浓度(Hb)也无明显变化,但经苯唑卡因麻醉处理后,Hb显著下降,且降幅随药物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伟 陈再忠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4个浓度0mg/L、30mg/L、60mg/L和90mg/L,分析了麻醉剂MS-222对金鱼鳃、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CP明显出现一个先增后降的趋势,呈抛物线状;在低浓度(≤60mg/L)下,酶活性在各组织中呈现一定的稳定状态,而当麻醉剂浓度升高和麻醉时间增长,酶活性逐渐下降。AKP在低浓度麻醉剂溶液中,酶活性有明显的增加,随着浓度的升高(≥60mg/L)和时间的增长,酶活性呈抑制状态。而在肌肉中这种情况并不明显。CAT在一定阶段(30mg/L~60mg/L)呈现稳定的状态、而后抑制逐渐明...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徐滨 庄平 章龙珍 冯广朋 石小涛 陈丽慧
通过化学麻醉剂丁香油、MS-222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71.2±8.9g)]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和麻醉试验,同时研究了丁香油、MS-222和直流电对施氏鲟幼鱼的麻醉效果,并在行为学基础上探讨了以上三种麻醉方法对鲟的有效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丁香油和MS-222对施氏鲟幼鱼的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26.37mg/L、22.17mg/L、18.00mg/L、16.22mg/L和61.67mg/L、58.22mg/L、56.90mg/L、56.90mg/L。MS-222的毒性明显小于丁香油,MS-222的安全浓度为15.57mg/L,丁香油的安...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利娟 程守坤 张饮江 陈舜胜 黄硕琳 谢晶
研究了加州鲈鱼(Micropterus salmoides)在10、20、30、40、50、60和70 mg/L的MS-222麻醉液中的麻醉效果,并在20 mg/L的MS-222麻醉液中研究了10、15、20和25℃水温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最后在20℃和20 mg/L的MS-222麻醉液中进行了麻醉模拟运输试验。麻醉试验结果表明:随着MS-222浓度的增加,进入相同麻醉期的时间缩短,完全复苏的时间延长。10~20 mg/L的MS-222适于加州鲈鱼的麻醉运输。麻醉时间随着水温的降低而缩短,复苏时间随着水温的降低而增加。20~25℃水温适于加州鲈鱼的麻醉运输。麻醉模拟运输试验结果表明:运输17 h...
关键词:
加州鲈鱼 MS-222 麻醉运输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盛祥 刘文畅 谭洪新 罗国芝 孙大川 朱博文 庞云 扶泽发
为提高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_(2))麻醉后有水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研究了CO_(2)流速(麻醉阶段)、浸泡时间(浸泡阶段)、水体类型和盐度(复苏阶段)对复苏效果的影响。设置CO_(2)流速(3 L/min、5 L/min和7 L/min)、浸泡时间(0 min、1 min和5 min)、水体类型(自来水、养殖水上清液和养殖水)以及盐度(3、7和11)4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以结果为依据进行L_(9)(3~(4)) 正交和验证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CO_(2)流速为7 L/min、最佳浸泡时间为0 min、最佳水体类型为自来水、最佳盐度为7;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当复苏时间为2 h时,4种因子对运输效果的影响的主次关系为:浸泡时间>水体类型>盐度>CO_(2)流速,最佳运输方式组合为:CO_(2)流速8 L/min、水体类型为自来水、盐度为7、浸泡时间为0 min;当复苏时间为4 h时,4种因子对运输效果影响的主次关系为:浸泡时间> CO_(2)流速>水体类型>盐度,最佳运输方式组合为:CO_(2)流速7 L/min、水体类型为自来水、盐度为7、浸泡时间为0 min;当复苏时间为6 h时,4种因子对运输效果的影响的主次关系为:浸泡时间> CO_(2)流速>盐度>水体类型,最佳运输方式组合为:CO_(2)流速6 L/min、水体类型为自来水、盐度为7、浸泡时间为0 min。研究结果证明,可通过调节CO_(2)流速、浸泡时间、水体类型和盐度4种因素的水平,提高凡纳滨对虾在不同运输时长条件下的复苏率,为对虾保活运输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岩 张建民 易文波
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60例拟择期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的病人,ASAI~II级,年龄55~65岁,体重60~72 kg,将病人随机均分为3组:静脉靶控麻醉组(T组)、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组(I组)。
关键词:
靶控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费用分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秀华 张烨伟 杨春志
以MS-222为麻醉剂,在13~14℃水温条件下,用浸浴麻醉方法测试了不同麻醉剂浓度和不同麻醉时间对牙鲆复苏时间、复苏率和24h存活率及长时间麻醉对复苏率的影响以及超有效浓度麻醉剂(60mg/L)麻醉后的抗露干能力。预备实验证明,本试验条件下麻醉剂的有效浓度为50mg/L。实验表明,将麻醉剂浓度从50mg/L提高到200mg/L,供试鱼被麻醉的时间由288s缩短至50s,复苏时间由94s延长至106s;用60、100和200mg/L的麻醉液持续麻醉后,可获得100%复苏率的最长麻醉时间分别为64、32和32min,牙鲆经MS-222麻醉后抗露干时间延长。牙鲆麻醉后复苏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长琳 李继强 陈四清 何力 庄志猛 张岩 秦显明
研究了在20~21℃水温下丁香酚对半滑舌鳎成鱼的麻醉作用。根据鱼体在最终麻醉状态和复苏过程中的行为特征,把麻醉程度分为6个时期,复苏过程分为4个时期。鱼体最终麻醉程度不超过3期时,呼吸频率略微增加,到4期时呼吸频率才明显下降。丁香酚麻醉半滑舌鳎成鱼的有效浓度为40~80mg/L,在此范围内,丁香酚浓度越高鱼体达到4期的麻醉时间越短,但复苏时间没有明显差别。丁香酚浓度在40~60mg/L之间时,最长麻醉保活时间>20min;当丁香酚浓度≥80mg/L时,最长麻醉保活时间<8min,鱼体入麻时间与死亡时间的边界很窄,麻醉后应立即进行复苏,否则会导致鱼体死亡。
关键词:
丁香酚 半滑舌鳎 麻醉 有效浓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建明 田甜 姜伟
【目的】为研究丁香酚对长薄鳅幼鱼的麻醉效果。【方法】在水温(22±1)℃条件下,以不同质量浓度的丁香酚对长薄鳅幼鱼的麻醉效果进行研究。【结果】20~120 mg/L质量浓度的丁香酚均能使长薄鳅进入麻醉期,且麻醉浓度与平均入麻时间呈负相关,与平均复苏时间呈正相关;丁香酚质量浓度在20~40 mg/L时,长薄鳅的呼吸频率在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之后,呼吸频率趋于稳定,当增加至60~120 mg/L时,其呼吸频率经历小幅上升之后,均呈现直线下降趋势,并进入休克期;以60 mg/L丁香酚将长薄鳅麻醉后再在空气中进行暴露,暴露时间与复苏时间呈负相关,暴露时间在2~24 min范围内的复苏率为100%,72 h存活率均为100%,当时间增加至26 min时,复苏率降低至70%,72 h存活率仅为40%;采用10 mg/L丁香酚麻醉液或经60 mg/L的丁香酚麻醉后立即转入10 mg/L丁香酚麻醉液连续浸泡10 h,可使长薄鳅进入镇静期,且对试验鱼影响较小,推荐作为长薄鳅幼鱼长途运输模式。【结论】40~60 mg/L的丁香酚麻醉液是长薄鳅幼鱼的理想麻醉浓度。
关键词:
丁香酚 长薄鳅 幼鱼 麻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