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78)
2023(9968)
2022(8918)
2021(8538)
2020(7140)
2019(16821)
2018(16852)
2017(32865)
2016(17911)
2015(20151)
2014(20178)
2013(20168)
2012(18371)
2011(16390)
2010(16241)
2009(14803)
2008(14189)
2007(12190)
2006(10657)
2005(9114)
作者
(51806)
(42778)
(42623)
(40641)
(27423)
(20544)
(19336)
(16952)
(16277)
(15195)
(14892)
(14330)
(13709)
(13558)
(13224)
(13093)
(12763)
(12747)
(12203)
(12180)
(10635)
(10574)
(10271)
(9681)
(9606)
(9515)
(9514)
(9508)
(8641)
(8435)
学科
(72435)
经济(72363)
管理(51406)
(47345)
(38872)
企业(38872)
方法(35673)
数学(31242)
数学方法(30910)
(18317)
中国(17654)
(16896)
(16614)
地方(15409)
业经(14858)
农业(12775)
(12645)
理论(12078)
环境(11967)
(11866)
贸易(11859)
(11488)
(10801)
技术(10777)
(10583)
财务(10522)
财务管理(10504)
企业财务(9919)
(9906)
教育(9463)
机构
大学(252096)
学院(249215)
管理(103300)
(97553)
经济(95403)
理学(90310)
理学院(89324)
管理学(87707)
管理学院(87263)
研究(84029)
中国(60895)
科学(54311)
(54102)
(42727)
(42576)
(39391)
研究所(39206)
业大(38173)
中心(37455)
财经(35061)
(34924)
北京(34333)
(33233)
师范(32895)
(31933)
(31243)
农业(30996)
(28786)
经济学(28279)
师范大学(26768)
基金
项目(177990)
科学(139121)
研究(129367)
基金(128896)
(112694)
国家(111796)
科学基金(95642)
社会(79656)
社会科(75473)
社会科学(75452)
基金项目(68988)
(68862)
自然(63566)
自然科(61939)
自然科学(61925)
自然科学基金(60791)
教育(58449)
(58358)
资助(53916)
编号(53066)
成果(42333)
重点(39529)
(39111)
(37785)
(36452)
课题(35713)
科研(34324)
创新(33969)
教育部(33137)
大学(32755)
期刊
(101903)
经济(101903)
研究(71541)
中国(43891)
学报(40711)
科学(37398)
管理(36438)
(34115)
(30624)
大学(29680)
学学(27591)
教育(26721)
农业(24527)
技术(21211)
(16984)
金融(16984)
业经(16385)
图书(16349)
经济研究(16134)
财经(15869)
资源(13432)
(13407)
问题(13199)
理论(12993)
(12518)
科技(12494)
技术经济(12469)
实践(12100)
(12100)
情报(11499)
共检索到352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崇良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渔业资源增殖是修复受损生物资源和维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十年来在我国以及全球许多国家有着较快发展。有研究指出全球很多资源增殖项目未能实现预期效果,甚至带来了负面的生态影响,这对资源增殖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重要警示。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以及全球渔业资源增殖的现状,重点围绕渔业资源增殖研究当中所关注的科学问题,总结了资源增殖策略与增殖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对增殖生态系统的认识,阐述了资源增殖中的关键生态过程、生态机制与时空尺度等问题,从基本原理、生态效应和空间尺度三个方面探讨了资源增殖评估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增殖生态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与动态,因此渔业资源增殖应基于对生态系统的全面了解,以前瞻性的评估研究指导资源增殖的规划和合理避险。通过探讨增殖评估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发展方向,本文旨在为渔业资源增殖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云涛  郭美玉  詹诚  杨晓龙  董云霞  
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淡水鱼类的产卵场及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渔业资源日益衰退。近年来,人工鱼巢被广泛应用于淡水流域及河口渔业资源及其生境的修复和管理,为保护淡水流域生物多样性和制定渔业管理措施等方面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对国内外人工鱼巢的类型、构造、材质进行了总结归纳,阐述了人工鱼巢的效应、布设方式及管理应用,重点介绍了不同类型人工鱼巢在渔业资源增殖效应方面的研究实例,并对今后人工鱼巢的构造和材质选择提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叶昌臣  孟庆祥  陈檀  
据联合国FAO资料,1989年世界水产品产量(包括捕捞和养殖)已达1.003亿t。1990年和1991年下降到9700万t,1992年回升到9870万t,1993年增加到1.013亿t,几乎全部是养殖的贡献。1989~1990年,海洋和淡水捕捞产量下降了350万t,而1989~1991年养殖产量每年约增加60万t,1992~1993年,每年增加超过100万t。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有些国家发展养殖以维持或增加水产品产量。发展养殖有较多的限制因素。例如,空间有限,病害感染和自身污染等等。这些因素,一旦失控,将产生灾难性后果。相比而言,发展渔业资源增殖,限制因素较少。本文主要根据国内外的报...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陆嫔  黄硕琳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成效显著,但在基础研究,实施管理机构、放流规范、放流效果评估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放流工作的实际效果,制约了该项工作的发展。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增殖放流管理现状和我国增殖放流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今后我国渔业增殖放流管理的完善方向,并初步构建了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体系和增殖放流管理框架,以进一步提高增殖放流效益,增强放流管理科学性。研究亮点: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研究,技术层面的较多,管理层面的较少。该文从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增殖放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完善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永光  黄明基  黄富优  
本研究采用人工放流鱼苗,加强护养管理的方法增殖江河渔业资源,从1991至1994年累计放流草、鲤、露斯塔野鲮等鱼苗195万尾,放流后4年的平均产量比放流前5年的平均产量增加5倍.本研究用标志回捕法研究增殖后鱼类回捕率、生长速率和种群数量,用放流前后多年平均产量对比法估算增殖产量.回捕率在14.5%—20.5%,平均年增殖产量146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为  刘家寿  叶少文  林明利  苑晶  李钟杰  张堂林  
鳜(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也是我国传统的渔业对象。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导致现阶段湖泊、水库等大水面鳜自然资源衰退严重。增殖放流作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恢复的重要措施在世界各国大量开展。近年来针对鳜增殖放流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工作,切实提高了鳜增殖放流的综合效益。本文综述了基于合理放流规格、放流时间、放流地点和放流数量的鳜增殖放流技术,从经济效益、生态效应、社会效益3个方面系统阐述鳜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大水面鳜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耿喆  王扬  戴小杰  朱江峰  
随着渔业资源评估理论、数理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资源评估模型朝着多样化和复杂化不断发展,其中种群模拟技术是检测模型适用性和局限性的重要手段。该技术由种群仿真理念发展而来,通过模拟“真实”种群的方式,对资源评估结果和管理策略进行有效的评价和预测,并凭借可结合海洋环境因子、鱼类洄游空间分布以及多鱼种渔业进行资源评估的特性,已成为开发新资源的重要评估方法之一。为此,本文对种群模拟的结构和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对该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操作模型和常见的四类误差(过程误差、观测误差、模型结构误差和管理误差)展开分类讨论。此外,本文还结合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数据缺乏和数据适中模型的特点,根据实际应用案例对种群模拟的作用和使用前景进行梳理,并就种群模拟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潜在解决办法提出分析和建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官文江  田思泉  朱江峰  陈新军  
制定合理的渔业管理计划,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对渔业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而渔业资源评估模型则是进行渔业资源评估的重要工具。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及在多学科交叉的推动下,近30多年来渔业资源评估模型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渔业资源评估模型日益复杂、多样化,模型的选择、使用难度也相应地增加了,而模型的不恰当运用则可能导致渔业资源管理的失误。本文对渔业资源评估模型的基本结构、主要类型及参数估计所使用的统计模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回顾,介绍了目前使用的主要渔业资源评估模型,展示了渔业资源评估模型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进展。同时,文章对渔业资源评估模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亚洲  林楠  杨林林  程家骅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作为国内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领域普遍采用的一种做法,其在提升增殖种类资源量的同时,也会给野生资源种类和增殖水域生态系统健康带来诸多生态风险。现阶段,系统评价增殖放流的生态风险、实施有效的生态风险防控已成为构建负责任增殖放流模式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3个层面系统评述国内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生态风险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阐述相应的生态风险防控措施,以期为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生态风险防控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袁华荣  陈丕茂  李辉权  黎小国  唐振朝  秦传新  余景  舒黎明  
基于2004年3月本底调查和2007年5月以及2010年8月跟踪调查的结果,对雷州乌石人工鱼礁渔业资源增殖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投礁后2007年和2010年礁区海域游泳生物种类数分别是投礁前的1.50倍和2.15倍;对比区海域游泳生物种类数分别是投礁前的1.27倍和2.00倍。投礁后礁区海域游泳生物资源密度分别是投礁前的2.13倍和3.00倍;对比区海域游泳生物资源密度分别是投礁前的0.46倍和1.96倍。投礁后,礁区和对比区海域的Pile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n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均明显高于投礁前。投礁后,礁区和对比区海域鱼类成为第一优势种...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严利平  刘尊雷  金艳  程家骅  
为评价2017年东海区延长伏季休渔期的渔业资源增殖效果,依据2014—2017年每年5月上旬和8月下旬东海区拖网大面定点调查资料,分析了2017年和2014—2016年的8月下旬(休渔后期)的渔业资源密度、资源结构和资源补充能力的同比差异,以及5月上旬和8月下旬的资源密度环比差异。结果表明,总渔业资源、鱼类及3种典型资源种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银鲳(Pampus argenteus)的资源密度同比和环比均以2017年为高;2017年资源密度相对增长率鱼类>甲壳类>头足类;2017年休渔后期主要经济种类的生物量或尾数合计比例均高于2014—2016年,生态优势种更为集中;以带鱼、小黄鱼和银鲳为代表种的休渔后期资源补充数量和单位亲鱼量补充量均以2017年为最高。研究认为,东海区延长伏季休渔期具有渔业资源增殖效果,其中对鱼类的贡献最大;但现有休渔制度对渔业资源仅起到短期暂养的养护作用,延长休渔期的渔业增产效果仅仅限于当年。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范佳玉  刘阳  段咪  刘纯琳  田永军  
为全面了解国内外南极渔业资源的研究现状及热点,以1990—2020年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南极渔业资源研究主题的相关文献作为统计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相关文献的增长规律、被引情况以及期刊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利用VOSviewer软件对关键词、作者以及国家/地区进行分析,并绘制科学可视化图谱。结果显示,南极渔业资源研究文献的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整体呈现良好的稳定增长趋势。载文期刊分布情况符合布拉福德的文献离散规律,排名前20的中英文期刊质量较高、学术影响力较大,其中《海洋渔业》和《Polar Biology》分别为中英文文献最热门的期刊。在国家/地区合作网络方面,北美洲和欧洲地区的国家合作较为密切,美国发文量最高并在合作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南极磷虾与气候变化、南极鱼类与进化、南极重要地理研究区域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将趋向于南极生物资源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以及罗斯海区域等。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方舟  陈新军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是典型的温带大洋性头足类,主要由秋生群体和冬生群体组成。目前该物种的主要栖息地分布于日本海及太平洋沿岸海域,而我国黄海和东海外海为该物种的主要产卵场,调查发现此海域的太平洋褶柔鱼资源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潜在的重要种类之一。为了后续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该物种,整理了前人对太平洋褶柔鱼多方面的研究,从基础生物学、渔业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和资源评估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结果认为,目前太平洋褶柔鱼主要捕获海域仍然集中在日本和韩国沿岸,产量在80年代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方海  张衡  刘峰  周为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禹  李纯厚  陈国宝  
为初步了解南澳岛白沙湾海藻养殖区鱼类资源状况,利用便捷式分裂波束式Simrad EY60科学探鱼仪,于2015年4月28日、12月2日与2016年4月19日对该海域进行3次声学调查,结果显示,3次调查中藻区内、外鱼类资源丰度密度分别为3.45/1.38×105、0.63/1.45×105、3.67/2.98×105尾/n mile2。藻区内春季鱼类资源量显著高于冬季,资源丰度密度随季节变化显著;藻区外资源丰度密度变化较小且均匀;藻区内、外鱼类资源丰度密度最高值出现于26 m水层,68 m次之,表、底层最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