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67)
- 2023(18593)
- 2022(15735)
- 2021(14792)
- 2020(12033)
- 2019(27779)
- 2018(27535)
- 2017(52538)
- 2016(28554)
- 2015(32367)
- 2014(32693)
- 2013(32210)
- 2012(29935)
- 2011(27275)
- 2010(27847)
- 2009(25772)
- 2008(25156)
- 2007(22515)
- 2006(20177)
- 2005(18346)
- 学科
- 济(133158)
- 经济(133029)
- 管理(79989)
- 业(74913)
- 企(61019)
- 企业(61019)
- 方法(52380)
- 数学(45105)
- 数学方法(44331)
- 中国(36175)
- 农(33275)
- 地方(32563)
- 业经(28662)
- 学(27902)
- 财(26352)
- 制(22595)
- 农业(22594)
- 理论(21312)
- 贸(21083)
- 贸易(21068)
- 易(20287)
- 银(19571)
- 银行(19527)
- 和(19354)
- 融(19338)
- 金融(19334)
- 环境(19152)
- 行(18802)
- 技术(18326)
- 地方经济(18248)
- 机构
- 大学(413685)
- 学院(413616)
- 济(167787)
- 经济(163990)
- 管理(158283)
- 研究(145023)
- 理学(135336)
- 理学院(133723)
- 管理学(131082)
- 管理学院(130339)
- 中国(109221)
- 京(90077)
- 科学(89883)
- 财(76028)
- 所(74180)
- 研究所(67095)
- 农(66184)
- 中心(65120)
- 江(63192)
- 财经(59743)
- 业大(59674)
- 北京(57902)
- 范(57423)
- 师范(56887)
- 经(53962)
- 州(53149)
- 院(52806)
- 农业(51258)
- 经济学(50201)
- 师范大学(45710)
- 基金
- 项目(272584)
- 科学(213570)
- 研究(200415)
- 基金(194846)
- 家(169713)
- 国家(168256)
- 科学基金(143725)
- 社会(125175)
- 社会科(118487)
- 社会科学(118453)
- 省(107521)
- 基金项目(101995)
- 教育(93040)
- 自然(92528)
- 划(90445)
- 自然科(90374)
- 自然科学(90355)
- 自然科学基金(88683)
- 编号(82481)
- 资助(81527)
- 成果(68078)
- 重点(61521)
- 发(61374)
- 部(59283)
- 课题(58448)
- 创(55835)
- 创新(52030)
- 科研(51220)
- 国家社会(50876)
- 教育部(50709)
- 期刊
- 济(197986)
- 经济(197986)
- 研究(127877)
- 中国(87173)
- 学报(64841)
- 管理(61506)
- 农(61310)
- 科学(60163)
- 财(56359)
- 教育(53413)
- 大学(49301)
- 学学(46089)
- 农业(42274)
- 技术(39432)
- 融(38623)
- 金融(38623)
- 经济研究(31507)
- 业经(31467)
- 财经(29519)
- 经(25379)
- 问题(24830)
- 图书(22766)
- 业(21738)
- 技术经济(21647)
- 统计(20282)
- 科技(19560)
- 理论(19463)
- 版(18833)
- 现代(18692)
- 贸(18586)
共检索到636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吕金记
经过 2 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温州模式”以其独特的实践获得了理论界的肯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范式 ,温州经济模式在浙江省乃至全国有着重要的区域扩展意义。但随着形势的变化 ,温州经济也面临着如何继承与提高的问题。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和有关区域经济理论 ,分析了温州经济模式发展的机制优势、非制度安排优势、资金优势及其发展中的路径依赖与锁定。本文认为 ,应通过产权制度、管理制度、产业层次和政府职能等 方面的创新构建市场、政府和企业的良性互动 ,从而寻求一条温州模式继承与提高的有效发展路径。
关键词:
转型经济 温州模式 制度变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启明
历经无数坎坷,“温州模式”以其强大的适应力和生命力得到了整个社会的广泛认同。“温州模式”的经济是老百姓的经济,是温州老百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发展起来的经济,是政府科学规范和引导的经济,是以创新为灵魂的经济。准确把握“温州模式”的本质内涵,对其它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温州模式 区域经济 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守亭
温州模式和苏州模式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地方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所创立的适合本地经济快速发展的模式。本文从民间资本的发展角度出发,通过对温州模式与苏州模式的典型特征、民间资本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揭示民间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
民间资本 区域经济 温州模式 苏州模式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志鹏 郑晶玮 李朔严
在当前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探究温州模式如何实现再转型,对于理解温州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方向及其在引领共同富裕中的角色定位具有着重要启示。本文引入制度适应性理论,以温州模式为例,考察地方经济治理体制的制度适应性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演变中的作用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经济治理体制的制度适应性通过路径依赖或路径创造机制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及其发展成效。早期较强的制度适应性缔造了温州模式的辉煌,但在中后期因制度适应性的不足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温州模式再转型的核心在于增强地方经济治理体制的适应性,应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加快都市经济圈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跨域治理能力,加强政府管理体制和职能创新,并实现由关系型治理体制向规则型治理体制的转型。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任忆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推动我国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有效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必须全方位地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以及深层次地剖析掣肘我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原因,在紧密结合国家总体战略部署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把深化区域间合作促进要素有序流动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打造平衡发展新模式,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平衡发展 模式选择 资源禀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娟 张硕
在比较了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两个分支即技术区域创新系统和行政区域创新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硅谷的实例,阐明在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下,以技术区域为基础的创新系统发展还不具备必要的条件,而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来努力培育以行政区域为基础的创新系统,是一条值得我们考虑的促进区域技术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创新系统 区域 政府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素芳
一般而言,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区域经济差异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是有着积极作用的,但是过大的区域经济差异会影响区域经济的总体速度和质量。改革开放后,天津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经济发展迅猛,并带动了全市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天津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天津整体效率的提高。本文以天津各区县作为研究区域单元,针对天津区域经济差异现状,按照效率优先、整体协调的原则,努力探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天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差异 发展模式 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朱康对
在我国渐进式改革过程中,温州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形成了以个私民营企业发展为特征的温州模式。温州个私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创新,与政府政策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从而降低了制度转轨的摩擦成本,获得了超前发展的良机。本文通过对柳市的案例分析认为,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个私民营企业组织的发展与创新,也推动了市场体制的创新。尽管其表现形态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但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变其内部结构,它仍然按其固有的路径发展演化。温州经济的发展现状也充分表明,市场主体的成长和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
市场主体 温州模式 渐进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莹
区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且按照科学的发展规律进行长久规划,才能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构建区域经济的现代化模式。基于此,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中,需要合理的分配工作,有效结合区域经济特色,有效利用科学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能够总结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特色,优化资源配置,有效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入手,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弊端产生的原因,然后探究相应的完善策略,希望可以借此给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模式 问题原因 完善措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学良 孙斌栋 刘伟 潘鑫
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比较分析了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产生、运行以及目前状况,通过比较发现,两地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以及政府在其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差别很大,进而带来了两者发展路径的差异。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过去的发展定型了现在的发展,进而导致目前两地发展的特点以及困境。要突破困境,一方面要民营经济的自主独立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市场化进程,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温州模式 苏南模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一力
一、人力资本定义、分类 1.人力资本的定义。被认为是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奠基者之一的舒尔茨将人力资本界定为"人民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能力","是体现于人身体上的知识、能力和健康"(舒尔茨,1962);而萨洛(1970)提出"人力资本定义为个人的生产技术、才能和知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坤 孙锐
从研究知识资本存量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角度出发,可以把知识资本分为区域人力资本、技术资本、顾客资本和市场资本。国内外实例充分说明,要加大区域人力资本、技术资本、顾客资本和市场资本的投入,通过知识资本存量结构的二维或者多维转化途径来提高区域知识资本存量,以促进区域经济交流和经济快速增长。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知识资本 存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军
在整个80年代,华南区域经济的各方,特别是粤港澳之间,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经济大合作。这种以垂直分工为特征的互补互利的合作模式,既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又有其历史的局限性。进入90年代后,旧有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易忠 韩树林
本文首先通过计算1997-2007年的GDP的变异系数考察分析了重庆市直辖以来各区县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性,得出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缩小趋势的结论;其次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这一结论进行验证,并对趋势进行了定量判断。最后运用EVIEWS6.0软件对1997-2007年的40个区县的面板数据,以取自然对数后一阶差分的GDP为依变量,以城镇居民人均工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为自变量来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用个体固定因子作为衡量地区发展差异的因素来分析形成区域发展差距的因素。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夏俊
通过调查研究湖南怀化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具体表现,总结出怀化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怀化物流产业存在的具体问题及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影响,提出促进怀化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供应链模式 物流产业 区域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