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7)
2023(6941)
2022(5841)
2021(5557)
2020(4623)
2019(10493)
2018(10768)
2017(19832)
2016(11202)
2015(12425)
2014(12666)
2013(11906)
2012(11188)
2011(10008)
2010(10380)
2009(10187)
2008(10477)
2007(9543)
2006(8666)
2005(8249)
作者
(30929)
(26148)
(26029)
(24917)
(16652)
(12566)
(11778)
(9985)
(9959)
(9400)
(8913)
(8879)
(8581)
(8512)
(8444)
(7999)
(7754)
(7664)
(7554)
(7549)
(6813)
(6360)
(6264)
(5954)
(5945)
(5939)
(5841)
(5836)
(5289)
(5114)
学科
(39836)
经济(39753)
管理(37188)
(31650)
(28187)
企业(28187)
(16867)
(14941)
方法(14174)
中国(12621)
(12026)
数学(11576)
数学方法(11313)
(11176)
业经(10563)
体制(10315)
(9710)
银行(9697)
(9278)
(8958)
金融(8956)
(8531)
(8277)
财务(8250)
财务管理(8223)
理论(7877)
企业财务(7805)
(7473)
(7075)
税收(7068)
机构
大学(157399)
学院(154761)
(62855)
经济(61388)
管理(55610)
研究(55245)
理学(46515)
理学院(45945)
管理学(45060)
管理学院(44753)
中国(44031)
(35996)
(33986)
科学(31542)
(27986)
财经(26273)
(25711)
中心(25214)
研究所(24565)
(23924)
(23669)
北京(21787)
(20951)
师范(20728)
业大(20336)
(20103)
(19782)
经济学(19695)
财经大学(19350)
农业(18333)
基金
项目(95312)
科学(75154)
研究(71815)
基金(69179)
(59960)
国家(59428)
科学基金(50738)
社会(46043)
社会科(43476)
社会科学(43467)
(36431)
基金项目(35612)
教育(34334)
自然(31464)
(30791)
自然科(30729)
自然科学(30721)
自然科学基金(30180)
编号(28908)
资助(28134)
成果(26101)
(23871)
(21964)
重点(21874)
课题(21150)
(19698)
(19664)
(19520)
教育部(19308)
国家社会(19251)
期刊
(78218)
经济(78218)
研究(53491)
中国(40286)
(30548)
管理(24277)
学报(24151)
教育(23310)
(23032)
科学(22145)
大学(19449)
(18907)
金融(18907)
学学(17977)
农业(14505)
财经(14282)
技术(13732)
(12331)
经济研究(11907)
业经(11227)
问题(9699)
(8158)
(8085)
理论(7570)
国际(7282)
(7234)
会计(7174)
改革(7106)
(7106)
(7022)
共检索到257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晓红  
本文基于渐进改革的历史背景 ,描述了低利率管制制度的实际引入与现实安排 ,考察了这一制度的收益与成本及其消长变化 ,揭示了利率制度从被引入到被替代整个过程的基本逻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栾光旭  费淑静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晓红  
出于对体制内部门进行金融支持与补贴的需要,将利率管制至较低水平是整个改革的内在要求;而改革中制度环境的不健全,也使得金融交易中具有特殊内涵的定价行为无法通过市场形成合理的利率水平,利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并不具有现实依据,由此两方面决定了利率制度改革的滞后。为顺利推进利率制度改革,显然需要国企经营状况的整体改善、社会融资渠道的开通与顺畅、体制外部门的快速发展、资金市场供求状况的相对平衡及组织结构的改善、国有商业银行各项改革的推进及其各项制度的完善等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东勋  
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关于制度变迁的知识结构和利益均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微观主体(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制度需求在制度转型中居于主导性地位,只是由于竞争状况的不断加剧和由此导致的行业性整体利润下滑,造成政府税收减少(甚至成为政府负担)和社会性失业增加,才迫使政府滞后地、阶段性地提供制度变迁的供给。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罗金生  
制度变迁过程也是一个政治过程,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方向、速度、形式、广度、深度和时间路径完全取决于“政治人”和“经济人”的特定利益偏好结构及利益行为主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因此,本文认为政治银行家对政治经济成本和收益的计算,是对制度变迁的性质和范围作出解释的关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边曦  
所谓财政民主,就是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民主决策机制。由于财政与经济和政治关系的特殊性,因此,财政民主既是经济民主的体现,亦是政治民主的体现。以公共物品为基础来分析,财政民主似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决定了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主要供给者,而税收则是人们消费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财政资源应当由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平  
在现代经济学中,寻租现象被认为是政府对经济衽管制和经济活动当事人为获得垄断地位而寻求政府管制的结果,但这一理论框架并不完全适于解释中国在政府管制逐渐收缩情况下发生的大量寻租问题,中国的寻租现象根源于中国在采取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以行政方式而非正式的法律形式对产权进行再分配。这种产权再分配方式不仅导致大量的寻租活动,而且也导致设租活动的出现。消除寻租设租活动的出路要求以正式的法律形式而不是行政手段来安排产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岳意定  黎翠梅  
我国农村土地保障制度面临巨大的挑战。实行土地保障制度的渐进变迁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而土地租赁、土地股份合作制、土地信托、土地使用权买卖、土地使用权的证券化等形式多样的农地资本化,有助于实现不同农民需求的土地保障制度的变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廖康礼  王玉勤  张永杰  
受制于增强独立性与适应既定政治制度的悖论性困局,国家审计制度的局限一直饱受理论界关注,但实践层面的突破性变革仍付之阙如,转型之难如同除履翻山。基于"政治国家—经济社会"的二分法,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受到"经济利益(经济理性)"和"政治利益(政治理性)"的双重约束,由此推导出国家审计制度沿帕累托改进路径优化的一般模型,并描绘在考虑治理成本的条件下的帕累托改进区间。通过对利益相关方进一步的分解和整合,对国家审计制度近30多年的变迁历程进行了理论诠释,地方政府缺乏主动性意愿是阻碍国家审计制度向效率导向推进的主要因素。新常态下国家审计制度优化从渐进走向突破需要寻求从"政治国家—经济社会"到"制度—行为"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茶世俊  陈学飞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黎  张羽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大多运用主流经济理论对国有银行制度变迁过程的一些片段或者具体故事进行分析与解释,并且大多都基于外生视角,从而得出结论往往显得似是而非。本文指出,若试图对中国国有银行制度变迁做出合理的解释,并探寻其未来的演进逻辑,必须从长期视角和内生视角出发,这样所得出的结论才可能是全面的,发人深省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茶世俊  陈学飞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得勇  
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是历史制度主义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文章通过对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的梳理,试图为中国的制度变迁实践提供一种理论参考。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路径依赖、关键节点、偶然性、能动性、观念等历史制度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主张,然后指出历史制度主义的问题驱动、比较历史分析、中观制度分析以及多因果机制与过程追踪等方法论特色。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近年来国外历史制度主义在渐进性制度变迁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梳理,简要介绍了理论分析框架和层叠、转换、漂移、替换等制度变迁的形式。最后探讨了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自身的局限性以及用于分析中国当代制度和政策变迁实践的适用性问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德余  
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涉及到政策决策者、城市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城市居民与外来流动人口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互动与妥协的过程。中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主要有条件准入模式和居住证模式,但无论哪种改革方式,改革的政策方案应当能够有限度地化解政府职能部门与城市居民的阻力。文章从对户籍改革的利益关系调整的视角讨论户籍改革的阻力或难点、策略选择,现行的地方性户籍改革试验的特征以及进一步推进户籍改革的动力机制等问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波  
今后一个时期西部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应体现渐进式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指导原则;在转移支付规模保持既有水平下,对现行的无条件拨款和有条件拨款均进行大幅度的结构转换,逐步扩大无条件拨款有条件拨款的规模,消解非规范化的税收返还等补助形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