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00)
- 2023(13463)
- 2022(11314)
- 2021(10586)
- 2020(8583)
- 2019(19366)
- 2018(18880)
- 2017(37891)
- 2016(20067)
- 2015(22227)
- 2014(22232)
- 2013(21931)
- 2012(20450)
- 2011(18534)
- 2010(18619)
- 2009(17630)
- 2008(16626)
- 2007(14698)
- 2006(13095)
- 2005(12026)
- 学科
- 济(80592)
- 经济(80505)
- 管理(56040)
- 业(54764)
- 企(42829)
- 企业(42829)
- 方法(31755)
- 中国(29924)
- 数学(28441)
- 融(28183)
- 金融(28181)
- 数学方法(28149)
- 银(27254)
- 银行(27244)
- 行(26410)
- 农(24186)
- 财(23810)
- 地方(21690)
- 制(20390)
- 业经(18067)
- 贸(17265)
- 贸易(17248)
- 易(16846)
- 农业(16124)
- 务(14474)
- 财务(14445)
- 财务管理(14418)
- 学(14008)
- 企业财务(13710)
- 体(12602)
- 机构
- 学院(279790)
- 大学(276643)
- 济(120340)
- 经济(117717)
- 管理(105025)
- 研究(94705)
- 理学(89591)
- 理学院(88557)
- 管理学(87308)
- 管理学院(86767)
- 中国(80479)
- 财(60927)
- 京(57570)
- 科学(53898)
- 财经(47566)
- 所(46511)
- 中心(45857)
- 经(43086)
- 江(42063)
- 研究所(41667)
- 农(41177)
- 经济学(38239)
- 范(37003)
- 师范(36726)
- 北京(36414)
- 业大(35891)
- 财经大学(35424)
- 州(34824)
- 经济学院(34750)
- 院(34434)
- 基金
- 项目(180290)
- 科学(143270)
- 研究(137151)
- 基金(131220)
- 家(112444)
- 国家(111469)
- 科学基金(96055)
- 社会(88387)
- 社会科(83950)
- 社会科学(83932)
- 省(70273)
- 基金项目(68906)
- 教育(62644)
- 自然(59450)
- 划(59114)
- 自然科(58024)
- 自然科学(58011)
- 自然科学基金(56967)
- 编号(56352)
- 资助(53487)
- 成果(46603)
- 部(40765)
- 重点(40708)
- 发(40681)
- 课题(39162)
- 创(38110)
- 性(36728)
- 国家社会(36635)
- 创新(35642)
- 教育部(35419)
- 期刊
- 济(133330)
- 经济(133330)
- 研究(89499)
- 中国(54236)
- 融(47475)
- 金融(47475)
- 财(45595)
- 管理(37793)
- 农(37691)
- 学报(36481)
- 科学(35468)
- 教育(29426)
- 大学(28400)
- 学学(26700)
- 农业(24846)
- 财经(23506)
- 经济研究(22367)
- 业经(22270)
- 技术(22075)
- 经(20248)
- 问题(18057)
- 贸(16093)
- 理论(14510)
- 国际(14405)
- 商业(13067)
- 实践(13039)
- 践(13039)
- 现代(12929)
- 技术经济(12513)
- 业(12039)
共检索到429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曹源芳
作为应对通货膨胀的主要宏观调控措施,货币政策历来都受到各国中央银行的重视。但是,从2006年开始的本轮通货膨胀中,中国政府屡次动用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结果是消费物价指数的渐进攀升。本文从中国区域金融差异的角度分析了渐进性通货膨胀的原因,并在分析全国统一货币政策失灵机制的基础上为将来可能的区域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区域差异 渐进性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孔丹凤
通货膨胀目标框架研究是近年来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分析的前沿课题,它主要是从政策操作的角度探讨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名义锚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主要目标——物价稳定。自1990年新西兰开始采用通货膨胀目标框架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把货币政策目标框架(货币目标框架或汇率目标框架)改为通货膨胀目标框架或者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目标同时公布的框架体制。1994年以来,我国"显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碧云 易行健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地位,然后深入探讨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与通货膨胀惯性之间的关系,最后在简要总结我国2009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基础上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的通货膨胀态势与货币政策走向进行预测。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预期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宏
内容本文将近似理性假设引入新兴新古典综合理论(New Neoclassical Synthesis),建立起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理论模型(NPC-MPR模型)和新兴新古典综合泰勒规则模型。之后对我国1993年第一季度到2005年第四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进而提出了我国货币当局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制度下实施泰勒规则的路径,以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王世杰
本文基于我国货币政策在通胀水平和增长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对通胀和产出具有非线性非对称反应的实际背景,分别以经济增长率和通胀率为阈值变量建立非线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估计结果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胀和产出的反应随着预期的通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而有显著的非线性非对称性,非线性转换形式由逻辑函数刻画,转换速度较快且显著;(2)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率的调节区间为2.96%—3.23%,对经济增长率的调节区间为8.52%—8.83%;(3)当经济增长率或通胀率高于调节区间的上限,央行应以通货膨胀为主要调节目标,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当经济增长率或通胀率低于调节区间的下限时,央行应以经济增长为主要调节目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小宇 刘金全
本文在对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的协整检验的基础上,构建门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TVECM),识别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非线性及非对称调整机制。结果发现,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的误差修正模型存在门限效应;并且我国名义利率存在非对称调整偏好;在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的二元系统中,通货膨胀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弱外生性"。进而表明现阶段利率政策对于抑制目前的高通胀存在一定的难度,还应该辅以其他的货币政策,必要时可采取行政手段进行价格干预。
关键词:
名义利率 通货膨胀 门限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韦 郑中华
近期我国货币供应量以及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引发各界对我国通胀的担忧。对我国历年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期的价格水平和前一期GDP的增长率是正相关,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下一年度物价水平的上升,检验结果都显著。货币当局在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该增加货币供应量调节手段,防止流动性泛滥;进行窗口指导,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国际资金流动监管,防止输入型通货膨胀;维持汇率稳定,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窗口指导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凯
为了有效遏制通货膨胀,我国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参考外国经验,对这些建议进行分析,其中着重考察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和货币数量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提出我国货币政策制度发展的方向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并给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目标制 货币数量目标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鹰
渐进性改革、安定团结与货币政策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李鹰1.把这样三方面内容集合在一起,似乎有一些牵强。但笔者通过对渐进性改革道路的思考,及其与安定团结的联系,并以当前形势下货币政策的某些动向为例证,主旨在于道出对改革途径选择需经过一段时间推敲的观点...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丁涛 赵昕东
本文选取七个有代表性的省级行政区,利用其2000年二季度至2011年四季度的宏观经济季度数据,通过长期约束建立SVAR模型,用脉冲响应函数(IRF)定量分析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冲击对这七个省级行政区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发现货币政策冲击对于所选的省级行政区有显著的区域效应,即货币政策冲击所造成各个省份的通货膨胀周期是不同的。据此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来发掘产生这种差异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情况、非农发展情况及产业结构因素是这种区域效应存在的根本原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铿
当前经济下滑的基本原因是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是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对流动性过剩的估计有偏差。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政策应定位于平衡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财政应当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努力压减行政支出;货币应当稳定汇率,调整利息,以便引导和控制信贷规模,调整贷款结构。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通货膨胀 宏观调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江山
针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应关注金融稳定问题,本文结合金融危机前后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框架进行了反思。研究发现,早期发达国家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与一项工具,一个目标就是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一项工具就是政策利率,合理设定政策利率就能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货膨胀稳定性和产出缺口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追求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不能保证实现宏观经济稳定,鉴于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内生关联性,未来货币政策需加强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江山
针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应关注金融稳定问题,本文结合金融危机前后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框架进行了反思。研究发现,早期发达国家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与一项工具,一个目标就是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一项工具就是政策利率,合理设定政策利率就能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货膨胀稳定性和产出缺口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追求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不能保证实现宏观经济稳定,鉴于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内生关联性,未来货币政策需加强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同时实现物价稳定、产出稳定和金融稳定三个目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振宇
本文在传统新凯恩斯三方程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金融周期方程,尝试在一个统一的模型框架下探讨金融周期、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的内生时变动态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危机时期和非危机时期金融周期与通货膨胀间的相互时变联动存在显著差异,金融周期波动对通货膨胀变动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基本不受危机影响;货币增速剪刀差可能通过市场流动性对货币政策调控金融周期与通货膨胀的力度起到抵消或放大作用,且具有顺周期特征,因此,货币政策当局可考虑引入逆周期调节的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周期、通货膨胀以及货币增速剪刀差的顺周期局限进行调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颖 林景润 高铁梅
本文利用滚动构建VAR模型的方法进行样本外动态预测,估计得出粘性信息假设下的通货膨胀预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非线性的LSTR模型,刻画出通货膨胀率的非对称调整路径。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当通货膨胀预期超过某一特定门限值后,对未来通货膨胀的作用反而减小。另外,通过比较利率和M1这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对物价的作用,本文发现当通货膨胀预期低于2.8%时,减少M1具有显著的抑制通货膨胀作用;当通货膨胀预期在2.8%~3.9%时,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对通货膨胀均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而当通货膨胀预期高于3.9%时,利率是抑制未来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