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14)
- 2023(12877)
- 2022(11053)
- 2021(10591)
- 2020(8770)
- 2019(20301)
- 2018(20427)
- 2017(40246)
- 2016(21859)
- 2015(24652)
- 2014(24895)
- 2013(24357)
- 2012(22395)
- 2011(19928)
- 2010(20243)
- 2009(18394)
- 2008(17765)
- 2007(15598)
- 2006(13812)
- 2005(12162)
- 学科
- 济(80093)
- 经济(79978)
- 管理(62737)
- 业(59923)
- 企(49401)
- 企业(49401)
- 方法(35401)
- 数学(30271)
- 数学方法(29843)
- 农(24430)
- 中国(22799)
- 财(21727)
- 业经(18890)
- 地方(17702)
- 学(17591)
- 农业(15907)
- 制(15866)
- 贸(15728)
- 贸易(15719)
- 易(15279)
- 理论(15085)
- 策(13764)
- 和(13631)
- 技术(13479)
- 务(13341)
- 财务(13271)
- 财务管理(13247)
- 银(12977)
- 银行(12943)
- 环境(12721)
- 机构
- 学院(300680)
- 大学(299731)
- 管理(121847)
- 济(116543)
- 经济(113768)
- 理学(105069)
- 理学院(103942)
- 管理学(102238)
- 管理学院(101694)
- 研究(99520)
- 中国(74811)
- 京(63898)
- 科学(61246)
- 财(55434)
- 所(49638)
- 农(46440)
- 中心(45666)
- 研究所(44889)
- 江(44788)
- 业大(43740)
- 财经(43451)
- 北京(40846)
- 范(40600)
- 师范(40280)
- 经(39474)
- 院(36490)
- 州(36356)
- 农业(36038)
- 经济学(33213)
- 技术(32735)
- 基金
- 项目(203941)
- 科学(159484)
- 研究(153546)
- 基金(145567)
- 家(125441)
- 国家(124316)
- 科学基金(106782)
- 社会(93774)
- 社会科(88617)
- 社会科学(88594)
- 省(80141)
- 基金项目(77092)
- 教育(70811)
- 自然(69171)
- 自然科(67516)
- 自然科学(67503)
- 划(67200)
- 自然科学基金(66279)
- 编号(65154)
- 资助(60260)
- 成果(53706)
- 重点(45139)
- 部(44714)
- 课题(44652)
- 发(43616)
- 创(42409)
- 项目编号(39970)
- 创新(39349)
- 科研(38410)
- 教育部(38375)
- 期刊
- 济(130823)
- 经济(130823)
- 研究(90818)
- 中国(58803)
- 管理(45072)
- 学报(44284)
- 农(42724)
- 科学(41759)
- 财(41229)
- 教育(39298)
- 大学(33802)
- 学学(31466)
- 农业(29775)
- 融(28521)
- 金融(28521)
- 技术(26852)
- 业经(22452)
- 经济研究(20222)
- 财经(20106)
- 图书(17544)
- 经(17039)
- 问题(16360)
- 理论(15436)
- 业(15166)
- 科技(14601)
- 实践(14358)
- 践(14358)
- 现代(14069)
- 技术经济(13847)
- 版(13054)
共检索到445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 姜春力
按照"渐进延迟全额养老金领取年龄方案设计",建议制定激励延迟领取全额养老金政策,采取措施促进大龄人员就业,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健全养老保障法律法规,积极开展人口老龄化教育。将促进大龄人员就业、建立国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二元结构制度、延迟养老金领取年龄三项政策同步施行,积极应对深度老龄社会的到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 姜春力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延迟养老金领取年龄,已势在必行。建议自2016年开始采取渐进方案推进延迟退休年龄改革,先女后男,先自选,后强制,分步走。2031年以后统一实行男女65岁和累计缴费35年领取全额基础养老金政策。具体措施包括推迟全额基础养老金领取年龄,增加养老金缴费年限,早领扣减部分养老金,晚领奖励养老金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 姜春力
发达国家养老体制主要有大陆模式、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和个人积累市场模式三种,其共同特点是政府提供基本养老金、雇主提供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提高养老金领取年龄的做法是,根据国民平均预期寿命调整法定养老金领取年龄,允许提前退休领取部分养老金,调整男女退休年龄逐步到相同,建立弹性退休工作激励机制。发达国家养老制度改革的经验是,调整养老金结构与促进大龄人员就业并行,循序渐进地提高法定养老金领取年龄,男女领取养老金年龄逐步趋于一致,推行弹性退休制度,完善退休年龄改革配套措施。
关键词:
发达国家养老制度 延迟退休年龄 养老制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 姜春力
我国退休制度自创立以来,经历了创建、调整和改革创新三个历史时期,在制度框架和具体规定方面逐步完善。当前退休制度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法定退休年龄偏低,提前退休现象普遍,养老金收支陷入困境,退休权利义务不对等,退休制度缺乏弹性,退休年龄存在较大差异,退休制度法制化程度低,非正规退休现象屡禁不止,国民缺乏老龄化和养老金教育,大龄人员就业服务准备不足。
关键词:
中国退休制度 延迟退休年龄 养老保险制度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万
鉴于延迟退休对养老金收支有多重影响,本文假定2025年起以"每4年延迟1年"节奏,逐步将男(女)养老金正常领取年龄(NRA)从60(55)岁提高至2049年的65(60)岁,利用中国未来分年龄人口数的完整估计数据,估算了延迟退休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影响的净效应。估算结果显示,延迟退休为2050年争取到了近25%的制度赡养比下降空间,养老压力高峰期大大推迟。无论延迟与否,未来养老金收支缺口规模都很大,但延迟退休对抑制缺口扩大仍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在短中期,每年的收支缺口会因此减少40%~70%,但2050年后的远期效果明显减弱。建议尽早实施渐次延迟退休,减少工作退休的强制性,尊重国情允许男女差龄退休;加强养老金财政补贴长期规划,减轻远期财政兜底压力;加强养老金缴费与受益的精算联系,大力提高基金投资效率等。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养老金收支 缺口估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肖浩 鲁元平
本文构建了一个中国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D-CGE),分析中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重要的作用,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明显;延迟退休年龄对刺激国内需求和优化产业结构能够产生积极作用;不同延迟退休方案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有较大差异,时间跨度短的方案在短期内刺激效果更佳,而时间跨度较长的方案则相对平滑且对产业发展更加有利。鉴于此,政策制定者应该根据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选择适合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
延迟退休年龄 CGE 经济效应 政策选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鲁元平 朱跃序 张克中
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延迟退休年龄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构建了一个用于分析延迟退休年龄的动态CGE模型,研究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带来的劳动力增长,以及对消费、投资、贸易的积极作用可以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资本与劳动替代关系的变化会促进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从而提高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但是由于第二产业从退休年龄延迟中获益最大,不利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水平提升;从不同方案的对比来看,时间跨度较长、较为温和的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带来的经济效果更为平稳,对产业结构的负面影响也较小。本文认为,时间跨度更长、更为稳健的延迟退休方案对当下的中国经济更加有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阳义南 才国伟
推迟退休年龄、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主要影响群体是在职职工,本文使用广东省21个地市对在职职工的问卷调查数据,探索该政策能否可行的经验证据。结果显示,男职工选择在55岁之前退休的占55%,女职工选择在50岁之前退休的占41.2%,表明在职职工存在明显的提前退休倾向,推迟退休并不符合在职职工预期。OrdinalLogistic回归表明参加养老金制度年数对男女职工预期退休年龄的影响均显著为负,表明参加养老金制度越久,预期退休年龄越早;Binary Logistic回归也证实参加养老金制度年数越久,提前退休可能性越大。实证结果说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能激励职工推迟退休、延迟领取养老金。为此,本文提出了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肖严华
2022年我国人口形势发生重大转折,不仅开始进入人口负增长,而且迎来一波持续10多年的“退休潮”,在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将严峻考验我国养老金体系的支付能力和可持续性,我国亟需延迟退休年龄。延迟退休年龄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最重要措施,借鉴OECD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改革的经验,本文提出了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实现路径与政策选择,以及延迟退休年龄的配套政策选择,以供相关决策部门参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益 陆颖
基于精算模型分析养老金全国统筹与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全国统筹政策在短期使财政负担下降100%,长期内不能有效降低财政负担。在此基础上实施“女先男后”和“男女同步”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能分别使养老保险累计财政负担降低6.68%和34.36%。为有效减轻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和财政负担,应完善全国统筹政策,并尽快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耿志祥 孙祁祥
本文通过构建内生生育率的OLG模型,从微观视角考察了延迟退休年龄对生育率、养老金替代率及其个人养老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1)延迟退休年龄会提高均衡时的生育率水平,但提高幅度非常有限。(2)生育率的提高会增加未来劳动力供给,促进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和养老金收入增加,而延迟退休年龄延长了养老保险缴费期限,也会促进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和养老金收入增加;但同时,延迟退休年龄将使得预防性储蓄下降,资本积累降低,工资收入下降,养老金收入降低。因此,延迟退休年龄会使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当资本产出弹性大于或等于0.5时,延迟退休年龄会使得养老金收入降低;当资本产出弹性小于0.5时,在平均预期寿命较大或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较高的情形下,养老金收入会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而增加,反之,其会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而降低。进一步地,将模型拓展到包含人力资本的情形,延迟退休年龄仍会提高均衡时的生育率与养老金替代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林宝
延迟中国法定退休年龄已经势在必行。本文提出延迟退休年龄应该统筹考虑养老保障和就业状况,统筹考虑不同群体利益,统筹考虑短期和长期影响。退休年龄方案设计主要包括目标退休年龄的确定、延迟时机的选择和延迟方式的制定等内容。本文根据林宝2001年提出的方案测算了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金资金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照推荐方案延迟退休年龄将有效改善职工养老保险的资金平衡状况,改变现行制度下将出现资金缺口的情况,实现资金盈余且大幅度降低实现资金平衡所需的缴费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茶香 罗良清
为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和养老金空账运行问题,延迟退休年龄是专家学者提出的众多举措之一;人社部制定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延五用十)政策使得延迟退休年龄已成定局,社会上对此质疑声一片,认为此举会使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财富受损。文章从定量的角度探讨了人社部制定的该政策不但不会使男女职工的养老金财富受损,反而能一定程度上增进其养老金权益。
关键词:
延迟退休年龄 养老金财富 积累值 贴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磊 席恒
从国际经验看,延迟退休年龄是许多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政策手段,但该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尤其对青年人就业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如何影响青年人就业数量、质量和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对于就业数量,该政策在短期内对青年人就业会产生一定的就业"挤出效应",但在长期内会产生一定的就业"吸纳效应";对于就业质量,该政策对应届毕业大学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而对青年农民工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对于就业结构,该政策在大部分行业内不会对青年人就业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熠
文章通过连续时间养老金收支模型分析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计划收支余额的影响来自四个方面的效应,即缴费年限效应、领取年限效应、替代率效应和差异效应。改革的最终效果是上述四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看,前两种效应占据主导;长期看,后两种效应也具有显著影响。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效果和工资增长率、养老金增长率、改革速度以及未来参保人口结构有关。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从改革过程还是从对养老保险计划收支余额的影响看,延迟退休年龄都是一个复杂而渐进的过程,延迟退休年龄必将减轻政府在养老保险方面负担的传统说法并不全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