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50)
- 2023(14660)
- 2022(12379)
- 2021(11743)
- 2020(10027)
- 2019(23195)
- 2018(23259)
- 2017(44220)
- 2016(23818)
- 2015(27158)
- 2014(26728)
- 2013(25973)
- 2012(23905)
- 2011(21423)
- 2010(21463)
- 2009(19921)
- 2008(19579)
- 2007(17830)
- 2006(15045)
- 2005(12791)
- 学科
- 济(95375)
- 经济(95285)
- 管理(71570)
- 业(69115)
- 企(58744)
- 企业(58744)
- 方法(47310)
- 数学(41659)
- 数学方法(40953)
- 农(25613)
- 中国(25395)
- 财(24253)
- 业经(21206)
- 技术(20497)
- 地方(19343)
- 学(18236)
- 理论(17406)
- 农业(16914)
- 贸(16728)
- 贸易(16720)
- 制(16676)
- 易(16223)
- 务(15369)
- 财务(15296)
- 财务管理(15260)
- 和(15056)
- 企业财务(14433)
- 银(14290)
- 银行(14256)
- 融(13592)
- 机构
- 学院(330712)
- 大学(328411)
- 济(131835)
- 管理(131722)
- 经济(129004)
- 理学(114032)
- 理学院(112840)
- 管理学(110550)
- 管理学院(109937)
- 研究(104345)
- 中国(78914)
- 京(68347)
- 科学(65239)
- 财(59835)
- 农(53670)
- 所(51343)
- 中心(50239)
- 江(50088)
- 业大(50001)
- 财经(47574)
- 研究所(46744)
- 经(43202)
- 北京(42374)
- 范(42358)
- 农业(42207)
- 师范(41902)
- 州(40090)
- 经济学(39908)
- 院(38132)
- 技术(37639)
- 基金
- 项目(225879)
- 科学(178508)
- 研究(164304)
- 基金(162640)
- 家(141825)
- 国家(140645)
- 科学基金(122050)
- 社会(102980)
- 社会科(97622)
- 社会科学(97595)
- 省(91378)
- 基金项目(86147)
- 自然(80395)
- 自然科(78660)
- 自然科学(78640)
- 教育(78310)
- 自然科学基金(77224)
- 划(75990)
- 编号(67287)
- 资助(66622)
- 成果(53757)
- 创(51352)
- 重点(51081)
- 部(49387)
- 发(48147)
- 创新(47308)
- 课题(46858)
- 科研(43619)
- 大学(42637)
- 教育部(42568)
- 期刊
- 济(139349)
- 经济(139349)
- 研究(90080)
- 中国(66646)
- 学报(50418)
- 管理(50045)
- 财(48004)
- 农(47869)
- 科学(46578)
- 教育(40650)
- 大学(38797)
- 学学(36208)
- 技术(34404)
- 农业(32523)
- 融(27047)
- 金融(27047)
- 业经(23785)
- 财经(22971)
- 经济研究(22489)
- 经(19761)
- 业(18610)
- 问题(17993)
- 技术经济(17982)
- 统计(17854)
- 策(17459)
- 图书(17437)
- 科技(17292)
- 版(15926)
- 商业(15005)
- 决策(14742)
共检索到479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倩肖 董瀛飞
产能过剩是近年来我国产业发展的"痼疾"。产能过剩可能由经济周期波动引起,也可能由投资层面的"潮涌现象"引起。由"潮涌现象"引起的产能过剩不能完全任由市场调节,必须辅之相关的产业政策予以预防与化解。本文构建涵盖技术创新、产能建设周期、企业兼并、进入和退出的"新熊彼特"模拟模型,分析我国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和地方政府干预的影响。研究发现渐进工艺创新和长产能建设周期的结合是"潮涌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地方政府对于进入、退出的干预加剧了"潮涌现象"和产能过剩。对于"潮涌现象"引致的产能过剩的治理,在实施进入规制和强制淘汰政策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制定、实施创新定向激励计划和建立高效的产业技术信息平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曹希敬 胡维佳
创新理论是解释经济周期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以熊彼特及其主流新熊彼特主义学者的创新理论为依据,考察了他们以创新解释经济周期的逻辑发展过程,并扼要评论了他们的理论贡献与不足之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梦黎
文章基于扩展的RBC模型,分析创新、产能变动等对中国经济周期运行和部分重要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可以解释82.51%的产出波动、89.00%的投资波动、67.52%的资本存量波动和65.41%的消费波动,总体解释力较好;创新和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虽然创新会产生滞后的市场性产能过剩,但会随着新一轮创新自行化解;政策性补贴却加重了非市场性产能过剩的产生,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这类产能过剩会对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产能变动 经济周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梦黎
文章基于扩展的RBC模型,分析创新、产能变动等对中国经济周期运行和部分重要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可以解释82.51%的产出波动、89.00%的投资波动、67.52%的资本存量波动和65.41%的消费波动,总体解释力较好;创新和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虽然创新会产生滞后的市场性产能过剩,但会随着新一轮创新自行化解;政策性补贴却加重了非市场性产能过剩的产生,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这类产能过剩会对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产能变动 经济周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淼 雷家骕
基于熊彼特的创新周期诠释经济周期理论,本文对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景气的机理开展研究。运用OECD科技统计数据和合成指数方法构造五国科技创新景气指数(TCI),用其代表科技创新周期;运用GDP增长率数据构造GDP增长率换算指数(ECI),用其代表经济周期;对两个指数在中、短周期内的因果关系、时差关系、波动特征进行统计检验分析,验证熊彼特的创新周期诠释经济周期理论在中、短周期内的现实存在性,为下一步构造"基于景气状态的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指数"奠定坚实的数理基础。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赫连志巍 闫阳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全球汽车和电子产业上打败美国,取得领先地位,许多学者将之归因于日本更注重对产品和工艺流程进行渐进式创新。苹果公司的成功,也是由于重视渐进式创新,从ipod到ipod touch再到iphone直至ipad都是一系列渐进式创新的成果。渐进式创新作为企业应对日益激烈动态竞争环境的重要策略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针对我国所处的技术和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振翔 王亚柯 王珊珊 孙守纪
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对建设高质量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一次有益探索,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利用动态模拟的方法分析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对参保人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保者退休后的收入和消费都得到了提高。退休前收入越高、期望寿命越低的参保人,退休后商业养老保险收入提高越显著;且女性商业养老保险收入的增加低于男性。对参保者来说,商业养老保险的收益主要来源于投资收益,税收优惠带来的收益较少。选择最优的投资组合可以提升商业养老保险账户收益,降低亏损风险,参保人根据无风险收益率、工资增长率、年龄和养老目标基金的风险选取最优投资策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师磊 彭子晨
数字中国背景下,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战略驱动技术创新,成为推进产业变革、攻破关键核心技术以及重塑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熊彼特创新范式,剖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其创新效率提升的作用机理,并结合2009-2021年共4350家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企业创新的触发条件与能力跃迁路径。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其创新效率,其作用机制在于企业的知识累积效应与熊彼特租金攫取效应;在熊彼特创新范式下,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安排是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重要触发条件,且伴随着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还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可持续性提升以及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提供了有益启发,对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突破“低端锁定”、攻破关键核心技术壁垒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熊彼特创新范式 数字化转型 熊彼特租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利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增长速度令世人瞩目,平均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国民生产总值就翻一番。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2》的数字(第31页),1986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2.035倍,1991年是1978年的2.938倍,平均年增长率为8.6%。若从1980年算起,1988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980年的2.16倍;1991年是1980年的2.53倍,11年间平均年增长率为8.8%。由于1992年是高增长年,增长率超过了12%,若把1992算进去的话,从1980年到1992年12年间的年均增长率在9%以上。最近,国家把“八五”期间的年增长率目标从6%调高到8-9%,原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朱巧玲
对资本主义长期波动的研究是分析资本主义历史趋势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现代马克思主义长波理论与新创新熊彼特学派长波理论是研究资本主义长期运动的两个重要理论流派。通过对这两个学派的研究可以发现,以蜂聚形式出现的新兴产业部门的生命循环,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缓解资本主义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由此可以解释资本主义长周期存在上升阶段的原因;而剩余价值生产及其实现之间矛盾的发展,将造成利润率和利润量趋于下降,从而为长波下行铺垫道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庭东 韩斌
运用青木昌彦的熊彼特式制度创新理论重新梳理我国区域发展导向型体制下转轨经济的制度创新路径,把以GDP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观作为各级政府博弈所遵从的"共享信念",把"政策引致性扭曲"作为博弈战略选择,证明了中国区域发展导向型体制下的制度创新自发遵从了熊彼特式制度创新路径。进一步对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与福利效应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熊彼特式制度创新理论提出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导向型体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晓姝 李锂
地方政府对产能过剩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利用数理分析的方法将地方政府行为诱发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模型化。中央政府是抑制产能过剩的主体,本文利用数理模型分析中央政府规制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中央政府抑制产能过剩的行为提供理论依据。针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诱发产能过剩中责任的不同和在抑制产能过剩中作用的不同,本文给出中央政府的角色定位,以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具体的规制内容。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曙霞 马理
民间信用的社会变迁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 ,用一个含有自洽系统的层序系统模型来对其进行模拟 ,则在“合理”与“非法”的冲突中 ,民间信用会产生诸多社会问题 ;利用粗糙集理论对定性、模糊、口径不一的数据指标进行分析 ,可以推导出社会控制的若干原则。因此 ,针对中国实情与民间信用发展现状 ,应大力倡导其变革的渐进模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潘晶
"去产能"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影响过去两年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变量。2016年以来,全国钢铁去产能达到了1.2亿吨,煤炭4.4亿吨,逼近"十三五"目标去化"钢铁产能1~1.5亿吨、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的上限。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进一步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从政策面来看,产能压降的任务还在继续,且超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江 徐梓峰 叶林
在区分企业创新参与和创新水平的基础上,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授权专利的微观匹配数据,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估计了企业规模和市场结构两类竞争因素对企业创新决策和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市场结构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创新决策和创新产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出口企业和沿海企业中效果更明显,即大企业和一定程度的垄断可能更有利于创新的两个熊彼特假说在中国工业企业中均成立。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正常市场竞争产生的企业规模扩张和行业市场结构适度集中,不仅可以让更多中国企业参与创新竞赛以提高研发成功概率,还能通过提高企业创新产出冲破技术封锁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创新参与和创新产出的双重提升。
关键词:
市场结构 企业规模 技术创新 熊彼特假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的当前经济危机重新解读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内部控制渐进性分析
创新理论:1912-2012——纪念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首版100周年
何种治理纠治企业创新短视?基于熊彼特传统的创新型企业理论
数字经济能够提升企业创新质量吗——基于新熊彼特增长理论视角
京津冀“互联网+”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探讨——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
创新、市场结构与行政进入壁垒——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熊彼特假说实证检验
从渐进型创新到突破型创新——温州技术创新转型研究
物流企业知识转移类型与创新效益的互动关系——基于渐进型创新与颠覆型创新视角
中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经济效应分析——基于D-CGE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