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28)
- 2023(10586)
- 2022(8494)
- 2021(8005)
- 2020(6348)
- 2019(14439)
- 2018(14193)
- 2017(26304)
- 2016(14888)
- 2015(17090)
- 2014(17176)
- 2013(16610)
- 2012(16016)
- 2011(14818)
- 2010(15738)
- 2009(14824)
- 2008(13827)
- 2007(12755)
- 2006(11995)
- 2005(11493)
- 学科
- 济(60684)
- 经济(60624)
- 业(35617)
- 管理(34275)
- 中国(33741)
- 融(26779)
- 金融(26779)
- 企(25803)
- 企业(25803)
- 银(25488)
- 银行(25478)
- 行(24870)
- 地方(20896)
- 教育(20194)
- 农(19433)
- 方法(17830)
- 制(16211)
- 财(15459)
- 数学(15439)
- 数学方法(15309)
- 业经(15168)
- 农业(13414)
- 发(13190)
- 理论(12116)
- 学(11760)
- 贸(11716)
- 贸易(11697)
- 易(11321)
- 中国金融(11292)
- 地方经济(10597)
- 机构
- 大学(209266)
- 学院(208249)
- 济(85562)
- 经济(83416)
- 研究(79063)
- 管理(68559)
- 中国(63590)
- 理学(56103)
- 理学院(55330)
- 管理学(54482)
- 管理学院(54055)
- 京(47496)
- 财(44167)
- 科学(43859)
- 所(39982)
- 范(37359)
- 师范(37124)
- 中心(36085)
- 研究所(35437)
- 江(34325)
- 财经(33272)
- 教育(33078)
- 北京(32290)
- 师范大学(30116)
- 农(29953)
- 经(29918)
- 州(28610)
- 院(27866)
- 经济学(26984)
- 技术(24499)
- 基金
- 项目(118366)
- 研究(99063)
- 科学(93407)
- 基金(79495)
- 家(66351)
- 国家(65534)
- 社会(60552)
- 社会科(57307)
- 社会科学(57297)
- 科学基金(54605)
- 教育(51017)
- 省(48541)
- 编号(44156)
- 划(41679)
- 基金项目(40349)
- 成果(39766)
- 课题(34250)
- 发(32944)
- 资助(32667)
- 自然(29326)
- 年(28939)
- 自然科(28527)
- 自然科学(28521)
- 重点(28046)
- 自然科学基金(27964)
- 发展(27681)
- 部(27408)
- 展(27180)
- 性(26643)
- 项目编号(26456)
共检索到360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陈丽华
我国近现代科学教育从滥觞到形成,历经了长期而曲折的过程。我国近现代科学教育,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这一过程,又是在十分特殊而复杂的历史环境中进行的,影响的因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思想、学术和社会心理诸多方面。这一过程可分为导入时期、兴起时期、形成时期和改革时期。这一过程的特点,可以用渐、摄、融、构做出表征。即一方面是西学通过耶稣会传教士传入、渗透,逐步地进入中国,另一方面是我们主动地、有意识、有目的地向西方吸取(当然,这其中也有中学西被)。同时,又需要不断地融合、贯通,需要不断地超越、建构。发展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使其屹立于世界科学教育之林,是历史赋予当代科学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毛克盾
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历史,而提高生产力依靠的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甚至可以说人类的文明进程就依赖于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中西方科技的演进轨迹也是复合与错位并存,近代以来西方摆脱"黑暗中世纪"的阴影,快速发力,西方重理论研究的内蕴优势被发扬出来,领世界科技风骚,中国科技则因种种原因而后续乏力,直到第三次科技革命才又重新迈步。纵观中外科技发展历史,理论研究为先、良好的科技发展氛围和坚持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促进科技飞跃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
技术发展 阶段 特征 原因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克文
自19世纪后半叶以来,我国的近现代科学教育,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和体系,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科学技术人才,促进了近现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科学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从科学的本质来看,我国的近现代科学教育还存在着科学精神、生活、科学方法和人文等一些基本价值的缺失。反思这些价值缺失,对于改革我国的科学教育内容,提高我国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现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在我国经济和社会文化建设中得到最大释放,保持我国经济和社会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科学教育 价值 价值缺失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政
中国近现代技术教育经历了地主阶级洋务派下的技术教育——"器用制夷"、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左右下的技术教育——"制度突破"以及教育思潮与政治交互影响下的技术教育——"工具主义"和"劳动教育"四种形态。四种形态集中体现了技术教育的发展规律及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时代特色。
关键词:
中国 近现代 技术教育 百年发展历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仰哲
一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实践之一,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在现代,科技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近二、三十年以来,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技术革命浪潮,使人类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生产力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蒋红坚
本文论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文献的特点 ,阐明了图书分类法必须依据科技不断发展来逐步加以改造和完善以及文献分类法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科学技术 文献 文献分类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叶柏林
研究标准化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不但有助于加深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而且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科学领域很广,要想全面阐述它与标准化的关系是复杂的,所以本文仅就几个重要问题谈点看法。一、实验科学的高度精确性,需要通过标准化达到相关条件的高度一致性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越来越精确的方向发展。如化学这门长期被认为是描述性的“经验科学”,由于物理学理论和方法的渗透,越来越向推理化、定量化和微观方向发展。人们观察研究的范围,宏观方面已扩展到20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微观方面已深入到10~(-13)厘米的基本粒子内部,原子时的测量精度已超过10~(14)秒,超高压电子显微镜的分辫率己达1~2埃,激光向心压缩核聚变的研究,要求在10(-9)~10(-10)秒的一瞬间用激光把热核材料加热至亿度超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谷铸 周人杰 汪延祥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谷铸,周人杰,汪延祥第三产业,包括商业、服务、旅游、通讯、储运、金融、保险、房地产、咨询等行业,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经济发展的水平越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越大。根据世界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龚国芳 张海军
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要性龚国芳张海军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与科学技术发展息息相关。纵观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无不有科技发展的烙印。科学技术发展到现代,其自身内容之丰富,学科之繁多,发展之快是前所未有的,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尤...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汪宇明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青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场所,高校图书馆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获取信息、日常学习的重要场所,对课堂教学、师生求知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图书馆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些年来,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图书馆更加智能化,使用效率不断提高,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近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高校图书馆研究》(中国纺织出版社)一书以时间为序,介绍了我国图书馆近现代以来的发展状况以及对高等教育的重要促进作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卢兆云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谢灼华
本文从考察文献学理论的角度,选取中国近现代有代表性的四位学者及其代表性著作逐一进行评述,说明了他们的文献观及发展情况。
关键词:
文献研究,文献观念,中国文献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潘一骁 张立 许为民
竺可桢对中国现代科学发展道路的认识经历了从学院自由主义到贝尔纳主义的转变。抱有"科学救国"思想的竺可桢在20世纪40年代便已高度关注贝尔纳的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认同科学的社会功能。新中国成立前后,他开始主动了解和学习作为贝尔纳主义一种实践的苏联计划科学模式。中国共产党确立的新中国科学发展方向,本质上也是一种贝尔纳主义的道路。随着新中国科学事业的持续推进和对中共认识的不断加深,竺可桢对中共的科技政策,经历了从期望、认同,到拥护和贯彻的过程,最终他全身心投入到新中国的科学事业中。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伊嫱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增加,很多高校都开始设置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这对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及其发展历程研究,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水平。由袁熙旸编写的《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一书,对于研究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有着极大的帮助和参考价值。该书从史料的整理、归纳与分析出发,回顾梳理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在一个半多世纪中,由孕育、萌发、探索直至初步发展的历程。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