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48)
2023(7220)
2022(5980)
2021(5344)
2020(4415)
2019(9929)
2018(9516)
2017(18205)
2016(9931)
2015(10711)
2014(10165)
2013(10075)
2012(9389)
2011(8364)
2010(8288)
2009(7479)
2008(7201)
2007(6320)
2006(5524)
2005(4771)
作者
(32715)
(27363)
(27294)
(25539)
(17311)
(13318)
(11996)
(10834)
(10508)
(9387)
(9378)
(8951)
(8898)
(8792)
(8602)
(8477)
(8399)
(8180)
(7884)
(7871)
(7166)
(6712)
(6476)
(6357)
(6306)
(5965)
(5902)
(5886)
(5668)
(5575)
学科
(41653)
经济(41602)
(26455)
管理(26325)
方法(20083)
(19514)
企业(19514)
数学(18416)
数学方法(18276)
(11743)
(10838)
(10699)
中国(10406)
(9295)
贸易(9292)
(9073)
农业(8491)
业经(8174)
地方(7892)
(6619)
环境(6385)
技术(6129)
(6065)
财务(6063)
财务管理(6050)
(5850)
(5837)
金融(5837)
银行(5799)
企业财务(5744)
机构
大学(143933)
学院(141842)
(60351)
经济(59402)
研究(54915)
管理(51205)
理学(45372)
理学院(44806)
管理学(43864)
管理学院(43653)
中国(39292)
(38476)
科学(37704)
农业(31152)
(30644)
(30045)
业大(29779)
研究所(27997)
(25412)
中心(24028)
财经(20591)
农业大学(20561)
(20487)
(19828)
经济学(19318)
(19002)
北京(18816)
(18506)
科学院(17942)
经济学院(17741)
基金
项目(105024)
科学(81688)
基金(78717)
(74215)
国家(73664)
研究(65376)
科学基金(60683)
社会(43346)
自然(42930)
自然科(41938)
自然科学(41920)
基金项目(41817)
自然科学基金(41244)
社会科(41205)
社会科学(41192)
(40405)
(35601)
资助(31810)
教育(29043)
重点(24641)
计划(23390)
(22792)
(22689)
编号(22436)
(22054)
科研(21405)
科技(20825)
创新(20750)
(20264)
国家社会(19083)
期刊
(58970)
经济(58970)
研究(38024)
学报(35881)
(33528)
科学(29071)
中国(26618)
大学(25104)
学学(24391)
农业(22460)
(18843)
管理(17904)
(12623)
经济研究(11543)
(11053)
金融(11053)
业大(10711)
财经(10293)
业经(9255)
农业大学(9137)
技术(9063)
(8902)
(8670)
教育(8438)
问题(8256)
科技(7744)
林业(6982)
中国农业(6919)
(6842)
技术经济(6808)
共检索到201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盖盼盼  马尚宇  耿兵婕  陈研  任赵平  叶苗苗  张文静  樊永惠  黄正来  
[目的]明确花后渍水和增温对小麦根系形态和干物质转运的影响。[方法]以‘扬麦18’和‘烟农19’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小麦开花期设置渍水(WL,花后0~7 d全天淹水深为2 cm)、增温(HL,花后0~7 d每天10:00—16:00处理)和渍水+增温复合因素(HL+WL)与对照(CK,不进行渍水和增温)4个处理,研究渍水和增温处理对根系形态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干物质转运的影响。[结果]在花后7 d时渍水处理提高了‘扬麦18’的根系总长度、平均直径、体积以及干重,降低了‘烟农19’的根系总长度、平均直径以及干重。在花后14~28 d时渍水和增温降低了2小麦品种的根系总长度、体积以及干重。渍水对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大于增温,渍水和增温双重逆境对其根系形态指标影响程度大于渍水和增温单一因素。渍水和增温降低了2小麦品种SOD活性,提高了2小麦品种POD活性、MDA含量以及O_(2)~(-)产生速率。渍水和增温双重逆境对SOD、POD、MDA以及O_(2)~(-)影响最大。逆境处理提高了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及对籽粒产量贡献率;但降低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对籽粒产量贡献率,其中WL+HL对其影响最大、其次是HL、最后是WL。相关性分析显示根系形态指标与产量存正相关性,其中根系长度与‘扬麦18’产量关系呈极显著,根系体积和干重与‘烟农19’产量关系呈极显著,MDA含量和POD活性及O_(2)~(-)产生速率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性,SOD对其产量影响未达到显著性。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渍水对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增温对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渍水和增温对MDA含量、POD活性、O_(2)~(-)产生速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负相关性。[结论]逆境处理限制了根系的生长,不同品种对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渍水处理对根系的影响大于增温处理,但地上部干物质转运与之相反,增温对其影响远大于渍水,与对照相比不论地上地下部均表现为WL+HL处理伤害最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丽娜  张黛静  蒿宝珍  祁诗月  邵云  李春喜  
Zn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与小麦籽粒品质和人类饮食健康密切相关。鉴此,以长5864、济麦20和中普绿麦1号3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常规大田种植条件下小麦植株地上部Zn的积累、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Zn含量均在器官形成初期表现最高,随生育期的推进,器官Zn含量呈下降趋势,植株地上部Zn积累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三叶+起身期增长缓慢,起身+灌浆初期增长迅速,灌浆初+灌浆末期增长趋于缓慢,平均日积累量峰值出现在拔节+抽穗期。灌浆末期,植株地上部单茎Zn积累量平均为142μg,籽粒中Zn的含量及分配比例均最高,茎秆对籽粒Zn贡献率最大。供试的3个品种中,长5864...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比拉力·艾力  孙婷  王冀川  张迪  张建芳  石元强  
为构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滴灌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规律及其分配模型,通过分析氮素调控的小区试验数据,采用统计模型技术建立基于相对生长度日(RDDT)的冬小麦群体和个体地上部相对干物质积累(RDMA)动态和基于分配指数的各器官物质分配动态的模拟模型,运用水分调控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滴灌冬小麦返青后干物质积累(DMA)呈典型的"S"型曲线变化趋势,增加水和氮供应量明显促进群体和个体干物质积累量,且灌水效应大于施氮效应,说明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极端干旱地区保证水分供应的基础上适当增施氮肥是促进小麦生长的关键。各处理DMA的变异系数群体为3.45%~5.19%,个体为2.03%~3.91%,表明群体效应大于个体效应。筛选并构建基于归一化的返青后以RDDT为变量的滴灌冬小麦群、个体RDMA预测模型(MMF):GRDMA_i=(0.001 2+1.003 2RDDT~(4.193 6))/(0.012 9+RDDT~(4.193 6))和SRDMA_i=(0.001 2+1.011 3RDDT~(4.691 1))/(0.018 9+RDDT~(4.691 1)),模拟准确度在0.988 4~1.027 4;以及地上部各器官干物质的分配指数模型,模拟准确度为0.977 5~1.035 4,表明基于RDDT和分配指数的冬小麦群、个体干物质积累和分配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实用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美玲   蒋文月   葛雨洋   朱新开   李春燕   朱敏   郭文善   丁锦峰  
为给小麦耐渍稳产栽培提供参考,以扬麦25和宁麦13为材料,在拔节期设置了短期轻度渍水(SL,3 d土表下10 cm水层)、短期重度渍水(SS,3 d土表上2 cm水层)、长期轻度渍水(LL,12 d土表下10 cm水层)、长期重度渍水(LS,12 d土表上2 cm水层)处理以及对照处理(CK,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70%~75%),研究了不同程度渍水对不同土层根系干质量和活力、地上部生长、籽粒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扬麦25较宁麦13具有显著高的籽粒产量、千粒质量、根系干质量、0~40 cm土层根系活力和根冠比。相比CK,SL和SS减少籽粒产量13.44%~22.45%,LL和LS减产显著增加至28.76%~37.26%,其中SL与SS间、LL与LS间籽粒产量差异均不显著。短期渍水仅轻度减少根冠生长量,且0~20 cm土层根系维持高活力,20~60 cm土层根系活力亦可恢复。长期渍水显著减少根系干质量,导致根冠生长失衡,且根系活力降低,难以恢复;上三叶易早衰,以倒三叶最明显。结果显示,渍水发生后尽快降低水位有助于土壤表层根系维持生长生理活性,降低叶片早衰风险,保障籽粒灌浆光合物质需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邓忠  白丹  翟国亮  冯俊杰  赵红书  韩启彪  张文正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2种滴灌施肥方式下3个施氮水平对膜下滴灌棉花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各处理棉花干物质积累量与出苗后天数关系均符合Logistic方程,呈现"S"型曲线增长趋势。开花到盛铃期是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在此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占全生育期地上部总积累量的60%左右,是棉花生产的关键时期。施肥方式和施氮量显著影响棉花干物质积累量,进而影响棉花干物质积累的增长速率和最佳时期。NPK肥全部随水滴施(施肥方式F1)易造成棉株中后期旺长,衰老快,干物质积累量不高。基施PK肥加滴施N肥(施肥方式F2),棉株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提早进入关键期且持续期长,干物质积累量大。施肥方式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盈文  艾米拉古丽  王志敏  王彬  张英华  
为研究行距对晚播冬小麦群体物质积累、水分利用的影响,设置行距为12、20、30cm 3个处理,分析不同行距处理的群体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水分消耗参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晚播限水灌溉条件下,适当缩小行距(12cm)可以增加冬小麦群体叶面积指数,提高群体物质积累和花后物质积累比例;与30cm行距相比,12cm行距能充分利用40~120cm土体内的土壤水分,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19.8~20.4kg/(hm2·mm))。适当缩小行距至12cm可能是提高晚播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彩龙  张敏  谢新宇  刘铁宁  王文颇  韩金玲  李彦生  周印富  蔡瑞国  
为了确定冀东地区冬小麦的最佳追氮时期和追氮量,实现氮肥资源高效利用。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总氮肥量240 kg/hm2条件下,分期施用氮肥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京冬8号和京冬11号2个冬小麦品种。设4个处理:全部底肥(NⅠ);1/2底肥、1/2起身(NⅡ);1/2底肥、1/2拔节(NⅢ);1/3底肥、1/3起身、1/3挑旗(NⅣ)。NⅢ处理有利于小麦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比其他处理平均提高4.41%~13.00%和3.04%~14.97%,从而提高了小麦产量。在小麦施氮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氮肥分期施用,即氮总量的1/2作底肥,1/2做拔节期追肥有利于小麦产量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汕  贾永红  孙鹏  刘冲  王欢  罗四维  石书兵  
为探明匀播方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群体、光合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选用‘新冬22号’(‘XD 22’)和‘新冬46号’(‘XD 46’)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播种方式设匀播(UN)和常规条播(DR)2个处理,副区施氮量设0(N_0)、150(N_(150))、300(N_(300))、450(N_(450))和600(N_(600))kg/hm~2 5个水平,测定冬小麦分蘖成穗、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干物质转运、分配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小麦单株茎数、成穗数和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增大;与DR相比,UN小麦单株茎数、成穗数、群体叶面积指数也增大,尤其增大了灌浆期叶面积指数。2)随着施氮量增大;匀播提高了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尤其提高了冠层中、下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3)随着施氮量增大,小麦花前茎鞘、叶片干物质积累量、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率、植株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均先增大后减小;与DR相比,UN提高小麦植株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穗数、穗粒数和产量,2个品种于N300和N450水平下产量达到最大;在N_0、N_(150)、N_(300)、N_(450)和N_(600)水平下,‘新冬22号’UN比DR分别增产11.79%、5.36%、4.55%、5.24%和8.73%;‘新冬46号’分别增产10.98%、7.07%、14.81%、14.55%和16.10%。综上所述,匀播方式改善了群体结构,提高群体中、下层的光合特性,促进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及向籽粒中的转移,进而提高产量,尤其施氮量为300和450kg/hm~2增产效果最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文廷刚  杜小凤  王伟中  顾大路  杨文飞  吴雪芬  钱新民  吴传万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文廷刚  杜小凤  王伟中  顾大路  杨文飞  吴雪芬  钱新民  吴传万  
为探明乙烯利和劲丰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以淮麦31为材料,研究了乙烯利和劲丰对小麦各营养器官花后干物质积累动态、花前和花后干物质再转运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和劲丰处理能增强小麦灌浆中后期上部功能叶片和节间的干物质积累,并促进其灌浆后期干物质转运。与对照相比,乙烯利降低了花前花后暂贮干物质的总输出量,增加了成熟期干物质在各营养器官中的分配量和比例,减少了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降低了籽粒产量、总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劲丰则能促进花前和花后两个时期暂贮干物质的输出,降低成熟期干物质在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俊良  张敏  刘希伟  徐东旭  吕蒙  蔡瑞国  周印富  
为研究糯小麦和普通小麦植株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对氮素水平响应的差异,在大田条件下,以糯50222和轮选987为试验材料,设计3个氮肥处理(0,100,200 kg/hm2),结果表明:糯50222植株的分蘖力和成穗率均低于轮选987,最终表现为单位面积穗数明显低于后者;但糯50222的穗粒数明显高于轮选987。2个品种籽粒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变化,灌浆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且糯50222的灌浆速率小于轮选987,导致其千粒质量低于轮选987。增施氮肥后,糯50222的分蘖增多,成穗率增大,穗数增加;而轮选987的穗数也增多,但是分蘖成穗率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增施氮肥促进了糯50222植株茎、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史宏志  谢子发  尹宏博  刘国顺  王涛  张定贵  陈志华  
在四川达州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700、1000、1300 m)对白肋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肋烟叶片、茎等干物质积累动态均符合前期慢、中期快、后期又慢的变化规律,海拔高度对各指标的变化模式有显著影响,在海拔700 m条件下,茎秆、叶片进入快速生长期早,干物质积累速率高,移栽后56至78 d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占干物质总量的49%,单株日均叶片干物质积累9.3 g。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烟叶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变慢,表现在进入快速生长期变晚,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特别是在1300 m高海拔地区,12叶以上叶片出生晚,发育慢,干物质积累明显滞后,烟株打顶期比海拔700 m晚半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德奇  季书勤  李向东  王汉芳  吕凤荣  
采用管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调控技术对冬小麦根系和叶片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结合田间试验的产量和品质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范围内,约占总根量的50%;在底墒条件充足的情况下,不浇越冬水,适期控水有利于根系的下扎,1水和2水处理灌浆期根系的增加主要表现在100~200 cm土层;在小麦生育期控越冬水、浇灌浆水可以提高根系活力,灌浆水的投入使100~200 cm土层根系在灌浆期仍然保持较高活力,同时提高了旗叶光合速率,保持了旗叶和倒二叶的绿叶面积,有利于小麦籽粒质量增加。因此,通过适期调控水分供应,重视拔节水和灌浆水的投入,不仅利于小麦良好群体结构的形成、促进籽粒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叶晶  陶立华  柯和佳  项婷婷  吴家森  
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是重要的笋材两用丛生竹之一,具有可持续经营和长期获益的特点。研究了绿竹地上部9种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性,为绿竹的养分管理提供基础。于2013年1月,在绿竹中心产区浙江省苍南县,在实地踏查基础上,采集不同年龄绿竹叶、枝、秆等样品,分析氮(N),磷(P),钾(K)等9种营养元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绿竹各器官中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大小次序均表现为:叶>枝>秆。各器官元素的质量分数均以氮元素最高,而以铜质量分数最低。绿竹地上部营养元素积累量为621.07 kg·hm-2,大小顺序为秆(344.04 kg·hm-2)>叶(158.81 kg·hm-...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大勇  黄思光  王俊  凌莉  李凤民  李世清  
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 ,在年降水量 4 15 m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上进行了大田试验 ,研究了地膜覆盖 (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全程覆膜 4个水平 )、施氮 (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 75 kg2个水平 )和底墒 (设低、高 2个底墒水平 )对小麦生育进程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不覆膜相比 ,覆膜后春小麦出苗时间提前 1~ 9d(大部分提前 3~ 6 d) ;在作物生长中期 ,适时揭膜能够显著增加有效分蘖数 ,提高后期结实穗数 ,延长成熟期 ,有利于作物形成大粒 ,提高千粒重。全程覆膜虽然也改变了作物生育进程 ,但对后期生长不利 ,导致灌浆期缩短 ,无效分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