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31)
- 2023(3705)
- 2022(3133)
- 2021(2892)
- 2020(2213)
- 2019(4778)
- 2018(4592)
- 2017(8275)
- 2016(4747)
- 2015(5144)
- 2014(5018)
- 2013(5028)
- 2012(4850)
- 2011(4549)
- 2010(4713)
- 2009(4213)
- 2008(3965)
- 2007(3497)
- 2006(3250)
- 2005(2934)
- 学科
- 济(24558)
- 经济(24549)
- 地方(13443)
- 管理(12235)
- 环境(9530)
- 地方经济(8357)
- 业(7182)
- 农(6948)
- 学(6664)
- 方法(6262)
- 生态(6022)
- 资源(5648)
- 数学(5571)
- 数学方法(5536)
- 中国(5534)
- 农业(5055)
- 业经(4497)
- 划(4415)
- 和(4341)
- 企(4209)
- 企业(4209)
- 域(4141)
- 区域(4136)
- 发(4053)
- 规划(3706)
- 环境规划(3610)
- 融(3201)
- 金融(3198)
- 贸(2870)
- 贸易(2868)
- 机构
- 学院(68262)
- 大学(66010)
- 研究(27563)
- 济(25838)
- 经济(25256)
- 管理(23649)
- 理学(20329)
- 理学院(19966)
- 管理学(19554)
- 管理学院(19439)
- 中国(19263)
- 科学(19232)
- 江(17551)
- 京(15260)
- 所(14483)
- 研究所(13503)
- 农(12967)
- 中心(12463)
- 范(11634)
- 师范(11518)
- 业大(11510)
- 院(10704)
- 省(10030)
- 农业(9980)
- 财(9754)
- 州(9398)
- 师范大学(9379)
- 科学院(9248)
- 北京(8396)
- 研究院(8209)
- 基金
- 项目(51502)
- 科学(40974)
- 研究(37311)
- 基金(36258)
- 家(32359)
- 国家(32126)
- 科学基金(27078)
- 社会(24320)
- 社会科(23050)
- 社会科学(23043)
- 省(22779)
- 基金项目(19976)
- 划(18056)
- 自然(17219)
- 自然科(16540)
- 自然科学(16533)
- 自然科学基金(16187)
- 教育(15577)
- 编号(14855)
- 资助(13493)
- 发(13348)
- 重点(12665)
- 江(12034)
- 成果(11099)
- 课题(10983)
- 发展(10726)
- 展(10556)
- 部(10471)
- 创(10325)
- 国家社会(9904)
共检索到101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志国
清至民国时期,韩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江河淤塞以及水患灾害频仍。对此,部分地方官吏、乡绅、有识之士,乃至地方民众开始反思森林与灾害之间的关系,生态意识逐渐增强。为此,人们也开始采取了一些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保护林木的角度出发,订立乡规民约,立碑护林,制止人们的滥砍滥伐行为;二是从植树造林着手,提倡和进行造林的实践,从根本上解决森林大面积破坏的问题。
关键词:
清 民国 韩江流域 生态意识 生态保护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露文 张正栋 李英杰 张杰 叶晨
为掌握南方湿热山区典型流域(韩江)的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规律和趋势,利用中国气象数据服务共享网和广东省气象局提供的韩江流域及附近13个台站1965—2014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的日数据资料,通过RClimDex极端气候指数计算软件、IDW空间插值、R/S分析等方法,计算分析了与植被生长水热条件、寒旱灾害直接相关的极端气候指标。结果表明:1)韩江流域极端高温事件增多,极端低温事件减少,气温存在变暖趋势,极端持续指数与极端气温指数呈现出很好的一致性;2)过去50年极端降水指数均有所增加但变化趋势不显著,极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正刚
汀江流域与韩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刘正刚汀江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为闽西第一大河。其流域范围主要包括闽西的汀州府地区及广东的大埔等地。一汀江与梅江在大埔的三河坝相汇,形成了广东省东部的最大河流—一韩江。韩江自海阳(今潮安县)竹竿山以下脱离山地,步入下游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余红红 杨加猛 万紫璇
【目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是应对环境恶化、平衡区域发展的重要举措,厘清生态补偿标准是实施森林横向生态补偿的基础。结合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流转理论,基于森林生态受益方向,从水源涵养生态服务视角开展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为完善跨省流域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汀江(韩江)流域为例,综合运用当量因子法、水足迹法和引力模型,研究案例流域森林水源涵养服务溢出价值及其空间转移,确定受益主体与受偿主体相匹配的森林水源涵养效益补偿标准。【结果】1)汀江(韩江)流域上游地区龙岩市、漳州市和三明市的森林水源涵养服务外溢价值分别为80 448.89万元、5 857.33万元和13 038.28万元,广东省拟应向福建省合计支付水源涵养生态补偿资金99 344.50万元;2)三明市、漳州市和龙岩市提供的森林水源涵养服务价值辐射面积最广的地区均是梅州市,梅州市应承担主要的生态补偿资金;3)龙岩市可获得的水源涵养横向生态补偿资金最多,占补偿资金总额的80.98%,梅州市拟应支付的森林水源涵养生态补偿金额最多,占生态补偿总额的88.89%。【结论】流域上游存在森林水源涵养服务价值外溢,对下游具有不同的辐射范围和辐射量。本研究核算的案例流域下游受益地区应支付的水源涵养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均未超过当地GDP的1%,在补偿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可以为流域的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标准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童光荣 郭笑撰
从城市经济系统来看 ,生态城市既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 ,更要保证增长率的质量。也就是说 ,生态城市要有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生产布局 ,使城市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能协调发展 ,形成良性循环 ,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到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生态城市建设就是把环境发展与生产力发展联系起来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这也是协调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的具体步骤 :首先是以各大城市生态建设为主导把各个大城市建设成为全流域的生态城市中心 ,形成辐射基点 ,产生效应。各大城市在整个长江流域属于经济相对最发达、城市产业最集中、工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生态环境 保护 生态城市 建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红清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多样,生物种类与群落类型繁多,已建立的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各类重要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拯救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及自然遗迹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叠图法、数学统计等方法,对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类型、分布、管理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识别、整理、统计分析与制图,结合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分布特点,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生态制约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至2008年12月长江流域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827个,保护区总面积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1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流域初步形成了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功能较健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长江流域水力资源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区,...
关键词:
长江流域 自然保护区 生态保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宗强
长江流域的自然保护区占全流域面积的 5. 74%,比我国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低1.9个百分点。保护区数量在80年代增幅最大,面积在90年代增幅最大,这种不同步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保护区经营管理更加注重建立较多的大保护区,保护较大的生态系统。本流域的各类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与流域内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的丰富性和珍稀物种的多样性直接相关。生态系统类的自然保护区多分布在长江一线以南,形成4个明显的集中分布地带。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在川西高原、川黔湘接壤带和鄱阳湖附近比较集中。川西南滇西北、川西高山峡谷区、川鄂湘黔接壤区、南岭山地北部等6个区域成为长江流域自然保护的关键区域。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中...
关键词:
长江流域 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 持续利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吕志祥 成小江
全面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长江沿线绿色生态廊道,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根本要求。文章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之自然、社会以及政策境遇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守法方面的法治障碍,以探求解决长江流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法治对策。文章提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路径的实现,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性立法、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划司法审判专门管辖制度以及强化环保督察推进环境守法新常态。
关键词: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法治障碍 法治路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虞孝感
中国加入WTO之后 ,中国经济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机遇和挑战同在。欧美各国近年大力推行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对第三世界商品质量设置了入关的环境门槛。长江产业带作为世界最大的内河产业带和制造业基地 ,现在世界通行的环境管理认证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的认证 ,对长江流域产业尤其是外贸出口产业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这种认证制度 ,一方面对我出口商品设置了新的障碍 ,另一方面又将环境保护压力直接施加到企业。重视流域生态环境将从政府行为、公民压力扩展到企业行动 ,由于流域生态环境的负荷愈来愈重 ,流域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和恢复功能大幅下降 ,引起了日益严重的流域性生态安全问题。根据长江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肖池伟 刘影 李鹏
借鉴生态补偿研究中生态价值当量的思路,构建森林、草地、农业用地、湿地、河流湖泊和荒地6类不同生态系统指标,对赣江流域的生态经济价值进行测算与分析。结合以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基本依据的生态补偿,引入经济学中的博弈论,以赣江流域上游的赣州市和下游的南昌市为例,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模型。结果表明:基于修正系数下赣江流域2013年的生态价值当量为730.16万,生态经济价值为46.85亿元,各县域的生态价值当量和生态经济价值差异均较大且二者表现高度一致。从生态价值当量看,最小值为赣州市区的2.87万,最大值为宁都县的31.36万;从生态经济价值来看,最大为宁都县的2.04亿元,最小为赣州市区的0.18亿元。...
关键词:
生态经济价值 生态补偿 博弈论 赣江流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从徽州十万大山里磨砺而出,新安江的波涛,带着峰的楞角,绿的色彩奔跑,记录了时代的音容笑貌。一又是一个周二,安徽省休宁县流口村的"生态美超市"门前,村民们排成了长队正忙着兑换,10个矿泉水瓶兑换一包黄酒或一支牙刷,5节旧电池兑换一包盐,60个香烟盒兑换一包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志贤 李佳喜
本文以湘江水质和水文数据为基础,首次结合各地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引入补偿标准系数,以湘江流域所在区域为例进行生态补偿资金测算,提出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初步设想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湘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提供指导,最终实现湘江流域区域共赢。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淑新 胡仪元 杨名
以具有重要地理区位与战略地位的汉江流域为例,基于当前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突出矛盾的分析,深入探讨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流域发展问题;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汉江流域解决当前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凸显的资源环境问题、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提出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汉江流域发展应通过促进流域产业生态化、形成消费生态化模式、实现流域内部协同、推动流域内外共生途径,形成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构建科技创新驱动、法律制度保障和生态安全监控三大支撑体系,从而有效推动汉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胜峰 闫文德
【目的】漓江流域属于典型喀斯特地区,通过探讨城市建设加速、旅游开发加强等人类活动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压力,对漓江流域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评价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以多源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3S技术,对漓江流域2000—2019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基于熵权的改进的TOPSIS法结合DPSIR概念模型对漓江流域土地生态安全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1)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显著;研究期内耕地减少205.44 km~2,林地先增后减,波动增加41.49 km~2,建设用地增加237.57 km~2,流域内草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也一直在减少,分别减少42.92、6.96、23.74 km~2,其中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都有加速的趋势。2)漓江流域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总体比较差,2000—2005—2010—2015—2019年分别处于敏感级—敏感级—临界级—临界级—敏感级;各子系统整体情况差异明显,驱动力、影响、响应子系统生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而压力、状态子系统生态安全状态在变差;各区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期内变化差异明显,叠彩区、秀峰区、象山区期内由危险级—敏感级,土地生态状态有所好转,其余区县呈现敏感级—临界级—敏感级之间波动变化;2019年所有区县全部处在敏感级;各个区县各子系统的生态安全状态在危险级、敏感级、临界级和良好级之间波动变化。3)影响漓江流域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GDP、人口密度、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等。【结论】基于TOPSIS-DPSIR复合评价模型构建的漓江流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较好的反映了近20年来漓江流域土地生态安全状态,表明人类活动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影响巨大,研究结果可为漓江流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姬琳 周浩明
信江流域传统聚落在生活用水上往往面临着春夏洪水威胁、秋冬水源供应不足的矛盾状况,所以如何保证生活用水安全,是聚落水系设计的重点内容之一。信江流域传统聚落在低技术背景下通过生态设计手段,借助自然力量,保障了聚落生活用水的安全,改善了聚落的水系及人居环境生态状况。体现了在不同地域、气候条件下不同地区聚落的生态设计智慧,这对于新时期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信江流域 聚落 用水安全 生态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