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90)
2023(6896)
2022(6236)
2021(5843)
2020(4999)
2019(12046)
2018(12128)
2017(22978)
2016(13045)
2015(15143)
2014(15683)
2013(15718)
2012(14958)
2011(13560)
2010(13930)
2009(13018)
2008(13100)
2007(12312)
2006(10601)
2005(9660)
作者
(39398)
(33119)
(32971)
(31739)
(21219)
(16020)
(15295)
(13014)
(12424)
(12147)
(11359)
(11295)
(10737)
(10592)
(10587)
(10349)
(10333)
(9750)
(9742)
(9658)
(8360)
(8338)
(8108)
(7665)
(7652)
(7527)
(7525)
(7431)
(6811)
(6795)
学科
(56167)
经济(56111)
(35899)
管理(34812)
(27009)
企业(27009)
方法(26197)
数学(22807)
数学方法(22601)
(19194)
(14262)
中国(13890)
农业(12845)
(12580)
地方(12566)
业经(11381)
(10977)
贸易(10970)
(10770)
(10598)
理论(9250)
(8933)
(8722)
财务(8699)
财务管理(8664)
(8197)
银行(8172)
企业财务(8112)
(7713)
(7603)
机构
学院(193348)
大学(192230)
(76205)
经济(74394)
管理(71032)
研究(64098)
理学(60092)
理学院(59358)
管理学(58280)
管理学院(57901)
中国(49240)
科学(40909)
(40892)
(37036)
(36062)
(33977)
(32418)
中心(30590)
研究所(30580)
业大(30334)
农业(28978)
(28332)
财经(28195)
(26509)
师范(26245)
北京(25710)
(25276)
经济学(23536)
(22425)
(22116)
基金
项目(120860)
科学(92626)
研究(89246)
基金(84277)
(73040)
国家(72376)
科学基金(60530)
社会(53653)
社会科(50543)
社会科学(50525)
(49181)
基金项目(44919)
教育(42016)
(40844)
自然(38856)
编号(38622)
自然科(37854)
自然科学(37840)
自然科学基金(37120)
资助(35033)
成果(32114)
重点(27475)
课题(26863)
(26660)
(26442)
(24457)
科研(23297)
大学(22992)
创新(22820)
(22767)
期刊
(89028)
经济(89028)
研究(56276)
中国(40503)
(34012)
学报(31813)
(30065)
科学(27686)
管理(23850)
教育(23429)
大学(23212)
农业(22307)
学学(21523)
技术(18323)
(17221)
金融(17221)
业经(15763)
财经(13909)
经济研究(13260)
问题(12535)
(12079)
(11921)
图书(11470)
(10540)
技术经济(10264)
商业(9642)
(9634)
理论(9484)
统计(9268)
资源(9055)
共检索到293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秉坤  
田宅典当,是中国封建社会财富转移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内部存在不同的类型,这种类型区分就体现在典当契约的不同格式中。学术界有一种观点,即以"典契"和"当契"来指代这种不同类型,认为"典"、"当"有别。最新发现的一批徽州典当契约证明,"典"与"当"并无本质区别,二者是可以交互使用,因此用"典契"与"当契"来指代"典当契"中的不同类型是不太合适的。根据民国徽州的契文格式手抄本,典当契的不同类型可以用"当契包租式"、"当契包利式"和"当契交业式"来加以区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汪柏树  
民国中央政府或省级地方政府征收的土地卖契的契税额与土地卖价的比率称之为正税税率;县级政府附带征收的土地卖契的契税额与土地卖价的比率称之为附税税率;附税税率与正税税率之和称之为实际税率。本文根据民国徽州土地卖契的买契、买契税收据、土地房屋评价单通知等税契文书,全面系统地揭示了民国徽州土地卖契的正税税率和实际税率,阐述了民国徽州歙县等县级政府通过实行土地房屋评价制度以扩大增加土地卖契契税额的社会实态。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郭睿君  
"中人"身份选择不以地位、经济、威望为拘,"面子"的大小并不是选择"中人"的绝对标准。一般亲族较为普遍的担任中人,妇女、佃人也可以作中参与到契约关系中。中人的选择是契约双方根据具体情况、实际需要,在其特定的乡土社会网络中,亲疏、远近、尊卑自由组合的结果,自身品质良好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中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郭睿君  李琳琦  
中人报酬主要有银两、宴请和物品三种类型。本文通过对清代徽州契约文书的整理和分析得出,中资占交易总额的比值一般在2%—10%之间,尤以5%左右的居多,且清前期的比值略低于清中晚期。该比值的确定,与中人和契约双方的关系及其发挥的作用均有关联。中人报酬由哪一方支付带有不固定性,主要依据"成破"双方的经济地位以及对契约合同的遵守情况而定。在大多数情况下,获取报酬并不是中人作中的动因和目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岸冰  
在徽州民间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以土地转让为基本内容的契约是贯穿徽州民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主线,此类契约并以此为端点,辐射于徽州民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种更为广泛的社会契约经济。维系徽州契约经济发展的社会构造是多方面的,国家法律与地方宗族法规是规范契约经济的根本,信任是契约关系成立的前提,惩罚是契约关系维系的保障。这三重构造之间不断的调适、融合,对徽州民间财产流转的活跃,矛盾的化解,社会的稳定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使徽州民间契约经济在明清时期得到持续的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申天恩  
在文献回顾基础上,以知识谱系和知识体系观建构学科概念内涵。学科系科学主体为了探究科学本源需要,由内在心智结构与客观世界互动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知识范畴的逻辑体系;以知识社会学视角分析学科概念的外延,指向为学科组织与学科规训,学科系社会组织(学问组织)与教育组织的结合体,是权力配置下制度建设与规训设置的统一体。学科成立的评判标准应当是:必须具有独特的客观研究对象,但不一定需要独特的研究方法,也不一定形成单向度、线型的知识体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石钢  郑丹丹  
西北地区的传统典当业在清代经历了一个繁荣、发展时期。然而进入民国时期以来,该地区典当业从整体上呈现出由盛到衰的转变,这一变化趋势和同期全国其他地区非常相似。由于受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西北地区传统典当业的发展变化和中、东部地区相比又明显呈现出当铺数量少,且以小押当居多,农户典当的比例低;典当业的资本来源与用途较为单一,缺乏商业资本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持,且典当业资本多涉足高利贷活动或转化为高利贷资本;农户典当资金的用途也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典当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等特征。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傅鹤鸣  漆乐乐  
哲学图书馆学在本体论意义上来说是属于人的,因为图书馆的本质是人类存在和活动的方式之一,是人在存有学上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之一。因此,所谓人文图书馆学就是哲学图书馆学。必须摆脱传统哲学主客观二分法的机械思维模式,克服自然主义谬误,真正进入哲学图书馆学的殿堂。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秋梅  
清代,买卖契约作为重要的契约类型之一,一方面,在国家法的统一规范与国家政权的竭力参与下,表现出较高的统一性,其外在形式日趋规范与统一,契约内容渐趋明确与固定;另一方面,则因受到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在契约主体构成、交易标的选择,还是要件设置和订立程序方面又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对买卖契约地区差异性的表现及其生成原因的分析,有助于为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清代国家法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汪庆元  
明清徽州乡村土地占有中普遍存在股份制,宅地由业户共业,少则二股,多则几十股。宅地细小股份不便造屋居住,但可卖出以应付现金开支,不动产之土地股权可转换为金融货币财产。徽州宅地是稀缺资源,在富商云集的村落,中心位置有每亩价银达四千余两的实例,形成有别于耕地的价格体系。宅地占有关系决定了乡村社会的阶层划分。宅地股份与钱会的货币股份交换机制通畅,各阶层均可参与。徽州宅地主要在乡族之间流转,而经营性"房主"较为少见。徽州宅地股份制是不具备单独占有宅地能力的中下层民众通过细小股份而获得土地财产的存在形式,明清徽州土地市场交易异常活跃的主要原因亦在于此,这反映了民众在传统文化背景下经济生活的适应性与创造性。明清法律并无"宅地"概念,"田宅"一体的立法与民生相脱节。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郑燮贤  
郑鄤,常州武进人,明代天启二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是崇祯朝两大冤案的受害者之一。由于案情扑朔迷离,郑鄤案成为当时常武地区的一个热门话题。清乾隆年间,乡人汤修业首起为郑鄤之狱辩护,掀起了常州人再论郑鄤案件的序幕。随后又有赵怀玉、董士锡、陆继辂、庄毓鋐等人参与,这类论述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的钱名山和唐玉虬。分析这些论述,可以看出常州文人在还原郑鄤案真相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本地人研究本地先朝人物,既是地方文化研究的内涵之一,亦是热爱桑梓之邦的一种情结。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于新国  
本文对八分法、双位法、上借法、下借法和同借法等五种特殊编号方法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特殊八分法;否定B232/249采用双位法;给出上借法、下借法和同借法的定义;指出下借法与八分法和双位法的最明显区别是倒序配号规律,并认为同借法应及早选入图书分类教材,完善分类理论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季诚钧  
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是两个产生于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概念,其内涵并无本质差异,只是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课程领导属于课程管理范畴,是课程管理的重要职能。应深入辨析两个概念的产生、涵义、关系,以澄清围绕这两个概念及其相关理论的一些模糊认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吴修艺  
在对汪士铎人口思想的评价中,过去都视其为反动的糟粕而予以否定;最近,谢忠梁先生则认为,“它既包含着反动的糟粕,又包含着十分进步的精华”,并高度评价这些“精华”“都是在中国思想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重大成就”。究竟应如何评价?我们认为很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试就汪士铎的人口思想谈些自己的看法,并就正于谢忠梁先生。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力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