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4)
2023(1291)
2022(1040)
2021(1075)
2020(841)
2019(1987)
2018(1887)
2017(3980)
2016(2144)
2015(2360)
2014(2293)
2013(2151)
2012(2089)
2011(1804)
2010(1840)
2009(1832)
2008(1696)
2007(1368)
2006(1225)
2005(1213)
作者
(4981)
(4242)
(4007)
(3949)
(2657)
(1940)
(1796)
(1630)
(1582)
(1467)
(1461)
(1378)
(1340)
(1334)
(1282)
(1263)
(1251)
(1190)
(1156)
(1075)
(1062)
(1037)
(957)
(955)
(952)
(945)
(936)
(907)
(882)
(875)
学科
(7713)
经济(7698)
(5965)
管理(5015)
(4882)
企业(4882)
方法(3836)
数学(3601)
数学方法(3594)
(3265)
(2420)
金融(2420)
(2260)
财务(2260)
财务管理(2254)
中国(2224)
企业财务(2221)
(1985)
(1985)
银行(1985)
(1857)
(1771)
(1710)
贸易(1709)
(1688)
农业(1514)
业经(1444)
(1219)
地方(1091)
体制(998)
机构
大学(27067)
学院(26244)
(12980)
经济(12746)
中国(10126)
管理(10071)
研究(8832)
理学(8584)
理学院(8516)
管理学(8454)
管理学院(8406)
(7243)
(6558)
银行(6331)
(6011)
财经(5764)
(5399)
(5392)
中心(5344)
经济学(4625)
财经大学(4557)
人民(4525)
(4481)
(4443)
金融(4389)
经济学院(4291)
国人(4140)
中国人(4129)
(4125)
中国人民(4086)
基金
项目(17381)
科学(14280)
基金(13888)
研究(13791)
(11596)
国家(11491)
科学基金(10203)
社会(9799)
社会科(9336)
社会科学(9334)
基金项目(7127)
教育(6301)
(5920)
资助(5885)
自然(5870)
自然科(5742)
自然科学(5740)
自然科学基金(5644)
(5110)
编号(5094)
(4653)
成果(4529)
国家社会(4424)
教育部(4320)
人文(4115)
(4110)
(4008)
社科(3842)
重点(3831)
(3752)
期刊
(12783)
经济(12783)
研究(10951)
(10280)
金融(10280)
(5683)
中国(4457)
(4442)
财经(3290)
管理(3091)
学报(3017)
大学(2832)
(2764)
学学(2594)
科学(2565)
教育(2395)
农业(2201)
世界(2141)
经济研究(2131)
农村(2097)
(2097)
理论(1840)
问题(1679)
实践(1672)
(1672)
业经(1563)
农村金融(1450)
国际(1421)
(1404)
技术(1308)
共检索到42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尹中立  
2011年中国金融领域出现了民间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如何客观看待这一现象?作者从历史的视角对民间高利贷出现的主要原因作了分析,认为产生高利贷的主要原因是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因此,不能通过放松货币政策的方式来化解民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晓波  郝洪斌  
我国民间高利贷的形成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包括:金融双轨制、过山车式的财政政策、普遍的暴利预期、民间借贷市场的利益链条及过度投机活动等。高利贷长久以来一直以负面形象出现,需要辩证分析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为化解民间借贷"高利贷化"之困,既要区别对待民间高利贷现象,又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如利率市场化、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与自律机制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冯兴元  
有关"高利贷"的报道总是一再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之前的关注点是山东聊城于欢"辱母杀人"案。2016年4月14日,22岁的男子于欢,由于没有还清"高利贷",在母亲苏银霞和自己被11名催债人长达一小时的侮辱后,情急之下用水果刀刺伤了4人。其中,一人因失血过多休克死亡。那么,由此案说起,该如何看待司法对"高利贷"或者"高息放贷"的定性与规定呢?客观来讲,"高利贷"其实也是一种金融服务,它所收取的利息是一种市场利息。在我国,中小企业借"高利贷"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冯兴元  
有关"高利贷"的报道总是一再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之前的关注点是山东聊城于欢"辱母杀人"案。2016年4月14日,22岁的男子于欢,由于没有还清"高利贷",在母亲苏银霞和自己被11名催债人长达一小时的侮辱后,情急之下用水果刀刺伤了4人。其中,一人因失血过多休克死亡。那么,由此案说起,该如何看待司法对"高利贷"或者"高息放贷"的定性与规定呢?客观来讲,"高利贷"其实也是一种金融服务,它所收取的利息是一种市场利息。在我国,中小企业借"高利贷"者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袁继红  
隐性高利贷是民间融资中显性高利贷的转化形式,在以追逐利益为目的的职业化民间融资中已成为一种"通用"形式。本文阐述了民间融资中隐性高利贷的性质及类型,并在探讨隐性高利贷产生的经济社会危害之后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一、民间融资中隐性高利贷的性质与类型隐性高利贷是指以合法正常利率的外在形式掩盖非法高利率的高利借贷行为。这种形式上合法而实质上非法的高利贷,是作为民间融资的扭曲形态衍生发展起来的。事实上,在民间融资中单一或连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乙丹  高德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农村私人借贷有较大发展,高利贷活动也比过渡时期普遍。导致这一时期农村高利贷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借贷需求增加、借贷资源相对减少以及借贷风险和成本的提高等共同促使这一时期借贷利率居高不下。由于当时政府没有把农村高利贷看作是这一时期的特定经济现象,而主要是采取了强制的政治手段和群众运动对其进行打击,最后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治理效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秋根  
高利贷资本与地主制经济、商业资本一样,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经济形态,它不但存在于广大的农村,也活跃在广大的城市、市镇,对城市工商业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后者,学术界似乎注意不够,本文拟对清代前期城市高利贷资本作些探讨。 一 清代城市高利贷资本从经营者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一些专门的高利贷机构如典当铺、印子铺、帐局、钱铺(银号)、票号等所经营的信贷。第二是不设专门机构而以放高利贷为生的专业债户所进行的放贷。这里既有财大利厚、经营性强、带有持续性的大债户,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戴鸿丽  
高利贷现象并非中国独有,古今中外皆有之。本文通过考察中外高利贷发展轨迹,借鉴西方发薪日贷款监管经验,研究认为:在我国,高利贷管制的终极目标是将其从生产资金市场上退出;高利贷管制的起点是对经营机构资质的核准;高利贷管制的重点不必放在利率水平的高低上;高利贷管制的关键在于引入竞争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罗曦  刘建  
首先,治理"高利贷",关键在源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大量社会资金缺少稳健投资渠道问题长期并存,"高利贷"的产生、发展与特定的社会背景、金融制度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相关。解决"高利贷"问题的根本在于解决社会融资难与闲余资金缺乏稳健性投资出路问题。一方面应当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实施"普惠金融",降低金融服务门槛,通过建立特别的贷款机构或者项目,采取多种灵活方式,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罗曦  刘建  
"高利贷"专指民间主体之间出借资金收取高额利息的行为,其核心是高利率,不同时期的高利率判断标准存在差异。当前,一般把利率超过中国人民银行所确定的同期、同类型贷款基准利率4倍的借贷界定为"高利贷"。长期以来,"高利贷"在帮助部分借款人解决短期资金流转问题的同时,也使一些借款人陷入了债务深渊;在给部分出借人带来丰厚利息收益的同时,也使其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相关行为更具风险性,有些出借人甚至因此身陷牢狱。因"高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海就  
给高利贷"平反"?在当前,在我们国家,高利贷是一种违法行为。换句话说,在以前或者可能以后,或许在其他国家,高利贷就不一定是违法行为。我们国家现在的法律所能容许的民间借贷利率,是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同期利率的4倍,超出的部分法律不予支持。严格地说,"法律不予支持"也不就是违法行为。因为借贷本是一种"民不告,官不理"的民事法律行为,若有纠纷打官司时才会出现法律不支持超出4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叶斌  熊秉元  
民间借贷时常引发犯罪行为,这是民间借贷利率管制和高利贷入罪的重要理由。本文采用中国裁判文书网刑事一审判决书的犯罪数据,基于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调整和高利贷入罪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民间借贷法律规制对犯罪的影响。结果显示,民间借贷利率上限提高会增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和赌博罪,而高利贷入罪不但没有遏制民间借贷相关犯罪,反而增加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强迫交易罪和敲诈勒索罪。基于两项结果的解释,进一步分析发现,小额贷款公司对主要的民间借贷相关犯罪和高利贷入罪所引发的犯罪都产生了负向影响,即小额贷款公司对民间借贷相关犯罪和高利贷入罪所引发的犯罪具有抑制作用。基于溯因推理,对于这三方面事实的最佳解释是,民间借贷引发犯罪的重要机制在于民间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防治民间借贷相关犯罪问题的主要政策措施应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一方面,通过支持受到监管的民间贷款主体,增加融资借款渠道充分供给借款人;另一方面,也要打击存在暴力催收行为的职业放贷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广仁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蓬勃发展,民间借贷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它对融通农村资金、搞活生产和流通,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一部分借贷利率偏高,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要不要划一条利率杠子,区分民间借贷与高利贷的界限,限制打击高利贷活动,保护正常的民间借贷,这是当前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问题。本文试对上述问题作一些分析,谈点看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秋根  
中国古代高利贷资本问题,近年来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清代亦不例外,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有关成果日见其多。但从整体上说,多局限于对某个地区或某一侧面的问题进行探讨,系统全面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笔者计划在此基础上对清代前期高利贷资本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包括资本活动形式、城市高利贷资本问题、农村高利贷资本问题、利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等,本文是其中的第一篇,拟对清代高利贷资本的形式作一简单的概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