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32)
2023(2876)
2022(2756)
2021(2478)
2020(2247)
2019(5099)
2018(5039)
2017(9107)
2016(5243)
2015(5821)
2014(5921)
2013(5868)
2012(5531)
2011(4988)
2010(4959)
2009(4617)
2008(4594)
2007(4012)
2006(3527)
2005(3035)
作者
(18584)
(15945)
(15639)
(14832)
(9898)
(7821)
(7062)
(6236)
(5932)
(5761)
(5433)
(5305)
(5168)
(5078)
(5073)
(5044)
(4701)
(4622)
(4573)
(4504)
(4274)
(4033)
(3930)
(3568)
(3552)
(3481)
(3432)
(3385)
(3309)
(3307)
学科
(20639)
经济(20621)
管理(16548)
(13184)
(11604)
企业(11604)
方法(10479)
数学(9048)
环境(9048)
(8992)
数学方法(8950)
(5640)
(5209)
地方(5176)
中国(4475)
(4297)
(4094)
规划(3986)
环境规划(3851)
(3805)
生态(3794)
土壤(3792)
(3621)
财务(3618)
财务管理(3613)
(3602)
贸易(3601)
业经(3521)
企业财务(3469)
资源(3459)
机构
大学(78467)
学院(78087)
研究(30997)
管理(26080)
(25801)
经济(25188)
科学(24437)
理学(22845)
理学院(22454)
管理学(21749)
管理学院(21641)
中国(21631)
(21187)
(18409)
(17741)
业大(17562)
研究所(17355)
农业(16834)
中心(12783)
(11812)
(11626)
(11524)
(11515)
北京(11320)
(11243)
农业大学(10961)
实验(10866)
科学院(10717)
实验室(10394)
(9996)
基金
项目(58624)
科学(44398)
基金(42241)
(40629)
国家(40375)
研究(34274)
科学基金(32633)
自然(24948)
自然科(24278)
自然科学(24266)
自然科学基金(23817)
(23342)
基金项目(22863)
(20477)
社会(20377)
社会科(19218)
社会科学(19211)
资助(17636)
教育(14943)
重点(14213)
计划(14164)
科技(13687)
(12390)
科研(12390)
(11671)
编号(11538)
(11508)
创新(10894)
专项(10838)
(10305)
期刊
(26856)
经济(26856)
学报(22696)
科学(18402)
(18362)
研究(17842)
大学(15839)
学学(15431)
中国(14429)
农业(12470)
(8948)
管理(8662)
林业(7914)
(7540)
业大(6938)
资源(5982)
(5512)
科技(5250)
技术(5034)
农业大学(4959)
教育(4517)
自然(4419)
财经(4400)
经济研究(4164)
业经(4089)
中国农业(3998)
(3972)
金融(3972)
(3729)
统计(3649)
共检索到110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菊兰  秦英英  朱耀军  郭志华  武高洁  
在清澜港红树林湿地,布设18个样地,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了土壤pH值、盐基总量(TS)、有机质(SOM)、S、TN、P、K+、Na+、Ca2+、Mg2+、Al3+、Fe3+、Zn、Cu、Mn、Pb、Sc、Sr、V、As、Ba、Cr等共计22个因子与红树林植被分布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清澜港红树植物种类分布与潮滩高程有关,随潮滩高程的升高,植物种类逐渐增多,红树群落结构趋于复杂。(2)土壤S、pH值、TN、Al3+及盐基是土壤化学因子中影响清澜港红树林湿地植被分布的关键因子;S(-0.594 4)和pH值(-0.532 0)与第1排序轴显著相关,TN(0.512 5)与第2排序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志华  张莉  郭彦茹  文菀玉  曹萌  郭菊兰  李志勇  
基于野外实地调查,研究我国海南清澜港红树林湿地离文昌河河口和海洋的距离对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及土壤有机碳与pH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取样区域内,清澜港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分布深;近河口各样地土壤pH为4.9~6.2,远河口各样地土壤pH为7.9~8.5;近河口红树林土壤厚度在85 cm以上,取样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为(9.1±1.08)~(66.2±5.17)g·kg-1,且随土壤深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60~70 cm处有机碳含量达到最高;在水平方向上,近河口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0~80 cm)随离海洋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近海、中间、近陆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依次为(36.7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尹德洁  荆瑞  关海燕  屈琦琦  张丽丽  王若鹏  董丽  
【目的】天津滨海新区湿地具有非常丰富的耐盐植物资源。这些耐盐植物不仅可以丰富盐渍区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同时可为盐碱地土壤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该区域耐盐植物资源的调查以及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分析,可以揭示天津滨海新区湿地耐盐植物分布与土壤环境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4个天津滨海湿地样方的物种数据和土壤化学因子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向指示种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研究耐盐植物多样性与土壤p H、可溶性盐总量、全氮、全磷、有机质、K~+、Na~+、Ca~(2+)、Mg~(2+)、Cl~-、SO_4~(2-)、HCO_3~-12个土壤化学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调研样方内共记录到耐盐植物34科65属80种,排名前3的科为菊科、禾本科和藜科,出现频度最高、重要值最大的物种为芦苇,该地区耐盐植物生活型主要为草本植物;潮上带湿地耐盐植物丰富程度远大于潮间带;群落类型分为4类,分别是无翅猪毛菜-砂引草+盐地碱蓬群落、芦苇-碱蓬+狗尾草群落、稗+碱蓬-酸模叶蓼群落和扁秆藨草+狭叶香蒲-碱蓬群落;土壤可溶性盐总量、土壤全氮含量及土壤水溶性离子含量是影响天津滨海湿地植被分布的主要土壤化学因子;植物群落的各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可溶性盐总量及Na~+、Mg~(2+)、Cl~-、SO_4~(2-)、HCO_3~-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结论】植物种类的分布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物群落类型的分布格局;土壤盐分及水溶性盐离子含量越高,尤其是水溶性阴离子含量越高,物种多样性指数越低,对物种多样性造成的影响越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小花  陈宗铸  雷金睿  吴庭天  李苑菱  
[目的]从土壤酶活性的角度分析清澜港红树林不同群落类型湿地土壤质量状况,为海南省红树林湿地土壤碳汇监测与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5种红树植物群落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群落类型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熵碳皆是榄李群落最低,且显著低于个别群落;土壤微生物熵氮在不同群落类型间无显著差异。(2)不同群落类型表层土壤酶活性基本表现为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不同群落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表现为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角果木群落的最高,均显著高于海莲和正红树群落;蔗糖酶活性以杯萼海桑群落的最高,显著高于海莲和正红树群落。(3)土壤脲酶活性与含水量(SWC)、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和还原性物质总量(RS)呈极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SWC、MBC、MBN和R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N、TK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SWC、SOC、MBC和TN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酶活性与SWC、SOC、MBC、TN和MBN呈极显著正相关。(4)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SWC、MBC和RS是影响清澜港红树林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结论]可以通过土壤酶活性来表征清澜港红树林湿地土壤质量状况。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德璋  廖宝文  郑松发  许达桂  韩智  
红树植物的器官形态变异反映了它们对于不同潮间带生境的适应能力,灰色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杯萼海桑、海桑、正红树属于适应潮间带生境能力强的种类,木榄、海莲属于适应潮间带生境弱的种类。适应能力强者在低、中潮滩组建群落,适应能力低者在高、中潮滩组建群落。随潮间带淤积升高,适应能力强者不断向外占领裸滩,适应能力弱者不断侵入适应能力强者的迹地。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启学  王兴  余轩  陈娟  宋乃平  吴旭东  
湿地存亡可以作为荒漠地区植被恢复可持续性的指示器,明晰其生态系统内部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关系,可为制定与生境高度相适应的多样化植被恢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宁夏哈巴湖湿地汇水范围为研究对象,在12 km×12 km范围内,设置分辨率为1 km×1 km的152个调查样点的植被和土壤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树和冗余分析,探讨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理化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群落可划分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牛枝子(Lespedeza bicolor)、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赖草(Leymus secalinus)+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芨芨草(Splendid achnatherum)+盐爪爪(Slenderbranch Kalidium) 4种植物群落类型。2)土壤粘粉粒含量、生境海拔高度、土壤pH和盐分含量是4种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3)随着土壤粘粉粒或细沙粒含量降低所表征的土壤粗质化程度增加,植物群落由短花针茅+牛枝子转变为冰草+赖草+草木樨状黄芪;随着海拔降低和土壤全盐增加,植物群落由短花针茅+牛枝子转变为芨芨草+盐爪爪。综上可知,荒漠湿地由分水岭高梁地到低滩湿地的景观植被系统,首先是土壤质地决定的旱生地带性植物群落空间分异,其次是海拔和盐分驱动的地带性向隐域性植物群落的二次分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斌  温远光  袁霞  梁宏温  刘世荣  
本文对广西英罗港自然保护区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土壤主要性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英罗港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均存在明显差异 ,土壤粘粒粉粒含量和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及盐分含量为 :木榄群落 >红海榄群落 >秋茄群落 >桐花树群落 >白骨群落 ;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酸性磷酸酶 4种水解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大小顺序为红海榄群落 >木榄群落 >秋茄群落 >桐花树群落 >白骨壤群落 ,多酚氧化酶则与此相反 ;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水解酶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均随剖面深度而降低 ,过氧化氢酶则呈相反趋势。英罗港红树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素密切相关 ,各土壤酶活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凯  李跃进  韩凤兰  刘辰光  王云霞  孙红英  
通过研究盐生植被碱蓬生长的根际土壤与对照土壤理化性状的差异以及含盐特点,结果表明:碱蓬生长环境所需通气孔隙须在14%以上,土壤盐分组成中 Cl~-占阴离子总量的32%以上,土壤盐分组成中 CO_3~(2-)占阴离子的总量不超过5.7%,碱蓬适宜生长在以氯化物盐分为主的土壤环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苏天燕  贾碧莹  胡云龙  杨秋  毛伟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蒸发剧烈且植被生长依赖于地下水分补给,因此植被地下部分的生长受限于地下水位埋深的高低。为探明植被地下部分(根系生物量)与生长环境因子(土壤养分和pH)及其相互关系受地下水位埋深的影响,在科尔沁沙质草地进行了地下水位埋深梯度倍数递增(0.5、1.0和2.0 m)控制试验。结果表明:1)在不同地下水位埋深控制试验中土壤全氮、全磷和pH均随年际变化而上升,且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总体上均随地下水位埋深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而pH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上升,但变化差异不显著。2)根系生物量在不同地下水位埋深深度中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下降。3)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与根系生物量显著正相关,pH与根系生物量负相关,但不显著。因此,本研究证明不同地下水位埋深梯度处理对不同的土壤养分类型影响不一,但科尔沁沙质草地地下水位埋深会加快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的丧失和根系生物量的增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军广  王鹏  伏箫诺  赵志忠  邱彭华  季一诺  吴丹  
【目的】通过对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和富集行为进行研究,对于控制潮间带区域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测定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有效态含量及7种红树植物各部位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和7种红树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特征及其富集和迁移能力,并对红树植物体内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沉积物中重金属Cr、Cu、As、Cd、Zn全量均值明显高于海南水系沉积物背景值,只有Pb全量略低于背景值;重金属Cr、Cu、As、Cd、超背景值采样点率高达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军广  王鹏  伏箫诺  赵志忠  邱彭华  吴丹  
【目的】分析了沉积物各形态和沉积物部分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并讨论了沉积物中形态特征和生物有效性,旨在为合理预防和治理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提供依据。【方法】以海南清澜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并测定沉积物中Cu、Zn、Cd、Pb 4种重金属元素形态和含量。【结果】各重金属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Cd和Pb之间呈显著相关,二者存在一定的伴生关系,具有同源污染物质的可能;沉积物重金属各形态中Cu和Cd形态中含量最高的是弱酸提取态,Pb在可还原态中含量较高,Zn的残渣态含量较高,说明研究区沉积物中Cu、Cd、Zn的潜在危害大;沉积物重金属Cd、Cu、Zn、Pb的各形态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沉积物pH值与Cd弱酸提取态、Cd可还原态、Cu弱酸提取态、Cu可还原态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沉积物中这4种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易于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同时也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Cd、Cu、Zn、Pb具有较高的释放风险,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小波  李东海  李跃烈  
In soil environment of eucalyptus plantation, the differences of stylosanthes's seed germination was significant when the density of Eucalyptus leaves soaking solution was 50%(patching 1 kg fresh Eucalyptus's leaves, soaking with 1 000 mL water 24 h); But when the solution density were form 1%~40%, ...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学钢  包浩生  
以安徽采石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旅游活动对风景区地被植物—土壤环境影响模型,观察分析旅游活动对地被植物、土壤的外部形态,种群的高度、丰度、密度,土壤理化性状等影响;引入风景区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概念,据此提出风景区生态环境管理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贾培宏  韩梦真  唐得昊  周雪晴  黄威达  黄朝明  
红树林是海洋底栖生物的栖息产卵地和生物基因库,是阻挡陆源污染物入海的生物防线。塑料污染可对海洋生物造成机械伤害、毒理作用,威胁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通过野外踏勘和海上作业,在海南岛清澜港红树林海岸采集大塑料垃圾和海水、沉积物、底栖生物样品,采用目视鉴别和体视显微镜、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鉴定分析研究区资源环境的塑料污染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大塑料垃圾主要来自于塑料袋和泡沫等生活与渔业垃圾;微塑料有碎片、纤维、线状、薄膜、颗粒和球形六种形态,多为大塑料经日晒和海水动力作用形成的碎片,人造纤维占比最高,为37.91%。研究可为红树林海岸塑料污染管控与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以实现红树林海岸资源环境有效保护。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树林  邢克智  陈斌  
选择重碳酸盐型盐碱南美白对虾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浮游植物与水体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虾池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相关的理化因子有水温、透明度、总碱度、化学耗氧量、氨氮和总磷,其中,水温、总碱度、化学耗氧量和氨氮呈显著正相关,透明度和总磷呈显著负相关,水温、透明度、总碱度、化学耗氧量、氨氮和总磷是影响虾池浮游植物高密度发生的重要理化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