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65)
2023(9236)
2022(7727)
2021(6863)
2020(5882)
2019(13091)
2018(12934)
2017(24795)
2016(13438)
2015(15177)
2014(15388)
2013(15087)
2012(13716)
2011(11893)
2010(12335)
2009(11825)
2008(12353)
2007(11281)
2006(9986)
2005(9399)
作者
(38263)
(31890)
(31711)
(30035)
(20442)
(14975)
(14594)
(12057)
(11985)
(11690)
(10812)
(10752)
(10476)
(10164)
(9841)
(9589)
(9477)
(9435)
(9389)
(8955)
(7903)
(7664)
(7605)
(7282)
(7263)
(7164)
(7076)
(6958)
(6360)
(6223)
学科
(74761)
企业(74761)
(73294)
管理(67824)
(53802)
经济(53683)
(26747)
方法(24399)
业经(21367)
(20813)
财务(20779)
财务管理(20755)
企业财务(19709)
(18775)
数学(16605)
数学方法(16363)
技术(14781)
(13249)
(13020)
理论(12547)
(12393)
中国(12253)
企业经济(12207)
体制(11698)
(11688)
经营(11207)
技术管理(10698)
(9608)
贸易(9598)
(9588)
机构
学院(195873)
大学(193244)
管理(82782)
(81773)
经济(79915)
理学(70035)
理学院(69427)
管理学(68515)
管理学院(68117)
研究(57419)
中国(48934)
(44718)
(40829)
财经(33992)
(31928)
科学(31430)
(30527)
(27755)
中心(27401)
北京(25671)
(25017)
财经大学(24910)
经济学(24379)
研究所(24143)
商学(23944)
商学院(23736)
业大(23373)
(22662)
经济学院(21899)
(21480)
基金
项目(122274)
科学(98132)
研究(92186)
基金(90542)
(76668)
国家(75931)
科学基金(68107)
社会(60469)
社会科(57338)
社会科学(57321)
(47825)
基金项目(47469)
自然(43286)
自然科(42373)
自然科学(42362)
教育(41730)
自然科学基金(41674)
(38831)
编号(37366)
资助(36515)
成果(30845)
(29575)
(27433)
(27264)
重点(26792)
(26234)
创新(25581)
国家社会(25153)
项目编号(24970)
课题(24741)
期刊
(97200)
经济(97200)
研究(56546)
中国(42231)
(42029)
管理(38548)
科学(24174)
学报(24036)
技术(20170)
(19600)
金融(19600)
大学(19468)
(19193)
学学(18255)
财经(18006)
教育(16643)
(15513)
业经(14944)
经济研究(14532)
财会(13545)
农业(12089)
会计(11954)
技术经济(11673)
问题(11489)
图书(11085)
(10228)
现代(10167)
经济管理(9596)
理论(9458)
通讯(9225)
共检索到308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唐大鹏  从阓匀  
新时代下,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迅猛,交通服务类企业的核心业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内部控制也应该随着其具体业务的改变而进行相应调整。从内部控制原则、要素的角度出发,梳理交通服务类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目标与分析框架,并以S市C公司为例,对其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解决方案、预期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同行业企业或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的企业提供相应参考。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嘉兴  傅绍正  
八项规定引发的国企费用归类操纵行为严重降低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文章利用"八项规定"实施前两年(2010—2011年)和实施后两年(2013—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了考察内部控制和独立审计对国企费用归类操纵行为的抑制效果。研究发现:相比于内部控制指数较高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指数较低的国有企业的费用归类操纵行为更严重;相比于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国有企业,聘请非"四大"的国有企业的费用归类操纵行为更严重。研究表明,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高质量的独立审计均可有效抑制国企费用归类操纵行为。研究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嘉兴  傅绍正  
"八项规定"引发的国企费用归类操纵行为严重降低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文章利用"八项规定"实施前两年(2010—2011年)和实施后两年(2013—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了考察内部控制和独立审计对国企费用归类操纵行为的抑制效果。研究发现:相比于内部控制指数较高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指数较低的国有企业的费用归类操纵行为更严重;相比于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国有企业,聘请非"四大"的国有企业的费用归类操纵行为更严重。研究表明,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高质量的独立审计均可有效抑制国企费用归类操纵行为。研究结论对于治理国企费用归类操纵行为,提升"八项规定"政策效果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钱雪松  孔东民  
本文构造了一个内生化国企内部人行为的代理模型,引入政府强制征收红利因素,考察了最优分红比例和红利征收处置问题。分析表明,政府收入与分红比例呈现倒U型关系:在红利支付比例超过一定门槛值之后,继续提高分红比例会降低政府红利收入。本文强调了国企分红机制安排的重要性,其一,红利征收部门要有激励和能力提升公司治理以缓解内部人控制问题,避免国企出现无红可分局面;其二,处置红利收入时防止国企利润在国有经济部门内部低效循环,尽量将其导出国企部门,以降低国企争夺红利引致的搭便车激励和寻租行为的负面影响。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承耀  
“内部人控制”问题与中国企业改革张承耀在1994年8月下旬召开的"中国经济体制下一步改革"的国际研讨会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青木昌彦教授提出了"内部人控制"这一概念(详细内容参见1994年第6期《改革》杂志)。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在《国有大中型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杜玉红  
本文分析了美国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不断得到许多国家借鉴的原因,针对我国的实际,提出了内部控制概念必须包括拓展之后的“过程观”,强调内部控制目标体系应该由中心目标和其他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分目标组成;总体思路应该是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逐步完善企业运行机制,分重点分阶段构筑好各个关键因素。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谷祺  樊子君  
一、内部控制内容及目标在我国,对内部控制比较权威的表述有两种:一是中注协在1997年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称内部控制为"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单文慧  
对于企业而言,采购是整个价值链中的核心环节,当然也就成了国有企业权力寻租比较多发的环节。当前,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企业的要求也随之有了很大提升,可不少国企还未能建立起科学的采购内控制度,或者即使建立了但没有贯彻执行;再加上国企存在权力集中以及监管失效等问题,综合导致了国企的采购环节操作很不规范。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分析了国企采购寻租的内在诱因,并基于COSO内控框架给出了相应改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钟莉娜  
一、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在内部控制的设计中,董事会是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的,要定期召开董事会会议,商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并做出决策,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而我国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大多由第一大股东提名,存在严重的"一股独大"现象,直接导致公司控股股东操纵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即大股东同时掌握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这时,内控制度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唐建华  杨汉明  万寿琼  
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求对公众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独立审计。通过分析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及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文献,阐释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定位中的重大问题,包括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时间维度、工作投入、发表意见的形式、缺陷认定标准、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等,特别是挖掘之所以这样定位背后的原因,对以前相关研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在制定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标准过程中,曾发生过激烈的争论,当前审计实务中也存在模糊认识。研究澄清了审计理论和实务界的认识误区,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水平的提升和财务报表审计技术的升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景岩  徐鹿  符爱明  
中国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缺少清晰的内部控制框架。美国COSO委员会2004年结合萨班斯法案提出了ERM框架,在内部控制的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等方面有较大突破。中国企业的内控模式可以在ERM框架的基础上结合COSO框架进行构建。中国企业在构建内控体系时,要重点关注战略目标、法人治理结构、商业伦理和风险管理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中国企业的内控框架应分为内控目标和控制要素两个维度:目标维度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要素维度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这四个目标和五个要素有机结合构成了内部控制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