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48)
- 2023(12891)
- 2022(11229)
- 2021(10297)
- 2020(8547)
- 2019(19709)
- 2018(19710)
- 2017(38450)
- 2016(21114)
- 2015(23709)
- 2014(23818)
- 2013(23626)
- 2012(21578)
- 2011(19528)
- 2010(19265)
- 2009(17390)
- 2008(16891)
- 2007(14723)
- 2006(12913)
- 2005(11410)
- 学科
- 济(82752)
- 经济(82631)
- 管理(67520)
- 业(61303)
- 企(50783)
- 企业(50783)
- 方法(38310)
- 数学(33208)
- 数学方法(32849)
- 财(26816)
- 农(23260)
- 中国(20785)
- 业经(19212)
- 制(18852)
- 学(18290)
- 环境(17517)
- 农业(15692)
- 地方(15451)
- 务(14690)
- 财务(14622)
- 财务管理(14592)
- 和(14140)
- 划(13961)
- 贸(13911)
- 贸易(13905)
- 企业财务(13828)
- 易(13529)
- 理论(13469)
- 技术(13252)
- 体(13069)
- 机构
- 大学(301170)
- 学院(298585)
- 管理(121458)
- 济(121070)
- 经济(118484)
- 理学(105701)
- 理学院(104590)
- 管理学(102974)
- 管理学院(102441)
- 研究(98446)
- 中国(72331)
- 京(63776)
- 科学(60096)
- 财(57360)
- 所(48588)
- 农(46800)
- 财经(45601)
- 业大(44901)
- 研究所(44186)
- 中心(43995)
- 江(42610)
- 经(41435)
- 北京(40114)
- 范(38121)
- 师范(37796)
- 经济学(36607)
- 农业(36479)
- 院(35790)
- 州(34091)
- 财经大学(34014)
- 基金
- 项目(208154)
- 科学(164371)
- 研究(153573)
- 基金(152429)
- 家(132232)
- 国家(131183)
- 科学基金(113214)
- 社会(97481)
- 社会科(92421)
- 社会科学(92400)
- 基金项目(81151)
- 省(80364)
- 自然(73232)
- 自然科(71477)
- 自然科学(71465)
- 自然科学基金(70173)
- 教育(69555)
- 划(67713)
- 资助(62361)
- 编号(62212)
- 成果(50384)
- 部(46326)
- 重点(46116)
- 发(43810)
- 创(43422)
- 课题(42313)
- 制(41761)
- 创新(40608)
- 国家社会(40237)
- 教育部(40027)
- 期刊
- 济(130353)
- 经济(130353)
- 研究(89147)
- 中国(54913)
- 学报(46108)
- 管理(44385)
- 财(43942)
- 科学(43058)
- 农(42523)
- 大学(35473)
- 学学(33404)
- 教育(31481)
- 农业(29529)
- 技术(25378)
- 融(23871)
- 金融(23871)
- 财经(22169)
- 业经(20641)
- 经济研究(20224)
- 经(18815)
- 问题(16989)
- 理论(15308)
- 业(14806)
- 科技(14658)
- 图书(14651)
- 技术经济(14551)
- 实践(14013)
- 践(14013)
- 现代(13623)
- 版(13566)
共检索到429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庆泉 刘净然 王竞达
碳排放权分配机制是推进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制度保障。初始碳配额分配无法解决清洁生产补贴中产生的新的不公平问题。本文构建了符合中国渐进式碳减排特征的理论框架,采用shooting方法计算新古典鞍点路径上的均衡解,研究清洁生产补贴引发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和碳排放权的再分配机制。主要结论为:渐进递增的清洁生产补贴政策实现了鞍点路径上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但会导致清洁部门过度投资,由此引发主体间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进一步研究指出,清洁部门获取的碳排放权数量应高于交易市场中的实际排放量,且随着对清洁部门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应通过再分配方案持续提高该部门获取的碳排放权份额,这有助于实现各方经济利益的帕累托改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范庆泉 梁美健 乔元波
区域间碳排放权分配机制是构建全国碳交易体系的制度基础。当前"效率兼顾公平"的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混淆了政府与市场的功能,既无法实现各地区碳排放边际成本的均等化,又可能产生区域间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本文构建了包括多区域的一般均衡模型,厘清碳排放成本与排放权要素报酬的辩证关系,设计区域分离和全国统一两种类型的碳交易市场,比较两类市场中地区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差异,并给出区域间碳排放权再分配的可行方案。主要结论为:全国市场机制可以实现社会减排总成本的最小化,这是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性的体现;基于各地区实际排放成本分配排放权的方案,会减少碳排放成本下降地区的要素报酬,进而降低该地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各地区实际排放量占无约束时初始排放量比重与总量约束比例的大小关系是碳排放权再分配的主要依据。当全国市场某地区的实际排放量与初始值的比值远高于总量约束比例时,该地区分配的碳排放权高于其实际排放量,有助于实现各地区经济利益的帕累托改进,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步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凯杰 曲如晓
碳排放交易体系已成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初始排放权分配是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核心问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初始排放权分配的市场运行效率、比较分析以及机制设计问题。碳排放交易下初始排放权分配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研究仍需在发展中国家初始排放权分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初始排放权分配公平以及与碳金融关系方面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 初始排放权 市场运行效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玉高 孙永广 施祖麟
一、引言 经济活动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或者说经济生产活动需要温室气体排放投入。温室气体的累积存量引起了全球变暖问题,而且可能造成各国的经济损失,为减缓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1992年在里约举行的地球首脑会议上100多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21世纪议程》。迄今为止,已有150多个国家批准了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军 何永贵
目前 ,我国政府主导型的收入再分配机制已经初步形成 ,这对于完善分配制度及理顺分配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 ,政府应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主要措施包括 :(1)进一步强化收入再分配的宏观调控力度 ;(2 )政府应把宏观调控政策调整到“促成中等收入层成长”的目标上来 ;(3 )切实把强化收入再分配作为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和总体目标的主要举措 ;(4 )通过完善税制系统来缩小部分不合理的高低收入群体差距 ;(5 )扩大收入再分配的覆盖面。
关键词:
发达国家 中国 政府主导 收入再分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费祎 陈波 许映秋 王保平
随着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推动作用的日益彰显,中国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创收量渐趋加大,导致教师间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造成了日益突出的高校收入分配上的不合理或不公平现象。本文拟以某所研究型大学(文中简称为A大学)为研究对象,以科研劳务创收为主要切入点,系统分析科研劳务收入对研究型大学收入分配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钱浩祺 吴力波 任飞州
设计合理的区域间碳排放权分配机制对于中国温室气体达峰目标的实现和减排成本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一个考虑技术异质性在内的多因素碳排放权分配理论模型,明确了全国碳减排总量目标、本地区排放总量、本地区碳排放强度以及本地区碳排放效率四个因素对碳排放权分配的影响机制。利用中国企业级低碳专利数据作为低碳技术水平的代理变量,考虑碳市场试点的政策冲击,本文基于消费侧和生产侧碳排放视角,利用随机前沿模型估计了各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并使用估算效率值对碳排放权的地区分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碳排放基于消费侧责任计算时,基于产出或排放量的分配机制将分别比基于多因素的分配机制额外带来1.61%和0.47%的工业总产出损失,而当碳排放基于生产侧责任计算时,仅基于产出或排放量的分配机制将分别比基于多因素的分配机制额外带来0.68%和0.21%的工业总产出损失。与此同时,当分配机制中考虑了碳排放效率时,基于消费侧和生产侧的不同分配会使部分地区产生较大的分配差异,能源生产省份在生产侧核算下需要承担更高碳减排量,以内蒙古为例,其减排量比消费侧核算下高出约65%,而电力调入省份在消费侧核算下需要承担更高碳减排量,以河北为例,其减排量比生产侧核算下高出约83%。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曾诗鸿 秦路
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发现:(1)中国是清洁发展机制(CDM)注册项目与签发核证减排量(CERs)的大国,从按减排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从减排地区来看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内蒙古、江苏省、云南省,这无疑会对中国的国家利益产生很大的影响;(2)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进入第三阶段(2013~2020年),将对交易机制进行大幅度改革,从目前来看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碳排放权价格的下降或者剧烈波动;(3)从欧洲能源交易所2008年3月25日至2012年1月31日的交易数据发现,期货市场对于非均衡状态的敏感性不如现货市场,调整速度滞后于现货市场;(4)从世界来看,发达国家已经纷纷展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少国 李伟
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再分配机制在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总体上存在"逆向调节"问题;个人所得税制度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作用有限。
关键词:
基尼系数 集中率 再分配 逆向调节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伟 王少国
通过测算1981~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并利用收入来源分解基尼系数法对再分配机制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再分配机制对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不明显,其中二次分配收入在2004年前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逆向调节",三次分配收入扩大了收入差距,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还有待加强。
关键词:
基尼系数 集中率 再分配 逆向调节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贾洪波
本文在一般均衡框架下通过构建两期叠代模型来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研究。文章从养老金替代率、收入再分配净值率、终生消费-收入水平比以及消费差距四个方面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收入再分配效应作了定量化模拟。模拟的结果表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收入再分配效应明显,养老金替代率、收入再分配净值率、终生消费-收入水平比以及消费差距均有所增加。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陶纪坤
社会保障是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方式。社会保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收入再分配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对社会成员遭遇风险时提供某种收入支持的制度,调节收入分配与促进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与目标。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和作用机制是通过资金的筹集与支付来实现,即通过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收"与"支"对社会不同群体产生收入再分配效应。社会保障可在收入再分配中发挥作用,而实际效果如何,则取决于制度再分配机制设计是否合理。作为一种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在某些保障项目上出现了"逆向"调节现象,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以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再分配功能,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关键词:
共享发展 社会保障 收入分配 再分配功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金彩红
医疗保障作为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融资给付过程中可以发挥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功能。纵观医疗保障调节收入再分配的国际经验,税收、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险是医疗保障制度在筹资和给付过程中实现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机制。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障制度在收入再分配方面缺乏调节机制,没有发挥其调节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因此必须借鉴国际经验。从长远考虑,未来的医疗保障制度必须为所有公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这应当成为中国医疗制度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
医疗保障 收入再分配 调节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岳希明 徐静
虽然同为再分配政策工具,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支出(也即转移支付)存在诸多差别,其中之一是再分配效应的相对大小,具体而言,转移支付的再分配效应远远大于个人所得税。围绕两种政策工具的调节收入分配功能,本文首先探索了两种政策工具再分配效应相差悬殊的根源,然后通过考察政策工具规模和累进性的关联,探讨了两种政策工具调节收入分配的机制及其异同。本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累进性是两种政策工具再分配效应相差悬殊的主要原因,即转移支付的累进性取值远远超过个人所得税,最终导致转移支付的再分配效应远远大于个人所得税。第二,对于个人所得税规模(平均税率)和累进性的相关关联,一方面,规模和累进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累进性随个税平均税率的提高而减弱,二者是互为抵消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决定个税再分配效应上,规模因素较累进性更重要,因此在保证累进性的前提下,提高个人所得税平均税率是发挥个税再分配调节作用的关键。第三,转移支付的规模(转移支付率)和累进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即随着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的增加(即转移支付率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对低收入人群的瞄准性会逐步得到改善,二者是互为增强的关系;在扩大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的同时,有意识地将资金分配向低收入人群倾斜,是社会保障支出发挥再分配功能的关键,也是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一般规律。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文
当前,仅仅提高直接税比重无法实现优化再分配的目标,原因在于并非所有的直接税税种都具有较强的个人收入再分配能力,同时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理论上具有较好再分配效应的直接税税种,其实际再分配能力如何是依赖于税制设计的。间接税也能够在再分配中发挥作用:设计良好的特别消费税具有直接的再分配效应;增值税等一般消费税能够为再分配财政支出政策筹集必要资金。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直接税税制的选择和直接税比重的提高受到了诸多限制,因此,在致力于优化直接税体系,提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税种收入比重的同时,我国也不能忽视间接税在再分配中的作用。
关键词:
税制结构 再分配 直接税 间接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