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83)
- 2023(9762)
- 2022(8284)
- 2021(7415)
- 2020(6240)
- 2019(13867)
- 2018(13477)
- 2017(26695)
- 2016(14183)
- 2015(15520)
- 2014(15479)
- 2013(15311)
- 2012(13869)
- 2011(12574)
- 2010(12608)
- 2009(11878)
- 2008(11864)
- 2007(10629)
- 2006(9207)
- 2005(8557)
- 学科
- 济(59730)
- 经济(59638)
- 管理(54748)
- 业(49302)
- 企(42611)
- 企业(42611)
- 方法(27855)
- 数学(24378)
- 数学方法(24165)
- 财(20044)
- 制(16234)
- 农(15328)
- 中国(14379)
- 环境(14281)
- 业经(13741)
- 务(12609)
- 财务(12576)
- 财务管理(12549)
- 学(12052)
- 企业财务(12046)
- 体(11545)
- 划(11385)
- 银(10865)
- 银行(10846)
- 贸(10652)
- 贸易(10650)
- 融(10575)
- 金融(10573)
- 易(10382)
- 行(10354)
- 机构
- 大学(209931)
- 学院(209338)
- 济(91151)
- 经济(89439)
- 管理(82018)
- 理学(71697)
- 理学院(70953)
- 管理学(69878)
- 管理学院(69506)
- 研究(68968)
- 中国(52100)
- 财(45219)
- 京(42539)
- 科学(40696)
- 财经(35956)
- 所(34429)
- 农(34143)
- 经(32668)
- 研究所(31185)
- 中心(31096)
- 江(30732)
- 业大(30505)
- 经济学(29471)
- 财经大学(26947)
- 农业(26798)
- 经济学院(26642)
- 北京(25970)
- 院(24935)
- 范(24312)
- 师范(24048)
- 基金
- 项目(144024)
- 科学(115862)
- 基金(109453)
- 研究(102039)
- 家(96092)
- 国家(95377)
- 科学基金(83047)
- 社会(69627)
- 社会科(66331)
- 社会科学(66317)
- 基金项目(57219)
- 省(54726)
- 自然(53870)
- 自然科(52700)
- 自然科学(52687)
- 自然科学基金(51816)
- 教育(46493)
- 划(45999)
- 资助(44605)
- 编号(38026)
- 部(33099)
- 重点(32319)
- 制(32244)
- 创(30495)
- 国家社会(30333)
- 成果(30040)
- 发(29566)
- 教育部(28860)
- 创新(28710)
- 人文(28033)
共检索到303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波 杨先明
如何利用环境规制措施实现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减排,是经济全面绿色转型时期的重要议题。本文从供应链关系视角出发,基于《清洁生产标准》实施,利用2008—2015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和2007年、2012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探究供应链上、下游清洁生产环境规制对企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上、下游清洁生产环境规制对企业碳减排有非对称性效应,即上游清洁生产环境规制通过“成本转嫁-创新挤出效应”抑制企业碳减排,下游清洁生产环境规制通过“需求扩张效应”和“创新溢出效应”而非“强制联系效应”促进企业碳减排,这与中国产业面临“上游市场垄断,下游市场竞争”的非对称性市场结构和“上高下低”的非对称性清洁生产环境规制有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企业出口行为、所有制类型、区域性差异及行业供应链位置均对上、下游清洁生产环境规制的非对称性减排效应有异质性影响。本文为评估《清洁生产标准》的减排效应提供更为深入的证据,也为完善清洁生产审批制度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于亚卓 张惠琳 张平淡
讨论环境规制的政策效应,不仅关注其能否推动企业改进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还要关注其改进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内在实质,即是否扭转了落后的生产方式。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辨识清洁生产标准规制内容的非对称性,检验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发现,清洁生产标准的实施能够促进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不过,这种改进作用主要在污染排放强度较高的未达标企业和满足清洁生产等级最低标准的达标企业中存在,而污染排放强度较低的清洁企业却收效甚微,反映了非对称性环境规制政策效应的标尺现象:污染企业着力改进,清洁企业则可能静而不动。进一步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改进主要是通过企业总体优化而实现,创新补偿效应并不显著,并没有实质性扭转落后的生产方式,污染企业还在通过购买设备、扩大产能来应对清洁生产标准的实施,这加剧了生产规模扩张和污染排放的紧张关系,对环境质量造成压力。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夏良杰 白永万 秦娟娟 李友东
论文在碳交易规制下,研究单一制造商和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减排与低碳推广决策以及零售商对制造商的成本信息分享问题,分析了零售商对制造商分享成本信息的条件,及不同情形下的制造商减排和零售商低碳推广策略。研究发现:零售商的最优低碳推广水平只与自身相关参数有关,零售商只有在自身低碳推广效率足够高时才会与制造商分享信息;制造商最优减排量随消费者低碳意识、碳交易价格、零售商低碳推广效率及其不确定性增大而提高,随零售商之间竞争程度提高而降低;无论零售商是否对制造商分享成本信息,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利润随零售商之间竞争程度提高而增加,随消费者低碳意识、碳交易价格提高而提高;零售商低碳推广效率的不确定性越大则制造商的最优利润越低,零售商的最优利润越高;仅一家零售商分享成本信息时,制造商无法通过转移支付使另一家零售商与其分享信息。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孙峥 王凤忠 营刚
以经济学视角和方法分析了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碳排放权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特殊资源,对其进行优化配置必将对供应链企业的运营管理及生产决策产生深刻影响。主要包括成本构成、消费观念、交易模式、供应链组成及新市场风险等。针对以上新问题给出了要探寻需求客观规律,制定合理价格,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合作及注重碳价格对利润影响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低碳供应链 碳排放权 运营决策 减排水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关斐
流通行业受到全球经济低迷和国内经济放缓的双重影响,利润增长和规模扩张都面临巨大挑战,而社会消费品增长虽然给流通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但整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其中供应商与流通企业的不协调、不对称关系,是导致我国流通供应链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因此,建立流通企业与供应商的竞争与合作对称性协同关系,是市场环境的需要,更是流通企业增长利润和扩张规模的内在需要。所以,信息的共享创新、运营的协同创新、要求的预测创新、库存的管理创新,都将成为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创新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流通供应链 对称性 协同创新 竞争与合作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牛君仪
以非对称性质量风险为基础研究了旅游产品供应链运作问题,建立了制造商和供应商共同组成的供应链模型,同时利用博弈方法探讨了面对不对称质量风险时为了得到最大的利益旅游产品供应链成员所作出的相应决策。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夏良杰 柳慧 张萌 原白云 李妍
碳减排会增加制造商的成本,导致批发价和零售价提高,从而抑制市场需求。以此为背景,本文针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研究了强制减排规制下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时的供应链决策与协调。通过设计碳减排利润增量分享契约协调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决策,实现帕累托改进,利用Rubinstein讨价还价模型最终确定减排利润分享比例。研究发现,实施碳减排利润分享契约能有效提高零售商的订货量,并降低批发价格;制造商的利润随着消费者低碳意识提高而提高;当净化率较低时,零售商的利润随消费者低碳意识提高而提高;当净化率较高时,零售商的利润随消费者低碳意识提高而降低;最后,论文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碳减排利润分享契约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夏良杰 郝旺强 吴梦娇
笔者以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制造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对象,研究在政府征收碳税和产品碳足迹影响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的企业减排决策,分析供应商和制造商基于转移支付契约的联合减排问题,探索不同参数对供应商和制造商减排量和利润的影响。研究显示:制造商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减排量和为供应商减排提供转移支付激励其提高减排量;联合减排能够实现供应链产品碳足迹的优化和利润的帕累托改进;联合减排时的最优转移支付系数与企业的减排成本系数无关;政府提高碳税能促使企业提高减排量,但联合减排前后的减排量增量会降低。
关键词:
联合减排 碳税 转移支付契约 低碳供应链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魏锋 饶伟 梁超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1997~2007年面板数据,研究了地区法制环境对企业商业信用的非对称影响。通过采用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来控制内生性造成的估计误差,进行检验后发现,法制环境对衡量商业信用的指标具有非对称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地区的法制环境发展对于衡量商业信用提供量与接受量的应收、应付账款具有非对称的影响;另一方面,法制环境发展对传统挂账形式与票据形式的商业信用具有非对称的影响,在短期内法制环境发展对票据市场具有消极影响,但长期看地区法制的完善对于信用市场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法制环境 商业信用 信用市场 票据市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兰秀文 杨旭
本文阐述了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机制的重要性后,对现有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机制的作用进行了分析,随后进一步地探讨了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机制的创新路径,旨在使我国流通行业得以快速、稳步的发展,并通过流通产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实现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新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祖海 毛传阳
外资并购活动必然会对东道国市场的竞争行为和竞争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政府参与的外资并购的纳什—库诺特模型论证这些影响的机制及其后果。在模型中,把政府非对称性政策规制因素引入外资并购行为下的市场竞争框架中进行探讨。基本结论是:非对称性政府规制能够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调节企业的市场份额,并能够左右市场结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房郁琴
一、利率机制非对称性的基本内涵利率机制的非对称性是货币金融市场运作的一个重要机制性特征。它是根源于市场结构的一种机制性特点,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也必然存在并且普遍地发挥着作用。近几年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莎莎 谢铁军
针对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所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基于市场需求为指数形式,分别建立了对称信息下的供应链模型以及以零售商的单位营销支出为类型的非对称信息激励模型。首先,研究了对称信息情况下的集中控制模型和分散模型的最优解;其次,在对称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极值原理得到了激励模型的最优解;最后运用数值仿真对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设置的激励机制对整个供应链的收益有改善作用。
关键词:
供应链 非对称信息 激励机制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黄松 杨超
研究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在非对称的需求扰动信息下的显示机制设计问题。假定市场需求为指数函数形式和常数柔性需求函数形式,给出了非对称的需求扰动信息下的供应链最优契约,并且分析了非对称扰动信息对于供应链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市场需求为指数函数形式和常数柔性函数形式时,仍然可以设计有效的契约菜单来改善供应链的运作性能;当需求扰动满足一定条件时,初始的生产计划仍然是最优的;非对称需求扰动信息并不必然会给供应链带来利润损失,并且显式地给出了非对称的需求扰动信息不会给供应链带来利润损失的条件。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郭继东 杨月巧 马志超
在碳排放总量–交易机制下,为了研究两个初始碳排放存在差异的竞争性供应链减排问题,借助动态博弈论,构建了双方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利用逆向归纳法解析得到了供应链间交互影响的定价和减排策略。考虑到系统均衡在形式上的复杂性,基于三维数值仿真技术,在Matlab中模拟了关键参数对系统绩效指标的影响。给出了两个供应链减排和定价策略与系统关键参数之间的量化变化关系。研究发现,过高的碳技术投资成本不利于市场竞争性减排;趋同性高度竞争市场不利于减排;碳技术投资成本和低碳意识的同步改善能最大化消费者剩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