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18)
- 2023(15359)
- 2022(13216)
- 2021(11968)
- 2020(10267)
- 2019(23345)
- 2018(22738)
- 2017(43402)
- 2016(23993)
- 2015(26466)
- 2014(26530)
- 2013(26081)
- 2012(24290)
- 2011(22127)
- 2010(22253)
- 2009(21006)
- 2008(21135)
- 2007(19144)
- 2006(17035)
- 2005(15218)
- 学科
- 济(92932)
- 经济(92795)
- 管理(74494)
- 业(70466)
- 企(56921)
- 企业(56921)
- 方法(41902)
- 数学(37014)
- 数学方法(36578)
- 财(29633)
- 农(28414)
- 中国(24602)
- 制(22931)
- 业经(21344)
- 学(20480)
- 贸(19761)
- 贸易(19757)
- 易(19257)
- 农业(18678)
- 务(17940)
- 财务(17893)
- 财务管理(17846)
- 地方(17021)
- 企业财务(16926)
- 银(16445)
- 银行(16378)
- 行(15529)
- 融(15342)
- 金融(15338)
- 环境(15176)
- 机构
- 大学(349500)
- 学院(348668)
- 济(143572)
- 经济(140539)
- 管理(131092)
- 研究(120592)
- 理学(112608)
- 理学院(111345)
- 管理学(109337)
- 管理学院(108698)
- 中国(91241)
- 科学(75590)
- 京(73005)
- 财(70063)
- 农(68640)
- 所(62928)
- 业大(57035)
- 研究所(57019)
- 中心(55715)
- 农业(54477)
- 江(54467)
- 财经(54453)
- 经(49295)
- 北京(45603)
- 经济学(44480)
- 范(43482)
- 院(43188)
- 师范(42790)
- 州(42051)
- 经济学院(40303)
- 基金
- 项目(233192)
- 科学(182110)
- 基金(169349)
- 研究(164336)
- 家(150673)
- 国家(149426)
- 科学基金(126231)
- 社会(104321)
- 社会科(98946)
- 社会科学(98916)
- 省(91527)
- 基金项目(89132)
- 自然(83567)
- 自然科(81522)
- 自然科学(81492)
- 自然科学基金(80091)
- 划(77658)
- 教育(76196)
- 资助(69568)
- 编号(64810)
- 重点(53378)
- 成果(53260)
- 部(51773)
- 发(49571)
- 创(48462)
- 课题(45978)
- 创新(45490)
- 科研(45298)
- 制(44753)
- 计划(44031)
- 期刊
- 济(156522)
- 经济(156522)
- 研究(100548)
- 中国(68995)
- 学报(61857)
- 农(61800)
- 财(55920)
- 科学(53937)
- 管理(49312)
- 大学(45825)
- 学学(43649)
- 农业(41117)
- 教育(33879)
- 融(33763)
- 金融(33763)
- 技术(30058)
- 财经(27322)
- 经济研究(25634)
- 业经(25487)
- 经(23419)
- 业(22237)
- 问题(20763)
- 版(18457)
- 贸(17829)
- 技术经济(17125)
- 科技(16345)
- 业大(15875)
- 统计(15841)
- 理论(15775)
- 商业(15179)
共检索到519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韩超 胡浩然
清洁生产标准规制是中国在节能减排压力下的重要政策选择,在产业转型的关键阶段,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从规制实施过程出发,研究清洁生产标准规制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对其动态边际影响予以验证。本文发现,清洁生产标准规制给产业施加的挤出效应具有一次性特征,其累积学习效应的边际影响呈现严格递增的J型特征,最终在规制实施3年左右超过挤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东部地区虽然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但受制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瓶颈,将最迟达到规制的影响方向转变的拐点,西部地区受此约束相对较轻,最早达到拐点;规制实施后期,由于具有更大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潜力与综合经济实力,中部地区累积学习效应更为强劲,西部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菊花 申伟宁 柴泽阳
以中国2004—2020年1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PSM-DID法考察开发区升级政策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发区升级政策有效推动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区域差异上,开发区升级对中部、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大,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小;政府效率高、市场化水平高的地区,开发区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政府效率低、市场化水平低的地区,开发区升级并未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菊花 申伟宁 柴泽阳
以中国2004—2020年1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PSM-DID法考察开发区升级政策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发区升级政策有效推动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区域差异上,开发区升级对中部、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大,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小;政府效率高、市场化水平高的地区,开发区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政府效率低、市场化水平低的地区,开发区升级并未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谭静 张建华
本文基于中国277个城市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和PSM-DID方法,评估国家高新区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1)整体上,国家高新区对地区TFP增长具有积极影响,并且这种效应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实现的。(2)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高新区对西部城市TFP影响的边际效应最大,东部次之,对中部地区却有显著的负效应;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从国家高新区设立中获益更多,设立在省会城市、较大市中的国家高新区对TFP增长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国家高新区的设立有类似"雪中送炭"的作用,显著促进TFP增长,而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则不显著;政府效率高的地区,国家高新区的政策效果相对全样本更加明显,而政府效率低下的地区,国家高新区对TFP增长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作用。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 全要素生产率 PSM-DID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恒 王树昊 李川川
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深入探讨。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将“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视为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从企业税收负担和资源配置维度考察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没有实行“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地区,经历“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降低。究其原因,改革的实际税负渠道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于资源配置渠道带来的正面影响,初始税收负担较重或资源错配程度较高的区域所受影响更为显著。基于上述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研究结果丰富了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对微观企业影响的研究,对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丽娜 柏杨
为准确评估试点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及不同试点政策之间的协同作用,将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双试点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20年中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双试点城市建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相较于非双试点城市,双试点政策能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且,相较于单试点政策,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双试点城市建设对地区经济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双试点城市可以通过提升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与优化产业结构两条途径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双试点城市建设对东部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传明 马青山
文章基于2005~2018年中国278个地级市数据,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渐进DID模型评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系数为正值,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2)网络基础设施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及缓解资源错配等途径促进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3)中东部地区、大中城市、科技水平较高、传统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西部地区、小城市、科技水平较低及传统基础设施水平较低的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未促进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晓莉 张露文 孙琪琪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研究科技金融政策如何通过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打通国内大循环,从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企业异质性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科技金融,探讨了科技金融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就其可能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基于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实证结果表明,科技金融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生产集中度。影响机制的相关分析显示:科技金融政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激励企业创新,能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集中度的提升;并且这一促进作用对国有企业与成长期企业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促进科技金融发展、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以及实现企业间均衡发展等提供经验与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思文 孙亚辉
产业政策能否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产业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采用准自然实验方法,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数据研究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上产业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区内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不同所有制企业对产业政策的吸收程度不同。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更容易受产业政策激励,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研究显示,产业政策作用程度和企业所处行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同,产业政策能够显著提升重点扶持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将技术创新作为产业政策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变量,分析表明,90%的产业政策均通过技术创新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政府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这一手段实施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从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美喆 刘寒波 叶琛
"省直管县"改革一改以往"省—市—县"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县级政府的财政分权水平。为缓解内生性,将"省直管县"改革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财政分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①财政分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高于负面阻碍作用,但不同形式的分权影响有异质性,具体来说财权的下放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经济社会事务管理权限的下放则不利于。②当地方政府自主权提高时,其"重生产、轻服务"的支出偏好,使得当地基础设施供给增加,而能够增强地方软实力、加快创新要素集聚的公共服务供给相应减少,造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损失,导致在经济高质量高效益增长中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发挥不够。③随着改革的推进,财政分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逐渐减弱,并不再显著。据此,从合理划分省以下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充实基层政府财力;提高公共服务类指标在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中的权重,加强各县(市)政府间的合作,实现各自为政的地方经济向统一市场整合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珊 马莉莉 郭家琛
本文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基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这一制度型开放的重大举措,考察了其在微观层面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并且自贸区能够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的辐射效应,带动邻近城市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同时融入全球市场对自贸区提升效应产生明显的辅助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自贸区设立使当地企业更好地配置资源要素,通过改善营商环境生态,吸引数字资源流入以及优化供应链配置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种提升效应由于企业所处成长阶段和行业特征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自贸区设立能够更好地促进成长期、新设立、高科技行业以及高环境不确定性行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此外,随着制度创新成果案例的复制推广,自贸区的微观政策效果愈加明显。本研究验证了自贸区对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为中国自贸区提升战略的政策制定以及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启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郭金花 郭檬楠 郭淑芬
加快推进宽带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带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优化要素配置效率,进而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引擎。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研究样本,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进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替代部分人力资本投入、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等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检验发现,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更明显,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型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更明显。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清刚 汪帅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经济政策实施为准自然实验,运用DID-PSM方法检验了区域经济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区域经济政策会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通过改善融资环境、研发环境和人才环境三种渠道实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与长江经济带下游企业相比,中上游企业受到区域经济政策的影响相对更大;在中上游企业中改善融资环境发挥的作用更强,而在下游企业中改善研发环境和人才环境发挥的作用更强。本文结论对今后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促进经济统筹协调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区域经济政策 全要素生产率 长江经济带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振智 程振 吕德胜
低碳城市试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方向,并且带动、突破与引领全国低碳发展,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也为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重要契机。以低碳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及与企业所在城市进行匹配的城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考察国家低碳战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会降低高碳排放行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有助于提高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3)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与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研究丰富了将低碳城市试点切入企业层面进行政策效应评估的理论研究和经验证据,是基于中国情境对"波特假说"相关领域研究的补充,为低碳城市试点的深入推进及企业以该试点为契机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文举 王其
化解产能过剩会影响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进而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现有研究对此缺乏专门分析。以《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法及其拓展模型的经验分析表明:(1)总体而言,化解产能过剩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且政策净效应有明显时滞并逐年增强;(2)各去产能行业的政策净效应经历了差异化的演变路径,不过最终都大于零;(3)在化解产能过剩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中,资源配置效应远大于技术创新效应;(4)提升创新能力、升级要素禀赋结构,以及降低国有经济占比、企业污染程度和负债率都有助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扩大对外开放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不明显。为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应差异化实施去产能政策、不断推动工业结构升级和多渠道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专利质押是否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专利质押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集团公司董事会建设与央企全要素生产率——一项准自然实验
碳排放规制、企业减排激励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自然实验
金融改革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国家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准自然实验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陆港通制度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区域政策、环境规制与企业生产率异质性——基于西部大开发区域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产业政策、资本配置效率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自然实验的经验研究
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