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44)
- 2023(12516)
- 2022(10517)
- 2021(9581)
- 2020(7785)
- 2019(17570)
- 2018(17378)
- 2017(32438)
- 2016(17291)
- 2015(19723)
- 2014(19688)
- 2013(19515)
- 2012(18676)
- 2011(17284)
- 2010(17391)
- 2009(16273)
- 2008(16228)
- 2007(14606)
- 2006(13310)
- 2005(12650)
- 学科
- 济(81904)
- 经济(81798)
- 管理(55696)
- 业(51597)
- 企(40894)
- 企业(40894)
- 中国(28194)
- 方法(27349)
- 数学(23572)
- 数学方法(23420)
- 农(22762)
- 地方(20531)
- 财(19519)
- 制(19475)
- 业经(18976)
- 技术(17526)
- 环境(17311)
- 贸(17019)
- 贸易(17003)
- 易(16569)
- 银(15464)
- 银行(15444)
- 农业(15115)
- 行(15050)
- 融(14960)
- 金融(14958)
- 学(14186)
- 发(13665)
- 体(13453)
- 划(11904)
- 机构
- 学院(257955)
- 大学(257952)
- 济(118042)
- 经济(115859)
- 研究(98313)
- 管理(94771)
- 理学(79610)
- 理学院(78687)
- 管理学(77743)
- 管理学院(77239)
- 中国(76999)
- 京(56959)
- 科学(55348)
- 财(55091)
- 所(49857)
- 研究所(44599)
- 中心(43398)
- 财经(42235)
- 农(40517)
- 江(40056)
- 经(38345)
- 经济学(37437)
- 北京(37223)
- 院(35362)
- 范(34444)
- 师范(34134)
- 经济学院(33520)
- 业大(33451)
- 州(31517)
- 农业(31185)
- 基金
- 项目(163919)
- 科学(130518)
- 研究(124214)
- 基金(119657)
- 家(103955)
- 国家(103110)
- 科学基金(87829)
- 社会(82304)
- 社会科(78225)
- 社会科学(78210)
- 省(62241)
- 基金项目(61824)
- 教育(55683)
- 划(52606)
- 自然(52454)
- 自然科(51200)
- 自然科学(51187)
- 自然科学基金(50285)
- 资助(48938)
- 编号(48588)
- 发(41062)
- 成果(40666)
- 部(37965)
- 重点(37796)
- 国家社会(35515)
- 制(35451)
- 课题(35176)
- 创(34936)
- 发展(33792)
- 展(33246)
- 期刊
- 济(140646)
- 经济(140646)
- 研究(86575)
- 中国(62036)
- 财(42161)
- 农(39309)
- 管理(38890)
- 科学(36664)
- 学报(36153)
- 教育(29686)
- 融(28818)
- 金融(28818)
- 大学(28516)
- 农业(27103)
- 学学(26627)
- 技术(24342)
- 经济研究(23087)
- 财经(22060)
- 业经(21694)
- 经(19188)
- 问题(18386)
- 贸(16651)
- 世界(15423)
- 国际(15288)
- 业(14823)
- 技术经济(14226)
- 科技(12547)
- 坛(12463)
- 论坛(12463)
- 现代(11789)
共检索到418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靳云汇 刘学 杨婉华
本文对中国参与CDM能够引进技术的规模、种类、可扩散性,引进技术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是否一致等进行分析,进而为中国在CDM机制设计谈判中应坚持的立场提出了两点建议。
关键词:
清洁发展机制 环境技术引进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祎 曹恒河 李昆
发达国家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向发展中国家企业输出清洁技术工艺存在多重、复杂的利益目标,借助清洁发展机制,发展中国家企业一方面可以获得先进清洁技术、提高自身的环境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会遭遇"技术获援—环境生产率提高—技术依赖—企业减排负担加重"的"绿色困境"。如何正确高效的引进清洁技术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为此,文章运用个案分析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涉及的技术转移以及技术引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
清洁发展机制 技术转移 绿色困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沈华嵩
本文考察后发展中技术引进的若干问题,其中具有意义的是相对“后发”的国家(地区)政府对技术引进进行的直接和间接的管理。在技术选择问题上则强调合适技术的选择必须充分注意国民经济的外部性,即把技术选择和技术引进问题纳入世界经济和国际分工体系来考察。另一个问题是技术引进的“内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及其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其关键是教育,特别是中等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田济民 王必达
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上,存在着来自自身和技术输出国两个方面的障碍。针对这一问题,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上加强宏观管理和政府干预,应从本国实际出发,以引进“适用技术”为宜,并要注重反求研究,应搞好技术人力资源的开发,促进资本形成。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伍格致 游达明
为了探究中国式财政分权背景下环境规制对技术引进的空间影响机制,基于2005—2015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相关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自回归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命令与控制型、市场型、治理投入型和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工具对技术引进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且具有区域异质性;中国式财政分权影响命令与控制型、市场型、治理投入型和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工具对技术引进的影响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的调节作用在全国层面不显著,仅在部分区域层面显著。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自主研发能力;二是进一步发挥优势地区的示范作用;三是制定跨区域的技术引进补偿机制;四是制定跨区域、层次性和阶梯性的环境保护政策;五是有效利用财政分权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提供公共品的优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枫云
发展中国家统计技术引进中的追赶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寻求统计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希望通过引进先进的统计技术增强自己的技术能力,从而能够跨入先进技术的行列,但在引进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引进之时尚属先进的统计技术,很快就变成了衰退或行将被淘汰的技术,于是,不得不又开始新一轮的技术引进,使发展中国家统计技术的引进陷入"引进——技术差距缩小——消化吸收不良——改造创新不力——差距再次拉大——再次引进"的恶性循环。对于处于经济社会迅
关键词:
技术引进 统计技术 技术差距 吸收不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珑瑛 王兰荣
我国技术引进的运行机制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胡珑瑛,王兰荣我国由于技术引进运行机制不完善,阻碍了引进技术效益的发挥,因此,建立科学的技术引进运行机制,实现技术引进的良性运行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技术引进运行机制的含义机制是对系统而言的,任何系统都不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顾月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北京市地方工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重点产品和企业,进行了以内涵为主的技术改造,从1978年—1989年技术改造投资总额为157亿元,其中含有技术引进的改造110.5亿元,含外汇15.02亿美元。通过引进技术改造现有企业,吸取了国外先进技术和工艺手段,促进了北京工业布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日明 赵勇
通过技术引进实现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是战后东亚经济增长创造奇迹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过程中,东亚形成了三类特点各异的技术引进模式,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经济绩效。然而伴随着知识经济社会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东亚技术引进模式上的差异与积弊不仅影响到了各经济体自身的发展,也制约了整个东亚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原有的东亚经济引进模式必须做出适时的调整。
关键词:
技术引进模式 东亚 绩效 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石廷藩 项守梁
一、回顾与反思技术引进是指国际间通过利用外资,技术交流、科技合作和接受援助等方式,引进国外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提高本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对外贸易。过去长期在封闭型体制下,广西技术引进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进出口贸易进展缓慢,引进工作是在一九七九年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邵正强
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怎样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如何在竞争中获胜?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冶金专家、冶金部原副部长周传典。 记者:周部长,您好!您长期从事技术引进的管理和研究工作,积极主张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改造我国的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请问在现阶段,我国传统产业的发展是要走技术引进的道路,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堃 叶仁道
清洁发展机制(CDM)下的低碳技术转移,对企业低碳技术进步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Logit模型和两步骤实证分析,揭示中国CDM项目下低碳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核证减排量(CER)收益是技术转移的根本动力,而项目规模、CER价格及其形成机制、买方类型及其市场势力、政府对此类收益作征税率等因素则可通过影响收益作用于技术转移。此外,由碳交易机构、科研机构或政府部门提供咨询,可显著促进技术转移。中间商亦可凭借专业化优势或资源配置效率产生正面作用,不同程度地抵消其市场势力所致不利影响。尤应关注的是,项目所在地经济落后程度、企业单纯追逐短期经济利益的市场失灵、金融资本的价格操控、已有相似项目的累积等,会显著制约技术转移。最后,文章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勃昕 董雨 韩先锋
本文通过微观生产函数模型分析技术成本与创新收益之间的因果关系,借助宏观创新产出模型阐释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创新驱动的共轨溢出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国内技术购买在创新产业化阶段和技术创新阶段均释放了积极的溢出效应,而国外技术引进对生产技术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还会抑制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动态强度估计结果显示,国内技术购买对生产技术水平的影响具有先抑后扬的"∪"型特征,特定强度的国内技术购买能够释放积极的创新溢出效应;国外技术引进对生产技术水平呈现出边际递减的负向溢出,而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先正后负的"∩"型影响。进一步对冲检验发现,高强度国内技术购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撬动国外技术引进的技术溢出红利,而在国外技术引进冲击下,国内技术购买的技术溢出和创新溢出存在双向调节差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勃昕 董雨 韩先锋
本文通过微观生产函数模型分析技术成本与创新收益之间的因果关系,借助宏观创新产出模型阐释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创新驱动的共轨溢出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国内技术购买在创新产业化阶段和技术创新阶段均释放了积极的溢出效应,而国外技术引进对生产技术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还会抑制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动态强度估计结果显示,国内技术购买对生产技术水平的影响具有先抑后扬的“∪”型特征,特定强度的国内技术购买能够释放积极的创新溢出效应;国外技术引进对生产技术水平呈现出边际递减的负向溢出,而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先正后负的“∩”型影响。进一步对冲检验发现,高强度国内技术购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撬动国外技术引进的技术溢出红利,而在国外技术引进冲击下,国内技术购买的技术溢出和创新溢出存在双向调节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丹 吴航
环境问题受到世界各国关注,清洁发展机制的产生,碳交易的出现以及碳市场的蓬勃发展,是国际社会在环境问题解决上共同探索出来的一种模式,成为环境问题解决途径的一大突破。文章从经济学角度探究环境产业化的原因,分析其合理性,并结合环境产业发展的趋势为我国今后如何大力发展该产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清洁发展机制 碳交易 环境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