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59)
- 2023(7138)
- 2022(6042)
- 2021(5986)
- 2020(4880)
- 2019(11417)
- 2018(11561)
- 2017(20005)
- 2016(12401)
- 2015(14087)
- 2014(14416)
- 2013(13227)
- 2012(12582)
- 2011(11485)
- 2010(12133)
- 2009(10737)
- 2008(10507)
- 2007(9675)
- 2006(8854)
- 2005(8392)
- 学科
- 济(37627)
- 经济(37581)
- 管理(27964)
- 业(25014)
- 教育(21206)
- 企(20983)
- 企业(20983)
- 中国(16709)
- 理论(13407)
- 农(12014)
- 方法(11626)
- 地方(11620)
- 学(10819)
- 教学(9935)
- 业经(9547)
- 财(8386)
- 农业(8384)
- 制(8120)
- 数学(7922)
- 数学方法(7681)
- 发(7247)
- 技术(6727)
- 策(6723)
- 和(6426)
- 银(6314)
- 银行(6310)
- 划(6157)
- 行(6111)
- 发展(5952)
- 融(5851)
- 机构
- 大学(160629)
- 学院(158208)
- 研究(57519)
- 管理(52913)
- 济(49962)
- 经济(48222)
- 理学(44087)
- 理学院(43337)
- 管理学(42427)
- 管理学院(42056)
- 中国(38511)
- 京(37364)
- 范(36985)
- 师范(36799)
- 科学(33887)
- 教育(33486)
- 师范大学(30275)
- 江(28213)
- 所(27606)
- 中心(26098)
- 财(25646)
- 北京(24897)
- 研究所(24789)
- 州(22639)
- 技术(21805)
- 职业(21346)
- 院(21037)
- 财经(19386)
- 农(19257)
- 业大(17847)
- 基金
- 项目(94797)
- 研究(80063)
- 科学(75463)
- 基金(62802)
- 家(52669)
- 国家(51992)
- 社会(45882)
- 教育(45836)
- 科学基金(44129)
- 社会科(42993)
- 社会科学(42982)
- 省(39191)
- 编号(37080)
- 划(34792)
- 成果(33629)
- 基金项目(33016)
- 课题(29620)
- 自然(26946)
- 自然科(26226)
- 自然科学(26223)
- 资助(25808)
- 自然科学基金(25754)
- 年(25750)
- 规划(22464)
- 重点(22439)
- 发(22347)
- 部(21916)
- 项目编号(21704)
- 性(20976)
- 教育部(19690)
- 期刊
- 济(66442)
- 经济(66442)
- 研究(59426)
- 教育(58840)
- 中国(44427)
- 管理(20322)
- 财(19472)
- 科学(19108)
- 学报(18389)
- 技术(18131)
- 农(17614)
- 大学(15512)
- 职业(15276)
- 融(13377)
- 金融(13377)
- 学学(12142)
- 农业(11891)
- 图书(11704)
- 业经(11019)
- 发(10578)
- 坛(10227)
- 论坛(10227)
- 技术教育(10202)
- 职业技术(10202)
- 职业技术教育(10202)
- 书馆(8783)
- 图书馆(8783)
- 刊(8699)
- 经济研究(8654)
- 财经(8618)
共检索到263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英
清末赴日考察官商对推进实业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受教化传统影响的官吏们倾向于从人才任用、知识功用、中西比照等方面形成实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主张,而经营社会实业的绅商们能够从发展实业之根本探寻实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路径。两种思路演绎了两种课程发展逻辑,在不同领域对课程实践产生影响。
关键词:
实业教育 课程观 教育考察 清末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胜 田正平
以废科举、兴学校为中心的清末教育变革给那些生活在旧教育体制之下士人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同的士人对这场变革有着不同的体验:一些士人认为这是一条富民强国的正确之路,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其中;另外一些士人则认为教育变革搅乱了传统社会的思想和价值观,破坏了乡村社会的秩序,他们情绪低落、牢骚满腹,对新式教育极力攻击。士人们不同的体验和表现既与他们生活的区域等客观环境有关,也与他们的个人经历、心态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们的教育体验是他们主观构建的结果。这种建构与乡村士人的个性、原有知识结构、遭受挫折的忍耐力等因素密切相关。清末教育大变革中士人心态的变化及其影响,不仅可以为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提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莲霞
作为清末新政主要内容之一的《北洋官报》,不仅在官报的创办上具有样板的功能,其发行方式也被晚清其他百种官报模仿,不仅传统官报发行之大清邮局、民信局、驿递等邮递途径被广泛运用于官报发行中,而且形成了"派销"与"代销"为主,辅之以函购等发行方式。本文从《北洋官报》之派购对象、派销份数、添购及报费之欠解等角度,考察《北洋官报》的派销发行,以期分析清末官报的停刊与其主要发行方式——派销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北洋官报》 派销 报刊经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忠鑫
作为地域性的小型商帮,古田商帮主要经营粮食、红粬、茶叶等乡土产品,在福州甚至国内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之上,古田商帮兴修福州古田会馆,历时十余年,至今保存完整。古田会馆留存的三通碑刻,是研究近代闽江流域商业发展的重要史料。根据历年经费支出细目,我们可以归纳出会馆建造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又由于会馆的募资主要采取抽厘的方式,则可以从年度捐输金额大致推测出古田商帮各行业在清末民初的经营态势,从中可以窥见古田商帮与福州城市商业发展的互动关系。但是,捐输额度的多寡,也会受到会馆建设进程的影响,不可简单地将其作为商业经营态势的反映。
关键词:
古田商帮 会馆 福州 碑刻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谢欢
顾颉刚与王重民是20世纪两位非常重要的学者,关于二人的交往目前学界研究很少。文章以《顾颉刚日记》为中心,同时结合有关史料,钩沉出顾颉刚与王重民两位先生围绕《中国大辞典》编纂、《尚书》研究以及先秦诸子研究展开的交往。
关键词:
顾颉刚 王重民 《顾颉刚日记》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谭新喜
1859年后,洋人愈来愈多加入晚清海关,如病残或死亡则引发抚恤问题。1876年5月海关总税务司署通令规定海关职员若死亡,酬劳金可交给职员家属使用,确立死亡抚恤制度。抚恤包括抚恤申请、抚恤调查、抚恤实施及抚恤结束四个阶段。通过抚恤金支付安排措施,抚恤制度可使遗属维持生计、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实现独立谋生。
关键词:
晚清海关 洋员 抚恤制度 赫德 金登干
[期刊] 求索
[作者]
欧美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向外学习样态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领域从物质、制度延伸到思想,方式由在国内被动接受到走出国门汲取,渠道从"西洋"转向"东洋"。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思想时,日本借用了许多古汉语中的词汇形式并赋予它们新的含义,由此创造出许多新的思想学术术语,由"国民"衍生而来的"民族""民族主义"以及"民族国家"等即是如此。中国人在消化吸收这些术语和思想后,又将它们"反借"回来并尝试与自己的历史文化进行对接,从而形成了改造国家与社会的思想理论武器。
关键词:
清末 国民 民族 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彭立峰
在清末立宪运动中,围绕着财政体制的再造,清中央政府旨在高度集权,地方政府意在固化地方财权,而立宪派大力彰扬国民财政权。在复杂的三方博弈中,立宪派所预期的现代财政体制并未出现,但是立宪派首次将民主、法治和自治等理念引入财政领域,大力彰扬国民的财政参与权、自主权和监督权,催生了财政民主主义的中国萌芽。
关键词:
财政民主主义 宪政 财政预算 地方自治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邵仰东
文章尝试从潮汕报纸副刊的角度来探究潮汕近现代报刊史。从清末民初时期潮汕报纸副刊性文字的出现开始,对清末至建国前十多种潮汕报纸副刊进行重点介绍,并按时间顺序列举概述了各年代的潮汕报纸副刊。
关键词:
清朝末期 民国时期 潮汕地区 报纸副刊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葛孝亿
清末虽然创办了诸多接近于职业教育的新式教育机构,并形成了一股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潮,但实业教育思潮并没有破除"本末之辩",亦未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文化心理以促进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反,实业学堂的创办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实业教育在"名"与"实"之间存在差距。清末实业学堂的名实之辩,实则蕴含了中国近代早期职业教育的命运。
关键词:
实业学堂 实业救国 文化心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彭干梓 夏金星
晚清新政之时,袁世凯力废科举,大兴学堂,为清末的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他主张"崇实学、增实科、开民智",领导学部于各府厅州县设立劝学所,为新式教育发展提供保障,使教育体系更为完善;要求农务局在各地劝办农会,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发行农学刊物,翻译农学教科书,举办农产品评审会,初步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农业推广体系;倡导"自谋其生"的教育观,将"实科"、"实学"、"实益"落实在"谋生"理念之上。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孔令华 张永声
一 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列强的大炮打开了清王朝闭锁的国门,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危机,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与反抗,唤醒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意识,抵御外侮、进行变革、力图自强的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普遍高涨,如龚自珍提出改革八股取士制度,林则徐组织翻译有关西方的史地、政治材料,后由魏源扩编为〈海国图志〉等,西学开始在中国兴起。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克祥
清末民初,中国农业正处于开始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发展的转折时期。甲午战争后,在帝国主义对华侵略不断深入、中国经济进一步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对外贸易的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增加、外国资本和本国资本新式工业、以及铁路和轮船运输业的兴起,刺激了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一些地区经济技术作物的种植迅速推广,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民同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现金收支在农户收支总量中所占比重不同程度地加大。这表明,部分地区的农业正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加速向近代商业性农业转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向阳
通过追溯美国制度化技术教育的演进历程,初步厘清美国技术教育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即技术教育孕育期、探索期、转变期、发展期。每一阶段均呈现为不同的技术教育范式,即手工训练、手工艺教育、美工教育、工艺教育以及当代技术素养教育范式。文章分析了美国技术教育的起源和历史背景,阐述了技术教育的发展脉络,揭示了技术教育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获得合法性和社会认同的历史。
关键词:
技术教育 技术素养 历史考察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海涛
汉冶萍公司和八幡制铁所为中日两国历史上的重要钢铁企业。清末民初,两家企业呈现出一成一败的迥异命运。就先天发展条件而言,两家企业各具优势,也各有不足,并不必然决定此后的命运。抛开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管理因素不论,汉冶萍公司和八幡制铁所命运各异,应从更宏阔的国家层面考察。由于近代中国积贫积弱,政府无法持续有效提供钢铁企业发展所必须的各项扶植政策,使汉冶萍不得不直面激烈的市场竞争。然清末民初中国国内钢铁市场的有效需求十分有限,汉冶萍不得不转而依靠日本市场,最终沦为日本钢铁产业的附庸。相比之下,日本政府自始至终大力扶植八幡制铁所,推动企业规模不断扩张,加之日本工业化迅猛发展,为八幡制铁所的发展提供了充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