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84)
- 2023(13403)
- 2022(11085)
- 2021(10341)
- 2020(8487)
- 2019(18823)
- 2018(18030)
- 2017(34234)
- 2016(18305)
- 2015(20288)
- 2014(19989)
- 2013(20047)
- 2012(18955)
- 2011(16999)
- 2010(16780)
- 2009(15535)
- 2008(15565)
- 2007(13544)
- 2006(12008)
- 2005(10677)
- 学科
- 济(95374)
- 经济(95192)
- 管理(55286)
- 业(50067)
- 企(40834)
- 企业(40834)
- 方法(37697)
- 财(32884)
- 数学(32744)
- 数学方法(32572)
- 中国(25873)
- 农(21079)
- 地方(20199)
- 学(18477)
- 业经(18180)
- 制(17342)
- 务(16762)
- 财务(16750)
- 财务管理(16699)
- 贸(16693)
- 贸易(16686)
- 易(16285)
- 企业财务(16075)
- 银(13734)
- 银行(13697)
- 农业(13623)
- 财政(13588)
- 融(13321)
- 金融(13320)
- 环境(13161)
- 机构
- 大学(271214)
- 学院(267832)
- 济(128200)
- 经济(126255)
- 研究(101086)
- 管理(98300)
- 理学(85233)
- 理学院(84245)
- 管理学(83079)
- 管理学院(82590)
- 中国(77246)
- 财(64321)
- 科学(59306)
- 京(55993)
- 所(52100)
- 财经(48356)
- 农(48353)
- 研究所(47273)
- 经(44230)
- 中心(43537)
- 经济学(42516)
- 业大(39677)
- 经济学院(38271)
- 农业(38117)
- 江(37426)
- 财经大学(36010)
- 北京(35566)
- 院(35228)
- 范(31789)
- 师范(31380)
- 基金
- 项目(178956)
- 科学(141542)
- 基金(135380)
- 研究(124417)
- 家(120835)
- 国家(119890)
- 科学基金(101360)
- 社会(87222)
- 社会科(82058)
- 社会科学(82029)
- 基金项目(70902)
- 省(65551)
- 自然(64329)
- 自然科(62909)
- 自然科学(62887)
- 自然科学基金(61862)
- 划(56345)
- 教育(55329)
- 资助(55257)
- 编号(44634)
- 部(41451)
- 重点(40880)
- 发(38558)
- 国家社会(38276)
- 创(36962)
- 成果(36221)
- 教育部(35715)
- 科研(34951)
- 创新(34856)
- 中国(34372)
共检索到406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俞建国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正在形成中的西方金融资本利用清政府的财政危机,通过大规模对华政治借款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主要是由于甲午战争赔款和庚子赔款造成的。人们每每提到中国近代史上这两笔最大的赔款都莫不为之痛惜,并且一致认为,这两笔赔款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是,人们的注意力往往容易集中在赔款的数目上,数目大,影响自然就大。至于它们究竟如何作用于中国社会的经济机制,却往往关心不
[期刊] 求索
[作者]
田牛
清末大量发行铜元,短期内对缓解通货紧缩发挥了积极作用,然则无节制的铸发使铜元沦为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工具,进而引起通货膨胀和银钱比价失调,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清中央政府在整顿中由限制、收权到力图对地方造币厂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具有合理性。但受制于地方权力尾大不掉、动机不纯,整顿的实际效果甚微,从而为民国初期铜制货币跌价埋下伏笔。
关键词:
清末 铜元发行 影响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乐平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田淑英
通过问卷调查、农户及项目相关人员访谈和现场考察,认为中德财政合作安徽长防林项目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影响: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项目区的经济效益,推动了项目区的社会进步,增强了农民和项目机构人员能力建设,促进了项目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分析表明,项目绩效得益于“投资+管理”的双重保障,森林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经济统计研究中心于2018年6月24日正式成立。该中心是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多年来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统计学科建设的历史积累成立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中心依托统计学国家重点学科,与经济、金融、管理、数据科学等众多学科领域进行深度交叉融合,秉持资源共享、学科共建、协同研究的发展理念,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建设成为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中国社会经济统计重要基地。来自国家统计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四川省统计局、成都海关等业界十余位专家,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二十多所高校的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中心成立仪式。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卓志出席
关键词:
西南财经大学 研究中心 社会经济统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柯桦 梁微 葛宏翔
经济波动如何影响经济发展,一直是理论界探讨的重要话题。文章选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检验经济波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并揭示出一个传递渠道:社会性财政支出。研究发现,经济波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为负,间接效应为正,总体效应取决于两者的强弱对比。间接效应主要是通过社会性支出发挥作用的,即经济波动增加了社会性支出,而社会性支出对增长存在积极作用。据此提出建议: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能力,降低经济波动;政府需要适当加大社会性支出的投入,以促进长期经济发展。
关键词:
经济波动 经济发展 财政支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柯桦 梁微 葛宏翔
经济波动如何影响经济发展,一直是理论界探讨的重要话题。文章选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检验经济波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并揭示出一个传递渠道:社会性财政支出。研究发现,经济波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为负,间接效应为正,总体效应取决于两者的强弱对比。间接效应主要是通过社会性支出发挥作用的,即经济波动增加了社会性支出,而社会性支出对增长存在积极作用。据此提出建议: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能力,降低经济波动;政府需要适当加大社会性支出的投入,以促进长期经济发展。
关键词:
经济波动 经济发展 财政支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靳光华 孙文生
Thepapersystematicallyanalyzestheimpactsofsocialeconomicdevelopment onfertilitybycombiningquantitativewithqualitativemethods,timeseriesanalysis withcross-sectionanalysis.Theresearchconcludesthatthefinaldeterminantof fertilityiseconomicdevelopmentandthateconomicdevelopmentformsthefounda- tionoffertilitydeclineandlongtermconditiontokeeppopulationundercontrol.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牛建林 齐亚强
文章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与县级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通过建立多层线性模型,考察了县级社会经济特征对各地区男女平均教育年限的影响,以及这些社会经济特征与个体和家庭特征之间可能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过去几十年来,地区经济的普遍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城乡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对提高中国居民(特别是女性)的教育水平、缩小教育的性别差异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地区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还有助于降低户口性质、家庭性别偏好等微观因素对个人教育状况的差异性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龙永图
本文认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首先解决了“入世”前长期困扰我国的美国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的问题,为我国的对外经贸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也为我国塑造开放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其次,“入世”时遵守国际规则的承诺促进了我国继续改革开放,一些重要原则已经延伸到经贸领域之外的范围,影响巨大而深远,从而使我国可能成为以国际谈判促进国内改革的经典案例。同时,“入世”也使我们接受了双赢的理念,使我们和世界各国人民能够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共同期待经济的更大发展。
关键词:
世界贸易组织 外塑形象 内促改革 双赢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志广
社会经济转型是财政压力下财政制度变迁及产权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各国向全面计划时代的转型其实是利润型财政制度的产物,20世纪末的社会经济转型是原计划经济国家的财政制度从利润型财政制度向税收型财政制度变迁所导致的,它带来了各国向市场化社会的转型,但由于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权力并未受到较好的限制,其追求短期财政收入最大化的行为使国家的财政制度具有了租金型财政制度的特征。所以要实现社会经济健康转型,必须规范政府权力,加快税收型财政制度的建立。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国桢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自一九八二年创刊,迄今已整整十个年头了。这十年,是中国大地发生巨大变革、面貌一新的十年,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学蓬勃发展、成果累累的十年。如果说十年以前,中国社会经济史学还没有一块稳定的出版阵地的话,如今已拥有南方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和北方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两家综合性的刊物,《平淮》、《海交史研究》、《中国农史》、《农业考古》、《盐业史研究》等多家部门经济史的刊物,还有一些学术杂志开辟了中国经济史研究专栏,一些大学或学术研究机关出版经济史的论丛或集刊、丛书,各地出版社也对出版经济史论著注以更大的兴趣,一批有份量的经济史论著纷纷面世。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中国社会...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洪钰琳 何子沐
2021年是傅衣凌先生诞辰110周年。傅衣凌先生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之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科建设的领军人物,在当代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40年前,傅衣凌先生被遴选为新中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专门史),也是在这一年,他倡导创办《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专业期刊。今天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科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傅先生的远见卓识。为纪念傅衣凌先生创建和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卓越贡献,并推进这一领域的学术深耕,
关键词:
傅衣凌 社会经济史学 经济史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方健
人与特定社会形态浑然一体,人的发展受制于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基础之上所形成的社会形态。文章认为,在自然经济形态下,经济的发展虽然赋予了劳动者部分人身自由,但中国传统社会制度和伦理道德又无时不在和无处不在地、有形和无形地制约着个体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众多劳动者具有独立的人格地位和劳动力产权,去提升自我素质,并通过提高人力资本价值,促使个体得到了更为全面和自由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通过公共支援等方式保障人的生存权利、公平竞争权利、学习权利、创造权利,并且用社会主义制度来保证收入初次分配和收入再
关键词:
中国 社会经济形态 人的发展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日根
中国社会经济史,顾名思义就是要将社会与经济相互结合,研究经济制度要与研究经济制度的形成、运行与变化相结合(要自下而上,也要自上而下)。研究理性行为要与研究非理性行为相结合。一、应加强对社会与经济的结合的研究。简单的GDP衡量肯定是有偏颇的,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指标是综合性的,既有经济性的指标如GDP等,也包括人的寿命、幸福指数等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