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
2023(864)
2022(817)
2021(838)
2020(639)
2019(1493)
2018(1539)
2017(2843)
2016(1529)
2015(1940)
2014(1768)
2013(1828)
2012(1876)
2011(2042)
2010(1891)
2009(1600)
2008(1470)
2007(1340)
2006(1485)
2005(1492)
作者
(4548)
(3639)
(3552)
(3547)
(2362)
(1891)
(1648)
(1518)
(1478)
(1384)
(1375)
(1359)
(1340)
(1213)
(1122)
(1110)
(1107)
(1098)
(1086)
(1002)
(952)
(936)
(911)
(909)
(864)
(856)
(836)
(833)
(758)
(752)
学科
图书(10029)
书馆(9545)
图书馆(9545)
工作(5203)
读者(3678)
(2962)
管理(2898)
(2520)
经济(2519)
(2467)
网络(2467)
中国(2351)
(2273)
图书馆学(2270)
自动(2194)
自动化(2193)
网络化(2190)
(1615)
电子(1414)
建设(1363)
地方(1341)
数字(1285)
电子图书(1285)
组织(1275)
(1119)
作者(1117)
工作者(1117)
(1092)
事业(1062)
(1062)
机构
大学(23947)
图书(19250)
书馆(18811)
图书馆(18810)
学院(18711)
大学图书馆(8299)
管理(7529)
研究(5801)
理学(5589)
理学院(5450)
(5405)
师范(5389)
管理学(5331)
管理学院(5245)
(5040)
信息(4609)
(4501)
(4280)
经济(4234)
中国(4194)
科学(4169)
师范大学(4162)
(3902)
北京(3169)
中心(2942)
(2842)
(2799)
信息管理(2686)
研究所(2634)
(2591)
基金
项目(11912)
研究(10203)
科学(8567)
基金(8011)
成果(7110)
(6573)
国家(6530)
编号(6468)
社会(6021)
社会科(5704)
社会科学(5703)
(5641)
科学基金(5325)
项目编号(5103)
之一(4935)
研究成果(4703)
基金项目(4453)
图书(3952)
(3922)
书馆(3799)
图书馆(3799)
教育(3626)
(3372)
(2660)
国家社会(2574)
自然(2500)
自然科(2460)
自然科学(2460)
课题(2446)
资助(2418)
期刊
图书(26063)
书馆(21565)
图书馆(21565)
学报(5892)
情报(5830)
(5134)
论坛(5134)
(4643)
经济(4643)
图书馆学(4451)
建设(4257)
研究(4044)
中国(3922)
大学(3729)
(3458)
(3458)
杂志(3458)
工作(3361)
情报工作(3037)
大学图书馆(2528)
国图(1618)
科学(1541)
知识(1396)
报知(1390)
(1367)
理论(1357)
实践(1322)
(1322)
教育(1222)
(1158)
共检索到41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姜晗  
我国图书馆馆长曾使用过多种称谓,包括清末“提调”“监督”、民国“馆长”“主任”等。文章以19世纪90年代为起始,以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为讫点,研究此期间图书馆馆长称谓的使用与变化。文章基于晚清图书馆章程及相关研究文献梳理晚清时期图书馆掌管者的称谓,并通过对民国期间的政府文件梳理及140所图书馆馆长称谓的调查整理,以图书馆类型为区别简要统计分析馆长称谓的使用情况,最后总结出结上述两大阶段馆长称谓演变的特征。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朱作丹  
译介日书是近代日本图书馆学思想传入我国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从主题分布、时间分布、载体分布等几个维度,分析清末民国这一时期我国译介日本图书馆学作品的特征,挖掘日本图书馆学思想对我国近代图书馆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以进一步厘清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初期的发展脉络。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小会  
民国时期,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图书馆事业的法令、法规和条例,建立图书馆人事管理制度。包括首席行政长官名称的确立及遴选、各级馆员的聘用条件、图书馆员的薪俸和抚恤标准、养老金制度以及奖惩办法,最为重要的是建立了人员任用核准制度。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黄少明  
清末和民国时期,我国曾出现过多部有关图书馆的法规。从这些法规中可以看到,我国早期公共图书馆最初多对读者收券费。辛亥革命之后,通俗图书馆免收券费,但省市县立图书馆仍被要求“酌收阅览费”。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图书馆界和社会各界的推动下,免费服务的原则才最终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中得以确立。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龚蛟腾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社会大变革之中。无论维新派还是革命派,也无论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力量,都在苦苦探索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之路,并积极创办了一系列"倡新学"、"启民智"、"育人才"、"开风气"、"兴民权"的新式图书馆。在中华源远流长的古代藏书文化和西方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观念的双重影响下,中国近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与图书馆事业迅速崛起:建立类型丰富的图书馆体系,掀起图书馆管理革命,兴办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开启图书馆学学术研究。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龚蛟腾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社会大变革之中。无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也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力量,都在苦苦探索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之路,并积极创办了一系列"倡新学"、"启民智"、"育人才"、"开风气"、"兴民权"的新式图书馆。在中华源远流长的古代藏书文化和西方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观念的双重影响下,中国近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与图书馆事业迅速崛起:建立类型丰富的图书馆体系,掀起图书馆管理革命,兴办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开启图书馆学学术研究。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彧  
清末民国时期,北京大学图书馆共编有七部馆藏古籍目录。从内容性质上分,《大学堂书目》《大学堂图书馆汉文图书草目》《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部藏书草目》属于综合目录,《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方志目》属于专科目录,《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贵重书目》《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书目》《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书录》属于善本目录。这些馆藏古籍目录为我们了解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收藏的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也可以为当下的古籍编目及版本鉴定工作提供参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一心  
本文从考察近现代我国通俗图书馆发展始末及规模入手,调查其馆长群体生成的背景与状况。通过对其中百余位馆长的性别、籍贯、学历、任职等指标进行取样分析,归纳出该群体具有兼职官员多、学历普遍较高等特点,并显示出图书馆事业发展与政府意愿有效贯彻、馆长所受教育程度的关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修  
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清朝历史上,蒙古族地位特殊,其财计制度不同于内地。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开放蒙古封禁,在蒙古地区推行"新政",蒙古族会计逐渐发生演变。本文首先确定了清末民国时期蒙古族会计演变的几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一时期蒙古族会计主体、会计制度、行业会计的演变过程,并总结了清末民国时期蒙古族会计演变的三个特点:多样性、滞后性、复杂性。最后提出对当前发展蒙古族会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三点启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冯佳  
依据相关资料对民国时期商会所创办的服务于工商业的图书馆进行较为深入研究,总结商会图书馆在性质、社会影响、创办目标、馆址选取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特点,并据商会图书馆创办的经验和教训,认为当前可从大型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基金会等层面建立专业机构为工商业服务。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娜娜  
民国时期的海关图书馆是兼具图书馆和档案馆功能的文献收藏机构,是近代海关最重要的信息中心。作为图书馆,海关图书馆以丰富的经贸类馆藏为特色,向大众开放服务;作为档案馆,海关图书馆集中保存近代海关诸口岸1901年12月31日前的档案,以确保档案安全为要旨。文章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与考证,明晰海关图书馆馆藏图书、档案的基本内容,促进相关研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范凡  
通过对晚清至民国时期图书馆法令中有关私立图书馆条款的考察,揭示作为图书馆事业一部分的私立图书馆不断发展的原因;通过对文华公书林、东方图书馆等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私立图书馆的考察,反映私立图书馆对图书馆实践和理论的贡献;最后从私立图书馆的宗旨出发,揭示其折射的时代精神。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超  
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展览呈现地域分布不均、展会地点集中、受战争因素影响大等特点。根据展品种类的不同,可以将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展览大致分为书籍、图片、文献展览3种。还可以根据主题的不同,划分为人物纪念展览、节日庆祝展览、抗战主题展览。图书馆展览通过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宣传抗战、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集资筹款及传播文化知识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今天的图书馆展览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旎  
阐述民国时期县立图书馆的起步、发展到毁损、停滞,展示了我国县市图书馆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史,时间跨度为辛亥革命前到辛亥革命后,再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超  
民国时期纪念图书馆的兴起,与中国传统先贤纪念文化的延续、西方纪念图书馆文化的传入、图书馆教育功能与纪念目的的契合、政治力量背后的推动有着密切关系。根据纪念对象的不同,文章将纪念图书馆分为事件纪念图书馆和人物纪念图书馆两大类,其中人物纪念图书馆是纪念图书馆存在的最普遍形式。纪念图书馆可以通过命名改名、建筑构造、馆内陈列、出版纪念刊物等方式表现图书馆的纪念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