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30)
- 2023(5840)
- 2022(4964)
- 2021(4255)
- 2020(3480)
- 2019(7825)
- 2018(7496)
- 2017(14203)
- 2016(7531)
- 2015(8410)
- 2014(8357)
- 2013(8579)
- 2012(8463)
- 2011(8119)
- 2010(8255)
- 2009(7793)
- 2008(7347)
- 2007(6674)
- 2006(6434)
- 2005(6035)
- 学科
- 济(58943)
- 经济(58896)
- 管理(19211)
- 地方(17979)
- 方法(16077)
- 业(15430)
- 数学(14440)
- 数学方法(14330)
- 地方经济(13027)
- 中国(12896)
- 学(12180)
- 企(10474)
- 企业(10474)
- 农(10440)
- 业经(9376)
- 环境(8205)
- 农业(7933)
- 财(7115)
- 经济学(7103)
- 制(6882)
- 融(6465)
- 金融(6464)
- 发(6328)
- 和(5820)
- 产业(5731)
- 体(5728)
- 贸(5532)
- 资源(5530)
- 贸易(5527)
- 及其(5322)
- 机构
- 大学(124114)
- 学院(122500)
- 济(63226)
- 经济(62171)
- 研究(54289)
- 管理(39932)
- 中国(38751)
- 理学(33634)
- 理学院(33136)
- 科学(32740)
- 管理学(32511)
- 管理学院(32303)
- 所(29722)
- 京(26984)
- 研究所(26970)
- 财(25544)
- 农(24448)
- 中心(22532)
- 经济学(21636)
- 财经(20145)
- 农业(19328)
- 经济学院(19082)
- 江(18968)
- 院(18763)
- 业大(18418)
- 经(18164)
- 科学院(17834)
- 北京(17512)
- 省(16845)
- 范(15854)
- 基金
- 项目(78744)
- 科学(60999)
- 基金(57834)
- 研究(53289)
- 家(52808)
- 国家(52428)
- 科学基金(42788)
- 社会(36141)
- 社会科(34166)
- 社会科学(34156)
- 基金项目(29629)
- 省(29571)
- 自然(27191)
- 自然科(26510)
- 自然科学(26496)
- 自然科学基金(26031)
- 划(25660)
- 资助(24339)
- 教育(22666)
- 发(19675)
- 编号(18772)
- 重点(18635)
- 部(17152)
- 国家社会(16057)
- 发展(15764)
- 成果(15645)
- 展(15560)
- 计划(15316)
- 创(15305)
- 济(15112)
共检索到200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石志新
文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清末甘肃地区 (包括宁夏及青海一部分 )道光、咸丰时期人口的停滞或缓减 ,同治年间人口的锐减和光绪时期人口的恢复与波动等 ,同时讨论了当时人口锐减的社会原因
关键词:
清末 甘肃地区 人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创琳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包括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共计20个县(市)的317个乡镇,拥有41种民族杂居地区。民族地区土地总面积17.92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9.44%。少数民族经济是甘肃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民族经济在全省处于落后地位。近年来,特别令人担忧的是民族地区与全省经济发展的差距呈扩大化趋势。面对这一严峻现实,必须审时度势,科学地制定适合甘肃民族特点的经济发展战略,以便在整个国民经济变化中,适时有效地利用民族地区经济资源和优惠政策,缩短其与甘肃和先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毛锦凰 孙玉凤
科学地评价区域经济竞争力,将为地区寻求发展、制定竞争战略及有效政策提供重要依据。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与甘肃省民族地区综合经济竞争力有关的13项指标进行分析,根据相关性等确定生活状况因子、综合实力因子和固定资产投资因子为3个主成分因子,得出主成分综合模型,最终根据该模型对甘肃省民族地区21个县(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加以排序并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分析了各县市经济差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等问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凤伟
财政转移支付是政府调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手段。本文利用甘肃省1994-2005年的分县数据,探讨了财政转移支付在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财政转移支付对接受地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适当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能够起到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甘肃省财政转移支付在分配中向相对发达地区倾斜,导致财政转移支付在客观上起到了扩大地区差距的作用。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 地区差距 经济增长 β收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章云
一、甘肃、青海的自然条件 甘肃省位于我国中北部,处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交汇处,海拨在1000~3500m以上,是山地形高原,90%以上的土地是沙漠、戈壁、高山、雪峰,不宜耕种、居住。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量30~860mm。黄河以西66%的土地面积上年降水量小于300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0~30倍。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地势高耸。全省84.6%的面积在海拔3000m以上,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尤飞 董锁成 王传胜
长期以来,黄土高原贫困区难以摆脱社会贫困、经济贫困和生态贫困恶性循环的怪圈。由于传统农业占据主导地位,维持系统稳定性的要素比较单一,生态经济系统与自然界的光热水分的交换和循环构成了开放系统平衡的关键环节。系统自身组织能力不能推动系统向高等级状态演化,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演化,既需要区域创新系统的不断完善,更需要外部推力作用。该文以定西为例,剖析了同类地区生态经济系统演化过程中,存在于系统内部的和系统外部环境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指出了干旱缺水、垦殖砍伐、人口增长、结构单一、现代化水平低是制约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了定西生态经济发展的国家宏观政策环境、国际和国内的机遇与挑战,区域创新能力。在此基...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定西 条件 对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甘肃省国家税务局课题组 杨继元 李雪松 刘虎 任伟 梁文波
中央为应对金融危机而推出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对甘肃省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的经济和倚重工业型、价格型、资源型、投资型行业的税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呈现出逐步放大的趋势。本文结合甘肃省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后的经济发展和税收运行情况,并以全省第一纳税大户—金川公司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根据在税收征管一线的调研结果,提出了结构性减税政策的一些具体执行难点。
关键词:
结构性减税 甘肃省 影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春燕 庄晋财
在"农民创业—村庄公共品供给—村庄凋敝治理"理论框架下,根据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354个创业农民样本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三者的关系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创业活动能促进村庄公共品供给的改善,并作用于村庄经济、社会、生态子系统,进而有效缓解村庄凋敝状况。因此,鼓励农民创业应该成为政府政策的着力点。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费洪平
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原理,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物质能量转换关系出发,以甘肃省定西地区为例,论述了土地生态经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该区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地生态经济优化模式,从而为该区合理生产布局提供依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克全
生态保护与贫困问题相互交织,长期困扰甘肃乃至全国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样本,对甘肃民族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对策性研究,针对生态环境、生态移民和经济与社会发展三大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生态保护 生态移民 扶贫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晓东
一、日本可供投资的资金减少,对外投资总额下降。1.“泡沫经济”的崩溃和不良债权的影响,使日本金融机构资金供给能力下降。2.日本金融危机和金融空心化造成日本跨国企业的融资困难。3.周期性经济衰退制约日本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力。4.日本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国内资金吸收率相对上升。 二、日本在美直接投资收益率下降,优势减弱。1.美国经济复苏,企业竞争力加强。这使日本企业在美国的市场地位受到威胁,日本企业进行直接投资所拥有的生产经营和技术方面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玉尚
民国时期影响西北地区人口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一些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与产妇、婴幼儿疾病,防治这些疾病也成为20世纪30年代之后公共卫生的首要任务。民国时期的公共卫生虽然使烈性传染病对人口死亡的影响较以前减弱,但并未改变其他急性传染病和产妇、婴幼儿疾病对人口发展所造成的影响。1949年以后,西北地区才发生流行病学转型和人口死亡结构的根本转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鲜肖威
本区范围指乌鞘岭以东、六盘山以西、渭河秦岭以北的黄土高原共二十多个县市。总土地面积6.3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1/7,农业人口总计637万多人,占全省农业人口40%。现在,这里是一个自然灾害多,水土流失严重,人民生活困难的地方,每年要由国家供应上亿斤粮食和其他物资,成为甘肃一个“包袱”。这种状况是如何形成的?怎样才能改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我们的调查和了解:人口增加过快,加之土地利用不当,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是问题的根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炳文
探索和完善加快甘肃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徐炳文90年代前三年,在党的十四大精神和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的指引和鼓舞之下,甘肃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稳步发展的可喜局面。有以下几个特点:从1991年到1993年,甘肃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是持续.稳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真 潘竟虎 胡艳兴
在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数据支持下,对甘肃省2000和2010年的生态资产价值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定量测度。构建空间生态资产价值经济协调度模型,测算了甘肃省生态资产价值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状况。结果表明:1)甘肃省生态系统在2000和2010年的生态资产价值分别为2 430.84×108和2 487.40×108元;2)林地对甘肃省生态资产价值的贡献量最大;陇南市和甘南州的生态资产价值占甘肃省总价值的一半左右;3)生态资产价值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11 a间生态资产价值增加较多的区域主要分
关键词:
生态资产价值 生态-经济协调度 甘肃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