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05)
2023(2526)
2022(2032)
2021(2146)
2020(1532)
2019(3925)
2018(4023)
2017(5413)
2016(4349)
2015(4974)
2014(5220)
2013(4342)
2012(4171)
2011(3869)
2010(4157)
2009(3418)
2008(3270)
2007(2983)
2006(2837)
2005(2608)
作者
(9372)
(7713)
(7581)
(7411)
(5236)
(3878)
(3687)
(3565)
(3194)
(3103)
(2891)
(2694)
(2679)
(2616)
(2612)
(2604)
(2552)
(2496)
(2478)
(2374)
(2331)
(2078)
(2036)
(1939)
(1912)
(1910)
(1884)
(1696)
(1648)
(1610)
学科
教育(18144)
中国(9019)
(7483)
经济(7482)
教学(5315)
理论(5205)
地方(5085)
(4862)
(3662)
管理(3646)
发展(3300)
(3178)
(3148)
改革(3098)
(3094)
高等(3032)
思想(3021)
研究(2937)
政治(2912)
思想政治(2767)
政治教育(2767)
治教(2767)
教育改革(2760)
德育(2742)
学校(2685)
(2616)
地方经济(2592)
学法(2381)
教学法(2381)
技术(2364)
机构
大学(50754)
学院(46685)
教育(25413)
研究(22072)
(18861)
师范(18773)
(16405)
师范大学(15785)
(13910)
科学(13280)
职业(11041)
(11032)
研究所(10228)
管理(10149)
技术(9999)
教育学(9756)
(9108)
中国(8821)
中心(8750)
经济(8651)
理学(8552)
北京(8417)
理学院(8269)
(8200)
管理学(7898)
管理学院(7780)
(7541)
职业技术(7494)
教育学院(7165)
(6957)
基金
项目(29338)
研究(28990)
科学(24662)
教育(22260)
基金(16762)
社会(15073)
(14959)
编号(14784)
成果(14624)
课题(14538)
社会科(13877)
社会科学(13874)
(13829)
(13731)
国家(13539)
(12492)
科学基金(10805)
(10487)
规划(10278)
(8896)
重点(8762)
基金项目(8352)
(8250)
(8204)
(8190)
项目编号(8048)
年度(8013)
研究成果(7937)
教育部(7438)
(7311)
期刊
教育(43350)
研究(24615)
中国(21071)
(12066)
经济(12066)
职业(10532)
技术(8234)
技术教育(6966)
职业技术(6966)
职业技术教育(6966)
学报(5715)
大学(5278)
科学(4958)
高等(4834)
(4672)
成人(4609)
成人教育(4609)
(4467)
论坛(4467)
高等教育(4281)
(4155)
职教(3637)
发展(3592)
(3592)
农业(3415)
比较(3265)
学学(3127)
资源(3043)
(3022)
管理(2947)
共检索到84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青林  熊龙彪  
龙钟洢是清末江西实业教育的开拓者,他兴办了江西农事试验场、江西实业学堂、《江西农报》、江西农事研究总会、江西高等农业学堂附设农业中学堂、江西高等林业学堂、女子公学、南昌私立匡秀女学堂、江西女子蚕业讲习所,参与南洋劝业展览会江西馆布展,他的开创性成果对江西实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福林  刘瑾  
清中期臻于极盛的江西商帮组织会馆,自光绪以降,便逐渐趋于停滞,而另一种跨地域商人的行业同业组织却迅速发展起来,在某些地方甚至取代会馆。清末民国跨地域商人行业组织的兴起及江西商人的融入,表明了湖南的江西帮组织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分化演变过程。在这过程中,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行业竞争,江西帮的"土著化"以及晚清民国的时政导向是促使江西帮分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彭干梓  夏金星  
晚清新政之时,袁世凯力废科举,大兴学堂,为清末的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他主张"崇实学、增实科、开民智",领导学部于各府厅州县设立劝学所,为新式教育发展提供保障,使教育体系更为完善;要求农务局在各地劝办农会,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发行农学刊物,翻译农学教科书,举办农产品评审会,初步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农业推广体系;倡导"自谋其生"的教育观,将"实科"、"实学"、"实益"落实在"谋生"理念之上。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绍先  周杰  
川边藏区属于藏区三大区域中的康区,清末称为川边或川滇边,是一个地理概念,主要指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藏族迪庆自治州与西藏昌都地区以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由于历史原因,川边藏区历史上长期处于"土司"势力的割据状态,且疏于开发经营。甲午重庆开埠,列强势力渗入四川。面对危机,川中有识之士迅即掀起了学习西方热潮以救亡图存。此时的川边藏区社会发展远落后于内地汉族地区。而川边藏区社会的变革,是与教育的近代化分不开的。川边藏区教育近代化的背景清末四川"教育新政"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政府腐败、国势衰微,书院废弛、教育空疏腐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哲  
中国早期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清末实业教育制度化是我国教育史上一场巨大变革。从实业教育制度化形成的背景来看,包括了其发展环境、实践基础及文本出台。洋务实业学堂的兴起、实业教育师资配备、实业教育学生规模发展推动了实业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的进程,进而实现了实业教育制度的确立、管理机构的规范化、施教机构的规范化。这一时期的实业教育制度取得了教育理念更新、储备大批实业人才的历史成就,同时存在其自身的发展局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葛孝亿  
清末虽然创办了诸多接近于职业教育的新式教育机构,并形成了一股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潮,但实业教育思潮并没有破除"本末之辩",亦未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文化心理以促进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反,实业学堂的创办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实业教育在"名"与"实"之间存在差距。清末实业学堂的名实之辩,实则蕴含了中国近代早期职业教育的命运。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锐  陈涛  
已有的中国现代史与中共党史研究,大都将清末民初赣闽边(即原中央苏区)传统农村社会定义为:地权高度集中于少数地富;地租比率奇高;土地租佃制是最残酷的"封建剥削",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然而,研读毛泽东《寻乌调查》及赣闽边相关史料,毛泽东视之为清末民初该地区最具典型性的寻乌农村则是:土地占有并非高度集中而处于动态流转之中;地租率明显低于普遍认定的比率且为租佃博弈的双赢选择;土地租佃制是为当时配置农村生产要素的择优机制;总体呈现的是地权、租佃制与市场的结合及其传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向富动力,驱动着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前行与悄然的现代转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文祥  吴启琳  
工艺院和习艺所是近代特殊人群职业教育的肇端。庚子事变后,由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实业救国"思潮逐渐兴起,以及"清末新政"的推动,"工商立国"成为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声。工艺院与习艺所等机构的建立,是清末江西地方政府积极兴办新政,应对社会危机,关注社会下层特殊人群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成果。工艺院在向基层推广的过程中,因为经费不足而造成的生产条件恶劣、水平低下以及难以获得稳定的艺徒问题,使工艺院的创办收效甚微,步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方政府转变思路,将以往工艺院的开办向创办经费较少、艺徒来源稳定的习艺所转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学勤  
历史上,我国西布特哈地区的教育相对比较落后,自清末新政以来,该地学校教育较为迅速地发展起来,经过清末的初建到民国时期的学校调整和制度的逐步完善,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英  
清末赴日考察官商对推进实业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受教化传统影响的官吏们倾向于从人才任用、知识功用、中西比照等方面形成实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主张,而经营社会实业的绅商们能够从发展实业之根本探寻实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路径。两种思路演绎了两种课程发展逻辑,在不同领域对课程实践产生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焕性  
在我国近代史上,有这么一批被称为"纺织大王"、"面粉大王"的民族实业家,他们在西方列强殖民掠夺的残酷现实下,以实业救国、工业救国、民生救国为理念,爱国并致力改变国家命运,爱民并承担社会责任,创新并注重企业诚信,勤俭并塑造企业家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财富神话。认真学习借鉴他们的做人原则和经营之道,对推进我国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构建诚信社会,大有裨益。为此,本刊特开辟"经济史话·近代名商"专栏,以飨读者。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长纯  
中国比较教育发端于清朝末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吴汝纶。他受清政府之命赴日本进行了3个多月的教育考察,有明确借鉴日本经验改革本国教育的目的,他通过各种形式的调研,获取了翔实的日本教育资料,形成了自己教育改革的主张。这些资料与主张促进了当时及民国初期的教育改革。这充分体现了发端期的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所具有的前沿性,这一时期的比较教育研究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并给而后的比较教育研究者留下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宝贵遗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泽民  
清政府于1901年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时值庚子战败,时局艰危,急缺经邦济世之才,特别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明确教育的实用功能,将实用作为课程设置的标准之一,大力发展实业教育。至此,教育的实用化改革奠定了民国职业教育的基础,推进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孔令华  张永声  
一 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列强的大炮打开了清王朝闭锁的国门,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危机,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与反抗,唤醒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意识,抵御外侮、进行变革、力图自强的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普遍高涨,如龚自珍提出改革八股取士制度,林则徐组织翻译有关西方的史地、政治材料,后由魏源扩编为〈海国图志〉等,西学开始在中国兴起。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苑朋欣  
蚕桑教育在清末备受重视,蚕桑学堂、蚕桑讲习所、蚕桑传习所以及设有蚕业专科的农业学堂纷纷设立,清末的蚕桑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清末蚕桑教育的兴办,为各地培养了大批懂得近代蚕桑技术的专门人才,促进了各地蚕桑新知识技术的推广和传播,推动了蚕桑业的改良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