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8)
- 2023(9083)
- 2022(8268)
- 2021(8020)
- 2020(6712)
- 2019(15766)
- 2018(15674)
- 2017(30256)
- 2016(16535)
- 2015(18739)
- 2014(18679)
- 2013(18527)
- 2012(16659)
- 2011(14819)
- 2010(14694)
- 2009(13256)
- 2008(13138)
- 2007(10959)
- 2006(9360)
- 2005(7984)
- 学科
- 济(60709)
- 经济(60640)
- 管理(48587)
- 业(46385)
- 企(39918)
- 企业(39918)
- 方法(30410)
- 数学(26123)
- 数学方法(25837)
- 财(18137)
- 农(15611)
- 学(15007)
- 中国(14857)
- 业经(13549)
- 务(13179)
- 财务(13122)
- 财务管理(13100)
- 地方(12794)
- 企业财务(12271)
- 理论(11034)
- 农业(10550)
- 和(10549)
- 贸(10363)
- 贸易(10356)
- 易(10040)
- 环境(10001)
- 技术(9948)
- 制(9773)
- 教育(9008)
- 划(8728)
- 机构
- 大学(228094)
- 学院(227320)
- 管理(94891)
- 济(84092)
- 理学(83207)
- 理学院(82305)
- 经济(82106)
- 管理学(80948)
- 管理学院(80555)
- 研究(71081)
- 中国(51824)
- 京(48376)
- 科学(46130)
- 财(40960)
- 所(35617)
- 业大(34335)
- 农(33647)
- 财经(32565)
- 中心(32226)
- 研究所(32217)
- 江(31642)
- 北京(30426)
- 范(30090)
- 师范(29848)
- 经(29443)
- 农业(26338)
- 州(26195)
- 院(25978)
- 商学(24653)
- 商学院(24385)
- 基金
- 项目(160502)
- 科学(125609)
- 研究(117990)
- 基金(115895)
- 家(100318)
- 国家(99418)
- 科学基金(85949)
- 社会(71988)
- 社会科(68117)
- 社会科学(68099)
- 基金项目(63075)
- 省(62633)
- 自然(57398)
- 自然科(56054)
- 自然科学(56044)
- 自然科学基金(55021)
- 教育(53731)
- 划(52722)
- 编号(49299)
- 资助(47363)
- 成果(39772)
- 重点(35182)
- 部(34996)
- 创(33238)
- 发(33145)
- 课题(32984)
- 项目编号(30938)
- 创新(30885)
- 科研(30811)
- 大学(30120)
共检索到3182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修
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清朝历史上,蒙古族地位特殊,其财计制度不同于内地。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开放蒙古封禁,在蒙古地区推行"新政",蒙古族会计逐渐发生演变。本文首先确定了清末民国时期蒙古族会计演变的几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一时期蒙古族会计主体、会计制度、行业会计的演变过程,并总结了清末民国时期蒙古族会计演变的三个特点:多样性、滞后性、复杂性。最后提出对当前发展蒙古族会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三点启示。
关键词:
清末民国时期 蒙古族 会计演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青克尔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蒙古族教育的发展比同时期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发达,并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一时期蒙古族师范教育的发展在蒙古族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民国时期东北地区蒙古族师范教育的楷模——黑龙江蒙旗私立师范学校和奉天东北蒙旗师范学校的创建过程、办学宗旨、教学计划与学制、教学管理体制、办学特点等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姜晗
我国图书馆馆长曾使用过多种称谓,包括清末“提调”“监督”、民国“馆长”“主任”等。文章以19世纪90年代为起始,以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为讫点,研究此期间图书馆馆长称谓的使用与变化。文章基于晚清图书馆章程及相关研究文献梳理晚清时期图书馆掌管者的称谓,并通过对民国期间的政府文件梳理及140所图书馆馆长称谓的调查整理,以图书馆类型为区别简要统计分析馆长称谓的使用情况,最后总结出结上述两大阶段馆长称谓演变的特征。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朱作丹
译介日书是近代日本图书馆学思想传入我国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从主题分布、时间分布、载体分布等几个维度,分析清末民国这一时期我国译介日本图书馆学作品的特征,挖掘日本图书馆学思想对我国近代图书馆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以进一步厘清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初期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
清末民国 日本图书馆 译介 译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田炯权
文章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清末及民国时期湖北地区的米谷市场和商品流通,其主要内容包括米谷市场湖北流通的基本情况、杂粮的省外流通,进而讨论了当时的市场联系及流通,盐和洋货的对流,等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景全
东北东部边疆城镇的演化是东北亚研究中的一个环节。清末民国时期是其重要的发展阶段,它在兴起中表现出的主要诱导因素是移民实边、体制调整、交通改观、边境贸易等;其城镇社会经济在这一过程里也表现出鲜明的区域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关键词:
清末及民国,东北东部,边境城镇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小会
民国时期,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图书馆事业的法令、法规和条例,建立图书馆人事管理制度。包括首席行政长官名称的确立及遴选、各级馆员的聘用条件、图书馆员的薪俸和抚恤标准、养老金制度以及奖惩办法,最为重要的是建立了人员任用核准制度。
关键词:
中华民国 图书馆 人事制度 法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修
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交流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民国时期,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会计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各地区的会计演变各有不同。首先对比分析民国时期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工商业、金融业等行业会计的演变,然后比较分析这些少数民族地区会计机构、核算制度、计量货币的演变,发现民国时期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会计演变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两大特点。以上述分析为基础,提出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几点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妍
立信会计教育在20世纪30、40年代享有极高的社会声誉,其办学经验与特色体现在:"三位一体"模式创"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之先河,面向时代、面向社会的多样化教育方式,坚持"学验并重"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突出,最早倡导会计诚信教育,魅力型校长凝聚办学力量。研究立信的办学经验与特色对当代中国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均有诸多借鉴意义。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立信会计教育 特色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福寿
近来拜读肖文燕博士所著的《华侨与侨乡社会变迁:清末民国时期广东梅州个案研究》,窃以为此著是华侨史研究尤其是客家华侨研究的一部力作。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研究视角新颖。该著填补了华侨史尤其是客家华侨研究的一个空白。梅州是一个客家地区,又是一个山区侨乡,本研究以这个地区为个案来研究侨乡具有典型性。梅州社会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梅州是客家的大本营,是客家腹地的中心,被尊称为"客都"。不仅如此,作为客家民系,梅州又是向全世界扩展的集散地,素有"五洲客家半梅州"之谚,梅州堪称为"世界客都"。因而,学界对梅州的关注多从客家学角度来研究,成果颇多。然而,梅州又是全国著名侨乡,它是广东省三大著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黄少明
清末和民国时期,我国曾出现过多部有关图书馆的法规。从这些法规中可以看到,我国早期公共图书馆最初多对读者收券费。辛亥革命之后,通俗图书馆免收券费,但省市县立图书馆仍被要求“酌收阅览费”。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图书馆界和社会各界的推动下,免费服务的原则才最终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中得以确立。
关键词:
法规 公共图书馆 券费 免费服务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新华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历史上流行过多种语言和文字,汉语言文字是汉代以来唯一贯穿新疆历史的语言文字。清末民国时期,中央及新疆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新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此举措的实施,加强了新疆各民族间的交流与互相理解,减少了因语言不通而产生的民族隔阂。
关键词:
清末民国 新疆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彧
清末民国时期,北京大学图书馆共编有七部馆藏古籍目录。从内容性质上分,《大学堂书目》《大学堂图书馆汉文图书草目》《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部藏书草目》属于综合目录,《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方志目》属于专科目录,《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贵重书目》《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书目》《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书录》属于善本目录。这些馆藏古籍目录为我们了解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收藏的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也可以为当下的古籍编目及版本鉴定工作提供参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晴
清末至1920年代是桑基鱼塘经营和扩建的鼎盛时期。清末民国时期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的经营首先需要有堤围和闸窦等水利设施的保障,筑堤围以防洪,通过闸窦以利用潮水排灌,控制池塘的溶氧;以顺德为中心的地区形成了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景观特点,珠江三角洲地区桑基鱼塘所在的乡村也具有独特的农户住宅模式;桑基鱼塘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农户在桑基鱼塘经营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有机肥,19世纪末期以来,香港及周边地区大量的人粪肥也流入桑基鱼塘区,池塘养殖的主要饲料是用水草和有机肥沤制成的绿肥与精饲料,顺德地区缫丝厂大量产出的蚕蛹也是塘
关键词:
桑基鱼塘 清末民国 珠江三角洲 生态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