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6)
2023(9360)
2022(8449)
2021(7946)
2020(6646)
2019(15725)
2018(15823)
2017(30833)
2016(16888)
2015(19090)
2014(19213)
2013(18949)
2012(17087)
2011(15263)
2010(15044)
2009(13488)
2008(12812)
2007(10976)
2006(9589)
2005(8141)
作者
(47948)
(39687)
(39385)
(37490)
(25593)
(19265)
(17883)
(15716)
(15434)
(14299)
(14080)
(13282)
(12579)
(12504)
(12316)
(12062)
(11850)
(11777)
(11395)
(11393)
(9847)
(9673)
(9526)
(9202)
(8904)
(8859)
(8838)
(8787)
(7986)
(7852)
学科
(66392)
经济(66316)
管理(45848)
(44029)
(35899)
企业(35899)
方法(31130)
数学(27099)
数学方法(26812)
(18966)
中国(18350)
地方(18203)
(15396)
(15273)
业经(14473)
农业(12933)
环境(10954)
(10779)
理论(10598)
(10556)
贸易(10550)
(10386)
(10161)
技术(10071)
(9307)
财务(9250)
财务管理(9235)
(9068)
教育(9004)
地方经济(8824)
机构
大学(232777)
学院(231105)
管理(96525)
(87627)
经济(85602)
理学(84588)
理学院(83629)
管理学(82209)
管理学院(81803)
研究(76667)
中国(54778)
(50215)
科学(49687)
(38354)
(38114)
(37829)
(37462)
业大(36468)
研究所(35341)
中心(34737)
(31820)
师范(31537)
财经(31168)
北京(30813)
农业(29126)
(28337)
(28063)
(27158)
师范大学(25693)
经济学(24946)
基金
项目(167539)
科学(131517)
研究(122613)
基金(121156)
(105181)
国家(104292)
科学基金(90009)
社会(75800)
社会科(71615)
社会科学(71595)
(66586)
基金项目(65909)
自然(59828)
自然科(58352)
自然科学(58340)
自然科学基金(57259)
(55219)
教育(55195)
编号(50817)
资助(49436)
成果(40322)
重点(36937)
(36329)
(35651)
(34403)
课题(34392)
创新(32016)
科研(31983)
教育部(30854)
大学(30812)
期刊
(94990)
经济(94990)
研究(67138)
中国(41350)
学报(36705)
科学(35089)
(33888)
管理(33438)
大学(27284)
(26455)
学学(25646)
教育(25143)
农业(23758)
技术(19471)
(17007)
金融(17007)
业经(16475)
图书(13901)
经济研究(13870)
财经(13840)
问题(12501)
资源(12188)
理论(12135)
科技(11947)
(11529)
实践(11423)
(11423)
(11379)
技术经济(10926)
现代(10916)
共检索到326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安冬  曹树基  
城镇人口是反映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在中国城市史的研究中,由于资料的限制,城镇人口的估算一直是一个难题。前人设计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长短互见。关于清末民初的浙江城镇人口,一些学者以为不可能厘清,本文则以1910年前后的商号调查数据为折算基础,征引地方志中的资料进行检验修正,进而估算出清末民初浙江各县的城镇人口,并对分县人口与城镇人口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杭县、鄞县、永嘉、萧山、东阳、镇海、海宁、义乌列全省前八,城镇人口均超过5万,其中杭县42万,为全省之最;景宁、庆元、孝丰、于潜、昌化、桐庐、寿昌、遂安、仙居、云和、泰顺列全省后十位,城镇人口均不超过0.5万。回归分析显示,杭州、嘉兴、湖州等七府分县城镇人口与分县人口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绍兴、宁波等四府则相对较差。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汤太兵  
清末民初,随着县自治的进行,浙江于1912年出现县税。1913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划分国家税地方税法草案》也确定了县税的存在。清末民初浙江地方文献中经常出现的"县税"一词内涵常不一致,大致有广义、狭义及中间意义的县税之分。广义的县税即县地方税,也可称为县自治税,指为办理县自治事务而在一县范围内征收的税收,主要包括国税附加税、各种地方杂捐杂税;广义的县税一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狭义的县税即地丁县税,是由清季的地丁平余演变而来的地丁附加税,有时也被称为地丁特捐等;狭义的县税一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中间意义的县税大致包含数种税收,有的包括地丁县税、抵补金县税;有的包括地丁县税、一成不动产转移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任正委  米红  
人口城镇化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也是居民电力消费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以往的研究仅考虑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忽略了人口城镇化的异质性模式的影响,且对低层次空间单元的关注不够。文章集成浙江省2000年和2010年分县数据,将区域人口城镇化特征分解为水平、形态、结构和阶段,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其对居民电力消费的驱动影响。结果发现:区域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形态紧凑化、结构本地化、发展阶段高端化、平均家庭户规模缩小、劳动参与率降低对居民电力消费有着显著的驱动影响,而户均房间数减少则有抑制作用。未来新型城镇化应规范人口城镇化水平的统计标准,提倡紧凑型人口城镇化形态,协调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加强电力配套保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雅媛  
城市财政的形成是近代城市史、财政史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透过清末民初上海县城的案例,试图解释城市财政形成的动力机制并分析其收支结构。研究发现,上海县城城市财政形成的动力机制在于:首先,清末上海县城在商业活跃、人口激增的情况下,城市人居环境日益恶化,传统县城基础设施亟待改善,而城市管理制度与经费相对缺失,促使制度需求的出现。其次,地方的公益善举传统与精英势力崛起并广泛参与地方事务,以及官办市政雏形的出现等因素构成了上海县城自身的优势。此外,新政改革为城市财政的形成提供了政策保障。清末民初上海县城城市财政由市政机构作为征税主体,财政收入主要有城市捐税与规费收入、公产收入、债务收入等,支出则由公共事务性支出、行政性支出、债务支出等几方面构成。积极有效的财政运作是上海县城自治市政成功的基础,也为重新审视与评价近代地方财政制度变革提供了新的角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瑾  
以霍尔消费函数为基础构建模型,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选取浙江省27个县级市数据,研究城镇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等因素对县域经济中消费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与消费增长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消费增长的贡献率为19%;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增长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对消费的贡献率为-13%;浙江省各县市之间消费增长机制并无显著差异,但"杭州1小时经济圈"中心城市100km内的县市消费惯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中心城市吸食周边县市消费能力——1小时经济圈消费积聚效应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远智  周扬  成天婵  刘彦随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外来人口成为城镇化的重要内容。研究以浙江省为例,从县域尺度探讨城镇常住人口的来源构成,揭示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并基于各类型常住人口对县域城镇化发展的贡献率和县域城镇化增速等变量,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对县域城镇化的类型进行划分。研究表明:(1)2000—2010年,浙江省城镇化发展经历了由低水平的不均衡阶段向较高水平的相对均衡阶段的转变;(2)户籍城镇常住人口是浙江省县域城镇常住人口的主要构成,但绝大部分区县呈现出占比下降而空间趋向均衡的趋势,对县域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小,而省内城镇常住人口和省外城镇常住人口在县域城镇常住人口中的占比小但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对县域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大;(3)浙江省县域城镇化可划分为省内人口主导低速增长型、省外人口主导中低速增长型、县外人口主导中速增长型、省外人口主导高速增长型和户籍人口萎缩增长停滞型五种类型。针对不同城镇化发展类型面临的问题,应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县域城镇化的发展质量,为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郑春汛  
清末民初(1862-1937)是专科目录发展史上的高峰期,数量和质量远超其他目录类型。本文通过对国内相关资料排查,搜集到清末民初334专科目录并制作年表,厘清了清末民初专科目录的发展轨迹与发展规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丽霞  苑韶峰  王雪禅  
研究目的: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两个角度探讨二者协调发展的时间演变规律以及空间差异。研究方法:采用重心转移模型以及人口城镇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指数的方法。研究结果:(1)浙江省69县市的城镇人口增长率分布在0—46.37%之间;而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分布在0—149.70%,从数量上比较,部分城市二者出现失调现象;(2)通过重心转移模型发现,2005—2010年人口重心向西南方向转移了1891.04 m,建成区扩展的重心由南向北转移5029.73 m,二者重心转移的方向有所差异;(3)41个县市的协调性指数都达到了0.9以上,说明这些地区的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发展协调;10个县市的协调性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浙江省桐庐城镇房地产开发公司组建于1993年,现有员工18人,拥有固定资产1000万元,年开发商品房1万平方米,年销售额达950万元左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钊  杨山  刘帅宾  
人口空间分异研究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便捷准确地获取城镇人口全局和局域的空间信息,对于合理制定区域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人口数据之间的定量关联基础上,模拟出格网尺度上江苏省2012年人口密度,采用人口集中指数、空间变差函数识别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并探讨区别于行政单元尺度的人口格局形成机理。区域层面,江苏省人口空间分异呈现苏北地区"低密度点状"分布,苏南、苏中为"高密度面状"分布并存格局。城镇层面,江苏省人口空间分布结构具有4种类型,H-H型地区人口各向差异性最强,网格单元内随机变异最小;H-L型人口各向差异性最小,网格单元内随机变异较大;L-L...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月飞  张伦  
本文主要运用DEA模型,利用2005-2009年的数据对浙江省县域金融支农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农贷款的效率与金融要素的投入有关,县域金融对"三农"支持倾斜政策所产生的效率较为显著,金融资源投入要素的配置更趋合理,规模效率逐步提高,但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金融支农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侠,王维志  
建国以来学术界和某些实际工作部门对于我国的人口迁移状况和特点,进行过一些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是十分可贵的。但由于缺少完整资料,难以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人们很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诸如封闭式的城乡人口定居状况是否会妨碍计划性商品经济的发展,控制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如何,社会主义制度下人口迁移的本质特点、成因和模式是什么,这些涉及人口发展过程、城市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哲远  戴韫卓  沈志勤  张佳  
农村居民点土地合理利用初步研究——以浙江省部分县市为例赵哲远戴韫卓沈志勤张佳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农户建房用地缺乏合理规划和严格管理是目前耕地减少的一项重要因素,而提高农村居民点存量土地利用率,控制农村居民点建设增量土地,将有助于促进耕地保护政策在广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苑韶峰  朱从谋  杨丽霞  徐建春  
通过改进人口半城镇化测算方法,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及耦合度模型,分析了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及耦合度,并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时空分析和规律探讨。结果表明:①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均呈增长趋势,人口半城镇化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产业非农化表现出相反的北高南低格局。②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形成浙北低人口半城镇化—高产业非农化、浙西和浙南高人口半城镇化—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③浙江省大部分县市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耦合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以上,无明显空间差异;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以中度耦合和较高度耦合水平为主,2005—2014年间中度耦合县域逐渐转变成较高度耦合,在空间分布上出现明显空间差异。④相较于人口城镇化和产业非农化耦合度不断上升的特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存在动态耦合关系,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呈倒"U"型分布,倒"U"型拐点在人口城镇化水平的55%左右,浙江省大部分县市处于倒"U"型分布的左侧阶段,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耦合发展可以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同时注意拐点右侧需结合产业升级、户籍制度改革等手段促进半城镇化人口市民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苑韶峰  朱从谋  杨丽霞  徐建春  
通过改进人口半城镇化测算方法,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及耦合度模型,分析了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及耦合度,并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时空分析和规律探讨。结果表明:①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均呈增长趋势,人口半城镇化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产业非农化表现出相反的北高南低格局。②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形成浙北低人口半城镇化—高产业非农化、浙西和浙南高人口半城镇化—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③浙江省大部分县市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耦合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以上,无明显空间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