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24)
2023(13949)
2022(12188)
2021(11679)
2020(9588)
2019(22492)
2018(22419)
2017(42148)
2016(23464)
2015(26428)
2014(26453)
2013(25031)
2012(22647)
2011(20182)
2010(19913)
2009(17335)
2008(16374)
2007(13839)
2006(11824)
2005(9802)
作者
(62076)
(51501)
(51019)
(48748)
(32735)
(24670)
(23478)
(20368)
(19798)
(18192)
(17721)
(17033)
(16064)
(15966)
(15890)
(15671)
(15428)
(15384)
(14720)
(14600)
(12634)
(12534)
(12195)
(11816)
(11449)
(11412)
(11325)
(11264)
(10234)
(10204)
学科
(82528)
经济(82438)
管理(62756)
(57671)
(48389)
企业(48389)
方法(43037)
数学(37995)
数学方法(37431)
中国(25769)
教育(22590)
(21597)
(21453)
(19715)
业经(18450)
理论(17324)
地方(15791)
技术(14902)
农业(14464)
(13989)
贸易(13985)
(13875)
财务(13798)
财务管理(13767)
(13581)
(13276)
(13249)
企业财务(13044)
环境(13032)
(11560)
机构
大学(314359)
学院(309070)
管理(124115)
(113796)
经济(111154)
理学(109418)
理学院(108202)
管理学(106042)
管理学院(105471)
研究(99409)
中国(67262)
(66704)
科学(62363)
(50388)
(49119)
师范(48760)
(47602)
业大(45947)
中心(45783)
(44560)
研究所(44046)
(43307)
北京(41932)
财经(41876)
师范大学(40028)
教育(38569)
(38414)
(36526)
技术(35866)
(35360)
基金
项目(223320)
科学(177440)
研究(168132)
基金(160578)
(138839)
国家(137602)
科学基金(119199)
社会(103703)
社会科(98093)
社会科学(98067)
(87763)
基金项目(85477)
教育(83697)
自然(77739)
自然科(75962)
自然科学(75944)
(75640)
自然科学基金(74512)
编号(70996)
资助(65652)
成果(57772)
重点(50542)
(50499)
课题(49606)
(47403)
(46777)
教育部(44209)
项目编号(44086)
创新(43342)
科研(42864)
期刊
(112096)
经济(112096)
研究(92793)
教育(61233)
中国(58858)
学报(47080)
科学(43186)
管理(42541)
(38725)
(37406)
大学(37147)
学学(33502)
技术(31452)
农业(27697)
财经(19241)
(19216)
金融(19216)
业经(19202)
图书(18595)
经济研究(17726)
(16348)
职业(15154)
科技(14633)
理论(14610)
问题(14456)
(13835)
技术经济(13705)
实践(13689)
(13689)
(13649)
共检索到431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柯永红  
清末到民初是近代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与正史、方志、族谱不同的是,墓志从微观的角度记录历史,是研究个人史、家庭史和民族史的重要材料。从墓志材料可以看到:在婚配方面,女性的婚龄逐步提高,一夫多妻的现象较为普遍,处于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阶段;在生育方面,婴孩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共存,母亲经历着生育之痛;在教育子女上,严厉的母教是与父教同质的,母亲在遵循母教传统的同时,也紧贴时代,改变着教养子女的方式和内容。尽管女性比男性更多地受到家庭生活的束缚,但从中仍可以清晰地看到,她们中的很多人仍心系家国,以女性独有的方式为家庭和社会作出贡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佩辉  
数据库在人文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数据准确性和全面性的质疑。为了回应这一点,数据库建设中需要人文学者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文章通过对CBDB中《全宋文》墓志铭亲属信息提取流程再造的考察,发现人文学者不仅在辨别文本信息上具有关键作用,由此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全面性,而且对于促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数据库建设的效率。在数据库建设中,人文学者既要承担文献辨析责任,也要承担起技术责任。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卓  
中文石刻拓片数据库在国内外已逐步建立并完善,各有特色。为方便使用者,需要对各个不同数据库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取长补短,建立更为人性化、智能化的数据库。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胡可先  林洁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近年的新出墓志涉及到他的家族世系、生平事迹、诗文内容等多方面的材料。本研究立足于新出墓志与传世文献的对照,从三个方面打开杜牧研究的学术空间:一是杜牧生平印证,重在史馆修撰与湖州刺史的经历;二是杜牧诗歌印证,重在杜牧与李甘、韦楚老、崔钧、陆洿的交往诗;三是杜牧散文印证,重在《牛僧孺墓志铭》等五篇叙事性散文。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郑春汛  
清末民初(1862-1937)是专科目录发展史上的高峰期,数量和质量远超其他目录类型。本文通过对国内相关资料排查,搜集到清末民初334专科目录并制作年表,厘清了清末民初专科目录的发展轨迹与发展规律。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赵元元  
唐代墓志是以独特方式记载墓主生平的文字材料,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数据信息,对唐代人物、地理、史实等多方面研究都有重要价值。但目前唐代墓志的文献价值并未在唐史研究中得到充分挖掘,墓志资料的数据化工作也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以唐代墓志为中心,探讨墓志数据化的原则和意义,揭示墓志数据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可行性,期以最大限度实现墓志史料的价值增益,促进研究思路和视野的转变。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琨  
墓志是一种特殊的石刻文献,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向来倍受学者关注。迄今为止,宁夏出土历代墓志约116合/件,整理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主要集中在墓志考释、资料汇编、综合研究方面。其中以固原出土北朝至隋唐的墓志研究最为深入、最具学术影响力;相对而言,宋元明清等晚期墓志的研究略显不足,整理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现将既往研究成果作概要总结,冀对今后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爽  
关于铁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已有文献中存在不同的结论。考虑到清末民初河南的铁路建设外生性较强,本文以此为样本构建县级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作了进一步检验。与已有文献中对铁路的影响或是或否不同,本文发现其中存在重大的组别差异:按铁路通车时期划分组别后,1910年前后通车、主要连接中心城市的铁路促进了沿线地区的人口增长,使其能更好地利用外部市场来应对本地冲击,但并未改进其与省内市场的整合;20世纪30年代通车、主要连接腹地的铁路在改进区域市场整合的同时,也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的作用。由此表明,铁路的影响受制于沿线各地的经济关系、各部门的经济属性等,不宜一概而论。这既有助于理解经验研究中...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志刚  许琪  
文章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独生子女的婚姻匹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独生子女更可能与独生子女结婚,且非独生子女也更可能与非独生子女结婚。这表明,一方面独生子女身份本身可能构成了一种择偶标准,另一方面人们择偶时对城乡户籍、出生地、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多重选择也同样会导致独生子女更可能与独生子女结婚。然而,以往对生育政策调整的人口预测模拟多是基于"随机婚配"假定,因此关于婚配结果分布的估计存在两种误差:一是低估"双独"和"双非"夫妇的比例和规模;二是高估"单独"夫妇的比例和规模。因此,对"双独"和"单独"夫妇数量的估计应当充分考虑婚姻匹配过程的选择性,从而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潘丽群  李静  踪家峰  
现代婚姻匹配模式如何影响中国的家庭收入不平等?正向选择婚配方式提供了解释收入不平等的新视角。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进程作用下.中国的婚配观念由旧时的门第家庭等先赋性特征转向现代社会的教育人力资本等自致性特征.教育成为正向选择婚配方式的主要标准。随着初等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现代化.教育正向匹配在以教育回报率为导向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产生了马太效应。加剧了家庭间的收入不平等。本文利用CHIP数据库,按照夫妻双方的教育程度衡量婚姻的匹配模式,研究表明,在1988—2008年的二十年间,中国婚姻市场上的教育同质性婚配呈现出加强的趋势。通过构建正向选择匹配和随机匹配的基尼系数核算方法发现.正向选择婚配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哲  
中国早期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清末实业教育制度化是我国教育史上一场巨大变革。从实业教育制度化形成的背景来看,包括了其发展环境、实践基础及文本出台。洋务实业学堂的兴起、实业教育师资配备、实业教育学生规模发展推动了实业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的进程,进而实现了实业教育制度的确立、管理机构的规范化、施教机构的规范化。这一时期的实业教育制度取得了教育理念更新、储备大批实业人才的历史成就,同时存在其自身的发展局限。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学勤  
历史上,我国西布特哈地区的教育相对比较落后,自清末新政以来,该地学校教育较为迅速地发展起来,经过清末的初建到民国时期的学校调整和制度的逐步完善,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淑华  陈遇春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办厂,新的生产方式冲击着中国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方式。随着机器制造业的建立与新式商业的发展,洋务运动兴起。兴办实业学校、实业教育的思潮涌起,职业教育开始了由传统向近代的演变。清末民初职业教育的转型以移植为主要特征,转型速度缓慢。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小丽  
赫尔巴特及赫尔巴特教育学派是伴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来到中国的。清末民初,"赫尔巴特"有相对统一的译名后,国人对赫尔巴特教育学派有了学术派别的认识。国人认识赫尔巴特主要不是经由《教育世界》及教育世界社的引介,而是通过师范学校的教育学、教育史教科书。教育学侧重强调赫尔巴特的地位,对其观点则褒贬不一;教育史的介绍相对系统,大都按照"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教育目的(五道念)——教育方法(管理、训育、教授)"的结构描摹赫尔巴特的学说。经历学习和积累后,国人逐渐接受并开始研究赫尔巴特的学说,但总体不脱教育史教科书的范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习小林  
在原中央苏区,大量可婚的成年男性找不到、或娶不起媳妇,穷乡僻壤已形成了一个个连片的"光棍村";苏区振兴,人是第一要素,"婚配难"导致人文关怀、人生幸福缺乏,新生人口递减、人口再生产不可持续,经济低迷萎缩,如此则苏区振兴可能会成空中楼阁。本文将对苏区男性"婚配难"的表现、根源、危害、对策作出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