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19)
- 2023(13710)
- 2022(11427)
- 2021(10396)
- 2020(8474)
- 2019(18947)
- 2018(18669)
- 2017(36563)
- 2016(19589)
- 2015(21824)
- 2014(21727)
- 2013(21820)
- 2012(20466)
- 2011(18717)
- 2010(19479)
- 2009(18317)
- 2008(18487)
- 2007(17070)
- 2006(15760)
- 2005(14581)
- 学科
- 济(92262)
- 经济(92152)
- 业(92045)
- 企(73808)
- 企业(73808)
- 管理(68946)
- 农(47647)
- 业经(32314)
- 农业(32014)
- 方法(30117)
- 中国(27600)
- 财(27093)
- 地方(22983)
- 数学(21568)
- 数学方法(21354)
- 制(20623)
- 策(20355)
- 技术(19081)
- 务(18894)
- 财务(18859)
- 财务管理(18836)
- 企业财务(17820)
- 贸(16728)
- 贸易(16710)
- 易(16218)
- 和(15895)
- 银(15495)
- 银行(15486)
- 理论(15326)
- 划(15299)
- 机构
- 学院(290935)
- 大学(281518)
- 济(130293)
- 经济(127763)
- 管理(118112)
- 理学(100079)
- 理学院(99105)
- 研究(98997)
- 管理学(98021)
- 管理学院(97446)
- 中国(80604)
- 财(60632)
- 京(59393)
- 农(56837)
- 科学(54320)
- 所(49426)
- 江(47976)
- 财经(46319)
- 中心(45810)
- 研究所(43638)
- 农业(42772)
- 经(41840)
- 业大(41596)
- 北京(37756)
- 州(37573)
- 经济学(37432)
- 范(36972)
- 师范(36721)
- 院(34746)
- 经济管理(33681)
- 基金
- 项目(178060)
- 科学(142977)
- 研究(138893)
- 基金(128922)
- 家(108915)
- 国家(107715)
- 科学基金(94552)
- 社会(91077)
- 社会科(86083)
- 社会科学(86062)
- 省(71664)
- 基金项目(67572)
- 教育(61424)
- 编号(58523)
- 划(57661)
- 自然(57215)
- 自然科(55896)
- 自然科学(55885)
- 自然科学基金(54942)
- 资助(51338)
- 成果(47543)
- 发(44392)
- 部(39956)
- 创(39853)
- 课题(39715)
- 业(39165)
- 重点(39043)
- 发展(37168)
- 国家社会(36887)
- 性(36577)
- 期刊
- 济(165416)
- 经济(165416)
- 研究(91308)
- 中国(65579)
- 农(59906)
- 管理(48582)
- 财(47731)
- 农业(40062)
- 科学(37869)
- 融(35627)
- 金融(35627)
- 学报(34985)
- 业经(32936)
- 教育(30758)
- 大学(28756)
- 技术(27216)
- 学学(27158)
- 经济研究(23722)
- 财经(22677)
- 问题(21376)
- 业(20907)
- 经(19650)
- 技术经济(17067)
- 世界(16849)
- 贸(15742)
- 农村(15679)
- 村(15679)
- 现代(15452)
- 农业经济(15156)
- 商业(15031)
共检索到469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克祥
清末民初,中国农业正处于开始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发展的转折时期。甲午战争后,在帝国主义对华侵略不断深入、中国经济进一步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对外贸易的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增加、外国资本和本国资本新式工业、以及铁路和轮船运输业的兴起,刺激了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一些地区经济技术作物的种植迅速推广,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民同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现金收支在农户收支总量中所占比重不同程度地加大。这表明,部分地区的农业正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加速向近代商业性农业转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文凤
考察历史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近代中国农业改良的思路和方法,这对我党和政府制定发展"三农问题"的科学的政策、正确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客观上清末民初农业在新政时期的农业改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从历史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入手,力图对清末民初农业新政的发展做出客观评价。
关键词:
农业 新政 绩效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昉
经济发展到达刘易斯转折点之后,劳动力不再无限供给,因此,在劳动力继续转移的情况下,保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本文把中国农业发展置于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背景之下,考察其面临的挑战,认为在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的同时,农业生产率的同步提高有赖于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朝着市场均衡方向持续提高。本文建议,在本世纪以来粮食比较优势提高的基础上,实施主动的粮食安全战略,是一个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持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政策选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冀名峰
2008年7月,本刊刊发了农业部财务司副司长冀名峰的《中国农业发展的关键转折期正在来临》一文。文中深刻地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劳动力老龄化趋势、农业增收能力持续减弱、基层政府发展农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并提出了很好的政策选择建议。该文被2008年第23期《新华文摘》转载。2009年,就中国农业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之后的政策取向问题,冀名峰副司长又提出一些非常有建树的观点和看法,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丽
特殊的碟形洼地、劳动力的匮乏是制约唐以前太湖东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因素。入唐后,和平环境促进了人口的增殖,尤其是安史之乱使东南地区成为唐王朝的财赋重心地。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苏州社会秩序的高度稳定促使该区域圩田时机成熟。大面积洼地的开垦,吸引大量移民定居其间,苏州税户急剧增长,人多税丰,成为苏州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拓展式的开发促使苏州农业崛起,这与江东其他区域以恢复性开发为主的农业发展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
唐代 苏州 农业 拓展式开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克祥
清代末年和北洋政府时期,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农业处于停滞和不断衰退的态势,而东北的土地开垦和农业生产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耕地和农业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农业产量和农产品的外销量扩大,农业装备和技术也有所提高。东北的土地垦辟和农业发展,不仅分流和吸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成明 张棉好
古代农业职业教育在推动古代农业以及农业文明发展的同时,也造就了自身丰富的发展历史。我国古代农业职业教育在经历了萌芽、孕育、鼎盛时期以及明清时期新的发展阶段后,形成了农业职业教育行为发生的强制性色彩凸显、教育内容的丰富实用以及教育方法的灵活多元等一系列特点,这也成为我国古代农业科技进步、农业技术发展以及农业知识得以传承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古代 农业职业教育 历史演进 特征思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冀名峰
近些年来,在中国农业连续丰收的背后,农业发展的基本层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加速发展,农业增收能力持续减弱,基层政府发展农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使中国农业出现了粗放经营的危险趋势。情况表明,中国农业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关键的转折期。在这个关键转折期,如果我们采取措施得当、及时,就能安然渡过未来15~20年的剧烈城市化过程,安然渡过农业发展的艰苦爬坡阶段,否则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就会增加,这将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平稳推进。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爽
关于铁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已有文献中存在不同的结论。考虑到清末民初河南的铁路建设外生性较强,本文以此为样本构建县级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作了进一步检验。与已有文献中对铁路的影响或是或否不同,本文发现其中存在重大的组别差异:按铁路通车时期划分组别后,1910年前后通车、主要连接中心城市的铁路促进了沿线地区的人口增长,使其能更好地利用外部市场来应对本地冲击,但并未改进其与省内市场的整合;20世纪30年代通车、主要连接腹地的铁路在改进区域市场整合的同时,也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的作用。由此表明,铁路的影响受制于沿线各地的经济关系、各部门的经济属性等,不宜一概而论。这既有助于理解经验研究中...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黄鹂
清末民初,中国兴起了创建图书馆的热潮,从中央到各省以至大学、机关、团体,都建立了图书馆。这是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重要方面,是与古代藏书楼迥异的新事物。但在落后的社会条件下,这一事业步履维艰,为此,李大钊等先驱者做了不少努力。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不仅传播了文化知识,也为后人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
藏书楼 郑观应 图书馆 李大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红霞 余劲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十年来在中国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对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概况、效益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将退耕还林政策与其它主要的支农、惠农政策进行了对比分析。退耕还林政策使我国的农业政策发生了一个方向性的变化,即财政收入由从农民流出转向流入农民,由税费收取转为了对农业的巨额补贴,成为了我国农业政策的转折点。
关键词:
农业政策 退耕还林 综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萍
清末民初(1860-1937年)时期的大学学费政策经历了由膏火制到收费制,再发展为收费与奖、助、补、减、免互补的成熟体系的过程。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大学学费的政策目标旨在吸引优质生源,兼顾教育公平;政策内容针对不同群体,实行区别对待;尽管时政艰难,政策执行仍勉力为之。
关键词:
大学 学费 清末民初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邵仰东
文章尝试从潮汕报纸副刊的角度来探究潮汕近现代报刊史。从清末民初时期潮汕报纸副刊性文字的出现开始,对清末至建国前十多种潮汕报纸副刊进行重点介绍,并按时间顺序列举概述了各年代的潮汕报纸副刊。
关键词:
清朝末期 民国时期 潮汕地区 报纸副刊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都阳
劳动力由农村和农业部门向城市和非农部门流动是发展中经济体的典型现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劳动力的流动尽管起起落落,却一直没有间断,相应的公共政策也经历了诸多变化。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经历了转折性的变化,即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几近消失,劳动力短缺持续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必将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文章将对推动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这一现象的长期因素展开分析,并对相应的公共政策进行讨论。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民工荒 转折期 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