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12)
2023(10921)
2022(9403)
2021(9128)
2020(7688)
2019(18183)
2018(18470)
2017(35668)
2016(19696)
2015(22527)
2014(22721)
2013(21845)
2012(19497)
2011(17463)
2010(17530)
2009(15787)
2008(15216)
2007(13221)
2006(11295)
2005(9641)
作者
(54778)
(45103)
(45044)
(42937)
(28881)
(21641)
(20448)
(17930)
(17226)
(16161)
(15621)
(14992)
(14246)
(14100)
(13949)
(13725)
(13590)
(13554)
(12886)
(12826)
(11254)
(11020)
(10929)
(10343)
(10132)
(10058)
(9967)
(9960)
(9101)
(8982)
学科
(74110)
经济(74035)
管理(55570)
(50146)
(42840)
企业(42840)
方法(39348)
数学(34730)
数学方法(34069)
中国(18471)
(18330)
(16480)
(16096)
业经(15930)
理论(14773)
地方(14125)
(12540)
(12361)
贸易(12354)
农业(12194)
教育(12099)
(11986)
技术(11864)
(11311)
环境(11052)
(10840)
财务(10767)
财务管理(10746)
(10295)
企业财务(10132)
机构
大学(272456)
学院(268694)
管理(110599)
(98770)
理学(97053)
经济(96365)
理学院(96038)
管理学(93917)
管理学院(93463)
研究(82512)
中国(59475)
(57778)
科学(53671)
(43742)
业大(41332)
(40416)
(39700)
中心(37583)
(37574)
研究所(37245)
(37161)
师范(36860)
北京(36484)
财经(35767)
(32498)
(31559)
农业(31108)
(30326)
技术(29396)
师范大学(29383)
基金
项目(189691)
科学(148462)
研究(139745)
基金(135520)
(116944)
国家(115973)
科学基金(100561)
社会(84599)
社会科(80105)
社会科学(80080)
(75433)
基金项目(72284)
自然(67130)
教育(66489)
自然科(65610)
自然科学(65598)
自然科学基金(64366)
(63148)
编号(58716)
资助(57219)
成果(47791)
重点(41816)
(41184)
课题(40515)
(39517)
(39088)
创新(36628)
项目编号(36616)
科研(36450)
大学(36346)
期刊
(102568)
经济(102568)
研究(75976)
中国(49621)
学报(41612)
管理(39831)
教育(38931)
科学(38063)
(35031)
大学(32126)
(31947)
学学(29278)
技术(25313)
农业(25213)
图书(18460)
(17446)
金融(17446)
业经(17389)
财经(16217)
经济研究(16155)
科技(13705)
(13655)
理论(13430)
技术经济(13180)
(12951)
问题(12849)
实践(12603)
(12603)
情报(12483)
统计(12304)
共检索到375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萍  
公立高校校长的产生是各种权力博弈和各方利益配比的最终体现。清末民初公立高校校长的产生,实质上是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高校学者三者相互博弈的结果,其产生可归纳为政府委派、内部互选、董事会推举三种基本模式。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肖鹏  
文章以"参考馆"和"参考图书馆"两个概念的误读为切入点,首先重新论述清末民初图书馆与博物馆事业的交叉勾连和它们共生共长的关系,进而议论清末最后十年公共文化机构发展的时代特征。勾连这些细节和其时的社会政策与思潮,文章进一步陈说了中西公共文化机构的构建路径:我国先有"开民智"之思路,然后有近代的图书馆和博物馆的"由上而下"的模式;而英美是先有公共文化机构的雏形和文化基础,然后再有职能扩展的"由下而上"的模式。以这两者的对比为基础,进而探讨了当代语境中"公共文化的构建"和"公共文化机构的联合协作"两个命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宗顺  
清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 ,但关于清末高校的数量长期以来却人言人殊。本文以清末学部的教育统计为依据 ,对清末公立高校的数量进行全面考察后认为 :清末公立高校的数量应该是 :大学堂 3所 ,高等学堂 2 4所 ,高等专门学堂 12 7所 ,高校总量为 15 4所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郑春汛  
清末民初(1862-1937)是专科目录发展史上的高峰期,数量和质量远超其他目录类型。本文通过对国内相关资料排查,搜集到清末民初334专科目录并制作年表,厘清了清末民初专科目录的发展轨迹与发展规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萍  
清末民初(1860-1937年)时期的大学学费政策经历了由膏火制到收费制,再发展为收费与奖、助、补、减、免互补的成熟体系的过程。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大学学费的政策目标旨在吸引优质生源,兼顾教育公平;政策内容针对不同群体,实行区别对待;尽管时政艰难,政策执行仍勉力为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华宁  马国英  
晋东南地区煤炭储量丰富,这一地区对煤炭的开采与利用早已出现。作为一个地理上较为封闭的区域,煤炭为该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泽潞商帮崛起的客观上的一个重要因素。清末民初之时,山西工业开始近代转型,研究当时该地的煤炭需求状况,以至煤炭产业转型未获成功的原因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阳  
清末民初,德国、日本等外籍侵略者为扩大生产规模,更好的控制青岛,在青岛建立了7所职业学校。这些职业学校在当时完整移植了西方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设置了工商业和农业等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专业,促进了平民教育的发展,从教育与职业的沟通为青岛的教育体制改革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安冬  曹树基  
城镇人口是反映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在中国城市史的研究中,由于资料的限制,城镇人口的估算一直是一个难题。前人设计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长短互见。关于清末民初的浙江城镇人口,一些学者以为不可能厘清,本文则以1910年前后的商号调查数据为折算基础,征引地方志中的资料进行检验修正,进而估算出清末民初浙江各县的城镇人口,并对分县人口与城镇人口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杭县、鄞县、永嘉、萧山、东阳、镇海、海宁、义乌列全省前八,城镇人口均超过5万,其中杭县42万,为全省之最;景宁、庆元、孝丰、于潜、昌化、桐庐、寿昌、遂安、仙居、云和、泰顺列全省后十位,城镇人口均不超过0.5万。回归分析显示,杭州、嘉兴、湖州等七府分县城镇人口与分县人口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绍兴、宁波等四府则相对较差。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萌  
中国学术思想界在甲午惨败后出现了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进行深刻批判的动向。他们肯定西学、批判中学的本意,是要为衰弱的中国寻找救亡图存药方。意想不到的是,对传统学术的新认识却开启了中国人文学术的去价值化运动:"六经"从辨明"是非"之基础,转变为只是考辨"真伪"所需之材料。胡适、顾颉刚等人继承发展了这种意识,突显"别真伪"的价值,引领了民国文史学术研究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转型导致的道德价值危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渐显现。一些学者在"学以载道"传统的基础上,期望中国现代学术能汲取中西学术文化的精华,熔铸适宜现代中国的"国民道德"。重"求真"的学术研究取向,和构建现代道德伦理的社会期望之冲突,构成了清末民国时期文史之学发展的重大理论困境。文史之学是该"别真伪",还是"明是非"?这是中国现代人文学术从业者一直探索的重要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石鸥  吴小鸥  
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学迅速进入中国,科学出版物纷纷出现,但科学的传播却非常缓慢,这一现象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才被终结。新式学堂的大量出现,导致新式的科学教科书海量增长。当承载着科学新思想新学说的教科书被广泛传阅后,其巨大的启蒙影响力终于迸发出来。清末民初教科书的科学启蒙大致经历了首倡期、鼎盛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早期教科书促进了中国学术由四部之学到分科之学的转型,推动了中国科学由格致到科学的转变,加强了学术术语的规范和统一,推进了科学方法的确立,引介了科学常识和现代文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莫磊  陶玉婵  
清末民初时期是云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变化和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云南会计的大发展时期。鉴于云南作为内陆门户的特殊地位,研究其会计演变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以清末民初时期为切入点,主要从"完善账簿制度""改良中式簿记""银行簿记发展"三个方面展示了这一时期云南会计的主要演变过程。研究贡献在于,揭示了云南会计演变中的鲜明特点,丰富了我国区域性会计发展史的研究文献,同时通过传承和弘扬云南地区会计历史文化和民族智慧,为当前"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我国会计的新发展问题提出了抛砖引玉式的思路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长林  
清末通商口岸的开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给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银元广泛流通提供了机会,并由此刺激国内自铸银元掀起高潮。制钱荒的出现引发了铜元铸造和发行,但随之而来的滥铸使货币市场又充满弊端。晚清和民初政府对全国货币铸造和发行掌控能力的弱化,使这一时期的货币制度漏洞百出。外国银元流入明朝末年,外国银元开始流入中国。早期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数量不多,流通也不广。清朝初期中外物资交流的规模比明末有所扩大,英国东印度公司经常派船只来往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外国银元便于乾隆年间大量流入中国,并在上海及附近地区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印永清  
本文研究了清末民初上海妇女报刊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它们的内容和刊物组织机构,考证了几种有异议的刊物,介绍了已知的报刊及其馆藏,使读者对近代上海妇女报刊在中国新闻出版史上的地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汪家熔  
从《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看到和想到的汪家熔1日本在1997年10月初出版了一部1100页、重达2.5千克的大型工具书《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收录16046个款目。它是日本学者樽本照雄自1988年始,花9年苦功独立完成的。它称“新编”,缘由在此之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成  
清末民初,滇越铁路、个碧石铁路的修建,导致云南传统交通运输格局的重大变化。但值得重视的是,滇越铁路、个碧石铁路通车后,云南传统的陆上驿运、局部水运没有也不可能终结,仍旧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近代化铁路机车运输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的人力畜力运输,特别是马帮运输,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新的发展。清末民初的云南交通运输格局,出现了人力畜力与机械动力并举的时代特征,构成云南交通运输史上重要而独特的一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