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97)
- 2023(4718)
- 2022(3807)
- 2021(3847)
- 2020(3077)
- 2019(7208)
- 2018(6802)
- 2017(12397)
- 2016(6719)
- 2015(8055)
- 2014(7847)
- 2013(7630)
- 2012(7256)
- 2011(6842)
- 2010(6628)
- 2009(5994)
- 2008(5944)
- 2007(5061)
- 2006(4448)
- 2005(4295)
- 学科
- 济(30978)
- 经济(30949)
- 管理(14434)
- 方法(13711)
- 业(13666)
- 中国(13150)
- 数学(12798)
- 数学方法(12651)
- 企(9229)
- 企业(9229)
- 贸(8670)
- 贸易(8665)
- 易(8552)
- 农(8206)
- 制(6075)
- 财(5826)
- 业经(5457)
- 农业(5388)
- 银(5321)
- 银行(5321)
- 行(5226)
- 关系(5214)
- 出(5087)
- 学(4967)
- 融(4913)
- 金融(4913)
- 发(4876)
- 理论(4499)
- 体(4460)
- 教育(4430)
- 机构
- 大学(100684)
- 学院(96746)
- 济(49991)
- 经济(49370)
- 研究(40536)
- 管理(33031)
- 中国(31112)
- 理学(28021)
- 理学院(27663)
- 管理学(27343)
- 管理学院(27146)
- 京(22540)
- 科学(20848)
- 财(20817)
- 所(19806)
- 研究所(18165)
- 经济学(17695)
- 财经(17066)
- 中心(16661)
- 经(15976)
- 经济学院(15954)
- 北京(15189)
- 范(14674)
- 师范(14592)
- 院(14151)
- 财经大学(12911)
- 农(12880)
- 师范大学(12378)
- 江(12291)
- 科学院(12102)
- 基金
- 项目(62589)
- 科学(50246)
- 研究(49090)
- 基金(47359)
- 家(41397)
- 国家(41127)
- 科学基金(34557)
- 社会(33085)
- 社会科(31561)
- 社会科学(31554)
- 教育(23952)
- 基金项目(23659)
- 资助(20056)
- 省(19994)
- 自然(19509)
- 自然科(19113)
- 自然科学(19108)
- 自然科学基金(18816)
- 编号(18635)
- 划(18576)
- 中国(17039)
- 部(16437)
- 成果(16134)
- 国家社会(15445)
- 重点(14774)
- 教育部(14670)
- 课题(13914)
- 发(13848)
- 大学(13123)
- 人文(12944)
共检索到152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吴泽泉
美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在中国得以成立,与近代以来中国大学中美学课程的设置具有密切关系。清朝末年出台的《奏定大学堂章程》规定,工科建筑学专业须开设美学课。这是美学进入中国大学课程体系之始。这一设置是对于日本大学制度的模仿。《奏定大学堂章程》中,文科各专业并未设置美学课,这反映出设计者对美学的性质与意义还缺乏了解。民国成立以后,当时的教育部门规定大学文科哲学、文学专业均须开设美学课。在教育部门的规定指导下,北京大学等综合性大学的文科专业纷纷设置了美学课,部分师范学校、美术专科学校也设置了美学课,美学逐渐成为中国大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美学课的设置提高了美学的地位,刺激了美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有力推动了现代中国美学学科的形成。
关键词:
美学学科 美学课程 近代教育变革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于建福
清末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将《孝经》和《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列入中小学堂"读经讲经"科目,体现出时人对儒家经典价值的认同和自觉传承。细读该章程文本不难发现,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实施中,注重"博""约"相济,避免"泛滥无实";系统设置,少读浅解,循序而渐进;善于诱导,晓之以义,慎之以罚;区分天资秉性而因材施教,明确反对"强责背诵";兼顾"中学"和"西学",实现"无一荒经之人";将修身诸科目与"读经讲经"相融通,发挥育人的综合效能。这对当代切实重视经典价值的传承,优化经典教育内容的设置,破解经典教育面临的难题,增强经典教育的可行性和实效性,都会有所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萍
清末民初(1860-1937年)时期的大学学费政策经历了由膏火制到收费制,再发展为收费与奖、助、补、减、免互补的成熟体系的过程。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大学学费的政策目标旨在吸引优质生源,兼顾教育公平;政策内容针对不同群体,实行区别对待;尽管时政艰难,政策执行仍勉力为之。
关键词:
大学 学费 清末民初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川
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在清末民初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既没有选择欧洲双轨学制类型,也没有移植美国单轨学制类型,而是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和开明大臣主持下,构建了一种"中间制"学制体系。即基础教育选择强调德行修养、人格养成的单轨制,高等专业教育力主学术一体、中体西用的双轨制。单轨制强调树德与做人,双轨制偏重功利与实用。中间制学制体系的形成有三个节点:一是壬寅癸卯学制从单轨到三轨的聚变,二是壬子癸丑学制对普通教育"文实"分科、体用合一的争论,三是壬戌学制引进吸收西方教育经验后的模仿、改良与本土化。中国学制形成的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桢普
美学是提供视觉享受和陶冶心智的一种高雅艺术。中国美学史源远流长,从上古壁画,到宣纸的中国画,到油墨印刷的书画,每一次的更新迭代都反映了历史变化,承载着时代变迁,形成审美意识的发展。中国美学在传承发展中不断巩固,在交流借鉴中不断进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艺术的向前发展,铸就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由常任侠编著、北京出版社于2020年3月出版的《中国美术史》一书,系统阐述中国各种美术艺术的特征以及具体美术艺术案例,帮助读者清晰感知美术艺术内涵,了解美术发展脉络,对有志于传播中国美术艺术,教授中国美术知识的人士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国美术史谈》 中国美学史 比较视域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冯郦君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专家学者,为此纷纷撰文,介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经验。它山之石,固可攻玉,但我国近代商业银行历尽坎坷而累积的经验教训弥足珍贵。 我国商业银行兴起于甲午战后,发达于民国初年(1912——1927),本世纪20年代走向鼎盛,不仅形成了“南三行”、“北四行”、“四小行”等银行集团,而且涌现出了张嘉璈(公权)、陈光甫(辉德)、李铭(馥荪)、周作民、徐新六、钱新之等金融巨子,他们筚路蓝缕,开中国商业银行之先河;其壮举可歌可泣。笔者因此不揣浅陋,将其业绩写出来,以示来者,不妥之处,敬请更正。
[期刊] 求索
[作者]
江国华 韩玉亭
清末民初法科留学潮大致历经了晚清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三个阶段,历经了从"西洋不如东洋"到"西洋东洋并举"再到"西洋胜过东洋"的演进。法科留学生或筹建法政学堂,或借鉴西学建构中国的法学体系,或著书办报弘扬法治思想,或参与立宪修律活动引领法制潮流,或主持警政狱政改革推动法制进程,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法学教育和法制建设近代化过程。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法科留学生 法制近代化 留学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鸿翔
清末民初时期西方财政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与后来的国民政府时期相比该时期的传播显得薄弱,但其开拓性的价值仍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以1912年为时间节点,对清末、民初两个阶段内西方财政思想的传播主体、特点、影响等方面做了大致的勾勒。
关键词:
清末民初 西方财政思想 财政体制转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淑华 陈遇春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办厂,新的生产方式冲击着中国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方式。随着机器制造业的建立与新式商业的发展,洋务运动兴起。兴办实业学校、实业教育的思潮涌起,职业教育开始了由传统向近代的演变。清末民初职业教育的转型以移植为主要特征,转型速度缓慢。
关键词:
清末民初 职业教育 实业学堂 转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小丽
赫尔巴特及赫尔巴特教育学派是伴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来到中国的。清末民初,"赫尔巴特"有相对统一的译名后,国人对赫尔巴特教育学派有了学术派别的认识。国人认识赫尔巴特主要不是经由《教育世界》及教育世界社的引介,而是通过师范学校的教育学、教育史教科书。教育学侧重强调赫尔巴特的地位,对其观点则褒贬不一;教育史的介绍相对系统,大都按照"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教育目的(五道念)——教育方法(管理、训育、教授)"的结构描摹赫尔巴特的学说。经历学习和积累后,国人逐渐接受并开始研究赫尔巴特的学说,但总体不脱教育史教科书的范围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涛
本文通过对清末民初中国银行业近代化因素的分析,肯定了其在经济发展中的进步作用,从中得出一些对当前金融体制改革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近代银行 民族工商业 近代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何茜
在课程研究范式转向和概念重建运动的推动下,课程研究走向了意义建构的历程,开始从一元文本走向多元理解,美学取向的课程研究便是其中的一种对课程意义重新解读的方式。借助美学的理论和方法理解课程,课程便成了生命美感体验的过程,同时更是一种诗化的智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立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石鸥 吴小鸥
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学迅速进入中国,科学出版物纷纷出现,但科学的传播却非常缓慢,这一现象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才被终结。新式学堂的大量出现,导致新式的科学教科书海量增长。当承载着科学新思想新学说的教科书被广泛传阅后,其巨大的启蒙影响力终于迸发出来。清末民初教科书的科学启蒙大致经历了首倡期、鼎盛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早期教科书促进了中国学术由四部之学到分科之学的转型,推动了中国科学由格致到科学的转变,加强了学术术语的规范和统一,推进了科学方法的确立,引介了科学常识和现代文明。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教科书 科学 启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