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38)
2023(4055)
2022(3421)
2021(3630)
2020(2707)
2019(6625)
2018(6833)
2017(10830)
2016(7124)
2015(8239)
2014(8145)
2013(7090)
2012(6648)
2011(6159)
2010(6310)
2009(5098)
2008(4768)
2007(4227)
2006(3933)
2005(3578)
作者
(15604)
(12932)
(12669)
(12251)
(8088)
(6241)
(6073)
(5270)
(4922)
(4772)
(4503)
(4150)
(4131)
(4091)
(3982)
(3962)
(3808)
(3789)
(3762)
(3680)
(3405)
(3191)
(3118)
(3100)
(2992)
(2891)
(2832)
(2743)
(2675)
(2627)
学科
教育(19537)
(15628)
经济(15610)
中国(11523)
管理(9765)
(7741)
理论(7094)
教学(6678)
地方(6557)
(6079)
(5672)
(4993)
企业(4993)
(4540)
农业(4209)
思想(3960)
方法(3937)
发展(3925)
研究(3894)
政治(3856)
(3803)
技术(3542)
思想政治(3534)
政治教育(3534)
治教(3534)
(3530)
德育(3503)
业经(3365)
学法(3331)
教学法(3331)
机构
大学(82423)
学院(78000)
研究(31835)
教育(27474)
(24044)
师范(23975)
管理(21221)
(20500)
(20376)
师范大学(20034)
经济(19461)
科学(18997)
理学(17729)
中国(17406)
理学院(17309)
管理学(16817)
管理学院(16621)
(15266)
(14181)
研究所(13915)
中心(13868)
北京(13853)
职业(13827)
技术(13359)
(11941)
(11153)
教育学(10531)
(9942)
(9765)
业大(9494)
基金
项目(49276)
研究(45546)
科学(39419)
基金(30121)
教育(29329)
(24949)
社会(24619)
国家(24516)
社会科(22794)
社会科学(22787)
编号(22310)
(21484)
成果(21223)
(20224)
科学基金(20044)
课题(19122)
(17077)
基金项目(15842)
规划(13967)
项目编号(12720)
重点(12458)
(12375)
(12272)
(12107)
(12106)
研究成果(11520)
资助(11171)
自然(11096)
教育部(10963)
(10758)
期刊
教育(47879)
研究(35551)
中国(27852)
(25783)
经济(25783)
职业(11856)
技术(11089)
学报(9659)
科学(8980)
(8840)
大学(8632)
技术教育(7952)
职业技术(7952)
职业技术教育(7952)
(7836)
(6919)
管理(6498)
农业(6418)
(6272)
论坛(6272)
学学(5929)
图书(5811)
高等(5797)
成人(5021)
成人教育(5021)
高等教育(5004)
发展(4889)
(4889)
(4366)
金融(4366)
共检索到133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胡梦颖  
作为清末新政教育改革重要参考的《教育世界》杂志,提出了与严复、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分子不同的道德改良方案。《教育世界》所载译教育小说,可以看出杂志译者从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一方面选择小说这种生动的形式作为蒙学修身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注意到在新式学堂逐渐建立的背景下,需要更多地关注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因而提出自下而上的、由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的道德改良方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彭干梓  夏金星  
晚清新政之时,袁世凯力废科举,大兴学堂,为清末的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他主张"崇实学、增实科、开民智",领导学部于各府厅州县设立劝学所,为新式教育发展提供保障,使教育体系更为完善;要求农务局在各地劝办农会,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发行农学刊物,翻译农学教科书,举办农产品评审会,初步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农业推广体系;倡导"自谋其生"的教育观,将"实科"、"实学"、"实益"落实在"谋生"理念之上。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海洋  
清末新政时期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新教育制度的建立,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转折。东北地区农科职业学校,正是在这一转折时期逐步建立起来的。清末新政时期东北农科职业学校的兴办,掀开了东北近代农业教育史的序幕。尽管当时东北农科职业学校规模不大,培养学生数量不多,但在推动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同时作为东北农科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起点,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吉辰  
湖广总督张之洞是清末留日军事教育的有力推动者。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底的第一次大规模官费赴日留学之前,他已开始自行筹划派遣以军事学生为主的留日学生。而在日方做出邀请之后,他顺势开始持续派遣大量留日军事学生。由于当时中国的新政事业迫切需要人才,留日军事学生往往被提前召回国内,未及深造。湖北的赴日军事留学开展较早,规模较大,毕业生成为他省督抚与练兵处竞相延揽的对象,引发激烈的人才争夺。在中日关系、军事改革和政治诸方面,湖北的留日军事教育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绍先  周杰  
川边藏区属于藏区三大区域中的康区,清末称为川边或川滇边,是一个地理概念,主要指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藏族迪庆自治州与西藏昌都地区以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由于历史原因,川边藏区历史上长期处于"土司"势力的割据状态,且疏于开发经营。甲午重庆开埠,列强势力渗入四川。面对危机,川中有识之士迅即掀起了学习西方热潮以救亡图存。此时的川边藏区社会发展远落后于内地汉族地区。而川边藏区社会的变革,是与教育的近代化分不开的。川边藏区教育近代化的背景清末四川"教育新政"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政府腐败、国势衰微,书院废弛、教育空疏腐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英  
清末赴日考察官商对推进实业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受教化传统影响的官吏们倾向于从人才任用、知识功用、中西比照等方面形成实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主张,而经营社会实业的绅商们能够从发展实业之根本探寻实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路径。两种思路演绎了两种课程发展逻辑,在不同领域对课程实践产生影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商丽浩  田正平  
清末教育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比较研究●商丽浩田正平中国清朝末年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是两国新旧教育的交替时期。19世纪中叶,西方的兵轮伴随西方文明鼓浪而来,势不可挡。1842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迫使中国门户开放;1853年,美国培理舰队驶进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葛孝亿  
清末虽然创办了诸多接近于职业教育的新式教育机构,并形成了一股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潮,但实业教育思潮并没有破除"本末之辩",亦未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文化心理以促进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反,实业学堂的创办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实业教育在"名"与"实"之间存在差距。清末实业学堂的名实之辩,实则蕴含了中国近代早期职业教育的命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长纯  
中国比较教育发端于清朝末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吴汝纶。他受清政府之命赴日本进行了3个多月的教育考察,有明确借鉴日本经验改革本国教育的目的,他通过各种形式的调研,获取了翔实的日本教育资料,形成了自己教育改革的主张。这些资料与主张促进了当时及民国初期的教育改革。这充分体现了发端期的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所具有的前沿性,这一时期的比较教育研究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并给而后的比较教育研究者留下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宝贵遗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泽民  
清政府于1901年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时值庚子战败,时局艰危,急缺经邦济世之才,特别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明确教育的实用功能,将实用作为课程设置的标准之一,大力发展实业教育。至此,教育的实用化改革奠定了民国职业教育的基础,推进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孔令华  张永声  
一 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列强的大炮打开了清王朝闭锁的国门,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危机,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与反抗,唤醒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意识,抵御外侮、进行变革、力图自强的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普遍高涨,如龚自珍提出改革八股取士制度,林则徐组织翻译有关西方的史地、政治材料,后由魏源扩编为〈海国图志〉等,西学开始在中国兴起。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苑朋欣  
蚕桑教育在清末备受重视,蚕桑学堂、蚕桑讲习所、蚕桑传习所以及设有蚕业专科的农业学堂纷纷设立,清末的蚕桑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清末蚕桑教育的兴办,为各地培养了大批懂得近代蚕桑技术的专门人才,促进了各地蚕桑新知识技术的推广和传播,推动了蚕桑业的改良和发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胜  田正平  
以废科举、兴学校为中心的清末教育变革给那些生活在旧教育体制之下士人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同的士人对这场变革有着不同的体验:一些士人认为这是一条富民强国的正确之路,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其中;另外一些士人则认为教育变革搅乱了传统社会的思想和价值观,破坏了乡村社会的秩序,他们情绪低落、牢骚满腹,对新式教育极力攻击。士人们不同的体验和表现既与他们生活的区域等客观环境有关,也与他们的个人经历、心态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们的教育体验是他们主观构建的结果。这种建构与乡村士人的个性、原有知识结构、遭受挫折的忍耐力等因素密切相关。清末教育大变革中士人心态的变化及其影响,不仅可以为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提供...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汪家熔  
从《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看到和想到的汪家熔1日本在1997年10月初出版了一部1100页、重达2.5千克的大型工具书《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收录16046个款目。它是日本学者樽本照雄自1988年始,花9年苦功独立完成的。它称“新编”,缘由在此之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