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33)
- 2023(10271)
- 2022(8471)
- 2021(7842)
- 2020(6508)
- 2019(14731)
- 2018(14761)
- 2017(28024)
- 2016(15191)
- 2015(16990)
- 2014(16993)
- 2013(16854)
- 2012(15257)
- 2011(13513)
- 2010(13840)
- 2009(12908)
- 2008(13086)
- 2007(12112)
- 2006(10885)
- 2005(9783)
- 学科
- 业(82108)
- 企(65215)
- 企业(65215)
- 济(63809)
- 经济(63720)
- 管理(55328)
- 农(45609)
- 农业(30514)
- 业经(28448)
- 方法(22959)
- 财(22126)
- 务(17169)
- 财务(17156)
- 财务管理(17131)
- 企业财务(16095)
- 技术(15904)
- 制(15371)
- 数学(15337)
- 中国(15329)
- 数学方法(15217)
- 策(13971)
- 地方(13601)
- 理论(13031)
- 体(12307)
- 和(12269)
- 划(12125)
- 贸(11955)
- 贸易(11947)
- 易(11533)
- 企业经济(10609)
- 机构
- 学院(218477)
- 大学(205788)
- 济(89685)
- 管理(88887)
- 经济(87802)
- 理学(75734)
- 理学院(75029)
- 管理学(74110)
- 管理学院(73696)
- 研究(63563)
- 中国(53836)
- 农(48588)
- 京(42680)
- 财(41552)
- 科学(36895)
- 江(36817)
- 农业(36582)
- 业大(34525)
- 财经(32124)
- 中心(31748)
- 所(31249)
- 州(29058)
- 经(28831)
- 研究所(27380)
- 范(26547)
- 经济管理(26463)
- 师范(26356)
- 北京(25971)
- 经济学(24896)
- 商学(23977)
- 基金
- 项目(136058)
- 科学(107915)
- 研究(107766)
- 基金(96330)
- 家(80744)
- 国家(79746)
- 科学基金(70710)
- 社会(68522)
- 社会科(64350)
- 社会科学(64331)
- 省(57907)
- 基金项目(52351)
- 编号(47526)
- 教育(47421)
- 划(44413)
- 自然(43393)
- 自然科(42345)
- 自然科学(42337)
- 自然科学基金(41609)
- 资助(36719)
- 成果(36615)
- 业(33876)
- 创(31635)
- 发(30989)
- 课题(30871)
- 部(29263)
- 重点(29187)
- 制(28701)
- 创新(28535)
- 农(28331)
- 期刊
- 济(117012)
- 经济(117012)
- 研究(61697)
- 农(53078)
- 中国(46827)
- 财(36191)
- 农业(35646)
- 管理(34589)
- 业经(27828)
- 科学(27568)
- 学报(26333)
- 技术(22526)
- 融(22348)
- 金融(22348)
- 教育(22061)
- 大学(21465)
- 学学(20274)
- 业(18750)
- 问题(15846)
- 财经(15210)
- 经济研究(14785)
- 农村(14362)
- 村(14362)
- 农业经济(13878)
- 经(13245)
- 技术经济(12832)
- 财会(12414)
- 世界(12144)
- 现代(12085)
- 版(11848)
共检索到338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若熙
清末政局动乱,农民起义频出,这对当时以传统农耕占主导经济地位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场浩劫。在清末川刻话本小说《跻春台》中,存在大量描写清末四川地区农村生活的故事。这些故事以感性、直观的方式折射出当时四川地区农业的特点,即以租佃制为主,社会动乱、农业凋敝,自然灾害频发等。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跻春台》以文学艺术的形式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生活,充分展现了以农耕为主的封建社会末期的生活面貌。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虽然《跻春台》属于话本小说,其中不可避免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其基本故事框架、情节等却又贴近生活,具有真实反映当时农业社会现实的价值。
关键词:
清末 农业 特点 《跻春台》 话本 小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文凤
考察历史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近代中国农业改良的思路和方法,这对我党和政府制定发展"三农问题"的科学的政策、正确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客观上清末民初农业在新政时期的农业改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从历史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入手,力图对清末民初农业新政的发展做出客观评价。
关键词:
农业 新政 绩效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晋海学
清末小说中乌托邦叙事的大量出现与小说家们的现实关怀有关,更是他们基于忧患意识而关于国家未来想象的种种回应,因乌托邦想象内容的不同形成了多样的叙事形态。在治疗国人"疾病"的乌托邦叙事中,小说家构想出各种离奇古怪且又让人眼花缭乱的治疗之术,表现出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改造国民的坚定之心;在想象未来中国的乌托邦叙事中,小说家虚构出理想的政治形态,表现出了既要借助于西方的社会、政治理论,却又不能仅仅地停留在体系化知识的层面上使用的两难境地;在想象文明国家的乌托邦叙事中,小说家虚拟出一个天马行空的艺术世界,展现了既
[期刊] 求索
[作者]
胡梦颖
作为清末新政教育改革重要参考的《教育世界》杂志,提出了与严复、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分子不同的道德改良方案。《教育世界》所载译教育小说,可以看出杂志译者从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一方面选择小说这种生动的形式作为蒙学修身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注意到在新式学堂逐渐建立的背景下,需要更多地关注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因而提出自下而上的、由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的道德改良方案。
关键词:
教育小说 清末新政 教育世界 社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颖
农业教育是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晚清农务学堂是农业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农务学堂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及开设课程等方面,分析晚清新式农务学堂在中国近代农业教育方面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
晚清 农务学堂 近代农业教育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黎家远 雷海 余俊任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作出的《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决定》都明确要求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文紧紧围绕四川"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提出把构建"三农"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作为保护根基,把优化政策导向、夯实发展支柱作为保护平台和支撑的路径探索建议,以此联动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关键词:
农业农村发展 保护制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苑朋欣
清末山东高等农业学堂是在山东农业技术落后和清政府推行新政、进行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下,由山东巡抚倡导开办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的建立,使国外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教学方法和教育制度被吸纳和借鉴,为以后山东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山东传统农业的改良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
清末 高等农业学堂 山东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卯旭阳
为了配合《婚姻法》的实施与推广,十七年文学中出现了一批围绕批判封建婚姻制度、提倡新式婚姻理念以及表现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文学创作,其中不乏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背景的作品。在国家层面的宣传整合下,新青年、铁娘子、半边天等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女性形象在最大程度上转化为文学想象的资源。女性身份在这一时期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宣传载体,而“女性”这一独立符号也开始走向消解,进而营构出一个“无性”的时代。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阮梦迪
台静农作为五四时期著名的乡土作家,小说中不乏对家乡故土的深刻描写,台静农的故乡——安徽六安叶集,属于江淮地区,因此深受江淮文化影响的作者在小说中常常描绘出一幅幅具有江淮风情的画卷,使台静农的小说打上了地域文化烙印。文章还将台静农与苏雪林、吴组缃等作家进行了对比,探寻其独特的价值与其异于其他作品的一种独特风味。
关键词:
台静农 江淮文化 地域风俗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郭雨晴
乡土小说一直在台湾文坛占有重要地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台湾文坛涌现了一批具有新风貌的乡土小说,以袁哲生、吴明益、童伟格、甘耀明、伊格言、许荣哲、张耀升、王聪威、高翊峰等人为代表,他们的小说迥异于以启蒙为立场的描写乡村社会或以批判为态度描写城乡对立的前代乡土小说,以“零度写作”的姿态,通过描写乡村的怪力乱神来实现较为私人化的文学关怀,体现了新乡土小说的显著特征。文章在介绍新乡土小说的概念和特点的同时,以新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童伟格为例,分析他作品中对死亡与时间的关注,并将这种关注与他书写的“弱者”“废人”的生存逻辑联系在一起,来具体考察台湾新乡土小说的写作实践,指出了新乡土小说创作中的不足和对当下的启示。
关键词:
台湾 新乡土小说 童伟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萌 赵学勇
由生态学和美学相交叉而形成的新学科——生态美学,把文学批评的视野扩展到生态学的领域,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美学范式和考察视角。透过生态美学这一视角,以邱华栋的都市小说为例,着重考察"新生代"都市小说创作中所体现的生态美问题:一是在表现了物化都市对自然的远离及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异化之后,试图通过特定主题及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努力探寻都市社会的自然生态之美。二是在揭示了物化都市中人们始终处于空虚、失落、漂泊、流浪的精神状态之后,试图重构审美文化的价值形态,倡导生态关怀和人文关怀,从而构建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汪家熔
从《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看到和想到的汪家熔1日本在1997年10月初出版了一部1100页、重达2.5千克的大型工具书《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收录16046个款目。它是日本学者樽本照雄自1988年始,花9年苦功独立完成的。它称“新编”,缘由在此之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克祥
清末民初,中国农业正处于开始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发展的转折时期。甲午战争后,在帝国主义对华侵略不断深入、中国经济进一步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对外贸易的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增加、外国资本和本国资本新式工业、以及铁路和轮船运输业的兴起,刺激了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一些地区经济技术作物的种植迅速推广,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民同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现金收支在农户收支总量中所占比重不同程度地加大。这表明,部分地区的农业正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加速向近代商业性农业转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学东,郭焕成
成都市龙泉驿区因其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农业景观资源 ,观光农业迅速发展 ,以农户家庭经营为特色的“农家乐”遍布全区。“农家乐”经营为农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给广大市民提供了农家休闲娱乐活动 ,是大有潜力的新生事物 ,今后需要对其加强宏观管理 ,积极引导其发展
关键词:
观光农业 农家乐 经济效益 客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忠鑫
作为地域性的小型商帮,古田商帮主要经营粮食、红粬、茶叶等乡土产品,在福州甚至国内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之上,古田商帮兴修福州古田会馆,历时十余年,至今保存完整。古田会馆留存的三通碑刻,是研究近代闽江流域商业发展的重要史料。根据历年经费支出细目,我们可以归纳出会馆建造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又由于会馆的募资主要采取抽厘的方式,则可以从年度捐输金额大致推测出古田商帮各行业在清末民初的经营态势,从中可以窥见古田商帮与福州城市商业发展的互动关系。但是,捐输额度的多寡,也会受到会馆建设进程的影响,不可简单地将其作为商业经营态势的反映。
关键词:
古田商帮 会馆 福州 碑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