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33)
2023(7615)
2022(6556)
2021(6307)
2020(5417)
2019(12177)
2018(12045)
2017(23251)
2016(12388)
2015(13871)
2014(13524)
2013(12950)
2012(11670)
2011(10042)
2010(9716)
2009(8570)
2008(7841)
2007(6377)
2006(5268)
2005(4349)
作者
(30681)
(25748)
(25511)
(24405)
(16345)
(12248)
(11716)
(10064)
(9884)
(8931)
(8865)
(8592)
(8108)
(7875)
(7810)
(7674)
(7619)
(7534)
(7437)
(7382)
(6165)
(6073)
(6015)
(5986)
(5872)
(5740)
(5556)
(5471)
(5106)
(4979)
学科
(47804)
经济(47746)
管理(37265)
(34699)
(29358)
企业(29358)
方法(25964)
数学(23598)
数学方法(23231)
(14140)
(12523)
中国(12243)
业经(9964)
(9160)
(9082)
财务(9046)
财务管理(9017)
地方(8634)
企业财务(8585)
(8349)
贸易(8343)
农业(8265)
(8144)
(7976)
技术(7825)
理论(7430)
(7250)
银行(7242)
(6878)
环境(6871)
机构
大学(158914)
学院(157645)
管理(67326)
(65975)
经济(64761)
理学(58972)
理学院(58461)
管理学(57482)
管理学院(57169)
研究(45214)
中国(35406)
(31287)
(30956)
科学(25562)
财经(25350)
中心(24010)
(23329)
(23247)
业大(22021)
(21372)
经济学(20696)
(19603)
(19511)
师范(19400)
财经大学(19246)
经济学院(18849)
北京(18200)
(17972)
经济管理(17765)
研究所(17677)
基金
项目(115193)
科学(93181)
基金(86743)
研究(85207)
(74376)
国家(73779)
科学基金(65954)
社会(56340)
社会科(53621)
社会科学(53611)
基金项目(46214)
(44292)
自然(42857)
自然科(41978)
自然科学(41969)
自然科学基金(41220)
教育(40583)
(37203)
资助(34827)
编号(33937)
(26532)
成果(26057)
重点(25548)
(24877)
(23927)
国家社会(23911)
教育部(23704)
人文(23263)
创新(23252)
科研(22769)
期刊
(64092)
经济(64092)
研究(43453)
中国(27822)
(25863)
管理(24945)
学报(21490)
科学(20235)
(18211)
大学(17934)
教育(16952)
学学(16717)
技术(15807)
(14473)
金融(14473)
财经(12521)
农业(12137)
业经(10785)
(10715)
经济研究(9926)
问题(8963)
图书(8205)
理论(8173)
财会(7850)
技术经济(7652)
实践(7561)
(7561)
统计(7290)
(7266)
(6699)
共检索到222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黄翊民  
始于东三省官制改革的交涉使,是清政府创设的首批专办省级对外交涉官员。然此时的交涉使未脱督抚属官之窠臼,也未建立起与外务部的直接联系,并主要由督抚奏保而得任。志在集权以实现外交一元化管理的外务部,便将对交涉使的任命作为改革的重点,结果虽扩张了部权,但并未完全解决矛盾。这表面上体现为清廷与地方督抚之间的权力冲突,实则体现了清廷对地方控制力的减弱以及督抚权力的膨胀,从侧面说明清末统治集团所面临的内政困局。
[期刊] 求索  [作者] 欧美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向外学习样态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领域从物质、制度延伸到思想,方式由在国内被动接受到走出国门汲取,渠道从"西洋"转向"东洋"。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思想时,日本借用了许多古汉语中的词汇形式并赋予它们新的含义,由此创造出许多新的思想学术术语,由"国民"衍生而来的"民族""民族主义"以及"民族国家"等即是如此。中国人在消化吸收这些术语和思想后,又将它们"反借"回来并尝试与自己的历史文化进行对接,从而形成了改造国家与社会的思想理论武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冯晓玲  赵放  
重商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学说和经济政策,对后世影响深远。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美国的"新重商主义"也有抬头的趋势。近年来中美文化贸易领域的摩擦,就是美国"新重商主义"中的"出口垄断"的集中体现。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贸易的强势竞争力是其推行"出口垄断"的现实基础;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和双边、多边贸易体制是其制度保障;通过输出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实现"文化霸权主义",又是美国推行"出口垄断"的终极目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徐海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实施和深化发展,"走出去"企业的合作对象与合作内容都更加多元化,合作过程中由于多元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冲突问题凸显,成为制约国内外企业合作交流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从法制环境、宗教信仰、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企业在沿线国家进行经济交往与合作时产生文化冲突的原因,提出了缓解文化冲突及矛盾的对策建议,旨在为"走出去"进行经济合作的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陈玉玲  
在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对高等院校的整顿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实力派之间的关系对整顿工作产生了明显影响。一般来讲,当中央与地方实力派处于对立状态时,地方高校的整顿工作难以顺利进行,而当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较为融洽时,学校整顿工作则进展顺利。这表明影响当时高等院校整顿工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中央与地方之冲突对整顿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莲霞  
作为清末新政主要内容之一的《北洋官报》,不仅在官报的创办上具有样板的功能,其发行方式也被晚清其他百种官报模仿,不仅传统官报发行之大清邮局、民信局、驿递等邮递途径被广泛运用于官报发行中,而且形成了"派销"与"代销"为主,辅之以函购等发行方式。本文从《北洋官报》之派购对象、派销份数、添购及报费之欠解等角度,考察《北洋官报》的派销发行,以期分析清末官报的停刊与其主要发行方式——派销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忠鑫  
作为地域性的小型商帮,古田商帮主要经营粮食、红粬、茶叶等乡土产品,在福州甚至国内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之上,古田商帮兴修福州古田会馆,历时十余年,至今保存完整。古田会馆留存的三通碑刻,是研究近代闽江流域商业发展的重要史料。根据历年经费支出细目,我们可以归纳出会馆建造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又由于会馆的募资主要采取抽厘的方式,则可以从年度捐输金额大致推测出古田商帮各行业在清末民初的经营态势,从中可以窥见古田商帮与福州城市商业发展的互动关系。但是,捐输额度的多寡,也会受到会馆建设进程的影响,不可简单地将其作为商业经营态势的反映。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霞  邹进文  
清朝末年政治结构开始近代转型,中国几千年来国家政权止于县的状况发生改变,国家权力轨道向乡村铺设,公权力延伸到县以下。事权与财权是密不可分的,公共权力的下移必然要求财权的下移,随着乡村治理的近代转型,清末乡镇财政也开始了近代性变迁。由于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清末乃至中国近代乡镇财政的转型不仅没有稳固基层政权,反而动摇了政府的统治根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功满  曹伟  
乡村权力结构中监督权的缺失,是一系列乡村治理问题的症结所在。村务监督委员会作为一项弥补乡村权力监督缺失的制度创新,在实践中与其理想目标尚存在一定差距。文章基于权力结构的视角,分析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制度功能,探讨制度运行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新的乡村权力互动结构,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与乡镇纪委的合作关系。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玉龙  汪峰  
本文以2003~2016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从企业债务融资的视角考察去杠杆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潜在冲突问题,研究发现:去杠杆政策会降低企业金融负债比重,增加企业经营负债比重;而产业政策则相反,会增加企业金融负债比重,降低企业经营负债比重。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政策带给企业的债务融资优势,包括增加金融负债融资和减少经营负债占用,在去杠杆政策施行期间会被削弱。因此,去杠杆政策与产业政策会发生冲突。在对样本进行分组测试后,本文还发现,上述冲突主要体现在中西部地区或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样本中。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国申  孙丰香  宋明爽  
村民自治实施以来,人们习惯于将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的指导作为村民自治最常见的外来影响因素。然而近年来,一种新的外部力量——"嵌入型村干部"对村民自治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嵌入型村干部的到来与村民自治形成了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其中既有外来精英对村民自治的推动,又有他治与自治内在逻辑上的冲突。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下乡干部对村民自治的积极作用,避免外来力量与村民自治的冲突,成为下乡干部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伟  卜风贤  
乡村集市自诞生以来,数千年中一直扮演着乡村社会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的双重角色,不同的历史时期,差异的社会经济水平和国家政策安排之下,二者的侧重有所不同。乡村集市除了其具有的基层市场功能外,作为乡村社会独特的公共空间,依靠自身复杂的功能对乡村社会起着国家所无法替代的整合作用。在现代乡村社会,乡村集市已经发展成为乡村政治的焦点、基层市场的节点和乡民闲暇的热点,形成为一个集政治整合、经济贸易、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场域。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国申  孙丰香  宋明爽  
村民自治实施以来,人们习惯于将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的指导作为村民自治最常见的外来影响因素。然而近年来,一种新的外部力量——"嵌入型村干部"对村民自治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嵌入型村干部的到来与村民自治形成了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其中既有外来精英对村民自治的推动,又有他治与自治内在逻辑上的冲突。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下乡干部对村民自治的积极作用,避免外来力量与村民自治的冲突,成为下乡干部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英  
清末赴日考察官商对推进实业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受教化传统影响的官吏们倾向于从人才任用、知识功用、中西比照等方面形成实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主张,而经营社会实业的绅商们能够从发展实业之根本探寻实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路径。两种思路演绎了两种课程发展逻辑,在不同领域对课程实践产生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海涛  
汉冶萍公司和八幡制铁所为中日两国历史上的重要钢铁企业。清末民初,两家企业呈现出一成一败的迥异命运。就先天发展条件而言,两家企业各具优势,也各有不足,并不必然决定此后的命运。抛开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管理因素不论,汉冶萍公司和八幡制铁所命运各异,应从更宏阔的国家层面考察。由于近代中国积贫积弱,政府无法持续有效提供钢铁企业发展所必须的各项扶植政策,使汉冶萍不得不直面激烈的市场竞争。然清末民初中国国内钢铁市场的有效需求十分有限,汉冶萍不得不转而依靠日本市场,最终沦为日本钢铁产业的附庸。相比之下,日本政府自始至终大力扶植八幡制铁所,推动企业规模不断扩张,加之日本工业化迅猛发展,为八幡制铁所的发展提供了充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