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15)
2023(2875)
2022(2249)
2021(2402)
2020(1823)
2019(4417)
2018(4394)
2017(6252)
2016(4778)
2015(5582)
2014(5755)
2013(4864)
2012(4584)
2011(4275)
2010(4575)
2009(3642)
2008(3522)
2007(3148)
2006(2976)
2005(2777)
作者
(11115)
(9227)
(9143)
(8948)
(5935)
(4643)
(4419)
(3852)
(3527)
(3474)
(3214)
(3122)
(3084)
(3072)
(2987)
(2918)
(2876)
(2758)
(2634)
(2633)
(2554)
(2431)
(2279)
(2230)
(2186)
(2176)
(2148)
(2047)
(1965)
(1953)
学科
教育(18197)
中国(9279)
(7985)
经济(7982)
(5566)
理论(5447)
教学(5359)
地方(5092)
管理(4251)
(3745)
(3514)
发展(3350)
(3228)
(3196)
改革(3120)
思想(3046)
高等(3011)
政治(2961)
研究(2951)
(2881)
思想政治(2792)
政治教育(2792)
治教(2792)
德育(2772)
教育改革(2771)
学校(2580)
技术(2499)
地方经济(2486)
农业(2482)
学法(2412)
机构
大学(56960)
学院(52547)
教育(25791)
研究(25419)
(19634)
师范(19577)
师范大学(16491)
科学(15934)
(14358)
(13088)
研究所(12051)
管理(11026)
(10990)
中国(10922)
职业(10828)
技术(10549)
经济(10425)
北京(10350)
教育学(9831)
中心(9700)
(9660)
(9383)
理学(9095)
理学院(8800)
管理学(8356)
(8318)
管理学院(8225)
(7674)
研究院(7547)
职业技术(7344)
基金
项目(33594)
研究(31151)
科学(26865)
教育(22719)
基金(19323)
(17133)
国家(16840)
社会(15577)
编号(15574)
成果(15470)
(15204)
课题(14704)
(14658)
社会科(14360)
社会科学(14357)
(12755)
科学基金(12529)
规划(10372)
重点(9777)
基金项目(9555)
(9241)
(9061)
(8773)
(8712)
项目编号(8506)
研究成果(8385)
年度(8159)
(7780)
教育部(7755)
(7753)
期刊
教育(43609)
研究(26475)
中国(22201)
(13086)
经济(13086)
职业(10470)
学报(8287)
技术(8143)
科学(7282)
(7209)
技术教育(6898)
职业技术(6898)
职业技术教育(6898)
大学(6812)
高等(4918)
(4791)
论坛(4791)
(4785)
农业(4783)
成人(4614)
成人教育(4614)
学学(4517)
高等教育(4370)
发展(3924)
(3924)
图书(3862)
职教(3555)
(3435)
(3321)
比较(3292)
共检索到93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绍先  周杰  
川边藏区属于藏区三大区域中的康区,清末称为川边或川滇边,是一个地理概念,主要指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藏族迪庆自治州与西藏昌都地区以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由于历史原因,川边藏区历史上长期处于"土司"势力的割据状态,且疏于开发经营。甲午重庆开埠,列强势力渗入四川。面对危机,川中有识之士迅即掀起了学习西方热潮以救亡图存。此时的川边藏区社会发展远落后于内地汉族地区。而川边藏区社会的变革,是与教育的近代化分不开的。川边藏区教育近代化的背景清末四川"教育新政"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政府腐败、国势衰微,书院废弛、教育空疏腐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彭干梓  夏金星  
晚清新政之时,袁世凯力废科举,大兴学堂,为清末的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他主张"崇实学、增实科、开民智",领导学部于各府厅州县设立劝学所,为新式教育发展提供保障,使教育体系更为完善;要求农务局在各地劝办农会,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发行农学刊物,翻译农学教科书,举办农产品评审会,初步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农业推广体系;倡导"自谋其生"的教育观,将"实科"、"实学"、"实益"落实在"谋生"理念之上。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晶  
从2009年3月试点,到2009年9月全面启动,再到2010年8月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会上被作为经验加以推广,这不仅意味着四川省藏区"9+3"免费教育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更意味着这项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教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哲  
中国早期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清末实业教育制度化是我国教育史上一场巨大变革。从实业教育制度化形成的背景来看,包括了其发展环境、实践基础及文本出台。洋务实业学堂的兴起、实业教育师资配备、实业教育学生规模发展推动了实业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的进程,进而实现了实业教育制度的确立、管理机构的规范化、施教机构的规范化。这一时期的实业教育制度取得了教育理念更新、储备大批实业人才的历史成就,同时存在其自身的发展局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青林  熊龙彪  
龙钟洢是清末江西实业教育的开拓者,他兴办了江西农事试验场、江西实业学堂、《江西农报》、江西农事研究总会、江西高等农业学堂附设农业中学堂、江西高等林业学堂、女子公学、南昌私立匡秀女学堂、江西女子蚕业讲习所,参与南洋劝业展览会江西馆布展,他的开创性成果对江西实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葛孝亿  
清末虽然创办了诸多接近于职业教育的新式教育机构,并形成了一股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潮,但实业教育思潮并没有破除"本末之辩",亦未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文化心理以促进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反,实业学堂的创办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实业教育在"名"与"实"之间存在差距。清末实业学堂的名实之辩,实则蕴含了中国近代早期职业教育的命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海霞  侯昊鹏  
要将文化产业培育作为促进四川藏区跨越式发展的支柱产业,需要深化对当地文化产业资源的认识,选择好发展路径,突出重点。体现四川藏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的日常生活方式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土壤;展示四川藏民族文化特色的民居、村落、寺庙等是发展文化产业的物质载体;记忆和传承四川藏民族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资源。推进四川藏区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依托重大项目带动,与旅游产业和生态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处理好统一规划与发挥各地创造性、政府引导与发挥各市场主体积极性以及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创新人才机制;突出品牌效应。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雷莉  
目前对四川甘孜、阿坝等边远藏区汉语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十分鲜见。据实地考察,发现该地区的汉语教学评价体系不太完善,这已成为制约当地汉语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尽快构建一个科学的汉语教学评价体系是四川边远藏区汉语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现拟从教师、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法、课程、教学条件等方面来构建一个属于边远藏区汉语教学的评价体系,为该地区的汉语教学评价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远江  
本文利用1985年以来的统计数据对四川藏区所有制结构变动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藏区所有制结构状况与其生产力水平并不完全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藏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藏区应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一项特殊的战略任务来抓,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期刊] 求索  [作者] 胡梦颖  
作为清末新政教育改革重要参考的《教育世界》杂志,提出了与严复、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分子不同的道德改良方案。《教育世界》所载译教育小说,可以看出杂志译者从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一方面选择小说这种生动的形式作为蒙学修身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注意到在新式学堂逐渐建立的背景下,需要更多地关注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因而提出自下而上的、由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的道德改良方案。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星  
民国时期,彝族传统文化教育在凉山彝区占据主导地位,人们通过渗透在生活中的毕摩仪式、家支文化和家庭教养等方式实现对后代的培养;新兴的国家主流文化教育处于边缘地位。民国时期凉山彝区已初步形成现代学校教育体系,初期学校教育发展较为缓慢,抗战时期加速成长,其后因招生困难、经费短缺、双语教育缺乏等问题,多数学校停办,其中青年干部培训较有成效,民众教育则多浮于形式。民国时期凉山彝区现代教育在我国民族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海洋  
清末新政时期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新教育制度的建立,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转折。东北地区农科职业学校,正是在这一转折时期逐步建立起来的。清末新政时期东北农科职业学校的兴办,掀开了东北近代农业教育史的序幕。尽管当时东北农科职业学校规模不大,培养学生数量不多,但在推动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同时作为东北农科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起点,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文艳林  
规模化的跨民族聚居区职业教育工程,对于中国还是新生事物。以"9+3"教育工程为例,其具有政治性、计划性、义务性等特征,涉及跨区招生、跨区培养、跨区就业等适应性问题,且影响大、涉及面广、投入高、组织实施难度大。稳定生源,加强管理,协调职业教育与当地习俗和生产生活的关系,是跨区教育进一步发展需处理好的必要环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四川将在3年内筹措100亿元实施职业教育3年攻坚计划,努力实现从职教大省向职教强省的跨越。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四川省职业教育攻坚动员大会会上强调,要以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战略突破口,把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作为建设职业教育强省的先导,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努力建设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教育发展高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四川藏区农牧业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  杨祥禄  
四川藏区政治、生态地位极为重要,农牧业是兴藏富民的基础性支柱产业。从资源特点看,四川藏区生态环境独特,动植物资源、气候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同时,生态极其脆弱,生态保障功能发挥压力很大。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改善和强化生态保障功能,培育和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是加快四川藏区农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不断壮大藏区经济实力,积极探索在生态脆弱地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有效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