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3)
- 2023(1870)
- 2022(1526)
- 2021(1477)
- 2020(1346)
- 2019(2861)
- 2018(3129)
- 2017(4777)
- 2016(3385)
- 2015(3997)
- 2014(4079)
- 2013(3545)
- 2012(3233)
- 2011(2887)
- 2010(3219)
- 2009(3087)
- 2008(3106)
- 2007(3063)
- 2006(2856)
- 2005(2742)
- 学科
- 管理(8971)
- 济(6573)
- 经济(6553)
- 业(4976)
- 教育(4881)
- 企(4128)
- 企业(4128)
- 中国(3921)
- 工作(3169)
- 制(3165)
- 教学(3126)
- 学校(3016)
- 理论(2699)
- 农(2623)
- 财(2352)
- 研究(2288)
- 银(2255)
- 银行(2255)
- 政治(2250)
- 思想(2201)
- 地方(2177)
- 行(2172)
- 思想政治(2135)
- 政治教育(2135)
- 治教(2135)
- 德育(2130)
- 学(2008)
- 制度(1925)
- 度(1925)
- 学法(1923)
- 机构
- 大学(42072)
- 学院(37844)
- 研究(11984)
- 管理(11560)
- 济(10855)
- 经济(10290)
- 中国(10115)
- 京(9326)
- 江(8903)
- 理学(8685)
- 理学院(8587)
- 管理学(8248)
- 管理学院(8179)
- 范(8032)
- 师范(7981)
- 财(7903)
- 州(7154)
- 科学(6811)
- 中心(6735)
- 图书(6684)
- 教育(6638)
- 书馆(6579)
- 图书馆(6579)
- 北京(6200)
- 师范大学(5797)
- 所(5789)
- 省(5611)
- 农(5564)
- 财经(5036)
- 业大(4966)
共检索到764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宗顺
清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 ,但关于清末高校的数量长期以来却人言人殊。本文以清末学部的教育统计为依据 ,对清末公立高校的数量进行全面考察后认为 :清末公立高校的数量应该是 :大学堂 3所 ,高等学堂 2 4所 ,高等专门学堂 12 7所 ,高校总量为 15 4所
关键词:
清末 公立高校 高校数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萍
公立高校校长的产生是各种权力博弈和各方利益配比的最终体现。清末民初公立高校校长的产生,实质上是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高校学者三者相互博弈的结果,其产生可归纳为政府委派、内部互选、董事会推举三种基本模式。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公立高校 大学校长 产生模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孔令华 张永声
一 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列强的大炮打开了清王朝闭锁的国门,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危机,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与反抗,唤醒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意识,抵御外侮、进行变革、力图自强的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普遍高涨,如龚自珍提出改革八股取士制度,林则徐组织翻译有关西方的史地、政治材料,后由魏源扩编为〈海国图志〉等,西学开始在中国兴起。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海洋
清末新政时期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新教育制度的建立,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转折。东北地区农科职业学校,正是在这一转折时期逐步建立起来的。清末新政时期东北农科职业学校的兴办,掀开了东北近代农业教育史的序幕。尽管当时东北农科职业学校规模不大,培养学生数量不多,但在推动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同时作为东北农科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起点,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清末新政 东北地区 农科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钞晓鸿
本文主要依据档案等史料,从制度及其实施层面考察分析清末废止捐纳实官。对实官捐纳的认定是以其实质而非名义,即实缺铨选、履任、恢复是以向官府捐资的途径来实现。文章认为,光绪二十七年上谕只是在政策上废止了根据当时的暂行事例捐纳实官及其花样,既非标榜的"永远停止",亦未停止所有实官捐项。清廷所谓的废止捐纳实官更多地表现为政治表态与名义变化,实官捐纳通过各种方式继续实施才是实情。在此废存过程中,关涉到中央与地方的捐资分配及权限调整。
关键词:
清末 捐纳 实官 废止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少兵 李晶
清末京师旗人学堂改革是近代教育转型的典型案例。由于客观情势与施政主体权利的限制,始于戊戌时期的改革八旗学堂之议直到"新政"时期才得以实践。"新政"开启后的最初几年,清政府除旧立新,先后颁布实行了《奏定学堂章程》和废除科举制的励学政策,推动旗人学堂改革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起到示范作用;清末最后几年时局变化迅速,面对内忧外患的不利情势,清政府急于求成,不仅将原定的各项教育事宜提前,还在短时期内颁布了一系列教育修订案。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政策,不仅使学部承诺的功名与钱粮无法兑现,而且导致了实际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严重脱节
关键词:
京师 旗人学堂 改革 转型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饶立新
清末英国版印花税票存在与否,关乎中国印花税票的起源及"红印花"的性质等邮学界顶级史实问题。虽然海峡两岸皆有官史和诸多文章作过考证,但引以为据的多是中译文。考证当事人赫德与金登干来往函电之英文原意可发现,晚清为筹备印花税开征,曾有意向英国定制印花税票,英国华特罗公司为此制作了印花税票草图印样,并由金登干寄至中国,其图案的特点为"空白镂边"。当然,这只是清廷曾在英国定制印花税票的论据之一而非全部。
关键词:
红印花 印花税 印花税史 印花税票
[期刊] 求索
[作者]
欧美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向外学习样态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领域从物质、制度延伸到思想,方式由在国内被动接受到走出国门汲取,渠道从"西洋"转向"东洋"。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思想时,日本借用了许多古汉语中的词汇形式并赋予它们新的含义,由此创造出许多新的思想学术术语,由"国民"衍生而来的"民族""民族主义"以及"民族国家"等即是如此。中国人在消化吸收这些术语和思想后,又将它们"反借"回来并尝试与自己的历史文化进行对接,从而形成了改造国家与社会的思想理论武器。
关键词:
清末 国民 民族 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任智勇
为改变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清政府财政体制的混乱局面,度支部于光绪三十四年底借预备立宪之机酝酿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在直接插手地方财政和继续由地方督抚掌控财政的两种取向之间,度支部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派出财政监理官,协同地方官员清查各省财政。在选择这些监理官时,度支部尽力搜罗了国内的理财专家和本部门的优秀中级官员作为各省正监理官,并派出相对年轻的副监理官辅助他们。这样的人员结构是使清理财政得以较为顺利推行的因素之一,其结果是使清朝政府第一次对国内财政情况有了相对准确的了解。监理官们在民国成立之后多继续就职于财政部门,并成为中坚力量。
关键词:
清末 财政监理官 清理财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林
作为近代民族高等教育的开端,满蒙文高等学堂既要"谋新",即改革旧有八旗教育,以期符合现代学校体制,因应新政改革;同时,该学堂又被赋予"端本"的特殊使命,即造就满蒙藏文通才,以保存国粹,经营蒙藏,最终养成明体达用之才。满蒙文高等学堂的设计方案颇称完善,晚清政府对此也高度重视,详订章程、广延教习、优待师生。但囿于时局大势,未收其效。民国肇建,学制更新,引发关于前清学堂程度与性质的论争,进而激起中央学会会员互选资格风波,反映出新旧体制转型过渡期的复杂性与艰难性。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汤太兵
清末民初,随着县自治的进行,浙江于1912年出现县税。1913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划分国家税地方税法草案》也确定了县税的存在。清末民初浙江地方文献中经常出现的"县税"一词内涵常不一致,大致有广义、狭义及中间意义的县税之分。广义的县税即县地方税,也可称为县自治税,指为办理县自治事务而在一县范围内征收的税收,主要包括国税附加税、各种地方杂捐杂税;广义的县税一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狭义的县税即地丁县税,是由清季的地丁平余演变而来的地丁附加税,有时也被称为地丁特捐等;狭义的县税一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中间意义的县税大致包含数种税收,有的包括地丁县税、抵补金县税;有的包括地丁县税、一成不动产转移税...
关键词:
县税 分税制 清末民初 浙江 地方自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丽红
受地缘政治和疫情影响,东北地区是清末中国卫生行政创立的前沿,不仅早在1870年左右就聘用了英国医生出任海关医官,而且在1899年开始聘用西医出任营口卫生局官员。文章利用清末东北官聘西医的档案资料,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列强的压迫。直到新政官制改革,奉天开始聘请中外西医出任新设立的卫生机构和医院的官职,并支付相对较高的薪资。在东北大鼠疫期间,为了应对严重的疫情,东北官府除在天津、上海、广东、北京等地聘请中外医生外,还在东北各地聘请日本医生参与防疫。这些西医不仅领取较高的薪资,而且约定了相当数额的抚恤金。为此,清政府特别制定抚恤金的等级标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政府对西医资格的认定标准。最后,文章认为清末东北官聘西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对中西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官聘西医 薪津 西医评定标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亚群
清末奖励科名考试具有学位考试性质 ,它的实施在减缓新旧教育体制转换中的阻力 ,选拔各类专门人才 ,保证办学质量方面 ,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因其与官职奖励相连 ,扭曲教育功能 ,终为民国时期新的学位制度和文官考试所取代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科名 考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马长林
清代末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特别是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开设和对外贸易开展,已有几百年历史的钱庄的经营模式出现变化,逐渐向近代金融机构转型。在中外资本相处的新环境中,钱庄利用其悠久的业务经营基础并加以拓展,在金融活动中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