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3)
2023(1611)
2022(1395)
2021(1428)
2020(1069)
2019(2557)
2018(2394)
2017(4666)
2016(2847)
2015(3340)
2014(3584)
2013(3236)
2012(3160)
2011(2913)
2010(3050)
2009(2700)
2008(2559)
2007(2339)
2006(2066)
2005(1948)
作者
(7365)
(5838)
(5807)
(5588)
(3858)
(2893)
(2801)
(2342)
(2237)
(2181)
(2111)
(1996)
(1891)
(1815)
(1803)
(1778)
(1768)
(1742)
(1696)
(1666)
(1552)
(1548)
(1485)
(1443)
(1391)
(1347)
(1281)
(1273)
(1258)
(1255)
学科
(9946)
(9084)
企业(9084)
管理(6702)
(6106)
经济(6089)
(4317)
(4260)
乡镇(4257)
乡镇企业(4257)
中小(4254)
中小型(4254)
小型(4254)
小型企业(4254)
教学(4122)
(3336)
理论(2717)
(2515)
财务(2509)
财务管理(2508)
企业财务(2450)
中国(2427)
学法(2386)
教学法(2386)
教育(2302)
(2253)
(2205)
银行(2201)
(2171)
金融(2171)
机构
学院(37868)
大学(37270)
研究(12453)
(12264)
管理(11952)
经济(11844)
理学(9919)
理学院(9766)
管理学(9519)
管理学院(9437)
中国(9282)
(8219)
师范(8179)
(8042)
教育(7268)
科学(7037)
(6732)
师范大学(6717)
(6472)
(6467)
中心(6075)
研究所(5768)
技术(5714)
职业(5510)
(5364)
北京(5355)
财经(5092)
(4692)
(4574)
(4233)
基金
项目(22108)
研究(19324)
科学(16695)
基金(13769)
(11384)
国家(11238)
教育(11109)
社会(10106)
社会科(9507)
社会科学(9503)
科学基金(9304)
编号(9285)
(9078)
成果(8893)
(7926)
课题(7263)
基金项目(6991)
(6466)
资助(5792)
项目编号(5521)
(5474)
自然(5255)
(5242)
规划(5218)
重点(5161)
自然科(5122)
自然科学(5122)
自然科学基金(5022)
(4787)
教育部(4714)
期刊
(14243)
经济(14243)
教育(14056)
研究(12475)
中国(10133)
(5468)
(5220)
金融(5220)
技术(4907)
管理(4789)
(4523)
学报(4060)
职业(3885)
科学(3870)
大学(3430)
农业(3310)
学学(2884)
技术教育(2777)
职业技术(2777)
职业技术教育(2777)
(2620)
论坛(2620)
图书(2378)
财经(2312)
(2194)
世界(2131)
(2058)
(2000)
业经(1947)
书馆(1845)
共检索到60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于建福  
清末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将《孝经》和《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列入中小学堂"读经讲经"科目,体现出时人对儒家经典价值的认同和自觉传承。细读该章程文本不难发现,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实施中,注重"博""约"相济,避免"泛滥无实";系统设置,少读浅解,循序而渐进;善于诱导,晓之以义,慎之以罚;区分天资秉性而因材施教,明确反对"强责背诵";兼顾"中学"和"西学",实现"无一荒经之人";将修身诸科目与"读经讲经"相融通,发挥育人的综合效能。这对当代切实重视经典价值的传承,优化经典教育内容的设置,破解经典教育面临的难题,增强经典教育的可行性和实效性,都会有所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建华  
本文首先分析美国闲暇教育的历史背景,进而阐述目前美国中小学的闲暇教育课程设置情况,包括独立形态的学校休闲课程,以及渗透形态的校内和校外闲暇教育活动,最终指出它们对于我国中小学开展闲暇教育的启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炎  
文章以史为鉴,剖析晚清中国两所具有代表性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和福州船政学堂在科学教育课程方面设置的特点,对外语教育与科学教育课程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尝试提出对当代大学课程设置方面有益的建议,即外语语言学习是起点,科学教育是终点;外语教育要以科学实践为主,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以外语为主;外语教育与科学教育课程紧密结合,满足专业需求,建立严格的淘汰考试制度;拓宽英语专业的课程范畴,增加科学教育课程。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刘琳  张海  王以宁  
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需要先进教育思想的指导,也需要成功经验的支持。本文结合教育部重点课题《中英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状况比较及网络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工作,对英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以英国牛津郡小学6年级ICT课程中的“多媒体作品呈现”单元的教学实例为典型,对其学习目标、教学策略、学习模式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当前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和学新  蔡寅亮  
国外中小学在课程决策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它们赋予学校一定的决策自主权,充分发挥决策主体的作用,建立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个性化学习决策理念,注重实践性课程决策,创建决策团体,发挥集体优势,建立一定的保障措施。这些对我国中小学学校课程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其龙  徐斌艳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运武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力量。建设中小学数字校园,促进数字化学习成为美国、新西兰、英国、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文章梳理了美国、新西兰、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进展情况,归纳了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祝安顺  
清末民初近代教育急剧转型,学制中如何处置"中学",尤其是使用了六百多年的科举指定教材《四书》成为时代难题。晚清新政在《壬寅癸卯学制》中以课程形式对《四书》做出了较为完整的大众化教育制度设计:目标化、分科化、课时化、序列化、数量化、适切化,并配以相对规范的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初步完成了传统教育内容的近代课程化。但清末民初国内外形势逼仄,"新旧""中西""古今"之学短期内无法调适,在阻止民间对《四书》课程新解读之后,晚清政府也不得不对此种制度设计加以修订、调整,终在1911—1912年政体变更之际,晚清和民国接续将废止中小学读经坐实,即使尊孔读经在1914—1915年得以短暂恢复,不久即被从学制中再次删除。此后,《四书》课程化以经传选读的形式在近现代中小学教材中持续呈现。晚清民初《四书》课程化结局是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造成的,然而其在教育变革中的课时竞夺失利是核心因素,评价虚置和课程创新不足则又加重了这一结果,但《四书》课程化的后续发展并未停止,仍然在不断的调适中。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杜文彬  
基于PISA考试的结果以及21世纪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澳大利亚自2008年起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并在课程形态、学段分布、修习机会、科目设置与课时分配上都展现出澳大利亚基础教育注重公平、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澳大利亚本次课程结构调整中将各学科领域与能力培养相融合、为各种能力分学年制定学业成就标准以及对跨学科主题教育的重视都对我国课程结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栾慧敏  刘学智  宋帅  
教师知识及课程资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美国关于中小学教师MKT、课程资源与教学质量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从教师MKT结构、数学课程资源表征以及数学教学质量分析维度三方面搭建教师MKT、课程资源与教学质量关系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二是确立了教师MKT、课程资源与教学质量关系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样本选取、数据收集、多案例分析等环节。三是教师MKT、课程资源与教学质量关系的基本结论包括:教师MKT水平高,教学质量也相对较好;优质的课程资源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MTK、课程资源会对数学教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闫晓萍  何云峰  
财经素养是中小学生能像财经学家一样思考,适应未来财经生活所具备的综合品质,高质量的财经课程对系统地培育中小学生财经素养有重要作用。美国中小学财经课程内部形成统整化的体系结构。课程目标突出财经知识与决策能力的同步提升,课程内容以六类主题统整进阶,课程实施以项目式、渗透式与开放式进行,课程评价以决策为导向进行多元评价。此外,课程外部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以法律制度确保课程的核心地位,以家庭教育赋予儿童学习课程的初体验,以社会机构的深度参与为课程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以一体化培训保障课程实施的专业师资。据此,内外部双管齐下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财经课程建设具有借鉴价值。我国应核准自身定位、完善特色化的课程体系,聚焦主题意义、凸显素养化的未来立意,调动各方资源、协同系统化的保障机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靖毅  
加拿大安大略省在21世纪强调培养学生全球素养的理念下,推动了中小学课程结构的改革。在科目设置、课时安排、能力培养要求及课程修习机会方面,小学阶段强调基础性和科目综合性,中学阶段则更强调选择性,并通过专业性质的跨学科课程及延伸计划的设置凸显实用性。在课程权力分配方面,各级机构权责明晰并突出学校自主。这些改革动向对我国推进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中心的课程结构调整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石鸥  吴小鸥  
教科书不但是知识传播的工具,还是思想启蒙的利器。伴随着新式教育发展,从教会学校、洋务学堂教科书中最早出现民主政治零星思想开始,清末民初教科书通过对现代政法制度的宣扬、对公民自治活动的引导和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提倡等维度呈现了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理念,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展现了理想化的民主政治图景,并具有那个年代特有的民主政治启蒙特点。正是通过小小教科书的大大启蒙,青年学生成为近代民主化力源并把握方向的新兴社会群体,而且教科书以其巨大的社会辐射力,使民主政治由少数知识精英群体关注而成为浸润到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普遍思想,冲击和改变着人们的既有观念,塑造着国民新的世界观与价值取向,为辛亥革命的...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吴泽泉  
美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在中国得以成立,与近代以来中国大学中美学课程的设置具有密切关系。清朝末年出台的《奏定大学堂章程》规定,工科建筑学专业须开设美学课。这是美学进入中国大学课程体系之始。这一设置是对于日本大学制度的模仿。《奏定大学堂章程》中,文科各专业并未设置美学课,这反映出设计者对美学的性质与意义还缺乏了解。民国成立以后,当时的教育部门规定大学文科哲学、文学专业均须开设美学课。在教育部门的规定指导下,北京大学等综合性大学的文科专业纷纷设置了美学课,部分师范学校、美术专科学校也设置了美学课,美学逐渐成为中国大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美学课的设置提高了美学的地位,刺激了美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有力推动了现代中国美学学科的形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郝福伟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和课程设置,是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训目标体系的重要途径。必须遵循科学的教育理念,贯彻新课程标准,开设既符合我国教育现实,又面向未来的相关课程;并且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教育评价机制,使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起到它切切实实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