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6)
- 2023(1898)
- 2022(1549)
- 2021(1433)
- 2020(1104)
- 2019(2637)
- 2018(2298)
- 2017(4364)
- 2016(2304)
- 2015(2469)
- 2014(2396)
- 2013(2343)
- 2012(2209)
- 2011(1988)
- 2010(1962)
- 2009(1732)
- 2008(1524)
- 2007(1416)
- 2006(1335)
- 2005(1215)
- 学科
- 济(11124)
- 经济(11123)
- 地方(6753)
- 农(3741)
- 管理(3705)
- 业(3348)
- 中国(3131)
- 方法(3087)
- 地方经济(2997)
- 数学(2859)
- 数学方法(2832)
- 农业(2762)
- 学(2572)
- 业经(2175)
- 环境(2062)
- 融(1959)
- 金融(1957)
- 城市(1768)
- 发(1641)
- 资源(1542)
- 财(1502)
- 企(1478)
- 企业(1478)
- 制(1466)
- 事业(1457)
- 城市经济(1394)
- 农业经济(1376)
- 生态(1309)
- 土地(1242)
- 贸(1213)
- 机构
- 大学(31647)
- 学院(31175)
- 研究(13698)
- 济(12279)
- 经济(11786)
- 管理(10687)
- 科学(9532)
- 中国(9421)
- 理学(9244)
- 理学院(8990)
- 管理学(8798)
- 管理学院(8723)
- 所(7037)
- 京(6859)
- 研究所(6490)
- 范(6449)
- 师范(6419)
- 中心(6307)
- 农(6298)
- 师范大学(5656)
- 上海(5471)
- 院(5329)
- 业大(5082)
- 江(5013)
- 财(4963)
- 农业(4852)
- 省(4772)
- 环境(4439)
- 资源(4419)
- 科学院(4347)
共检索到48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雅媛
中国城市近代化是学界长盛不衰的话题,但受资料类型与固有研究范式所限,城市的近代转型往往为人忽视,表现为近代城市研究中忽略了城市发展的自发演进因素,对中国城市演化所蕴含的特有模式与机制缺乏讨论,因而城市近代化的研究相对游离于中国城市史的整体脉络之外,对明清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转变缺乏解释力。以研究成果最丰富的上海为例,近代上海研究向来重租界而轻华界,往往着重展示上海异化的一面,其研究结论很难对中国近代地方城市研究产生普遍性的启示。以上海县城为代表的华界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与建
关键词:
清季民初 空间演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雅媛
城市财政的形成是近代城市史、财政史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透过清末民初上海县城的案例,试图解释城市财政形成的动力机制并分析其收支结构。研究发现,上海县城城市财政形成的动力机制在于:首先,清末上海县城在商业活跃、人口激增的情况下,城市人居环境日益恶化,传统县城基础设施亟待改善,而城市管理制度与经费相对缺失,促使制度需求的出现。其次,地方的公益善举传统与精英势力崛起并广泛参与地方事务,以及官办市政雏形的出现等因素构成了上海县城自身的优势。此外,新政改革为城市财政的形成提供了政策保障。清末民初上海县城城市财政由市政机构作为征税主体,财政收入主要有城市捐税与规费收入、公产收入、债务收入等,支出则由公共事务性支出、行政性支出、债务支出等几方面构成。积极有效的财政运作是上海县城自治市政成功的基础,也为重新审视与评价近代地方财政制度变革提供了新的角度。
关键词:
财政史 城市史 城市财政 上海 清末民初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印永清
本文研究了清末民初上海妇女报刊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它们的内容和刊物组织机构,考证了几种有异议的刊物,介绍了已知的报刊及其馆藏,使读者对近代上海妇女报刊在中国新闻出版史上的地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威
清末民初的上海,由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其零售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由当时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工业的增长、贸易的繁荣、人口的增加、消费观念的改变使得近代上海成为零售业态变迁最为剧烈的城市。环球百货业的兴起是这一时期业态发展的突出成就。
关键词:
上海 零售业态 环球百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利波
通过分析依兰县城空间格局现状以及演变历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系统地阐述了依兰城市空间重构的必然性,进而提出城市空间重构策略,以便能够重构一种更加合理有序的空间脉络体系,更好地引导城市增长和促进城市更新、实现依兰县城的真正可持续发展,并希望能够为黑龙江省中小城市的空间重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城市空间重构 依兰县城 城市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小龙 王树声 王良
通过梳理陕西澄城县城建设用地结构于清乾隆至民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至当前两个阶段的演变,探究其中所隐含的城市职能差异,并审视当代城市发展问题,即传统县城的营建是对人居物质、文化综合需求的整体观照,并尤为注重城市的空间人文秩序;而现代澄城县城则以产业经济发展为核心,忽视城市人文构建,导致后者指标的锐减与秩序的消解。基于对澄城县城古今演变的整体比对与认知,从城市文化脉络视角提出当代规划思考,以指导实践。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安冬 曹树基
城镇人口是反映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在中国城市史的研究中,由于资料的限制,城镇人口的估算一直是一个难题。前人设计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长短互见。关于清末民初的浙江城镇人口,一些学者以为不可能厘清,本文则以1910年前后的商号调查数据为折算基础,征引地方志中的资料进行检验修正,进而估算出清末民初浙江各县的城镇人口,并对分县人口与城镇人口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杭县、鄞县、永嘉、萧山、东阳、镇海、海宁、义乌列全省前八,城镇人口均超过5万,其中杭县42万,为全省之最;景宁、庆元、孝丰、于潜、昌化、桐庐、寿昌、遂安、仙居、云和、泰顺列全省后十位,城镇人口均不超过0.5万。回归分析显示,杭州、嘉兴、湖州等七府分县城镇人口与分县人口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绍兴、宁波等四府则相对较差。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浙江分县 城镇人口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汪恩华 李宗植
1998年以来,我国连续6年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作为我国基本行政和经济单元的县域经济,却在宽松的宏观政策背景下发展缓慢,呈现出“弱势经济”的趋势,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控步伐。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信贷资金供需矛盾是困扰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并直接与日益突显的农民增收问题相关联。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是金融业的职责之一。本文剖析了苏北地区的县域金融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弱势经济 县域金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蔚文 麻玉琦
作为连接城市和农村、城乡关联度最高的空间载体,县城在我国城镇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如何推进县城建设和发展,建设更具多样化、更有活力的城镇体系,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梳理世界城镇化和我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国家城镇体系的健康成长涉及到“一般性”和“特殊性”的问题。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所面临的“一般性”问题自然是在“塔基”内实现城乡劳动力要素、土地要素、资本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双向流动,自下而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而“特殊性”问题的解读,则有赖于对数量庞大的县级行政单元进行分类讨论、因地施策,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加速要素自由流动,最大化县城发展红利。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县城 城镇体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侯伟 李晓芳
县城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以可持续的城市空间内涵为基础,结合皖北地区县城空间拓展实际,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构建可操作性的县城空间拓展合理性评价体系。同时,以利辛县县城为实证,综合评价利辛县县城空间拓展的合理性。文章认为,在欠发达地区皖北、工业化和城镇化刚起步的利辛县城,在外界对县城空间拓展干扰较小的情况下,空间拓展总体基本合理,但空间拓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不合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瞿诗进 马珺 李全峰 胡守庚
探究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文章采用熵值法、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在揭示长江中游地区县城城镇化质量演变过程、短板弱项与影响因素基础上,探索提出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与策略。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县城城镇化质量在空间上整体呈现“中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格局,人口增长缓慢和建设投资少是研究区县城所面临的普遍困境。(2)2015—2020年,长江中游地区县城城镇化质量提升明显,但与城市相比,在“人口聚集”“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等维度仍具有较大差距,县城短板亟待全面补齐以促进区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3)长江中游地区县城城镇化质量主要受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制约,且随着县城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其限制因子出现从“保障性”要素向“提升性”要素转变的规律,县城城镇化建设需要差别化的策略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4)县城城镇化质量是以人口为基础,经济驱动、区位约束与政府调控等多重要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据此,从共性与差异性两个方面给出长江中游地区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贾雁飞 甄峰
回顾国内外关于城市人口与就业空间分布的研究,利用统计年鉴资料,结合地形图和详细的用地现状调查,揭示了影响小城市人口与就业空间分布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开发时序、交通便利性、行政中心布局以及城市更新等。分析了泗洪城市的人口与就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密度呈现衰减趋势且各向变化趋势不同,密度中心在空间上与城市中心并不重合,人口和就业都向主要城市道路和交通节点集聚,城市人口分布在夜晚和白天是不一致的。并探讨了对小城市的人口和就业空间分布数据进行统计的方法。
关键词:
小城市 空间分布 人口密度 就业密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松志 张晓明
中央在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解决"三农"问题毫无疑问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我国城镇化的严重滞后。城镇化反映在地域实体上就是城镇空间的扩展和空间资源的优化。文章分析了欠发达山区龙川县城城镇空间结构现状、存在问题,从城镇空间拓展方向、景观空间、功能分区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方案,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序推进城镇化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关键词:
欠发达山区 城镇空间结构 优化 龙川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作宝 董琳 周煜翔
利用2016—2020年中国县城建设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累积分布曲线和Dagum基尼系数测度县城市政设施水平的分布动态与区域差异,估计空间相关性与集聚特征,利用变异系数与空间收敛模型检验其σ收敛和β收敛。结果表明:2016—2020年,全国县城市政设施水平提升明显,且呈“东中西”梯次下降格局。县城市政设施水平差异总体较小,区域内差异贡献超过区域间差异且呈上升趋势,超变密度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层面上,各类设施及东中西部综合得分均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中部地区收敛速度最快,西部地区收敛速度最慢,空间因素对收敛有明显加速作用。据此,提出加大低水平县城建设投入力度、完善差异化区域协调政策、发挥空间溢出效应、分区分类精准施策、优化县城市政设施建设投资体制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