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69)
2023(13452)
2022(11516)
2021(11339)
2020(9309)
2019(22085)
2018(21973)
2017(40684)
2016(22728)
2015(25979)
2014(25911)
2013(25128)
2012(23059)
2011(21030)
2010(21010)
2009(18870)
2008(18280)
2007(15781)
2006(13877)
2005(12484)
作者
(62121)
(51357)
(50841)
(48823)
(32912)
(24512)
(23317)
(20240)
(19781)
(18416)
(17570)
(17398)
(16358)
(16140)
(16049)
(15840)
(15322)
(15156)
(14721)
(14617)
(13018)
(12668)
(12215)
(11801)
(11458)
(11375)
(11323)
(11319)
(10273)
(10078)
学科
(87456)
经济(87365)
管理(56924)
(52720)
(43012)
企业(43012)
方法(39714)
数学(34465)
数学方法(34061)
中国(30078)
教育(22991)
(22497)
(22325)
(19471)
业经(17970)
理论(17766)
(17273)
贸易(17262)
(16822)
地方(15781)
农业(14853)
(14665)
(13748)
技术(13515)
环境(12846)
(12372)
(12362)
银行(12323)
(11901)
金融(11900)
机构
大学(318923)
学院(310122)
(123810)
经济(121199)
管理(118150)
研究(112080)
理学(102417)
理学院(101167)
管理学(99412)
管理学院(98810)
中国(78672)
(70512)
科学(67588)
(55922)
(54295)
研究所(51322)
(50101)
师范(49774)
中心(48202)
北京(46098)
(45322)
财经(44054)
(43952)
业大(43178)
师范大学(41137)
(40378)
(40270)
教育(38970)
经济学(37943)
(35457)
基金
项目(210982)
科学(167220)
研究(161290)
基金(152079)
(131759)
国家(130593)
科学基金(111047)
社会(100062)
社会科(94551)
社会科学(94526)
(79827)
基金项目(79696)
教育(79679)
自然(70158)
(70013)
自然科(68527)
自然科学(68511)
自然科学基金(67270)
编号(66750)
资助(62927)
成果(57205)
(49129)
课题(48424)
重点(48250)
(45500)
(43609)
教育部(42913)
大学(41024)
项目编号(40946)
国家社会(40554)
期刊
(131901)
经济(131901)
研究(103044)
中国(66073)
教育(62762)
学报(47727)
科学(44576)
管理(43063)
(40836)
(38843)
大学(37119)
学学(33083)
技术(29646)
农业(29400)
(22387)
金融(22387)
经济研究(22091)
财经(21555)
业经(19114)
图书(18526)
(18494)
问题(16961)
(16140)
职业(14972)
(14960)
理论(14476)
技术经济(14342)
世界(14024)
科技(13993)
(13990)
共检索到463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谢喆平  
百年清华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为中国的国家现代化奠定重要基础。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的许多先驱出自清华,许多学科的发展与清华密切相关。教育心理系作为1926年最早成立的科系之一,尽管在清华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久,甚至几经中断,但清华出身的教育学人开该学科风气之先,其国家责任与研究志趣并重的研究与实践,对现代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影响深远。但是甚少见到对这一批学人的研究。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初步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贺国庆  
德国古典哲学的鼎盛时期恰值现代大学形成之时,古典哲学与现代大学的滥觞几乎同步,前者成为引领后者变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后者则为前者的发展提供了舞台和保障。德国古典哲学家提倡大学的独立性和学术自由,同时并不反对国家对大学的有限干预;重视科学研究,将大学的目标定位于通过科学教育培养有教化的人;看重哲学及哲学教育的价值,终于使哲学系由大学的边缘成为大学的中心,并引领了科学的发展和大学的改革。德国古典哲学的大学思想最终经由其忠实的拥趸——洪堡融入柏林大学的办学实践,其核心理念被现代大学奉为圭臬。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雁冰  
美国科学教育滥觞于19世纪60年代,1920至1957年期间初步繁荣但同时也深陷功利主义泥沼。1957至1978年期间的美国科学教育"第一次革命"是20世纪科学教育领域最重要的事件,它集中彰显了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科学文化与儿童心理之间的张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涂艳国  吴河江  
哲学是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20世纪的哲学"语言转向"对教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打破了语言在教育学研究中的沉寂状态,开启了教育学研究"通向语言之途"。教育学研究"通向语言之途"主要有三种路径:一是借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教育理论进行语言分析;二是以语言为视角研究教育生活中的交往;三是从本体论语言哲学出发开展教育研究。教育学研究"通向语言之途"艰难曲折,至今尚未真正抵达语言之境,因而是一项未竟的事业,回顾和反思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有益启示。展望未来,主要的研究课题可能涉及以下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国外相关成果的译介与研究;二是借鉴和吸收语言学与哲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加强教育学关涉语言的研究,努力提升研究水平;三是结合我国的实际和需求,沿着教育学研究"通向语言之途"的三种路径继续深化和拓展相关研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自明末开始,西方的科学就被传入中国。到19世纪后期,近代科学和科学教育都在中国逐渐产生。但真正大规模地引入近代科学和科学教育,则是我国留学生通过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地摄取和创建的,是他们经过不懈的交流、碰撞、吸收、融合和创新的结果。同时,也伴随着我国从传统学术的"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的学术转型,专业科研机构的创立,专业社团的成立及其科学交流会议的召开,专业刊物的创办,科学家社会角色的出现,科学奖励机制的形成,科学教育体制的确定,审定科学技术译名,等等。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一次艰难困苦的经历,值得我们今天认真总结和引以为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缐文  
晚清重商思想是近代经济思想史中的"关键词",本文探讨了晚近研究中忽视的三个问题:何谓"重商";重商思想的演变;重商思想之要旨。并认为,重商思想从结构性制约探寻富强之道开出了中国经济思想的近代化面向,在近代语境下由落后变先进的时代诉求赋予晚清重商思想以"发展经济学"的特质,以郑观应为代表的晚清重商论者触及了中国近代化转型的要害,可视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与开拓者。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我国科学近代化起点的标志被认为是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然而,我国科学技术近代化的主要任务是由受过西方科技文化熏陶的中国知识分子自己完成的,他们使近代科学逐步走向制度化,构建了我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基本体制和形态,并将科学教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教育学名词审定工作是教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教育学科建设的一件大事。关于教育学名词定义的方式,定义的科学性和实然性,如何处理概念的多义性,以及名词选择的标准和范围等问题,都是应该探讨与明确的。做好教育学名词审定工作意义重大,必将对我国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周蔚  
本研究通过问卷法考察、分析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现状。结果表明,学习者对目前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总体评价是较满意的,但对学习支持服务各子系统的评价有一定差异,在对教师的支持服务以及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进行各类交互活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研究认为,需要找准主要问题,突出支持服务的针对性;切合学生需求,强化支持服务的有效性;克服存在弱点,加强资源服务和技术支持的力度;关注地域差异,体现支持服务的独特性;以构建一个完善、高效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确保我国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炳照  
一项开拓性的研究成果——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王炳照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国和成立前,中国学者也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并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过专门的课程。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中断,直到80年代初,才陆续恢复了有关的研...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庞家兵  
立足于教改实践植根在中国土壤——评介《现代教育学》●庞家兵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教育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长足进步,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从总体来看,在已有的教育学著作中,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获得的大量有益的经验还没得到充分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贵海  洪跃  车宝晶  
以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初创时期的皖省藏书楼、湖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等为例,对近代图书馆社会捐赠活动的发轫进行阐述,概括出垂范、传承、寄存、呈缴、退款等目标下的捐赠方式,并从激发人道价值与博爱精神等方面分析图书馆捐赠事业的深远意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文素  梁长来  
英国所得税起源过程中充满了各方势力的博弈,博弈主体包括政府内阁、议会、执政党议员与在野党议员、社会舆论等,博弈动机是维护自身及其利益集团的政治利益,常用博弈手段是根据博弈目的决定支持或否决相关法案。博弈过程中,各方博弈策略灵活多变,主要包括不损害国家根本利益、因时顺势改变策略、借助民意与舆论、尝试改变博弈规则等。我国当前的税制改革,实质上也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必然会损害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招致各方围绕税制改革进行博弈。英国所得税由战争临时税种变为常规税种的过程中,各方博弈策略及方法所带来的启示,值得我们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于鹏  
我国学者研究网络对会计的影响偏重于研究信息技术和会计的结合,并未真正建立起网络环境下会计研究的起点,文章分析后指出以人为本思想可作为新时期会计的目标和研究起点。通过宅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对比,认为新经济正面临着资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变,这也是新会计发展的历史方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玉珂  王现林  张淑萍  
《资本论》论证了人类社会生产是人和自然之间双向度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物质变换关系;论证了内含的扩大再生产和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都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的增长模式;展望了人类社会生产的终极目标是追求节约、高效、生态、环保的经济形态;直接、系统地概括了循环经济的内含、特征、实现途径等。《资本论》是循环经济理论的滥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