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86)
2023(7830)
2022(6521)
2021(6225)
2020(5000)
2019(11358)
2018(11380)
2017(19927)
2016(11783)
2015(13651)
2014(14019)
2013(12962)
2012(11996)
2011(10832)
2010(11293)
2009(10380)
2008(10441)
2007(9645)
2006(8544)
2005(8061)
作者
(32183)
(26711)
(26624)
(25523)
(17032)
(12819)
(12364)
(10417)
(10299)
(10011)
(9112)
(9046)
(8878)
(8624)
(8489)
(8282)
(8182)
(7904)
(7888)
(7756)
(6983)
(6650)
(6461)
(6360)
(6221)
(6095)
(5979)
(5949)
(5445)
(5365)
学科
管理(37143)
(33589)
经济(33503)
(30015)
(26488)
企业(26488)
(15242)
(13921)
教育(12680)
中国(12645)
方法(11380)
(10427)
理论(10285)
业经(9898)
(9439)
数学(8874)
数学方法(8692)
教学(8660)
(8607)
财务(8579)
财务管理(8546)
企业财务(8059)
(7965)
银行(7949)
体制(7814)
(7751)
(7721)
制度(7720)
(7506)
(7134)
机构
大学(161976)
学院(157657)
(56224)
经济(54381)
管理(54296)
研究(52921)
理学(44855)
理学院(44246)
管理学(43260)
管理学院(42937)
中国(39626)
(35149)
(32167)
科学(30149)
(28127)
(25815)
(24312)
中心(24303)
师范(24075)
财经(23696)
北京(22620)
研究所(22423)
(22280)
(22219)
(21183)
业大(20500)
(19993)
技术(19356)
教育(19113)
师范大学(19101)
基金
项目(96237)
研究(77626)
科学(74662)
基金(65476)
(55254)
国家(54683)
科学基金(46805)
社会(46337)
社会科(43544)
社会科学(43535)
教育(40222)
(39586)
编号(34311)
基金项目(33712)
(32699)
成果(31049)
自然(27975)
自然科(27266)
自然科学(27258)
自然科学基金(26771)
资助(26344)
课题(26187)
(23859)
重点(22310)
(22015)
(21620)
大学(21514)
(20961)
项目编号(20766)
(20718)
期刊
(72533)
经济(72533)
研究(56441)
中国(46526)
教育(39428)
(28564)
学报(23334)
管理(22536)
(21212)
科学(19965)
大学(19784)
学学(16533)
技术(15854)
(15817)
金融(15817)
农业(13785)
财经(12361)
图书(11441)
业经(11419)
(10637)
职业(10624)
经济研究(10041)
(9608)
问题(8611)
书馆(8562)
图书馆(8562)
财会(8264)
(8249)
(8020)
论坛(8020)
共检索到264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存荣  金善锟  沈培华  
清华大学助教博士生制度的实践与探索杨存荣金善锟沈培华博士生兼任助教(含教学助理TA、科研助理RA和管理助理MA)称为助教博士生。自1989年试点,1990年起全面试行以来,助教博士生制度在清华大学已走过六年历程。经过不断探索和改进,清华大学助教博士...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汪健  邓芳  
中国博士后制度既借鉴美国经验,又独具中国特色。今天,中国的博士后发展面临着制度转型、质量不高、科研成效偏低、国际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和挑战,也存在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清华大学在总结博士后发展的长期经验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度和机制等方面对博士后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以造就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战略型、创新型和复合型的高端拔尖人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杰   肖曦   李鹏辉   王琼  
从清华大学开展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出发,阐述了清华大学在工程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创新选拔录取机制、形成特色培养方案、广纳优秀导师、完善培养质量保障等方面的方法和举措。结合清华大学工程博士生教育工作的重点,对工程博士生培养问题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泽芳  张小平  黄红选  
通过对2013年参加清华大学博士生必修环节社会实践全体研究生的调研,客观评估社会实践的育人成效,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方案。结果发现:社会实践较好地实现了其预期育人目标,但博士生的参与态度、实践项目的专业匹配度、导师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当前博士生社会实践成效的主要因素。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窦天芳  姜爱蓉  
介绍清华大学图书馆从2000年开始利用校园网收集研究生学位论文电子版全文的思路、措施以及技术手段,对收集电子版全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对这项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志华  郑燕康  
清华大学 1998年提出了建设“绿色大学”的目标 ,并将其列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清华大学建设绿色大学的实践作了考察和回顾 ,特别对“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校园”等方面的进展作了介绍和说明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钰  康妮  刘惠琴  
在总结清华大学10年经验基础上,明确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定位是具有创新活力的未来工程人才。分析了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课程教学兼顾学科和行业需求、专业实践注重培养解决工程实际能力、组织实施以培养项目形式开展等特色,并对工程人才多模式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与思考。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姚飞  张成昱  姜爱蓉  
在网络时代,广泛倾听读者意见,与读者深入地互动沟通,对图书馆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清华大学图书馆通过读者服务宣传月活动、读者问卷调查、读者之声平台、社会网络服务、多层次虚拟参考咨询等多种方式加强与读者互动,深化读者服务,吸引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相关工作,使读者的智慧体现在图书馆服务的方方面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得出若干启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淑林  古继宝  彭莉君  
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博士生质量工程为例,介绍博士生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包括不断提高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学位标准、加强博士生培养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流淘汰机制等,从而实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教育的高质量,并进一步就分流淘汰机制的落实与实施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树勤  蔡文鹏  
中国高校对素质教育的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3-1993年的十年间,为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清华大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过程,在教育改革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包括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构建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和加强社会实践,取得了实效,为在全国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益经验。这种对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是顺势而行,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秋  韩丽风  
为适应学科服务发展需要,清华大学图书馆进行新闻传播学科博客实践探索。新闻传播学科博客以类目设置为纲,在发布学科信息的基础上对学科资源进行有效组织。从实际使用效果看,博客在及时性、累积性、共享性和操作性等方面较充分地发挥了博客所具有的优势,然而,学科博客在互动性上略显不足。对此笔者从博客的交流特性着手进行分析,并总结学科博客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淑林  陈伟  
笔者首先简要介绍了我校两次自审博士生导师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及所取得的经验与产生的问题 ,并由此对我校博士生导师由“自行审批”改为上岗遴选聘任的进一步改革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继荣  
浙江大学实施的师资博士后制度,是一种具有开放、竞争、流动特点的教师补充新模式。它利用博士后流动站的平台,将教师聘用制度与博士后工作制度进行有机的结合,对高学历青年人才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选拔,强化了“优胜劣汰”机制,对于组建教师队伍,切实把好教师选聘质量关,起到了很好的政策导向作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靳冬欢  吴丹  刘利  方毅  
介绍了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探索形成的与阶段性成果挂钩的、多种评阅方式相结合的博士学位论文分级评阅制度,总结分析了评阅制度实施四年来的成效,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婉华  袁汝海  张岩峰  甘雪妮  
高校实施岗位津贴制度是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需要,它无论是在用人制度还是在分配制度上都引起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也大大促进了高校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的发展。当然,岗位津贴制度中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实施全面薪酬战略是岗位津贴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