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37)
2023(7030)
2022(5709)
2021(5430)
2020(4093)
2019(9430)
2018(9467)
2017(15751)
2016(8812)
2015(9892)
2014(10000)
2013(9095)
2012(8381)
2011(7381)
2010(7695)
2009(6809)
2008(6717)
2007(6406)
2006(5565)
2005(4940)
作者
(22967)
(19041)
(18980)
(17872)
(11956)
(9115)
(8796)
(7373)
(7195)
(7185)
(6425)
(6360)
(6236)
(5917)
(5916)
(5784)
(5754)
(5718)
(5541)
(5435)
(4778)
(4731)
(4629)
(4500)
(4381)
(4311)
(4253)
(4189)
(3974)
(3783)
学科
管理(31497)
(28579)
(26068)
企业(26068)
(23665)
经济(23634)
技术(14747)
技术管理(11355)
中国(10659)
教育(9437)
理论(9098)
教学(8322)
业经(8255)
(7882)
方法(7203)
(7183)
(6109)
环境(6103)
(5825)
地方(5769)
(5553)
银行(5547)
(5502)
农业(5365)
(5305)
学法(5289)
教学法(5289)
(5285)
数学(4945)
数学方法(4839)
机构
大学(113577)
学院(113449)
管理(42542)
(37942)
经济(36733)
理学(35517)
理学院(35108)
管理学(34375)
管理学院(34145)
研究(33881)
中国(25612)
(23964)
(20677)
科学(20374)
(19022)
(18196)
师范(18029)
(16836)
中心(16610)
技术(16243)
(15480)
北京(15416)
业大(14436)
财经(14246)
职业(14221)
教育(14189)
师范大学(13898)
(13895)
研究所(13561)
(13101)
基金
项目(71551)
研究(59685)
科学(56577)
基金(46800)
(38998)
国家(38529)
社会(35342)
科学基金(34273)
社会科(33297)
社会科学(33289)
(32449)
教育(30510)
编号(26146)
(25758)
基金项目(24728)
成果(22550)
(21973)
自然(20122)
课题(20096)
自然科(19676)
自然科学(19674)
自然科学基金(19338)
创新(19227)
(17326)
资助(16990)
项目编号(16294)
重点(16274)
大学(15993)
(15793)
规划(15716)
期刊
(48115)
经济(48115)
研究(38317)
中国(34492)
教育(33159)
管理(19351)
(16466)
学报(14737)
技术(14251)
科学(13385)
(13236)
大学(12872)
图书(10442)
学学(10014)
(9941)
金融(9941)
职业(9359)
业经(9106)
科技(9003)
农业(8925)
书馆(7916)
图书馆(7916)
(7574)
论坛(7574)
高等(6565)
财经(6553)
经济研究(6525)
技术经济(6213)
(5755)
技术教育(5538)
共检索到187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志华  郑燕康  
清华大学 1998年提出了建设“绿色大学”的目标 ,并将其列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清华大学建设绿色大学的实践作了考察和回顾 ,特别对“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校园”等方面的进展作了介绍和说明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存荣  金善锟  沈培华  
清华大学助教博士生制度的实践与探索杨存荣金善锟沈培华博士生兼任助教(含教学助理TA、科研助理RA和管理助理MA)称为助教博士生。自1989年试点,1990年起全面试行以来,助教博士生制度在清华大学已走过六年历程。经过不断探索和改进,清华大学助教博士...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姚飞  张成昱  姜爱蓉  
在网络时代,广泛倾听读者意见,与读者深入地互动沟通,对图书馆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清华大学图书馆通过读者服务宣传月活动、读者问卷调查、读者之声平台、社会网络服务、多层次虚拟参考咨询等多种方式加强与读者互动,深化读者服务,吸引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相关工作,使读者的智慧体现在图书馆服务的方方面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得出若干启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梁立军  刘超  
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清华大学提出了建设"绿色大学"的构想,强调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围绕绿色人才培养和绿色科技研发,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落实到大学的各项活动中、融入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十余年来,在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下,清华大学不断探索和践行绿色大学理念,丰富和发展绿色大学的内涵,在开展"绿色教育"、实施"绿色科技"和建设"绿色校园"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努力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事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凤昌  
资源环境问题及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课题,化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大学是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专门人才、推动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也是国家环境保护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树勤  蔡文鹏  
中国高校对素质教育的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3-1993年的十年间,为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清华大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过程,在教育改革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包括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构建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和加强社会实践,取得了实效,为在全国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益经验。这种对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是顺势而行,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钰  康妮  刘惠琴  
在总结清华大学10年经验基础上,明确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定位是具有创新活力的未来工程人才。分析了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课程教学兼顾学科和行业需求、专业实践注重培养解决工程实际能力、组织实施以培养项目形式开展等特色,并对工程人才多模式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与思考。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窦天芳  姜爱蓉  
介绍清华大学图书馆从2000年开始利用校园网收集研究生学位论文电子版全文的思路、措施以及技术手段,对收集电子版全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对这项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秋  韩丽风  
为适应学科服务发展需要,清华大学图书馆进行新闻传播学科博客实践探索。新闻传播学科博客以类目设置为纲,在发布学科信息的基础上对学科资源进行有效组织。从实际使用效果看,博客在及时性、累积性、共享性和操作性等方面较充分地发挥了博客所具有的优势,然而,学科博客在互动性上略显不足。对此笔者从博客的交流特性着手进行分析,并总结学科博客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韩丽风  王媛  卢振波  
介绍清华大学图书馆利用社会化媒体开展营销的实践案例,分析图书馆基于社会化媒体的营销策略,提出图书馆应积极参与社会化媒体营销、主动融入用户社区,注重运用营销专业理念,有效促进用户参与互动,并随着社会化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演变,动态优化营销策略,保持图书馆营销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施建军  
大学要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学研究水准,更好地整合资源、服务社会,就必须有大量的能源支持。但是在传统运行模式下,大学系统的能耗支持体系存在诸如能源利用低效、清洁能源使用率低等问题。建设低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大中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校结合“211工程”建设规划,在一批专家学者长期酝酿及与有关部门领导多次讨论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提出了建设“绿色大学”的创意,制定了清华大学建设“绿色大学”规划纲要,计划在“绿色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杰   肖曦   李鹏辉   王琼  
从清华大学开展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出发,阐述了清华大学在工程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创新选拔录取机制、形成特色培养方案、广纳优秀导师、完善培养质量保障等方面的方法和举措。结合清华大学工程博士生教育工作的重点,对工程博士生培养问题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敬晗  韩丽风  
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结合相关院系的特色培养计划,以信息共享、提升信息素养为目标,挖掘在信息素养、数字素养等方面的领先用户组成“信息达人”团队,发起“信息达人”分享计划,在本校师生中开展了一系列灵活、互动的信息素养能力提升活动,学科馆员也因此活动与用户群体构建了长期的合作共赢机制,打开了学科服务的新局面,获得读者广泛认可。本文详细分析“信息达人”分享计划实践的过程、重点和难点,以及相应的解决思路,与同行交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