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09)
2022(108)
2021(99)
2020(104)
2019(251)
2018(238)
2017(459)
2016(331)
2015(387)
2014(407)
2013(409)
2012(428)
2011(456)
2010(449)
2009(466)
2008(536)
2007(294)
2006(283)
2005(294)
2004(234)
作者
(1091)
(951)
(915)
(896)
(590)
(458)
(447)
(386)
(368)
(353)
(342)
(340)
(329)
(329)
(321)
(306)
(296)
(287)
(277)
(268)
(246)
(240)
(227)
(226)
(203)
(202)
(200)
(200)
(195)
(194)
学科
(859)
经济(858)
(774)
(637)
(613)
灾害(578)
及其(572)
(531)
管理(530)
(469)
中国(448)
(433)
防治(433)
(378)
保险(374)
方法(370)
农业(342)
数学(337)
(332)
企业(332)
数学方法(329)
(312)
地方(294)
(281)
自然(280)
自然灾害(270)
各种(260)
(260)
种类(257)
类型(250)
机构
大学(4956)
学院(4821)
研究(2225)
中国(1824)
(1760)
经济(1699)
管理(1690)
科学(1482)
理学(1401)
理学院(1361)
(1325)
管理学(1315)
(1305)
管理学院(1300)
研究所(1199)
(1173)
中心(1096)
北京(953)
农业(911)
业大(865)
(820)
(811)
(808)
师范(806)
(761)
科学院(696)
(675)
师范大学(647)
研究院(637)
(604)
基金
项目(3320)
科学(2459)
基金(2283)
研究(2219)
(2116)
国家(2098)
科学基金(1641)
社会(1285)
社会科(1177)
社会科学(1176)
自然(1167)
(1153)
基金项目(1122)
(1113)
自然科(1105)
自然科学(1105)
资助(1089)
自然科学基金(1088)
教育(1000)
编号(901)
成果(846)
重点(771)
(755)
课题(750)
计划(663)
科研(657)
(646)
科技(624)
中国(619)
(597)
期刊
(2083)
经济(2083)
研究(1703)
中国(1522)
(1129)
学报(1044)
科学(1034)
大学(779)
学学(730)
农业(715)
教育(641)
(625)
金融(625)
(536)
管理(513)
资源(485)
(410)
林业(353)
(341)
人口(313)
技术(307)
世界(302)
问题(295)
财经(291)
统计(286)
业大(283)
图书(268)
(267)
(265)
农村(258)
共检索到8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向军  
灾荒是制约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兴衰的重要因素。中国灾荒之多,举世罕见。据文献记载,几乎无年不灾。中国的小农自古以来与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但个体小生产者在灾荒面前总是显得力不从心,束手无策。千百年来,土地荒芜,人口死亡,社会动荡,往往是大灾之后的必然结局。为了维持国家的稳定,恢复社会生产,需要建立起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中国古代荒政就是适应这一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日臻完善的。荒政曾是历代统治者稳定社会、维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手段,其社会作用在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寰  
在对抗震救灾和科学重建中科技作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防灾减灾科技赈灾体系的设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构建"一模式五机制"的科技赈灾体系,指出建立良好的科技赈灾体系是提高防灾减灾质量的主要保障,有利于开创减灾工作的新局面。文章进一步指出了科技赈灾体系的构成、目标与方向、整合的资源对象,并就优化科技赈灾体系提出了多个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玲  
本文对赈灾专款物资的绩效审计作了深入探讨,力求解决如何让赈灾专款物资发挥最大效力,确保灾区人民顺利度过难关的问题。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数据矩阵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绩效审计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实际的案例进行剖析与评价。最后提出赈灾专款物资绩效审计的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祥稳  余林媛  
乾隆朝是我国古代赈济灾民政策措施的集大成者。乾隆即位后,用了近5年的时间,完成了对赈济类型的确定这一灾赈的关键问题,在清代首次实现了有例可循和有法可依,真正做到了将历史继承与适时创新相结合。针对灾后不同时段内灾民的不同窘况和需求,在中国荒政史上第一次确定了抚恤口米、抚恤、急赈、大赈和展赈等多种灾赈名目,使灾赈类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有利于及时、有效地拯灾民于困厄,也为后世灾赈相关事宜提供了有益范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玲  
本文对赈灾专款物资的绩效审计作了深入探讨,力求解决如何让赈灾专款物资发挥最大效力,确保灾区人民顺利度过难关的问题。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数据矩阵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绩效审计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实际的案例进行剖析与评价。最后提出赈灾专款物资绩效审计的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忠强  
1876—1879年,华北晋、豫、陕、鲁、直等省发生了特大旱灾,而其中山西省灾情最为严重。救灾过程中,政府的"官赈"、民间的"商赈"以及西方来华教会的"教赈",不但各有表现,而且还遥相呼应,客观上推动了传统慈善事业的近代化。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郝继伟  
本文基于价值观、资源和程序分析框架,探讨乾隆前期会计在灾荒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根据传统儒家价值观的要求,君主对于民众具有家长式救济的义务,而灾荒实际上也是上天对于皇帝的考验。由于政府建立了完善的储备系统,具有丰富的储备,所以救济总体上进行得比较顺利,在赈济过程中,会计制度在赈济的有序进行以及赈济效果提升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回顾和总结了这一时期的灾害治理措施,为深入了解清代的国家治理提供了更多细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星  王绍玉  袁明  
以赈灾物资市场筹集系统的可靠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赈灾物资市场筹集系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有利于系统可靠度提高的串-并联逻辑结构;然后就系统在规定时间受物流量或成本约束下寻求串-并联系统各构成单元和整个系统的最优可靠度;最后在综合考虑分配单元的重要度与复杂度基础上,对初次优化后不满足预期可靠度指标的系统单元进行了再次优化,达到进一步优化系统可靠性的目的。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春香  
林正青所著《小海场新志》,首开盐场大使撰写盐场专志的先河,为不可多得的研究海盐史和地方史的第一手资料。《小海场新志》总六万余言,其中约六千言记述了明清时期小海场所遭灾荒的详细情况,从中可见其时其地灾害之频仍,危害之深重。被灾之后,林正青积极采取造册给赈、出海调粟、立法平粜等一系列救灾举措,为灾后盐民谋得了一线生机。
[期刊] 预测  [作者] 王绍玉  黄星  
本文在需求时间限制下,为解决不同时刻赈灾物资市场筹集量和总成本最优的问题,通过构建赈灾物资市场筹集量、筹集时间与成本之间的数学模型,采用古典变分算法在求解模型泛函极值条件下,分别讨论两类不同筹集开始时间t0=0和t0≠0时赈灾物资市场筹集量和成本的优化决策问题。应用实例表明,该模型在实现赈灾物资市场筹集量和成本的优化上,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5·12汶川大地震距今已经9个多月了。回顾过去的日子,有太多的感动。那一场突如其来的震灾,那一曲慷慨悲壮的国殇;那废墟中坚强的生命,那幸存者不屈的脊梁;那无私的救援和爱心的奉献,还有那为灾区重建、为民族复兴的图书馆人的积极行动,谱就了大爱不屈、大爱无疆的赞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盛亦男  杨旭宇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自然灾害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灾害冲击导致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但洪涝、干旱、台风灾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自然灾害冲击通过增加家庭农业收入损失、信贷需求与相对贫困感,提高劳动力流动的概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赈灾重建等政策的实施、较强的农村宗族网络为家庭抵御灾害提供了保障机制,降低农村劳动力"因灾外流"的可能性。相比而言,对于复杂自然灾害引发的劳动力外流,家庭抵御灾害能力相对有限,政策的及时干预十分必要并且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从自然灾害角度为解释中国人口流动问题提供经验依据,也为制定人口管理政策、建设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鹤涛  
1920年的北五省大旱是近代中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本次旱灾,研究者一般关注于民间义赈团体在救灾中扮演的角色,对官方的灾害应对则较少提及。事实上,官方在本次旱灾救济过程中起到了不应忽视的作用。官赈虽在效率上不及义赈,但官方有民间团体难以具备的组织行动能力与行政强制力,故在实行大规模救灾行动及采取强制措施等方面,义赈无法完全取代官赈,即使是在国家能力极端衰落的北洋政府时期亦是如此。当然,由于财政体制的混乱低效、粮食备荒体系的衰败、中央政府权威的衰落,此次旱灾期间官方的救灾投入远远不及需求,政府对救灾资源的调动能力尚不如清代。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袁惊柱  
基于课题组实地调查数据,本文从农户经营主体的微观视角,对汶川地震灾区农户在赈灾政策支持下的家庭资源配置行为,利用线性规划模型和LINGO软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不同的赈灾政策支持下,农户资源配置行为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在灾害发生初期,赈灾政策对资源配置效率作用小,作用期短,农户资源的非农产业配置效率高于农业产业配置效率,在农业生产中,耕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过剩,资金资源不足;在恢复发展期,赈灾政策对资源配置效率作用大,作用期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唐恒书  何万波  梁丽  
通过引入行为经济学的"短视"认知偏差和贴现因子两个变量,利用双曲线贴现模型研究了企业高管在捐赠行为决策时的机制。研究发现,公司高管任期长且不确定的情况下,一般都积极参与赈灾捐赠活动;公司高管任期短且确定的情况下,大部分对赈灾捐赠活动反映平淡;同时还分析了在捐赠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任期长的公司高管比任期短的高管更主动参与捐赠活动的动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