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67)
2023(12136)
2022(10742)
2021(10022)
2020(8431)
2019(19662)
2018(19560)
2017(37669)
2016(20711)
2015(23292)
2014(23427)
2013(23022)
2012(21050)
2011(18959)
2010(18845)
2009(17492)
2008(17027)
2007(14743)
2006(13020)
2005(11539)
作者
(59339)
(49202)
(48907)
(46541)
(31616)
(23635)
(22168)
(19255)
(18956)
(17720)
(17158)
(16649)
(15745)
(15636)
(15222)
(15129)
(14652)
(14651)
(14272)
(14206)
(12221)
(12178)
(11790)
(11378)
(11041)
(11033)
(10929)
(10898)
(9933)
(9595)
学科
(79697)
经济(79574)
管理(63916)
(58387)
(49937)
企业(49937)
方法(35941)
数学(30831)
数学方法(30460)
(22739)
(21054)
中国(20279)
(18819)
业经(18648)
(18252)
地方(17581)
(14287)
财务(14217)
财务管理(14188)
农业(13830)
(13681)
贸易(13674)
环境(13548)
理论(13541)
企业财务(13471)
(13285)
(13242)
(13112)
技术(12887)
(12423)
机构
大学(293551)
学院(290645)
管理(117288)
(112607)
经济(110086)
理学(101807)
理学院(100637)
管理学(98976)
管理学院(98437)
研究(96382)
中国(70616)
(62972)
科学(60289)
(54333)
(48060)
(47240)
(45009)
研究所(43740)
业大(43683)
中心(43258)
财经(43019)
(38949)
北京(38803)
(38595)
师范(38222)
(35419)
农业(35143)
(34500)
经济学(33110)
财经大学(32035)
基金
项目(202535)
科学(159288)
研究(148939)
基金(146936)
(127457)
国家(126423)
科学基金(108966)
社会(93124)
社会科(88137)
社会科学(88115)
(79635)
基金项目(78840)
自然(71405)
自然科(69641)
自然科学(69628)
自然科学基金(68367)
教育(67851)
(66353)
编号(60956)
资助(59966)
成果(49784)
重点(45135)
(44722)
(42301)
(42072)
课题(41934)
(39788)
创新(39275)
科研(38550)
教育部(38335)
期刊
(125144)
经济(125144)
研究(86573)
中国(55503)
学报(45988)
管理(43392)
科学(42334)
(41767)
(40337)
大学(34813)
学学(32675)
教育(32646)
农业(27757)
技术(24620)
(24197)
金融(24197)
财经(20934)
业经(20309)
经济研究(18698)
(17618)
问题(16134)
图书(15508)
理论(14959)
科技(14452)
实践(13806)
(13806)
(13685)
技术经济(13454)
现代(13447)
(13248)
共检索到423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薛理禹  
顺治年间,清廷在明代人丁编审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五年一届编审之制和统一的奏报制度。部分地区将明代晚期的丁额作为"原额",而另一些地区则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订出"原额"。作为全国南北方的缩影,在迥异的地理环境下,不同的差徭折银分配方式形成了江南省长江南北府州在人丁编审等则、人均丁银负担、丁银在赋税中的比重等各方面的显著区别,进而导致了顺治年间该省南北部丁数增长模式上的明显差异。为了完成税额,江北部分地区采取将缺额丁银摊入田亩征收的措施,进一步推动了部分地区摊丁入地的尝试。本文以顺治《江南赋役全书》为核心资料,结合其他史料加以分析研究,对清初的人丁编审情况有了较以往更为全面具体的认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鑫敏  
本文利用户科题本、编审黄册及方志,对清代江西省奏销册内人丁、食盐课数字进行共时性和历时性比勘,基本廓清了册内数字项目的变化轨迹,并通过相关计算关系的建立确定奏销册数字源于人丁编审,但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同一编审届别内人丁汇总数字的不变与分项数字的逐年变化,证明了孙毓棠逐年“小审”说的合理性。人丁编审的运行实态是以五年编审与逐年小审相表里,进而维持总撒动态平衡,更新了对人丁编审和奏销的制度理解,丰富了对人丁数字的史源认知。此外,可以考虑将奏销册作为参考资料,以弥补现有人丁数字序列时空属性的缺陷,并在人丁数字批量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人丁编审的制度运行细节和逻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跃生  
18世纪初期中国的人丁数量和人口数量究竟有多少?这在学术界歧异较大。本文首先对该时期人丁的统计方式作了考察,并校正了一些与实际不相符合的人丁数字,进而对丁与户的关系以及户口比、丁口比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18世纪初期的人丁数量和人口数量提出新的估算方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建华  
本文通过笔者已经掌握的方志和碑刻等材料中的清代江南村庄与住房的。情况,探讨人口住房的状态和变动轨迹,揭示人口生活中的住房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盛洪  
局部均衡、一般均衡与制度分析———兼评汪丁丁的《从“交易费用”到博弈均衡》盛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汪丁丁博士在《经济研究》1995年第九期发表的论文《从“交易费用”到博弈均衡》,提出了对“交易费用”概念较为否定的结论,并由此实现了他所说的将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建华  
在中国历史人口研究,尤其是清代人口研究的过程之中,宗谱是一个尚待大力开发的资料宝库。运用宗谱资料,可以探讨宗谱人口的出生和人口增长、人口的死亡和平均寿命,人口性别构成等,宗谱人口婚姻和生育状况,包括人口婚龄、初婚、再婚、重婚等;宗谱人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建华  
一 关于宗谱人口性别构成资料 人口性别构成是人口研究的基础指标之一,它反映人口和社会、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 研究清代历史人口首先碰到官方人口资料的不足和人口统计的疏漏问题,因而对人口的性别构成难以深知。有感于此,笔者认为,现存丰富的宗谱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宗贞  
在塞内加尔的中国工程技术专家─—记河南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老工人丁嘉奇李宗贞嘉奇,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河南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的老工人,却被大家称为“勇于开拓国际市场的工程技术专家”。4年来,由他带领着他的工友们转战塞内加尔全国各地,先后完成了“体育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湘君  
信用信息采集制度的确立是信用经济发展与征信体系建设的基础。本文从分析我国个人信用信息采集范围、采集方式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在我国确立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制度不仅在理论上具备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而且具有充分的实践依据,进而从法制建设、信息共享、技术标准3个方面具体设计出我国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制度的实施策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彭丽明  
涉外消费争议仲裁制度的运行模式大体上与国内消费争议仲裁制度的运行模式是一致的,只是在某些方面有其特别之处,但必须明确的是涉外消费争议不需要另外设立一个仲裁机构,在消委会内设立的消费争议仲裁机构可以受理小额涉外消费争议案件。涉外消费争议仲裁的法律适用有其特殊性,程序上常常会涉及到域外送达、取证,并且仲裁裁决很有可能需要到外国进行承认和执行。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黄秋娜  
反悔权是主要发达国家都确认的消费者权利,在我国也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与制度需求。一方面,随着我国电视电话销售、网上销售等新兴销售手段的出现,消费者权益更容易受到侵害;另一方面,我国现行有关法律还不完善,难以有效保护消费者。因此,反悔权制度的确立能使消费者不需要任何理由解除合同,从而避免利益受到损害。但是,反悔权需有严格的适用范围,其行使方式、时间等都有限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利平  
一、管理的正式与非正式结构 管理方面中国尚处于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期。现阶段的管理中,既具有现代的一面,也具有诸多传统成分,形成一种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共同作用的两重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飞田良文  
本文从教科书制度的确立入手,回顾了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语教科书发展的主要历程,重点是20世纪上半叶的国家审定教科书制度,以及二次大战结束后日本新的教科书审定制度。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郁琛  
"摊丁入亩"是我国封建社会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税制改革。它在承接前代赋税制度的基础上,革除了我国延续几千年的人头税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均衡了税负,减轻了劳动人民赋税负担,促进了经济发展。本文梳理了"摊丁入亩"实施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总结了"摊丁入亩"的改革效应和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原因,从目标上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导向上要体现涵养税源等几个方面总结了"摊丁入亩"成功实施为我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带来现实启示和借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国平  
地丁合一又名摊丁入亩、丁随地起等,是清朝在明代一条鞭法的基础上改革的重要的赋税制度,也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最后一种形式。 清初的赋税制度沿袭明代的一条鞭法,赋税是按照地和丁两种标准征收的,地有地税银,丁有丁税银。由于丁税银相当沉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