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34)
- 2023(5863)
- 2022(5335)
- 2021(5000)
- 2020(4364)
- 2019(10401)
- 2018(10425)
- 2017(19943)
- 2016(11380)
- 2015(13241)
- 2014(13826)
- 2013(13733)
- 2012(12969)
- 2011(11816)
- 2010(12148)
- 2009(11221)
- 2008(11561)
- 2007(10845)
- 2006(9246)
- 2005(8318)
- 学科
- 济(47057)
- 经济(47006)
- 管理(30093)
- 业(29171)
- 方法(23527)
- 企(22640)
- 企业(22640)
- 数学(20803)
- 数学方法(20606)
- 农(14078)
- 中国(13403)
- 财(12758)
- 学(10815)
- 地方(9925)
- 贸(9380)
- 贸易(9377)
- 农业(9293)
- 制(9265)
- 易(9078)
- 业经(8983)
- 理论(7942)
- 务(7934)
- 财务(7913)
- 财务管理(7879)
- 和(7630)
- 企业财务(7360)
- 银(7189)
- 银行(7159)
- 行(6727)
- 融(6543)
- 机构
- 学院(169210)
- 大学(168916)
- 济(66363)
- 经济(64706)
- 管理(60784)
- 研究(57281)
- 理学(51474)
- 理学院(50834)
- 管理学(49822)
- 管理学院(49501)
- 中国(43316)
- 科学(36987)
- 京(36433)
- 农(32991)
- 财(31377)
- 所(31338)
- 研究所(28226)
- 江(27960)
- 业大(27380)
- 中心(27029)
- 农业(26117)
- 财经(24672)
- 北京(23160)
- 范(22644)
- 师范(22398)
- 州(22258)
- 经(22102)
- 经济学(20666)
- 院(19898)
- 技术(19584)
- 基金
- 项目(105584)
- 科学(79844)
- 研究(76679)
- 基金(72900)
- 家(63817)
- 国家(63252)
- 科学基金(52266)
- 社会(45200)
- 省(42887)
- 社会科(42562)
- 社会科学(42545)
- 基金项目(38834)
- 教育(36379)
- 划(35724)
- 自然(33940)
- 编号(33297)
- 自然科(33061)
- 自然科学(33047)
- 自然科学基金(32447)
- 资助(30818)
- 成果(27794)
- 重点(24042)
- 课题(23194)
- 部(23074)
- 发(22993)
- 创(21290)
- 科研(20537)
- 大学(20148)
- 创新(19916)
- 性(19827)
共检索到254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蓝迪
苗有几何?民又几何?民、苗又为何?由于“民苗分治”和“苗界”不入编审,以少数民族为主的黔东南“苗疆”六厅的户口在清政府奏报中存在严重漏记。论文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清代奏折档案及出版的汇编资料,根据清代黔东南苗疆户口稽查方式的转变,讨论各朝所统计的户口实质和人口数量。清代初次稽查发生于雍正年间招抚苗寨之时,雍乾起义后清查绝户田产时进行了再度稽核,乾隆朝起便不再编查苗寨居民而只编查屯堡民户,道光后又增加了对苗寨内客民的编查。户口稽查方式的转变伴随着总人口和民族人口的变化,黔东南六厅,苗、屯、客等户籍身份和汉、苗民族身份混杂并存。随着这些多重身份人群杂处时对彼此生存空间的侵占所带来的矛盾,咸同苗民起义爆发,造成极为严重的人口减损。
关键词:
苗疆 人口 屯堡 雍乾起义 咸同苗民起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暨爱民
随着清朝"国家"力量不断深入和地方政治转型,一直被视为"边缘"之地的湘西苗疆社会渐趋稳定,民、苗人口呈整体增长态势及各自聚居的分布格局。作为一个多层的意义结构,湘西苗疆这一人口状况在反映地方政治与社会变迁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心—边缘"的秩序逻辑和传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构过程的具体面相,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和谐民族关系建设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历史镜鉴。
关键词:
湘西苗疆 人口流变 “中心—边缘”秩序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向宇
自18世纪中叶起,清水江流域的苗族与侗族创造性地发展起一套堪称典范的人工营林系统,其以"佃山造林"为核心的生产关系有效推动了当地杉木生产的规模化与商品化。其中有关林业生产、分配与交换等环节的制度设计主要基于广泛存在的民间契约,并在契约执行过程中衍生出山主之间、佃户之间以及主佃之间多重而协调的经济关系,使得"佃山造林"足以成为林业生产领域的一个典型案例,亦可成为当前中国林业发展的借鉴对象。
关键词:
佃山造林 生产关系 林地使用权 经济诚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艳霞 杨云霞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数量激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教育资源匮乏,失地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普遍缺乏非农劳动技能,在就业市场上明显处于弱势,这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发展。就业乃民生之本,只有不断开发并提升民族地区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才是保障失地农民充分就业,实现可持续生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出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荣幸 包蓉
苗族聚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理想人居环境空间。以贵州黔东南苗族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测绘,并借助图示语言对变化多样的苗族聚落空间特征进行客观、科学、深入地解析。经研究得出苗族聚落都建在山上,形成群山环抱的态势;苗族聚落没有明显的边界和内部边界;建筑依山就势,整体呈大集中小分散分布,建筑单体之间的距离相对紧凑且均匀,形成随机而有序的空间结构。这些空间特征的分析和总结对促进苗族聚落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荣幸 包蓉
苗族聚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理想人居环境空间。以贵州黔东南苗族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测绘,并借助图示语言对变化多样的苗族聚落空间特征进行客观、科学、深入地解析。经研究得出苗族聚落都建在山上,形成群山环抱的态势;苗族聚落没有明显的边界和内部边界;建筑依山就势,整体呈大集中小分散分布,建筑单体之间的距离相对紧凑且均匀,形成随机而有序的空间结构。这些空间特征的分析和总结对促进苗族聚落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必虎 程静
苗疆边墙体系是明清政府为防御并管辖腊尔山苗民而在湘黔边境地区构筑起的一套建筑体系。苗疆边墙体系不仅见证了苗汉人民斗争与融合的历史,也反映了当时的军事制度、风水理念及建筑技艺,具有较高的价值。作为跨区域的线性遗产,苗疆边墙体系的保护与旅游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通过构建遗产廊道,能够有效保护遗产和进行旅游开发。遗产廊道主要分为三个系统:保护系统、旅游系统及支持系统。三个系统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苗疆边墙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框架。
关键词:
苗疆边墙 遗产廊道 旅游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建华
在中国历史人口研究,尤其是清代人口研究的过程之中,宗谱是一个尚待大力开发的资料宝库。运用宗谱资料,可以探讨宗谱人口的出生和人口增长、人口的死亡和平均寿命,人口性别构成等,宗谱人口婚姻和生育状况,包括人口婚龄、初婚、再婚、重婚等;宗谱人口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泽晨
清代林业政策在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深受同一时期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存在阶段性差异。雍乾之际,在开辟与治理"苗疆"时,官方对待当地山林的态度也存在差异。地方官府与清廷作为不同的利益方,出于各自的施政需求,形成了不同的林业政策理念。在此过程中,地方官府作为治理"苗疆"的直接责任者,对山林的潜在威胁最为敏感,进而提出伐除山林的建议。然而,清廷则出于恢复全国经济的整体需求,要求各省落实植树造林政策。面对"苗疆"贫瘠的现实,也迫使地方官府不得不转而通过植树造林以广开利源。两种因素形成的合力,推动了"苗疆"林业政策的转变。
关键词:
清代 苗疆 植树 林业政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泽晨
清代林业政策在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深受同一时期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存在阶段性差异。雍乾之际,在开辟与治理"苗疆"时,官方对待当地山林的态度也存在差异。地方官府与清廷作为不同的利益方,出于各自的施政需求,形成了不同的林业政策理念。在此过程中,地方官府作为治理"苗疆"的直接责任者,对山林的潜在威胁最为敏感,进而提出伐除山林的建议。然而,清廷则出于恢复全国经济的整体需求,要求各省落实植树造林政策。面对"苗疆"贫瘠的现实,也迫使地方官府不得不转而通过植树造林以广开利源。两种因素形成的合力,推动了"苗疆"林业政策的转变。
关键词:
清代 苗疆 植树 林业政策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孝梅
黔东南凯棠苗族婚姻的缔结,遵从同宗不婚、姨表不婚的习俗,且受到还娘头习俗、不同民族间禁止通婚规约的限制。黔东南凯棠苗族这一特定婚制,不仅影响了凯棠苗族先辈的婚姻,也持续影响着当代凯棠苗族的婚姻。这些独特的婚制,是打开凯棠苗族婚俗、凯棠苗族文化,乃至整个苗族文化之门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
同宗不婚 姨表不婚 还娘头 外族不婚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才茂 李斌
近十多年来,在黔东南地区发现了数以万计的清水江文书,官文书作为清王朝控制黔东南苗疆地区的重要行政工具,亦多有遗存。清王朝通过攒造鱼鳞图册、颁发土地执照与契尾,确立民众的土地权属,化"异域"为"旧疆";官府亦把张贴或刊刻告示作为控制乡村社会的重要手段;而清代中期以后"札"体公文的大量使用,使国家控制乡村的意图在地方社会得以迅速传播。清王朝正是通过各类官文书的上传下达及其在诉讼裁决中的有效运用,促使苗、侗等少数民族民众逐渐认知、接受与收藏官文书,使其成为清王朝最终成功经营黔东南苗疆地区的重要一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珊 闵庆文
17世纪-19世纪,中国西南山区普遍经历了生态环境的变迁,人地关系紧张,山地开发加剧,大量森林植被遭到损耗,生态环境出现危机。但是黔东南地区在同期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森林植被破坏,反而实现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方法,对明代至民国初年黔东南的森林资源变迁及其社会区域响应机制进行研究得出,这种区域差异的形成受到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合理的社会响应机制是黔东南能够在清代至民国初期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有力的驱动因素。其中少数民族的宗教崇拜、禁忌习俗,以及传统的习惯法,是黔东南山地民族原始而独特的生态观的外化表现,对森林资源的保育、树种遗传资源的保存有直接...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才茂 李斌
近十多年来,在黔东南地区发现了数以万计的清水江文书,官文书作为清王朝控制黔东南苗疆地区的重要行政工具,亦多有遗存。清王朝通过攒造鱼鳞图册、颁发土地执照与契尾,确立民众的土地权属,化"异域"为"旧疆";官府亦把张贴或刊刻告示作为控制乡村社会的重要手段;而清代中期以后"札"体公文的大量使用,使国家控制乡村的意图在地方社会得以迅速传播。清王朝正是通过各类官文书的上传下达及其在诉讼裁决中的有效运用,促使苗、侗等少数民族民众逐渐认知、接受与收藏官文书,使其成为清王朝最终成功经营黔东南苗疆地区的重要一环。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强
学界对林间套种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国外的研究,多数在论述农林混业时略有涉及;国内的研究,则重视现当代套种的具体做法与经验总结,囿于史料,鲜有涉及历史上中国的套种问题。幸运的是,黔东南林区山多田少的状况让林农格外关注土地利用,并以契约文书形式再现历史时期套种实态。学术界对黔东南的关注兴于“清水江文书”,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这些成果聚焦于以林契为核心的山林方面,套种问题没有得到相应重视。清代民国时期黔东南农业经营是山林经济的重要补充,已有成果忽略了林业之外,诸如借贷、农田典当、断卖等农业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本文努力深掘的方向。
关键词:
黔东南 黔东南林区 清水江文书 民国时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