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58)
2023(12878)
2022(11135)
2021(10369)
2020(8917)
2019(20632)
2018(20382)
2017(38448)
2016(21091)
2015(23917)
2014(23966)
2013(23580)
2012(21934)
2011(19817)
2010(19834)
2009(18551)
2008(18398)
2007(16441)
2006(14181)
2005(12636)
作者
(62220)
(52337)
(52311)
(49791)
(33228)
(25296)
(23776)
(20329)
(19773)
(18718)
(17775)
(17692)
(16519)
(16406)
(16306)
(16258)
(16022)
(15445)
(15143)
(15105)
(12940)
(12925)
(12785)
(12064)
(11859)
(11785)
(11672)
(11484)
(10574)
(10556)
学科
(90494)
经济(90382)
管理(62125)
(58137)
(47292)
企业(47292)
方法(44231)
数学(39246)
数学方法(38698)
(25851)
(23691)
中国(21873)
(19825)
地方(19457)
业经(19073)
农业(17545)
环境(16765)
(16286)
贸易(16278)
(15794)
(15782)
(14902)
财务(14852)
财务管理(14818)
企业财务(14077)
(13631)
理论(13597)
(13168)
银行(13131)
(13094)
机构
大学(309258)
学院(307579)
(124180)
经济(121589)
管理(119108)
理学(103399)
理学院(102184)
研究(100722)
管理学(100190)
管理学院(99615)
中国(75578)
(64417)
科学(63811)
(57184)
(53246)
(51016)
中心(48508)
业大(47132)
(46852)
研究所(46752)
财经(46254)
农业(42040)
(41884)
(41352)
师范(40901)
北京(39653)
经济学(38635)
(37121)
(36018)
经济学院(35259)
基金
项目(210891)
科学(166075)
基金(154661)
研究(150165)
(135702)
国家(134601)
科学基金(115501)
社会(95869)
社会科(90880)
社会科学(90853)
基金项目(82158)
(82102)
自然(76275)
自然科(74531)
自然科学(74505)
自然科学基金(73179)
教育(70016)
(69661)
资助(63626)
编号(60004)
成果(48503)
重点(47774)
(47031)
(44898)
(43465)
科研(41467)
课题(41044)
创新(40738)
教育部(40216)
国家社会(40113)
期刊
(131082)
经济(131082)
研究(84683)
中国(54659)
学报(50944)
(47523)
科学(46569)
(45470)
管理(41286)
大学(38412)
学学(36191)
农业(31994)
教育(30397)
技术(27043)
(25961)
金融(25961)
财经(22668)
业经(21541)
经济研究(20214)
(19468)
问题(18108)
(16651)
(16220)
图书(15908)
统计(15724)
技术经济(15263)
资源(14733)
理论(14308)
(14106)
(13872)
共检索到441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晗  张小永  
明末清初之际,社会经济矛盾日益突出,清政府试图通过推行兴屯垦殖政策,以达到"增赋裕饷"和"弭盗安民"的目的。然而由于政策本身的漏洞和执行者自身的问题,使得该项政策实行三年之后便归于失败。本文以中国传统农牧业边缘地带—陕北中部地区为案例,依据清代文献中的相关资料,以政策—人—环境相互作用的全程考察为主线,通过揭示制度、政策因素作用于环境的途径和方式,深化该种驱动力对区域环境影响程度的认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薛平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绍峰  袁家冬  
琉球群岛与我国有着特殊的地缘关系。这种地缘关系涉及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历史上琉球群岛的"分岛改约"涉及我国的切身利益,今天琉球群岛不但是围堵中国的所谓"第一岛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日本制造东海争端的地理依据。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对琉球群岛地缘战略意义的认识渐渐淡漠。学术界关于琉球群岛区域地理学基础研究积累的缺失,导致我国对于琉球群岛地域构成的认知模糊不清。数百年来,随着琉球群岛地缘政治关系的变化,琉球群岛历经沧桑,几易其主,其地域构成几经变迁。但是,历史上承载着琉球王国的琉球群岛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依然如故,并不因日本、美国单边因素的变化,或日美双边关系的变化而改变。正确认识琉球群岛地理单元的特殊性和完整性,对于今后我国涉及琉球问题的对外交涉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均,陈向东  
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提供了可选择的途径。在社会需要、信息源、技术方法等因素的支持下 ,开展历史地理学信息化已具备了可行性 ,应结合具体实例在历史政区、气候、人口、土地等专题开展 GIS技术应用 ,以及推广数字地图、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历史文献的信息精度等问题 ,推动学科方法论的进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熊梅  
地理学的区域研究传统由来已久,后形成了独立的分支学科——区域地理学,经历了古代地志的分区书写、区域差异的描述解释、空间关系的定量分析和社会过程的深度建构4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区域地理学演进中遭遇的计量革命与理论创新,实质上是对传统区域学派过分强调区域所导致的静止、孤立的研究僵局的打破与修正,是区域地理学不断总结和完善自身的发展之路。区域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式与研究内容和方法深受区域地理学的影响和启发,并形成了连续的地理剖面复原研究、区域的景观文化生态研究、区位与结构—功能体系研究和分区分类分级的综合研究等多个分支。与西方相比,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研究内容和方法方面显得比较滞后,今后应加强对特定地方的社会、文化及经济空间的深度剖析,进一步深化人地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不断拓展研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争取有更多、更有影响力的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成果问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惠梦蛟  
城市选址历来是古代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其中蕴含古代城市的文明成果和古人的建筑智慧,对推动当代城市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结合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系统研究古代城市选址和环境演变,既是传承中国优秀历史文化以及提高古城保护水平的有效路径,也是推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必要举措。由吴宏岐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20年5月出版的《历史城市地理与社会地理研究》一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新文  肖莉  刘伟  
价值认知是历史城镇保护策略的基础。历史地理学将空间、景观、环境演变作为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方法,其对于活态遗产历史城镇的价值认知有着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借助历史地理方法对北舞渡镇历史时期的城址变迁、聚落空间格局进行个案考察,发现古镇城址迁移、空间布局与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此,北舞渡古镇遗产体系得以重新梳理,水文化遗产、线路遗产、大遗址等遗产类型丰富并深化了对北舞渡古镇的价值认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守春  
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历史地理学科组成独立学科建制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在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历史区域地理与历史地图编绘等方面所开展的大量工作;尤其是在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区域地理研究方面更具优势,硕果累累,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在对历史地理学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时,特别指出由于地理资源所历史地理学科建制撤销造成极大损失,呼吁重视历史地理学研究并恢复在地理资源所历史地理学独立研究机构建制。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文榕生  
图书馆是谭其骧院士走向社会的第一站 ,也是他学术生涯的起点。图书馆这块沃土 ,为他的日后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也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超  
"流空间"是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网络与组织结构的优化而形成的一种认识社会空间的全新模式,强调与分析其社会学意义是开展相关研究的重点。然而,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流空间"的区域地方化特征明显,因此探讨其地理学属性和作用机制的理论意义重大。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内化于"流空间"的地理学属性特征,进一步提出了"流空间"作用机制和空间作用形态及其区域发展效应,同时基于信息流交互量初步分析了吉林省流空间基本格局及其区域响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志高  尹贻梅  
经济地理学发展不仅与人文地理的其他分支交互发展,并从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内吸收营养。文章通过历史性地考察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关系,尝试探索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考察发现:古典经济地理学时期,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相互交织、彼此影响;1930、1940时代到1970、1980年代,经济学引领经济地理发展,而经济地理学者没有对主流经济学产生重大影响;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期,经济地理学吸收经济学相关理论,实现了文化、制度和关系的转向,同时主流经济学则出现了地理化趋势,出现了新经济地理学运动。1980年代以来,演化思想在经济学界逐渐兴盛起来,演化经济学理论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的重视,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地理学家接受了演化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开始尝试构建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演化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和经济学的下一个交叉点。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马光华  滑小莉  党晓红  刘艳  
六盘山地区生活着大量陕西回民后裔,受地理、历史空间以及经济结构、人口结构、教育结构等因素制约,其在自身文化形态、文化建设、文化消费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宗教文化、民族文化与公共文化缺乏协调发展,外在的改善"文化贫困"能力和内在的改善"贫困文化"动力不足。研究六盘山地区陕西回族后裔"文化致贫"原因和治贫策略,需要从地理历史空间视角探讨文化模式形成的诸多自然、社会因素,研究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和公共文化协调发展问题,重点解决文化"扶志"和教育"扶智"两大关键问题,引导回族群众走出历史文化和地理空间的局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文哲  孔庆洋  郭斌  
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一直是相互冲突又相互协调的两大主题。在中国政府"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指导下,选取中部地区1997—2017年相关面板数据,对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地区产业调整的门槛效应和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正式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有效的倒逼作用,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不一。随着正式环境规制强度逐渐增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大致呈先促进、后抑制的过程。提出了正式环境规制多样化、加强非正式规制的力量和制度创新、规范环境规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翟颖  程涛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人文因素关系规律的综合性科学,可以看作是自然与人文之间的桥梁。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加深,以城市文化、大数据、物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文化传播领域成为当代地理学新的研究重点,也为人文地理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В.К.雅宗斯基  譚稼禾  
每一地理著作——或者是阐述整个一个国家,或者是阐述一国的某一个区——的基本任务是不仅提供该国或者该地区的地理情况,而且还要解释这一地理情况。只有在注意到所研究领域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形成的历史以后,才能得出这种解释。只有在指明这一区域的自然地理面貌、经济地理面貌怎样形成的以后,才能找到这一面貌之所以要形成目前这个样子的解释。由此可见,必须用历史的态度来对待地理现象是没有疑问的了。问题倒不在于:在地理著作中应该不应该用历史的观点来考察地理事实;而是在于应该怎样来处理地理事实。在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